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诊

 昵称22723945 2017-07-31



第一节 脉诊



1.脉诊的原理

切脉应知脉形成,心血脉肺肝脾肾,宗气肝气脾气助,心阴心阳协调行。

注: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核心脏器。脉象的形成是因为心气的推动,血液的运行,脉道的约束,在肺(宗气)、肝(肝气之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脾(脾气的生化血液与统摄血液)、肾(肾中阳气是推动血行的原动力,且精血互相化生)等五脏功能相互配合,在心阴心阳的协调下,心脏搏动之力应于脉,脉动应指,共同形成脉象。脉乃血脉,赖血以充,赖气以行。心与脉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心主血脉”的活动整体。


2.形成脉象的三大基本要素

脉气心推血行力,血液本身量与质,脉道舒张和收缩,三大要素血行使。

注:

气血是脉搏形成的物质基础。心搏的强弱和节律靠气的调节。

(1)脉气(主要是①心气即心脏搏动是推动血行的动力,其次为②宗气、③肝气、④脾气,此4气的综合作用形成脉气)。


(2)血液的质和量对脉象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如血液稀薄与稠粘、血量的多少,与脉动速度、流畅程度、搏动强弱均有密切关系。


(3)脉道:①约束血流按一定方向,环周不息;②脉道的舒缩能产生脉气,推动血行,调节血流。

故脉气、血液、脉道为脉象形成的三大基本要素。


3.关于寸口诊脉的依据

寸口脉之大会处,脏腑诸气之通路;太阴脾肺气相通,脾胃气血生化府;

宗气盛衰经始终;脉气明显浅易触。左寸心膻右胸肺,左关肝胆右脾胃,

尺部皆候肾小腹,从容徐和有力胃。寸口趺阳太溪诊。三部九候人迎寸。

上竟上和下竟下,左手三候心肝肾。一到三分五十动,浮沉中取举按寻。

注:

寸口诊脉的依据有4点:

(1)寸口为脉之大会,是脏腑诸气的通路。


(2)脾肺同属太阴,肺气与脾胃之气相通,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府,营养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与脏腑的气血盛衰变化有密切关系,所以脏腑气血盛衰的变化可通过脾胃,再经太阴肺的经脉而反映在寸口。寸口脉动与宗气一致。因此,寸口脉气可反应宗气的盛衰。


(3)肺为十二经之终始,即十二经的气血循环起于肺经又终止于肺经,此谓“脉会太渊”。寸口是肺经的经穴(经渠和输穴(太渊)所在处。


(4)独取寸口,方便易行,便于诊察;动脉浅在,脉气明显,易于触诊。在几千年的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沿用至今,且用之合乎临床实际。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各部位的分属为:左寸候心与膻中,右寸候肺与胸中;左关候肝与胆,右关候脾胃;尺部皆候肾与小腹。故以五脏为言,可简化为“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另外,寸脉候上半身,尺脉候下半身(上竟上和下竟下)。

总之,从容徐和而有力整齐之脉为脉有胃气,又叫有根、有根之脉。缺乏从容和缓之脉就是没有胃气的真脏脉。切脉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接触脉体。布指疏密与患者身高相配:诊断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指力为举(浮取),按(沉取),寻(中取)等。手诊脉不少于1分钟,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古法不少于50动(息)。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叫总按。如欲重点察按某一部之脉,可单指按此一部脉象。如要重点体会寸脉,则当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其余同理。

仲景三部诊法是寸口(诊脏腑病变)、趺阳(诊胃气),太溪(诊肾气)。

三部九侯诊又叫遍诊法。触诊头部、手部和足部为三部;三部的每部又分天、地、人,合为九候。故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是寸口候内脏,人迎候体表情况。夏季人迎脉稍强于寸口,秋冬寸口脉大于人迎脉。

如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二倍、三倍为疾病由表入里,为邪盛。

如人迎大于寸口四倍者为“外格”,病危重。

寸口脉大于人迎一倍、二倍、三倍时为寒邪在里,或内脏阳虚。

如寸口脉大于人迎四倍者为危重征象。

总之,现在临床上一般按《内经》“上竟上”、“下竟下”,即上(寸脉)以候上(身躯上部),下(尺脉)以候下(身躯下部)。也有不分寸、关、尺,但以浮、中、沉分候脏腑的方法,如左手浮取候心,中取候肝、沉取候肾。右手皆然。

学习本诀者,应注意无论多复杂的内容,多从口诀含意中去顺诀释义而理解,皆不难掌握。这就是编诀者的期望与目的。

 

4、脉象要素

脉象四要素脉位,脉数脉形和脉势。脉位浅浮沉沉脉,长脉超过寸关尺。

不及寸尺为短脉。脉数一息超五至,不满四至为迟脉。促结代脉有歇止。

三五不调脉不匀。搏动度小脉为细,洪脉充盈搏幅大,濡脉缓脉软无力。

脉管弹性变差者,脉欠柔和弦脉是。

脉象八要素脉位,脉率脉长脉宽势(力),流利紧张均匀度。脉道宽大狭小细;

