分享

43脉诊医学22-43脉诊详情

 逸心茶舍 2013-11-05
汪双祥男,满族,脉诊大师 自创43脉象诊疗法 19493月出生于天津市蓟县出头岭镇中医世家,自幼授业余叔叔汪阔亭,17岁拜本地名医刘春元为师,后拜“神针”张大千为师;在精研《黄帝内经》的三部须教指下明的基础上,综合清代张石顽的32脉、李濒胡的27脉、陈修圆的28脉,综合自己四十多年的临床经验,自创出43脉象诊病法,细化了脉象对症的类别,拓展了切脉诊病的覆盖面,光大了传统切脉诊病独特疗法,达到了“患者不开口,诊脉知八九”,同时结合《内经》学的望诊、《八十一难经》的闻诊、《医宗金鉴》的问诊,灵活运用辨证论治理论,然后对症下药治病救人。主持编写了700余万字的《中医综合必读》一书,详述了药方、针灸,方剂等内容的临床应用,印行20余万册。
 应海川国际手法医学研究会 陈元孔会长 邀请参加海川·第三届全国手法医学学习交流会 为大家讲解 43脉诊临床应用!详情:http://www./channel/16919406


22、尖脉 

阴阳两部

(一)脉象:指下浮大细尖有力为尖,凡脉浮取有力尖硬,而中取重按皆有力为尖。

(二)尖脉体细尖诗

尖形细长浮大数硬如钢针,边实须知内已实;

火犯阳经血上溢阻滞,热侵阴络下注郁阻囊肿疽癌变瘤。

(三)示意图解:尖脉浮取脉力不正常,一般为1-4个脉波线,中取脉力则显著硬,临床常见者多在1-4个脉波线。重按较好每在2-3个脉线,以中取脉力最强,为与虚脉不同之点,虚脉浮取有力,而中按重按皆无力,尖脉浮取有力,中取重按虽皆硬力,而中按有力更为突出。

(四 )尖脉多为失血聚血亡阴,阴气损伤,阳气浮散之象,如因突然失血过多淤血过多,为阴气损伤,阳气偏胜,阴虚则无以维阳,致阳现浮散之象。凡失血过多,聚血过重,及产后和遗传性多见此脉,后天少见此脉。如小量出血或慢性出血聚块,癌变,囊肿,临床一时见不到尖脉,若时间较长,虽小量出血亦往往呈现尖脉。宜养阴止血,消肿,清热解毒,补血法治之。尖脉除失血伤阴外,在热性病,灼津铄液,热邪不解,临床亦可见到尖滑脉。

(五)尖脉主病

寸关迟三部哪一部见尖脉都为瘤癌臃肿之脉,促脉见尖脉积血癌变在于胸膜和肺,关脉逢尖数细滑为肠胃肿癌直肠癌幽门癌;尺部见之多常风下血各种痔疮,赤淋红痢漏崩性病中。

(六)尖脉辩证分析表

1、尖脉见浮数细滑:多为热邪伤及阳络而现内外疼出血。

2、尖长而兼沉涩:多为热邪犯及阴络而现内出血未破。

3、尖而寸盛:多为肺结核和肺癌为右寸,吐衄上焦的出血。

4、尖脉而尺盛:常见漏崩尿血,前列腺炎,便血等证。

5、尖而上泛有力:多属热邪内犯。

6、尖而虚数:阴血两虚。

二十一                      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血妄行

为吐衄,心悸缺血,脑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疫病。

胁间血气痛、肝不藏血、为吐血目暗。肝癌,肝囊肿,胆结石,乙肝甲肝。

小便下血、痔瘘出血、女子崩漏。淋病,糖尿病,尿结石,性病。

咳嗽吐血、为衄为呕血,吐痰,肺痈,肺囊肿,肺结核,肺癌。

肠痛下血、及呕血不食,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道癌,幽门溃疡,胰腺癌,胰岛+。

大便下血、尿血、女子经病。结肠炎,便秘,直肠细漏,坐骨神经,椎管狭窄,子宫肌瘤,囊肿。

 

23、牢脉

(一)脉象:牢脉在沉分,重在弦实有力,而浮取中取,则渺不可得,生取时弦长实大力,和革脉正成反比。革脉浮坚实,而中下空虚,牢脉重按坚实,而浮取中取空虚。

(二)牢脉体状诗

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

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详看。

(三)示意图解:牢脉浮取不可得,中取沉而无力,一般多在两个脉线,重取则脉力较猛,多在4-7个脉线,而脉体宽度重取亦在正常以上。

(四)主病:牢脉主病邪牢固,虚证少见牢脉,凡风痉拘急,坚积内伏,寒疝症瘕等病,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积有形痞块,是实在血分,瘕聚开形痞结,是在气分。如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证,是阴气暴亡,无以维阳,孤阳外越,阴阳离决,属危重证候。