滑脉流利圆滑脉,涩脉来难不流利。绷紧弦脉弛缓缓,脉来不匀散微使,

脉律不匀无规律,促结代脉有歇止。

注:

脉象四要素:脉位,脉数,脉形和脉势。脉位表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口诀编为“沉沉脉”,注意理解),长脉是脉搏超过寸、关、尺者。不及寸尺者为短脉。数脉为一息超过五至。一息不满四至者为迟脉。促、结、代脉都有歇止。三五不调脉不匀为涩脉。

脉道充盈不足则搏动幅度小的脉为细脉,洪脉则充盈搏幅大。濡脉,缓脉都软无力。脉管弹性变差者,脉欠柔和者是弦脉。

    脉象八要素:脉位,脉率,脉长,脉宽,脉势(脉力),流利度,紧张度,均匀度。脉道宽大为大脉。脉道狭小为细脉。滑脉流利圆滑。涩脉来势艰难不流利。脉管绷紧为弦脉。脉来弛缓为缓脉。促、结、代脉均脉来不匀散微,脉律不匀无规律,有歇止。


  5. 关于二十八种脉象名称

中医的诊断知识,应着重掌握某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去扩展自己的知识,如有关脉学知识的介绍和口诀有多种,但作者还是建议学者学记《濒湖脉学》为好。从这样记诵最为实用,便于临床。即首先记熟28种脉象的名称(本书以《濒湖脉学》为蓝本编改。请对照原文。其中“兼脉主病”为作者新编加入的)。

  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大微,紧缓芤弦,

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疾。

浮散芤革/沉伏牢,迟缓数疾洪大长,细濡弱微短/弦紧,虚实滑涩动促结代。

提示:以下各脉,你最好还是按编者整理过的脉诀背记,对临床与考试最益。


(1)浮脉(阳)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秋得浮脉知无恙,久病浮脉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就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洪脉来盛去弱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脉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为濡脉,散脉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痰风热,浮而无力气血虚。


[分部诗]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浮土衰兼木旺,尺浮溲便不流通。


[兼脉主病诗] 浮滑风痰数风热,浮紧外寒缓中风,浮弦痰饮涩血虚,浮芤气阴失血重。

注:

浮脉轻按可得。主表、主虚(虚证必虚大无力)。阴亏于内而阳浮,阳虚浮脉多表现在右手浮脉,因血虚阳浮和阴虚阳浮。浮滑为风痰,浮数为风热表证,浮紧外感伤寒,浮缓为太阳中风,浮弦为痰饮`,浮涩为血虚,浮芤为气阴两虚,或失血已重。

注意:相兼脉的主病,等于每种脉象主病之和。牙痛病位在齿。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手阳明经入下齿,足阳明经入下上齿,因此,牙痛与胃肾关系密切。

寸浮胸、颈、头部疾病,外感咳嗽、肺炎。关浮肝胆、乳腺、脾胃部疾病。尺浮下半身、泌尿生殖系疾病。可见两脉或两脉以上相兼,如沉细数脉主血虚或阴虚内热。弦滑数脉主肝火夹痰,肝阳上扰,肝胆湿热,痰火内蕴等。临床上所见的脉象大都是多种因形成的复合脉。主要从脉率、形势律去判断为某脉。


(2)沉脉(阴)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沉男尺沉,四时如此平和身。


[相类诗] 沉近筋骨软滑匀,伏脉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是弱脉,弦长实大牢脉形。


[主病诗]   沉脉水肿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沉而无力虚和气,沉而有力积与寒,

湿痹寒疝亡血精,腹痛留饮又主寒。


[分部诗]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沉中寒痛不通,尺沉浊遗和泄痢,肾虚腰痛下元痛。


[兼脉主病诗]  沉涩血虚沉弦饮,沉缓寒湿紧寒冷,沉细气血两亏虚,沉迟阳虚内寒盛。

注:

沉脉要重按而得到。气虚下陷,鼓动力减弱则沉脉。


1、平和身:平和的正常身体的脉象。近:靠近。脉搏靠近筋骨之间,软滑而均匀地跳动着。


2、主病诗:为沉脉主水肿蓄饮、阴经之病、又主寒;


3、沉脉五病:①主阴主寒,②留饮水肿,③亡血失精,④寒疝腹痛,⑤关节湿痹。


4、兼脉主病诗为:沉数为热,沉迟为寒,沉滑为食积与痰饮,沉而无力为虚证的气少、阳虚气陷;沉而有力为积与寒是实证即实寒,如积滞、寒凝、水饮,气滞等。沉涩为血虚,沉弦为水饮;沉缓为寒湿内郁,沉紧为阴寒冷痛(实寒又叫血寒);沉迟无力是虚寒;沉细为气血两虚;沉迟为阳虚寒盛。