(五)牢脉主病诗

牢主坚积病在内,左寸之牢伏梁病,

右寸之牢主息贲,左关见牢肝郁成。

(六)牢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1)牢而兼数——热邪阻滞

牢脉    (2)牢而兼迟——痼冷寒积

         (3)牢而兼实——症积郁结

         (4)牢而兼虚——险证,是阴阳离决真脏脉现

 

24、传脉

三阴为里三阳为表

(一)脉象:

传脉往来流利有力,如珠走盘穿过,

即指下感到流利如箭珠。

(二)传脉体状

传脉如箭如珠替替然然不断,

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濡弱涩为同类,

数脉惟看至各脉间。

(三)示意图解:传脉浮取有力快,根据病情而略有不同,体健热盛者,脉力可在5-7、8个脉波线,中取重取,大致相同,指下有像箭一样流利穿透之感,热轻体弱者,一般在1-5脉线。脉的宽度一般和正常接近,或有时略宽些。

(四)主病:传脉为气实血壅之候,为痰热上逆,或食积、呕吐、满闷。脉象传滑,传数,传细,传弱,传涩为内热,上为心头目咽喉之热,下为小肠膀胱之热,总视传脉表现之部位而定,如妇人脉传数滑涩弱而经断者为有孕。若平人脉传滑而和缓,为荣卫充实,健康之象。若传滑大滑数滑细,则为热邪内犯。凡发热由外邪诱发者,其右脉多现传涩弱。而各种传染病,当热毒在气分时,则右脉多现传洪大滑数。

(五)传脉主病

传脉为阳元气衰阴气旺,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传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颓淋看尺部。

(六)传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传紧而兼浮——风痰

                    传脉而兼沉——食满

       (1)病脉    传脉而兼数——风火痰热热毒壅盛

                    传脉而涩——腰疼尿频尿急 

                    传脉而弱——淋痛尿血

传脉               传而兼实——积滞

                        传而和缓——健康之象

           (2)平脉

传而经断——妇女受孕之征

 

二十二                      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 病

心经痰火、心烦热、头眩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心肌缺血、压差小低压高、全身无力

头痛目眩胁胀痛、心烦、喜怒、仿少、脘闷等。肝胃气质,乙肝甲肝,黄疸,肝腹水,肝硬化

腰痛小便赤涩、淋痛、小便尿频、尿急。前列腺炎、尿点滴、肾输尿结石

胸满痛、咳嗽痰多、喘逆气短。胸膜炎,胸膜积水、肺不张、支气管哮喘、肺痈、肺癌、吐血

脘满腹胀、缩仿不化、呕吐、腹痛、消化迟钝。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膜溃疡、胃嗝气、胰腺炎、尿+ 胃癌、胰头癌

淋痛尿血便赤涩,下肢肿痛等。结肠炎,直肠息肉、痔疮、阑尾炎、盲肠炎、妇科、子宫肌瘤、盆腔炎、宫颈炎。

 

 

25、动脉

(一)脉象:动脉如豆厥厥动摇,脉数硬而滑,盛大有力,时而摇摇,有震荡之意。

(二)动脉体状诗

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

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三)示意图解:动脉偏沉,浮取不显。中取或重取则脉体和脉力均接近正常脉,惟用力寻按,时觉触指流利有震荡之意,然为时短暂,一荡即过,故波峰上端,绘以如豆震荡之意,此脉临床不多见,但不可不知。

(五)动脉主病诗

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

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六)动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1)精神突受惊恐——有时可现动脉。

(2)暴发性疼痛——气郁血滞时可见。

(3)动而弦大宽——多为惊恐

(4)动而郁涩结——每因郁结。

二十三                   动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 病

惊悸怵惕不安

惊悸挛急

惊恐拘挛亡血失精

自汗气促

胃痛吐逆

相火炽盛、亡精失血。

 

26、勃脉

六脉属阴属阳

(一)脉象:

勃脉如气势汹涌,来盛去胀,脉如膨胀气之膨,大而且数壮,上涌有实力。

(二)勃脉体状诗:

脉来勃盛去还胀,满指滔滔应春夏,

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气盛莫狐凝。

(三)、图解:勃脉浮气取脉力超过正常,常见之浮实气盛,勃取脉力一般多在5-8个脉波线。而勃脉多在6-8个脉波线,而脉形宽阔厚,正常脉宽度,以升波基底图为2-6个波线,勃脉为3-6个波线,表示勃脉宽度超过正常1/3以上。其脉力突出在浮实取力猛,中取和沉取一般皆在5-8个波形,而浮实取脉力较猛,有时患者,浮实取可6-8波线,形成上泛有力,气聚汹涌之势,即形态较正常为宽,上泛较正常有力,至数亦较正常为快实。

(四)主病:病现勃脉,多为热邪气邪寒邪炽盛,深入阴为内阳为辅之候,其脉多右大左大。证状多为身发高热,汗出而恶寒,气血虚,心烦口渴,舌质红绛,而苔黄红暗燥,在热性病,勃脉多现于关脉,当脉洪大,身热不退,宜重用清热解毒破气之剂。宜白虎汤以清解气分之热毒。临床凡各急性传染病,关节病,心肾脾胃胰胆,在热深陷气分实时,右关脉多见勃大滑数沉细。高热持续不退,此时应放胆重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破血利气,生石膏有时用1-2两或3-4两。务使勃脉脉力减至3-5个波线,形渐细,而数象渐减,身热下降为度,须使热毒由气分透卫外达,防其深陷营分,缠绵不愈。总之药量大小,须视脉象变化,而斟酌增减。勃脉象征毒热炽盛,机体为抗御大敌,而气血涌腾以抗御之。由其脉象勃大,知其毒炽盛。若病后久虚,或虚劳失血,而现此脉,为阳盛阴竭之凶象。由于邪盛正虚,机体的阴阳不能维持平衡,而现阴阳行将离决之象。

另有勃脉数取虽猛,而脉力仍在5-8个脉线之间,而中取重按,则较正常脉力为弱,脉形略细尖,亦形成上涌之势,但身不大热,心不烦,多为阴虚火盛,而非阳明经实热。可以脉浮取脉力未超过正常,中取重均较正常为实以资鉴别。

(五)勃脉主病诗

脉勃阳盛血应虚实,相火炎炎热病居;

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踌躇。

寸勃心火上焦炎肝炎上亢,肺脉勃时金不堪;

肝火脾胃虚弱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六)勃脉虚实表里辩证分析表

      (1)勃而有力——实热毒

                  (2)勃而无力——虚热毒

勃脉为热邪燔灼    (3)勃而兼浮——表热毒

                    (4)勃而兼沉——实热毒

                  (5)勃而虚大——热盛阴虚,火旺

 

二十四                     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口苦、心热、心烦、目眩、目赤、口糜、头痛,口腔溃疡,牙龈溃疡,扁桃体炎,甲状腺肿瘤,甲亢,

肝热、腹胀、肝胃气滞胁满痛、头眩晕、心烦、血压高,血脂高,喜怒、失眠、抑郁,目赤。

肾有淋症,白带热带湿带,热淋,血淋,尿痛淋浊、尿急、尿频、小 便 赤涩、尿血、腰痛、下肢肿痛等。

肺寒,肺热,肺痰,肝胃气滞胸胀痛、咳嗽、喘逆、气短、痰多、咽痛,心火,胆火,胃火

胃热、脘满胀疼、胆结石痛,胆管痛,膈气,胆囊炎,慢性浅表性胃粘膜溃疡,胃炎,灼心、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嘈杂。

少腹胀满、腰酸疼、便燥、尿血、结肠炎,月经不调,月经少,尿毒症,尿血,白淋,血淋,淋浊。

 

27、数脉

(一)脉象:数脉,脉来数急,一息五至以上至六一七至,数脉是脉搏的节律快,每分钟90-108次左右,统称为数脉。

(二)数脉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三)示意图解:图中每一脉搏波峰代表脉搏7-8个脉波,代表脉搏为90至以上,脉力脉形,根据病情不同而有不同,如阴虚证脉多虚数,阴虚气弱脉多细数行滑;实热壅滞脉多滑数、弦数、动脉、革脉、紧脉。

(三)数脉分类辩脉纲领:

 

数脉主热          (1)数急而流利,滑数脉痰涌(主食主痰)

腑病亦同      

五至以上          (2)数散而牵转,紧急脉寒攻(主寒主痛)

七八病凶

数见四脉          (3)数粗而时止,促宽脉热烘(主热邪内陷)

休得朦胧         

(4)数滑见于关,动脉崩中 (主失血痛惊)

 

(五)主病:数脉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阳盛:属热属火,凡热性病,脉数心烦,是病势进展之象,多现身热脉数,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细数为阴虚,滑数多为毒火,数而滑实,为热毒痰火,数而洪大,常见于疮疡肿痛。

(2)阴虚:<脉经>云:“暴数多外邪,久数必虚损。”数大而虚,为精血耗竭之脉。一些慢性及虚弱病,由于病久奶伤,每形成阴虚阳亢,多现细数之脉,或虚数脉。凡细数脉,不仅阴虚无以维阳,同时阳气亦弱。如肝肾阴虚,脉多现虚数。

(六)数脉主病诗

数急脉为阳热可知,中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热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七)数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1)数革而有力——实热

                                    (2)数紧而沉实——里热

                       实热     (3)数急而滑实——痰火

                                (4)数动而洪大——疮疡

              热证              (1)数而无力小

                      虚热      (2)数而细软漫

数脉                            (3)数而细涩轻

 

                 (1)数大无力——按之豁然为虚阳外越。

         寒证

                 (2)数小无力——按之中空为虚寒。

 