《内经》称沉脉为石脉,冬见沉脉、肾沉脉为正常。沉脉主里证、实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沉促代结见于心脏病,寸脉沉见于记忆不佳,尺脉沉见于三焦炎症,沉数脉多为炎症。沉微脉为虚寒。沉弦脉主心脑血管病。两手六脉皆沉而无临床症状者为六阴脉。


(3)迟脉(阴)

[体伏诗] 迟脉一息至惟三,阳虚阴盛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先要益火原。


[相类诗] 迟脉一息三至间,稍快于迟叫缓脉, 迟细而难是涩脉,迟大浮软是虚脉。


[主病诗] 迟脉脏病血热(多)痰,沉寒痼冷癥瘕看,迟而有力为冷痛,迟而无力是虚寒,胸阳不畅胃阳虚,腑实痒疹结胸胆。


[分部诗]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迟中焦寒痛堪, 尺迟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兼脉主病诗]迟缓寒湿胸阳阻,迟浮表寒沉里寒, 迟涩血虚(迟)弱阳虚,迟滑痰浊迟弦寒。

注:

1、迟脉主脏病、里病,主要反映阳虚阴盛。阳内寒是虚寒。


2、迟脉主8病:①血热此即热入血室(邪热结聚,阻滞血脉运行可见迟脉)或多痰,②沉寒痼冷,③癥瘕痃癖,④胸阳不畅,⑤胃阳不足,⑥府实壅结,⑦瘾疹痒甚,⑧结胸谷疸。


3、兼脉主病:迟而有力为冷痛,迟而无力为虚寒,浮迟为表寒,沉迟为里寒,迟涩为血虚,迟弱为阳虚,迟滑为痰浊或气病,迟缓为寒湿或胸阳闭阻,迟弦只为寒盛。

迟脉主寒。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也见于邪热结聚的里实证。迟缓为低代谢、贫血、传导阻滞或窦性心动过缓,迟弦脉为脾胃胆胰肝的疾患,血管性病变。


(4)数脉(阳)

[体状诗] 数脉一息六至间,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只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 数比平人多一至,紧脉如索似弹绳,数而时止为促脉,数在关中动脉称。


[主病诗] 数脉阳热心肾火,邪热胃热胸热疾,肺痿疮疡百合病,虚劳阴亏宿食积,

实用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可怕之。


[分部诗]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关数胃火或肝火,尺数滋阴降火汤。

注:

数脉为阳,多示心肾火热,因外感邪热、胃热消谷、胸热不利、肺痿、肺痈、肠痈、疮疡、狐惑百合病、虚劳阴亏、腹满宿食等8类疾患,其属实者用凉泻可治,属虚者宜温补。


1、秋深干燥,肺病在秋深见数脉,对肺病阴伤者不利,故怕之。


2、数脉主8病:①外感邪热,②胃热消谷,③胸热不利,④肺痿,⑤肺痈、肠痈、疮疡,,⑥狐惑百合病,⑦虚劳阴亏,⑧腹满宿食。


3、实热者脉数大有力,虚热者脉细数无力。关数兼弦为胃火或肝火,尺数兼细为肾阴虚。

数滑脉为炎症见于肺胃肠、肝胆胰、下焦脏器炎症。数弦脉为耳鸣、鼻衄、胃肠炎症。数细脉多见神经衰弱,心肌供血不足等。

数弦滑脉可能患脑血栓。尺脉数弱可能生育困难。数散脉如釜沸者危险。数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5)滑脉(阳中之阴)

[体状相类诗] 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只看至数间。


[主病诗] 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寸滑呕吐尺蓄血,女脉调时多怀胎,

邪热内蕴积滞痢,下焦湿热滑脉采。


[分部诗]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关滑宿食肝脾热,尺滑渴痢淋溲。


[兼脉主病诗]   浮滑肺间有风痰,沉滑里热积食痰,痰火宿食脉滑数,滑弦食滞胃肠间。

注:

1、滑脉主五病:咳逆痰喘、宿食停滞、邪热内蕴、下焦湿热、积滞下痢。


2、兼脉主病:浮滑为风痰在肺,沉滑为里热食痰,滑数为痰火宿食,滑弦为食滞胃肠。月经期见滑脉,习称经期脉滑。育龄期妇女见脉滑数而又身适脉调,经停嗜酸时多怀胎了。

妇女脉滑数有力多为热伏冲任,见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但崩中漏下者脉当虚小缓滑,如反见滑而浮洪数者,多属重病。妊娠约六周左右,易见脉搏滑数或脉滑有力且尺脉按之不绝,为妊娠之正常脉象。如妊娠脉欠滑利或细软或沉细无力,常见于胎动不安、坠胎、胎萎不长、胎死腹中等,均属虚证。

脉弦滑劲急在妊娠晚期所见,多为阴虚肝旺、肝风内动,要警惕子晕、子痫。产后脉浮滑而数,可能是阴血未复,阳气外浮或有外感。滑脉主痰浊、食积、实热,或青壮年。育龄妇女要停经见滑脉,应考虑妊娠;过于滑大则有病。除妊娠脉滑往往见内脏器官炎症,挟痰,心经痰,肝风痰,脾肾胃虚或热证挟痰。