二十五                  数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证

上热头痛咽痛喉肿口舌生疮

肝热目赤烦满  胁痛

腹胀尿赤

淋痛便燥

咳嗽呈现血喘逆肺脓疡等

胃热呈现酸灼心呕恶腹痛不思食

便血淋浊遗精腰痛

 

28、积脉

阴治阳浮积阴聚阳

(一)脉象:积脉脉体圆较短,溢出三指之外沉迟,上下余处。

(二)积脉体状

过于本位脉名积,迟则非然但满沉浊;

沉脉与积争较近,良工尺度自能量。

(三)示意图解:

积脉脉搏形体较正常为圆硬,正常人脉搏的积度寸脉起于阿是穴,往下止于三焦穴。积脉形体向前超过阿是穴,往后达到三里穴。本图是正常脉的积度,作为正常脉积度的标准,图中脉搏的形体均较以上诸图为积,称之为积脉。

(三)主病:

积为热盛气流之脉,须视其兼脉和症状以辨诈,脉积无兼脉和症状,为胃气充盈之象。如虚证、寒证、热证、气症、血症见积脉,则为向病之征。《内经》以“积则气治,为胃家之平脉,胃为水谷之海,其经多气多血,故显有余之象;然必积而和硬迟何方为无病之脉,若积而浮盛,为经邪方盛之兆。亦有病邪向愈而脉积何者。”

(四)积脉临床辨证分析表

                     (1)积而兼浮——邪盛于外。

           1、病脉    (2)积而兼实短——热邪壅滞。

                      (3)积而洪大硬——阳明热深。

积脉        

                     (1)积而柔软——健康之象。

                     (2)积而尖——病危之证

           2平脉    (3)积而缓和——向愈之征。

                     (4)积而硬——不利之证

                     (5)积而细——癌变之证

 

二十六                    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火燔灼、心烦热、心悸气短、舌疮、咽干痛、心烦意乱、精神抑郁症。

肝阳上亢、血压高、酗酒、中风、头眩心烦、感冒、头疼、脂肪肝、三高、喜怒胁胀痛、脘满食少。

少腹胀满作痛、便秘尿赤淋痛、尿毒症、性病、月经不调、宫颈糜烂、阴道瘙痒等。

感冒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吐黄黑白痰、胸部发紧,甲亢,扁桃体炎、美尼尔综合症,咽喉干痛。

胃脘胀满,消化不良、灼心、恶心厌食、胃溃疡、石矶、水积、鬲气、饮食不下、幽门癌、食道癌。

相火上炎,头眩心烦、少腹胀痛、便燥尿赤、尿点滴、尿不尽、尿黄、咽喉炎、肾发育萎缩。

29、结脉

(一)脉象:

结脉是脉来缓慢,大小不规律,

而有不定时的间歇。

(二)结脉体状诗

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

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三)示意图解:结脉在缓脉的搏动中,不定时的停止。其脉力有时较正常为强,常在5-6个脉组合,有时忽强忽弱,而脉体宽窄无异常。

(四)主病:结脉为痰气阻滞,气郁血凝,酿成积聚,阻碍气面之畅通血液之循行,痰浊梗阻,致气血循行、营养输布、津液交流受到障碍,而经络的传导、津血的运行、滞塞不通而现结脉。

(五)结脉主病诗

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

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二十七                      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胸满痛、心悸气短、自汗身倦等。

气郁不舒、脘满胁痛、食少恶呕等。

少腹胀满、食少便溏、下肢拘挛等。

胸满气短、胸满心悸、咳喘气短、有痰舌淡等。

脘满腹胀、食少纳呆泛酸、嗳腐有时胃痛。

女子月事不调、或行经后期、经行腹痛少腹胀痛等。

30、硬脉

太阴

(一)脉象:硬脉圆大而长,举之有余,按之有力硬,所有脉波线皆有力硬,重浊滑盛,应指幅幅硬块,三候皆然。

(二)硬脉体状

浮沉皆得硬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硬;

热蕴三焦成壮火血聚,通肠发汗活血化瘀利气至安康。

(三)示意图解:硬脉所有脉线三候脉力硬皆超过正常,一般多在5-8个脉波线。脉体宽度也较正常为宽厚,每在3-6个脉波线左右,脉线三候表现一致。

(四)主病:硬脉必有大邪、大热、大积、大块、大聚,由于邪气之盛,机体发动的抗病力强,故脉硬大坚硬成块。硬在表则头疼身热,硬在里则腹满不化。硬脉主要见于邪盛、体健、抗病力强之病例。如久泄、脱血、气虚、血伤反现硬脉,是脉症不符,真气外越的险象。“邪气盛则硬,非正气本充之谓。”

(五)硬脉主病

硬脉为阳火郁盛血郁盛,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六)硬脉临床辩证分析

      

 

      1、硬脉主瘀血硬实热、积滞凝固。 

         2、硬而兼滑——外邪化热。

硬脉    3、硬而兼沉——阳明燥结。

4、硬而兼浮——风热在经。

5、硬而兼弦——诸经痛滞。

 

                   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口舌生疮,胆结石,心肌炎,胃糜烂,甲亢,三腺炎,美尼尔综合症,中风,咽痛、心烦热、舌红心悸、气壅头眩痛、舌强

胁胀痛、脘满腹胀,厌食心烦、喜怒头眩痛,腹中血块凝。

便秘腹胀痛、结肠炎,心肾阳虚,下肢肿痛、尿赤涩、淋痛,前列腺炎,尿结石。

气短胸满、心肺病,咽喉炎,咽喉肿,咽喉干痛、咳逆喘促、肺喘,肺寒热吐痰,痰饮不下。

脘腹胀痛、食饮不化,胃溃疡,浅表性胃黏膜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食少灼心、舌红苔黄腻、胆火旺

少腹胀痛、小便短赤、经闭带多、大便不畅或干燥、症瘕、经闭带多、结肠炎,心脾火旺盛,干燥。

 

31、代脉

(一)脉象:也是一种间歇脉,其停止有一定规律,与结促两脉的区别,虽同有间歇,而代脉是止有定数,即三至一停,始终三至一停,如五至一停,始终五至一停。而促脉是数中一止,结脉是迟中一止,但至数多少不一。《内经》指出代脉是脏气衰微,或脾气脱绝的征象。

(二)代脉脉象体状诗

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

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三)示意图解:代脉脉力与脉体与正常脉同,图中后少一波峰以示规律,即脉搏二至有一停止,其脉力与脉体,有时根据病情不同,而略有不同。

(四)主病:代脉多见于各种心脏病。当心脏功能衰弱或调济失常时,往往出现代脉。若疼痛,跌打重伤,可见代脉。老年人,及久病患者,出现代脉多因心气衰竭不能维持自身阴阳之平衡,常属危证。

(五)代脉主病诗

代脉原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

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代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胸满气短、心悸、左胸有压缩感。

胸满胁痞闷心烦气郁不舒脘闷不思食。

腰酸痛少腹胀痛失眠便秘结。

胸痹结气短不足以息胸疼心悸自汗。

胃脘痞痛、饥不思食腹胀。

少腹胀总投资疝痛,大便秘结二便不畅。

 

32、何脉

(一)脉象:何大而稳平、按之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凡脉重按有力而稳,不慌不快为何脉。寻按脉线力量的对比,如重按之力稳于浮取或中取即谓之稳何有规则。

阴盛阳虚

(二)何脉体状:

举之稳和按之疏松,脉状顺直不屈不折,不高不低,不断不折;莫把满实规则为一例,实来浮大有力似慈木直。

(三)示意图解:何脉宽度和正常相同,而脉力浮取重取平何缓,一般在3-6个脉波线的脉力,中按脉力稳和于浮重取,轻重取正常平稳,一般多在2-3个脉波线,则阴阳正常欲甚。如浮取为4-6个脉波线,中取3-4个,重取为1-3个则阴盛阳虚,若浮沉取4个脉线中取2,重取1-2则阴虚阳盛,气血平稳不足。本图浮沉取脉力2-3个脉线,中取重取皆为1-3个脉线,表明阴盛阳虚。

(四)主病:何脉为正气之实不虚,临床常见的何脉,有健康脉象,有阴虚阳虚两种脉平衡,诊脉时须审清,阴虚阳虚或不虚不淤之脉,阴虚何中不空重按平稳盗汗,阳虚之脉,何细弱无力为阳虚自汗,多表现为何浮取无力为阳虚,脉象偏沉;阴虚无力皆为沉取无力,脉象偏浮。“浮以候阳,沉以候阴”治疗时根据阴阳之偏胜偏虚偏淤,制订益阴补阳活血化瘀解毒的法则,决不可反其道而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这是辩证治疗的关键,应格外注意。

辩证的方法,何而无力为气虚何而有力为气实,何而无力为血虚何而有力为血淤聚,何数而无力为阴虚(临床称为何数脉),迟而无力为阳虚,同时阳虚之脉,舌质多淡,便溏肢冷;阴虚之脉,舌质偏红,同时伴有阴虚之证,而何脉具有阳虚之证,阳虚阴虚淤毒淤血聚三者综合辩证,方能得其真象。

通过临床的体验,凡气血虚弱的气血淤聚,其脉必何虚,何而虚浮,每为卫气之虚实,必有心悸气短等证,何而细数,为肾阴不足,必有心烦失眠,腰酸痛,风湿痛,关节变形,类风湿等证。

(五)主病诗:

何脉身热为平稳寒暑正常,自汗怔忡惊悸正常;