(6)涩脉(阴)

[体伏诗] 涩短细迟往来难,散止仿佛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 三五不调涩脉看,轻刀刮竹短而难,微弱似(禾)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主病诗]  涩脉血瘀亡血精,反胃亡阳汗雨淋,积聚麻木或虚劳,血虚心痛津液损,

寒湿气滞痰与食,血瘀不孕或无经。


[分部诗] 寸涩心虚痛在胸,关涩胃虚胁胀痛,尺涩精血两伤后,肠结溲淋或下红。


[兼脉主病诗]    浮涩表虚沉(涩)里虚,汗多亡阳涩浮细,涩弦气滞血瘀证,涩结挟瘀挟饮食。

注:

涩脉是因血流不畅滑,往来艰难,应指粗糙的感觉,多因血少气滞或血瘀,或痰湿内阻防碍脉道通利所致。


1、涩脉有力为七情郁结,脉涩为疝瘕碍气。总之,涩脉为血少,气滞,痰食,寒湿所致之血瘀、不孕、闭经,伤精、或反胃呕吐或大汗亡阳所致津伤之脉。


2、涩脉主7病:①涩主血瘀,②亡血亡精,③反胃呕吐伤津或大汗亡津,④寒湿血痹麻木、疼痛,⑤女子精血亏虚之闭经,⑥痰湿积聚,⑦虚劳血少心痛。


3、兼脉主病:涩弦为气滞血瘀,涩弱是气虚,涩细者精涸,涩微属血虚,涩沉为阴衰,涩软为虚火,涩浮为表虚,涩沉是里虚。涩结为挟瘀挟食,涩而浮细为多汗亡阳。 

    总之,涩脉主气血瘀滞,精伤血少。血行瘀,脏器瘀,经隧瘀,因寒、因气、因血诸般滞瘀,缓慢不足引起。胸闷心痛见脉涩且乱,主危。


(7)虚脉(阴)

 [体状相类诗] 虚脉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如谷空,莫把芤虚混一体,芤脉浮大似捻葱。


[主病诗] 虚脉身热暑热灼,阳虚自汗悸忡多,发热阴虚气血虚,养营益气莫蹉跎。


[分部诗] 寸虚血不养营心,关虚腹胀食滞症,两尺虚脉精血亏,痹痿劳热和骨蒸。

注:

虚脉轻取无力感觉。阴血虚使脉道空虚而见虚数脉。阳气虚不能鼓动脉搏而见虚迟脉。虚数者阴虚,虚迟者阳虚,虚沉为气虚,虚浮或虚涩多血虚等5个方面为虚脉要领。阳虚则自汗,怔忡,心悸或惊悸,发热阴虚气血虚。

虚脉主虚:气虚、血虚、阴阳两虚。妇女脉虚数为月经提前量多。虚缓则乳少,虚弱则子宫寒、炎症、经少。


(8)实脉(阳)

[体伏诗] 实脉浮沉见大长,应指无虚幅幅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能安康。


[相类诗] 实脉浮沉有力强,紧(脉)如弹索转无常,牢脉沉取筋骨间,实大微弦更带长。


[主病诗]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呕吐频,痈疽疮疡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分部诗] 寸实应知面热风,喉疼舌强气填胸,关实脾热胃胀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兼脉主病诗]   实洪三焦热势狂,实数腑热积滞酿,实滑痰凝热积滞,实弦肝气横逆象。

注:

1、实脉总是由于邪热炽盛,郁积不散的病变所致,如发狂、谵语、呕吐、阳毒、伤食、便秘、气痛等,故苦寒通肠发汗药用之效佳。


2、兼脉主病:实而洪主热邪充斥三焦,实而数主腑热积滞,实而滑主痰凝热积,实而弦主肝气横逆。

总之,实脉主实证,实而浮数为实热,实而沉迟为寒实。实而柔和有力为正常人。实弦万为重症感染,实弦有力脉可能为肝脾肿大、肿瘤、疮痈。


(9)长脉(阳)

[体状相类诗]   长(脉)过本位柔和象,弦脉充满兼紧张,弦和长比差多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主病诗]  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阳毒咳血癫痫狂,三焦热结奔豚病,

胁痛眩冒或疝气,皆因阳明热势深。


[兼脉主病诗]  长浮实邪外来感,长数内热(长)滑热痰,长浮无力阳外浮,长实热邪壅滞患。

注:

1、正常的长脉是:脉来大小均匀,柔和条达。


2、长脉主5病:①阳亢咳血,②癫痫狂乱,③三焦热结,④奔豚疝气,⑤胁痛眩冒。


3、兼脉主病:长而浮为外感实邪,长而数为阳热内盛,长而滑为热痰内停,长而浮无力为阳气外浮,长而实为热邪壅滞。

总之,长脉为阳热有余之实热证。


(10)短脉(阴)

[体状相类诗] 