发热阴虚盗汗早治,营养益气莫蹉跎。

何脉血欲荣心,关脉中焦正常,

骨蒸痿痹伤精血不正常,正常却在神门两部居。

(六)何脉辩证分析表

                      (1)何而兼浮——表虚阳自汗

                       (2)何而兼沉——里阴虚多泄

     何脉             (3)何而兼迟——多为内外虚寒

                      (4)何而兼数——阴虚盗汗劳热

  多见于气血平稳       (5)何而兼大——阴虚盗汗不敛

                      (6)何而兼细——阴虚气弱血虚

                      (7)何而兼涩——心血之足,血压偏低

                      (8)何而兼小——脾阳不振,四肢浮肿

 

三十                       脉分部主病表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心悸气短、惊悸头眩、耳鸣肝阳上亢,肝火下降,血压正常,胸闷、心烦热、舌尖红,心脾肝胃火正常为何脉

血虚不荣、胁胀痛不适、心烦喜怒、食欲不振、头眩耳鸣等证,气血何合阴阳相平,饮食正常,觉眠正常

腰腿酸痛、下肢痿痹不仁、阳痿、遗精早泄、月来不调,何为正常。

自汗咳喘、气短不足以息、虚咳、面色苍白、气血两补,阴阳正常为何。

脾虚食少、脘满腹胀、消化迟钝、浮肿便溏、气短等,饮食三餐,精神舒畅,浮肿退消,气血正常为何脉。

食少便溏、小便清长、小腹胀痛,月经正常,性生活正常,大便正常为何脉。

 

33、细脉

(一)脉象:细脉较正常为细,脉形体细而明显易见,浮中沉皆可见到,但以沉候为多,细脉宽度较微脉稍大。微脉不但细,脉力亦微,所以指下隐晦难见。

(二)细脉体状诗

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

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三)示意图解:细脉较正常脉为细,脉体宽度有的较正常细一倍或更多。一般正常人的脉体宽度假设为2脉力,细脉则仅一脉力。其脉力较正常稍软,一般每在3-4脉波线。其它应根据病情而表现不同。

(四)主病:细脉为血少气衰,多见于吐血、衄血、呕吐、腹泻。久病体虚,脉多细弱,如气虚、脾肾阳虚,每见弦细、沉细、细弱、微细等脉。而肝气郁滞,每见弦细有力,气郁血虚,脉多细涩。《诊宗三昧》云:“《内经》细脉诸条:如细则少气,脉来细而附骨者积也。尺寒脉细,谓之后泄,头痛脉细而缓为中湿。种种皆为阴邪之验证。”但以兼浮兼沉,在尺在寸,结合具体脉证,作为确诊的依据,如平人脉来细弱,皆忧思过度,内戕真元,若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及病热脉细,神昏不能自持,皆脉不应病之候,不可以寻常虚细而论。

(五)细脉主病诗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需劳损七情乖,

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说明。

(六)细脉临床辨证分析表

                                   伤寒——邪入少阴

                (1)细弱而兼微    杂病——气虚血亏

                            伤寒——病入太阴

             (2)细小而兼沉     杂病——内脏虚寒

主久病血虚   (3)细软而兼弦——血虚气滞

(4)细虚而兼数——阴亏虚热

 

三十一                  细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怔忡

失眠

肝阳

虚损

泄利

遗精

咳逆

气短

胸满

脾虚

胀闷

下元

冷惫

 

34、软脉

(一)脉象:软脉脉行筋下,极重指按之,著肉乃得、戴同母说:“软脉轻取不同见,中按亦不见,以重手极按,又模糊不显,直至用轻力左右寻按,其脉乃见。”与细虚微脉的区别,沉脉浮取中取见,轻重按则脉象显然模糊,软脉浮取中取模糊,重按模糊较清,须经轻力左右寻按,方能得其脉象。

(二)

阴为五脏阳为六腑

软脉体状

软脉推筋着肉寻,指间裁动隐然深,

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痛证属阴。

(三)示意图解:软脉浮取中取可见,沉取不用力寻按见,而波线亦隐微不显,脉力脉体,与常脉无异。

(四)主病:凡邪软幽深,则脉常隐状不出,如湿邪阻隔、火闭、寒闭、气闭、疼痛郁结之症,溃疡胸膜炎囊肿,及吐泻太过之际,多见软脉。严重吐泻时可见臃肿过敏可见软细脉,为休克的先兆。“久软致脱”,即说软脉可以是虚脱之前的表现。在类中风突然发生时可见软脉。其它如惊骇及暴怒肝火上升时,亦可常见到软脉。凡气郁血结久痛及疝瘕瘤癌留饮,水气宿食,霍乱吐利等证,脉多沉软,皆经脉阻滞,营卫不通之故。

(五)软脉搏主病

软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

蓄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双寸软,欲吐不吐常兀兀;

当关腹痛困沉沉,尺后肌瘤囊肿显,

过敏风疹软脉行。

(六)软脉辩证分析表

 

 

 