 短脉寸尺不足满,涩脉短迟细且难,涩短而沉肺肾病,短弦瘀滞短滑痰。


[主病诗] 短脉只在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浮短血少沉短痞,寸短头痛尺腹疼。

注:

短脉只在尺寸可见,不足满即不及本位应指而回,不能满部,因发汗多亡阳者。

涩脉是短而迟细且搏动艰难。涩短而沉为肺肾病,短弦属瘀滞,短滑为痰。

短而滑数为酒伤神,浮短为血少,沉短为痞满,寸短为头痛,尺短见于腹疼。

 

(11)洪脉(阳)

[体状诗] 洪脉来盛去衰见,满指滔滔该夏天,阴亏于内阳外浮,脉洪无力虚劳辨,

洪脉春秋冬月里,升阳散火药当煎。


[相类诗] 洪脉来时拍拍然,来盛去衰似波澜,实脉根脚无阔大,举按弦长硬且坚。


[主病诗] 洪脉阳盛阴血虚,火热伤阴心病居,胀满反胃呈呕吐,虚劳泄痢疮虫疾。


[分部诗] 左寸洪脉心火炎,右寸洪脉肺热堪,关洪肝火胃虚病,尺洪肾虚阴火看。


[兼脉主病诗]  洪沉里热(洪)滑痰热,洪浮表热或虚热,洪而虚软热伤阴,洪紧胸胀便下血。

注:

1、如春、秋、冬季见洪脉,是阳热亢盛。如因寒邪遏抑阳气,火热内郁,仍然当用“升阳散火”之法施治。虚证在关部或尺部可见洪脉。


2、洪脉的根脚极其阔大,轻举或重按都有弦长而坚硬的感觉。


3、兼脉主病:洪大为热盛,洪浮为表热或虚热,洪沉为里热,洪急为胀满,洪紧多胸胀或便难下血。洪滑为痰热,洪而虚软为热盛伤阴。


4、洪脉主4病:①热盛伤阴,②虫积腹痛,③疮痈浸淫,④虚劳泄痢。总之,洪脉多主里热亢盛。


(12)微脉(阴)

[体状相类诗] 微脉轻微软无力,细弱欲绝似有无,微脉阳弱细阴弱,细和微比稍见粗。


[主病诗] 微脉阴阳气血微(弱),恶寒发热汗淋漓,男微劳极诸虚病,女微崩漏带下医,阳虚感冒或虚损,阳亡阴竭崩漏痢。


[分部诗] 寸微气促心悸惊,关微中虚胀满症,尺见微脉精血弱,恶寒黄疸消渴病。


[兼脉主病诗]  涩微亡血弦(微)拘急,气虚中寒微而迟,浮微阳弱沉(微)阴弱,数微营血不足使。

注:

 1、微脉主5病,①阳虚感冒,②虚损不足,③虚中崩漏,④阳亡阴竭,⑤虚寒下利。


2、兼脉主病:浮微为阳弱,沉微为阴弱,涩微为亡血,弦微者拘急,软微者自汗,迟微为气虚中寒,数微者为营血不足使然。微脉主元阳衰微,或气血阴阳俱虚。


(13)紧脉(阴中之阳)

[体状诗]紧脉有力绳绷紧,紧绳左右跳不停,紧为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


[相类诗] 参见弦脉、实脉。


[主病诗] 紧为诸痛主因寒,宿食风痫喘冷痰,紧洪痈疽紧实胀,浮紧表寒沉(紧)里寒,宿食风痰动脉硬,虚冷中寒感风寒。


[分部诗] 寸紧左外右内寒,关紧脾胃腹痛堪,尺见紧脉是阴冷,或是奔豚疝痛看。

注:

1、左寸见紧脉多为外感寒邪,右寸见紧脉多为内伤寒盛,关见紧脉多为中焦脾胃寒湿凝滞而致的腹内作痛。


2、紧脉主4病,①宿食风痫,②动脉硬化,③虚冷中寒作痛,④风寒感冒。


3、兼脉主病:数滑流利是痰食,数而紧张是寒侵,浮紧为风寒咳嗽发热头痛,沉紧心腹疼痛胀满,呕痢、风痫、阴疝痃癖,紧洪者痈疽,紧细者疝瘕,紧实者胀痛,紧涩者寒痛。


4、紧脉主寒证、痛证、宿食。


(14)缓脉(阴中之阳)

[体状诗] 缓脉匀缓四至通,柳梢柔软舞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相类诗] 见迟脉。


[主病诗] 缓脉营衰卫有余,中风风湿脾虚湿,虚寒饕泄噎嗝疮,湿阻太阴反胃疾,

寸缓项强尺痿痹,参合浮沉大小区。


[分部诗]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缓风眩胃家虚,尺缓脾肾阳虚证,濡泄风秘足力迂。


[兼脉主病诗]  缓浮风湿卫阳虚,缓滑气血沉湿痹,缓而迟细主虚寒,缓而滑大实热使。

注:

1、尺见缓脉多是风湿在下致痹痿等症,应参合浮、沉、大、小各种脉象以利区别。


2、尺脉迟缓而弱,则病气虚湿滞而两足蹒跚无力,行动迟缓。


3、缓脉主6病:①中风风湿,②风痹痿厥,③实热痈疡,④虚寒歹食泄,⑤噎嗝反胃,⑥脾虚而湿阻太阴。


4、兼脉主病诗:①缓浮为风湿或卫阳虚;②缓滑为气血两虚或热中(中焦热),缓沉为营弱湿痹;③缓而迟细主虚寒;④缓而滑大主湿热;⑤缓细为痹湿;⑥缓涩为血虚;⑦缓大无力是阴虚。总之,缓脉主脾虚,气血不足,或湿证。浮缓为风,沉缓为湿。正常人见缓脉。


(15)芤脉(阳中之阴)

[体伏诗] 芤脉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相类诗] 芤脉中空四周实,浮大而迟虚脉使,芤更带弦是革脉,芤失精血革血虚。


[主病诗]   寸芤失血心悸忡,关见芤脉呕脓红,尺芤下焦出血证,赤淋红痢漏崩中,

遗泄失精或失血,汗吐伤液是病踪。


[兼病主病诗] 芤迟气血两虚宗,芤结促痰瘀结中,芤虚软为失精血,芤数阴虚悸怔忡。

注:

芤脉是浮沉兼有,中取无脉,或曰两旁有脉,中心空虚。其特点是脉浮形大,管软中空。


1、芤脉主失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外伤出血、崩漏下血。


2、芤脉主3病:①失血血虚,②失精遗泄,③汗吐伤液。


3、兼脉主病:芤浮为气血两伤,芤数阴虚,芤虚软为失精亡血,芤结促为痰瘀内结于身体中,芤迟为失血正虚、内热。总之,芤脉主亡血、亡阴,见于大失血或失亡津液。


(16)弦脉(阳中之阴)

[体伏诗] 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亢盛脾胃伤,怒气满胸常想叫,翳蒙眼珠泪淋浪。


[相类诗] 弦来端直如丝弦,紧脉如绳左右弹,紧言其力弦言形,牢脉弦长沉伏间。


[主病诗] 肝胆脉弦阴阳分,诸痛寒热疟缠身,浮沉迟数当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肝郁肝旺虚寒泄,反胃鼓胀疮痰饮。


[分部诗] 寸弦头痛膈多痰,左关寒热癥瘕辨,右关弦胃寒胸痛,尺弦阴疝脚拘挛。


[兼脉主病诗] 弦数肝火(弦)滑痰饮,弦紧癥瘕(弦)迟寒凝, 弦细血虚肝气郁,弦缓肝乘脾之病。

注:

弦脉主肝胆病。疟疾、痛证、痰饮。


1、弦脉主肝病,诸痛,痰饮,疮疾,反胃,鼓胀。


2、弦脉主6病:肝郁,痛泄,肝旺,痰饮,虚寒,诸痛。


3、弦大无力为虚,两手弦脉为脾败或胁急作痛,左关弦为肝之病,右关弦属肝气犯胃。


4、兼脉主病:弦长积滞,弦细拘急,弦迟虚寒,弦滑痰饮,弦数肝经有火,弦紧瘀血疝瘕,弦沉悬饮里痛。 



(17)革脉(阳中之阴)

[体伏主病诗] 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女革半产或崩漏,男革血虚或梦遗。


[相类诗] 见芤、牢脉。


[兼脉主病诗] 革脉阴气虚竭证,气虚寒郁癥瘕成,革而缓怠无神危,革而浮紧表寒盛。

注:

革脉见于半产、亡血、失精、漏下。

革脉表现为弦急而中空,似按鼓皮。革脉见于大虚证如气虚不固,血虚不足,虚劳亡血,半产漏下,阴寒失精。

革脉既见于阴气虚竭,又见于外邪袭表(革而浮紧)之重证,还见于虚寒凝聚之腹痛疝,瘀,癥瘕积聚等证。若革而缓怠无神,属病已危。


(18)牢脉(阳)   

[体状相类诗]  牢脉弦长实大坚,牢位常居沉伏间,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

注:

牢脉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瘕之实证。

牢脉由弦、长、实、大、沉5种因素合成,因此,学者要理解:牢脉在极沉的部位出现,其形状不仅实大而长,还带弦急的样子,故牢为深在而坚实之意,常见于大实证如五积、癥瘕、气结、心腹疼痛、风痉拘急、阴寒内积、动脉硬化(血管失去弹性常见沉弦有力、形大弦长、坚固不移之脉,为血液充实,血压高涨之表现)。


(19)濡脉(阴)

[体状诗] 濡脉浮细按当轻,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容易治,平人脉濡是无根。


[相类诗] 濡脉无力浮柔细,弱脉无力沉柔细,微脉浮微如欲绝,细脉沉微但柔细。


[主病诗] 濡脉脾病血阴虚,髓海丹田亏损极, 阴虚盗汗或湿热,血崩濡泻湿侵脾,  湿热弥漫主脾病,诸虚百损劳极体。


[分部诗]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濡脾胃中气弱,尺濡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重药琢。


[兼脉主病诗] 濡弦麻木或眩晕,濡数湿热弥漫身,濡浮阳虚涩失血,濡细脾虚遭湿侵。

注:

濡脉由浮、细、虚三种因素合成,因此濡脉要同弱脉(虚)、微脉、细脉相区别:从口诀可知,四脉的区别是其部位不同,即濡脉和微脉当浮取,弱脉和细脉应沉取。


1、濡脉主要特征是浮(重按则无)而柔细,应浮取。弱脉是沉取见柔细。微脉是浮而柔细,重取在浮部仍然存在,只感脉来不绝但如丝缕。细脉在沉部取之,感脉来不绝但如丝缕。


2、濡脉主湿盛之胸闷、腰重、肢倦或气虚乏力、亡血、自汗、喘乏、遗精、歹食泄、骨蒸、惊悸等。


3、两尺部见濡脉,为下焦虚寒,精血两伤,宜甘温大剂重剂,峻补真阴,才能治愈久病顽症。


4、濡脉主4病,①亡血阴虚,②湿热弥漫,③诸虚百损,④濡主脾病。


5、兼脉主病:①濡弦为麻木或眩晕;②濡脉主湿犯,而濡数则主湿热弥漫;③濡浮为阳虚,濡涩主失血;④濡细为脾虚湿侵。总之,濡脉见于虚证、湿证。 


(20)弱脉(阴)

[体状诗] 弱脉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相类诗] 寸弱阳虚病可知,关弱脾胃虚寒疾,两尺弱脉精血亏,失血日久或阴虚。


[兼脉主病诗] 弱脉虚寒精血虚,弱涩血虚细(弱)阳虚,血虚筋痿弦细弱,弱散崩漏或精遗。

注:

弱脉见于气血不足,以阳气不足为主。

弱脉由沉细虚3种因素合成,因此:

1、弱脉不任重按,应沉取见细软无力。


2、弱脉主病:骨肉酸痛,精气清冷,虚喘久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虚弱无力。


3、弱脉主三病:①精血不足,②失血日久,③脾胃虚寒。


4、兼脉主病:弱涩血虚,弱细阳虚,弱软盗汗,弱散遗精崩漏,弱弦细为血虚筋痿。


(21)散脉(阳)

[体状诗] 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将坠,久病阳损快快医。


[相类诗] 散脉无拘散漫然,濡脉浮细水中绵,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触有边。


[主病诗]   左寸散忡右寸汗,左关软散溢饮患,右关软散两脚肿,两尺散脉元气乱,

咳逆上气心悸忡,或是气血多耗散。

注:

散脉和浮脉的不同之处是脉的力度。见口诀及注可知:

1、散脉浮取触之即散,稍按深处似无,恰以杨花,漂浮无根之状。浮脉浮取有触之不散之力。散脉在临产时触及,是临分娩之兆,但正产前见散脉,要防止产后虚脱。如还不到产期,则有可能将坠胎。久病者见散脉,是脾肾阳气虚损严重,必须急快救治。


2、散脉主元气离散,气离血耗,心悸怔忡,足胫足背肿胀,咳逆上气等。


3、散脉主2病,①气血耗散,②心悸喘咳。


4、总之,散脉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证。


(22)细脉(阳)

[体状诗] 细脉疲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防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相类诗] 见微脉、濡脉。


[主病诗] 细脉如丝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或因湿气侵腰肾,精伤枯竭汗泄来,

胃虚腹胀阳气虚,溏泄冷痢寒咳灾。


[分部诗] 寸细气虚呕吐频,关细腹胀胃虚形,尺细阳虚丹田冷,泄痢遗精病脱阴。


[兼脉主病诗]  细数虚热(细)涩血虚,细紧属寒(细)沉湿痹,细弦肝虚(细)弱盗汗,细弱无力阳气虚。

注:

细脉主诸虚劳损,又主湿。


1、细脉又名小脉,不仅如丝之细,而且软弱无力显十分困乏的样子,然虽细但在深沉部能触及,绝没有中断的时候。七情乖即七情不和。元阳大衰,丹田寒冷,泄痢遗精,阴精脱失者,尺脉多细。失血过多,精液枯竭者叫脱阴。


2、细脉主5病:①阳虚不足,②诸虚劳损,③胃虚腹胀,④溏泄冷痢,⑤虚寒咳嗽。


3、兼脉主病:细涩血虚,细数阴虚内热或热邪,细紧寒邪,细沉湿痹或内脏虚寒,细弱盗汗,细微气血亏损或冷痢,细弦肝虚或血虚气滞,细弱无力者是阳气不足。


 (23)伏脉(阴)