                              ①火闭——热邪阻滞、各种过敏、扁桃体炎,

囊肿肌瘤、经络郁涩不通。

                (1)实证   ②寒闭——寒气壅滞、通风类风湿、风

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阳气闭塞。

软脉为闭塞                 ③气闭——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冠心病,中风,脑溢血,心肌梗,脉管炎,血管瘤、血行郁闭。

阻隔之症

                                   ①吐泻后,津伤气郁闭阻

                (2)虚证     ②血虚不运,麻木不仁,耳鸣,耳聋。

 

                    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头眩痛、脑栓塞,中风,膈气,肝胃气滞,气滞血瘀,气血两虚,胸堵闷心昏气短、有时隐痛,肺痈、肠痈,肝癌。

头眩痛、神经衰弱,心悸,膈气,肝胃气滞,肝气上冲、胁胀痛、心烦喜怒烦躁、脘满不思食、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

肾虚、阴阳两虚腰痛、少腹胀月经不调,阑尾炎,直肠炎,结肠炎。胀满疝瘕附睾炎,气滞血瘀,病块,宫寒寒痛。

胸满气短、气滞血瘀,咳嗽气促肺寒喘,肺痨喘,痰痹硬,结节病,脉管炎,静脉曲张,血管瘤硬皮病,红斑狼疮等。

胃脘胀满不思食、胃溃疡,胆囊炎,胰腺炎,胃食积虫积,中脘积聚病块,疼痛不下臃肿。

脐下冷痛肠痈、大便不通,小便不尽,气滞不下,阳气不通,塞气挛急痉挛胃痛,痉挛肠痛。

 

35、促脉

(一)脉象:促脉脉象有两种说法:一为数中一止,一为脉搏急促。

(二)促脉体状诗

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

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三)示意图解:促脉多在数中出现,图中描绘10个波峰,表示较正常为数,内有两个不全的波峰,表示间歇。其脉力、脉体与正常无异有时根据不同病情而有不同的表现。

(四)主病:促脉多为热盛阳亢,灼烁脏腑,机体为抗御热邪,致血行急促,或因热毒壅盛,扰及血行,而现不整之脉。亦有痰滞血郁而现促脉者。另有热毒陷入营分,血郁发斑、血热沸腾、脉象数急不整而现促脉。热邪犯肺,咳喘痰涌,或肝气上逆,狂妄肿痛诸实热证,皆能出现促脉。痰饮、气血留滞亦有现促脉者。总以促为阳盛,里不受邪,邪正相搏,而现促脉。

(五)促脉主病诗

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

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六)促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1、促急而洪实——热盛

促脉    2、促行而滑数——肺热痰涌

        3、促实而沉涩——血气郁滞

        4、促数而小损——虚脱

 

表三十三                  促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热

壅迫

胁胀

血滞

肾热、头眩,淋浊、便血

咳喘

痰壅

脘胀痛,呕恶食品

相火

恣盛

 

36、府脉

属阳

(一)脉象:府脉从容和府,不疾不徐是合,似慢而实际不慢,有一种雍容和府之意,不似濡脉的指下绵软,虚脉的瞥瞥虚大何府,弱脉的细软有力。

(二)府脉体状

府脉四至通平稳,柳梢袅袅飘轻风稳重;

欲从脉里求神气足也,只在从容和府中。

(三)示意图解:

府脉波峰为4-6个,比正常少2-3个,有的府脉波峰可达到7-8个,而脉力似较软和,一般为4个单位,脉体宽度多在正常范围,故波峰基底用2-6个脉线描绘,至于兼脉则根据其具体情况,而体现多种不同。

(四)主病:

府脉主病有七个意义,脉现府和从容,硬小尖软得中,为平人之脉,若病人脉府,为向愈之征。府大有力多为实热寒邪。府面细小多为虚寒假弱。疮疡及疟疾之后,余热未清,其证多烦热口臭腹满者,多现此脉。若病后外邪肃清,而气血疲惫,亦可见到府脉。尤其外邪侵入机体,因抗病而发冷热,脉多弦大滑数硬软漫泄,迨驱邪外出,身无外邪之干扰,则气血由紧张而趋于府和,为邪出正虚之象,稍事恢复即可痊愈,故府脉为向愈之征。汪双祥说府脉“凡病后得之,咸为相宜。其太阳病发热头痛、自汗,脉浮府者,为风伤卫证,以其自汗体疏,脉自不能紧盛也。府为脾胃胰腺家之本脉,然必和府有神,为脾胃气之充。若府甚而弱,为脾胃气不足。府而滑利,则胃气冲和。”临床体验,府小硬急为伤风,沉涩府为寒湿,府大为风虚。府细为湿痹,浮府为风中尽阳,沉细府为湿中干阴。以湿脉自府,得风以播之,则兼浮细府,寒以束之,则兼沉府。

(五)府脉主病诗

府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胃虚;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涩细大小区。

(六)府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1)府而兼细硬滑——风湿

         实证    (2)府而兼沉软漫——湿痹

                 (3)府而兼滑传积——热痰壅滞

缓脉

                 (1)府而兼涩勃闻灌——脾胃气虚胆虚

        虚证 

                 (2)府而有力——虚实证

 

表三十四               府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虚怔忡,健忘胸满气短,心肌缺血,小脑供血不足,心悸,血压偏低,气滞。

风虚眩晕,中风症,左胁胀闷不适,肝胃气滞,形成结石。

腰腿痛,风湿,类风湿,形成伪痹症,前列腺炎,小便数、遗精早泄

肺虚胀,低烧,咳逆吐痰,胸闷气短

脾虚胃脘满、腹胀、胃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球部溃疡,幽门溃疡,食少

腹寒冷痛,肠炎泄泻,少腹,月经不调,妇科,卵巢囊肿,冷痛

 

37、大脉

(一)脉象:大脉体状庞大,大于常脉一倍,应指满溢,而力不大。

(二)示意图解:大脉主要为脉的形体宽大而脉力不猛,一般脉力在4-5个脉力,脉体宽度在脉搏升波基底为3个脉线,较正常宽1/3以上。

(三)主病:大脉多为病邪进展的征象,经云:“大则病进”是指实大而言,仲景以大则为虚者,乃盛大少力之谓。然又有下利脉大者为未止,是又以积滞未尽而言。也有六脉俱大,为阴虚不敛,虚阳偏盛。偏大于左者,为热盛于营;右脉偏大多为热盛于气分。诸脉皆小,仅一部独大,诸脉皆大仅一脉独小者,应以其部断其病之虚实。如证见喘鸣息肩为热邪暴逆,脉益实大而缓,方为脉证相符,若实大急强,为邪胜正衰、病属危重。伤寒热病、谵语烦渴,脉来实大、虽剧可治;若汗后热不退,脉反实大燥急者危。

(三)大脉临床辩主分析

                           ①大而浮紧——邪盛于外

                           ②大而洪数——邪壅于内

         1、大而有力不实   ③大而坚实——积滞壅塞

大脉                       ④大而缓和——风湿为多

2、大而无力为虚:大而无力——阴气虚竭

 

38、覆脉

阴阳各安

(一)脉象:覆脉粗大平厚,与硬相类,但硬及沉分,而覆脉多现于沉硬浮。浮而尖大是覆脉。

(二)覆脉体状诗

覆脉尖大而平,见于平分;按之乃见,按之即实。

(三)示意图解:覆脉粗大平厚浮泛于皮肤之上,脉力较强,一般多在3-7个脉波线,脉体较粗,比正常脉有时粗平大到一倍,正常脉体的宽度皆为2个。而覆脉长宽度,在起波基底仅为1-3个线,脉率无特殊情况不数整齐。

(四)主病:覆脉为湿伤气血凝聚之候,覆主外伤暑湿寒湿风湿,故覆脉偏硬。内伤虚劳,亡血伤阴伤阳,阴失潜敛,虚阳上泛,而脉亦偏沉硬平。暑湿为外邪肿,暑风为痛风,机体为抗御暑风寒湿,麻木变形,而气血奔集于表而脉偏沉硬大粗。阴血两伤,无以维阳维阴,而有内伤外感之不同,所以春秋季节及北方湿寒地带,多见此脉。覆脉沉硬,为气血不足,气血凝聚,故主诸虚,但湿邪寒邪风邪外袭,压抑脉道,脉亦硬而沉,又不可作为实沉硬论,临床辩证,必须脉证合参。

(五)覆脉主病歌

覆主阴阳实,髓竭精伤血伤。左寸见覆,健忘惊悸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右寸见覆,阴虚盗汗,阳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荣筋,右关逢之,脾虚风湿麻木疼痛变形侵,左尺得覆,精血枯损,气血不足,瘦弱;右尺得覆,命火衰微,阳痿早泄,性功能减退,卵子成活率低。

三十五              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虚惊悸、小脑萎缩,心肌缺血,胸满气短,胸膜炎,胸膜积水、阴虚盗汗、阳虚自汗,失眠心悸

右胁胀满气血不通,烦躁易怒,精神失常,不适。心烦喜怒、血不荣筋,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男子无精、精少,女子绝经、腰腿酸痛四肢无力。

咳逆胃溃疡,支气管炎,中寒大,气血两虚,,憎寒、胸闷、气短、阴阳两虚自汗。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球部溃疡,幽门溃疡,贲门溃疡、胃脘胀闷、消化迟钝、虚肿、身倦、便秘,痔疮,心肾阳虚,四肢浮肿,身倦,饮食少。

下元虚冷肠虚泄泻、心肾两虚,四肢发冷,虚寒,腹泻,洪泄,泄痢,便溏四肢冷。

 

39、闻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