[体状诗] 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痛症为阴。


[主病诗] 伏脉霍乱吐痢频,虚脱心衰阴寒盛,水食痰结或暴痛,卒中昏迷火郁呈。


[分部诗] 两寸伏脉食郁胸,要吐不吐最难受,关伏腹痛困沉沉,尺伏疝痛剧烈愁。

注:

伏脉主邪闭、厥证和痛极。


1、伤寒症见伏脉则将欲作汗而解之象。脐腹冷痛,四肢厥逆见伏脉者,为阴寒内郁症。


2、凡急剧骤发的呕吐腹泻,中医过去概称霍乱,不完全是指现在的法定传染病而言;主要病变为伤于饮食,阳热外逼,阴寒内伏而致呕泻脉伏。此见,伏脉是一种极沉的脉象,主要因寒热邪气凝聚,经络壅滞,气血阻塞而成,以热症少、寒症多,剧痛,而显伏脉。


3、伏脉有力,因实邪内伏,气血阻滞,证见气闭、热闭、痛闭、痰食阻滞、剧痛等。伏脉无力因久病正虚,心阳不足,阳气欲脱者,证见霍乱、寒厥、妊娠停经、营卫不畅等。


4、伏脉主7病:①虚脱心衰,②卒中昏迷,③吐痢伤液,④火邪内郁,⑤阴寒内盛,⑥水气痰食冱结,⑦卒惊暴痛。


5、伏数为火邪内郁、热厥,伏迟为阴盛在里、寒厥。若两手伏脉,同时太溪脉和趺阳脉都不见者,属危险证侯。


(24)动脉(阳)

[体状诗] 动脉坚紧三部见,无头无尾豆形圆,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主病诗] 动脉专为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气喘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兼脉主病诗]   动虚之脉为失精,动浮表邪(动)弱惊悸,动滑湿痰动数热,动实或痛或为痹。

注:

动脉主惊恐、痛证。

动脉由短、滑、数3种因素合成,学者要体会的是短脉和动脉的不同之处是它们的通畅程度:动脉流利,寸关尺均可见。短脉只在寸尺两部,触之动短突跳。


1、动脉特点为搏动得坚紧有力,象圆豆之形、无头无尾地突出一点跃然指下,在寸关尺三部都感到动脉,搏动流利、频数而紧滑短,跳突为动,其产生原因是阴阳两气相搏,胜的一方脉气安静,虚的一方则表现出坚紧有力,如豆大摇动的脉搏,此即脉书所云:阳虚则阳动,阴虚则阴动的道理。


2、汗因阳动热因阴:阳不胜阴则自汗,阴不胜阳而发热。


3、动脉主惊恐气郁诸痛。动脉主3病,①惊恐心悸,②卒暴疼痛,③气喘不卧。


4、兼脉主病:动滑湿痰,动数为热,动弱惊悸,动虚失精,动浮表邪,动实为痛为痹。


(25)促脉(阳)

[体状诗] 促脉数而时一止,促脉阳盛欲亡阴,三焦火盛耗阴液,进病无生退可生。


[相类诗] 见代脉。


[主病诗] 促脉只医火热病,气血痰饮食五因,促脉气粗狂瘀痰,阳盛毒疮发斑疹。


[兼脉主病诗] 促洪阳明热势甚,促滑痰饮食积停,阴损阳竭促细弱,气滞血瘀促涩沉。

注:

促脉主阳热亢盛、邪实阻滞、脏气衰微。


1、促脉特点是短而快速,脉来数时一止,止有定数。故脉数而偶歇止的都叫促脉。歇止次数由多渐少则病情转好,由少渐多则病情趋重,尤其是病后促脉,最当注意。


2、促脉主热,促脉总因三焦热盛,阳盛欲亡阴致气血运行受到严重阻遏所致促脉。郁积阻遏常因气、血、痰、饮、食等内郁,常病发狂、发斑、毒疮等。


3、兼脉主病:促而洪为阳明热盛,促而滑为痰饮食留滞,促而细弱为阴损阳竭,促而涩沉为气滞血瘀。


(26)结脉(阴)

[体状诗] 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浮结气滞沉结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相类诗] 见代脉。


[主病诗] 结脉气虚血涩因,老痰结滞阴寒凝,内生积聚外痈肿,气郁疝瘕病为阴。


[兼脉主病诗] 结脉无力是虚证,结滑老痰和水饮,结散热盛或气郁,结涩瘀血内积停。

注:

结脉主阴盛气结,气血虚衰。结代脉见于早搏、二联律、三联律等异常心律等心脏疾病。


1、结脉特点是短而迟缓,脉来迟时一止,止无定数。


2、结脉主寒,故见结脉多是因寒而气血凝滞所致,一般都用温散或辛通加消积之法治之。脉结见浮而有力是寒邪滞于经脉,宜辛温发汗,脉结见沉而有力,为阴寒凝固致气机受阻,宜用辛通导滞法。但不可只知结脉是气血凝滞所致,要记住久病、劳病者,因气血渐衰,精力不继也可出现脉搏断而复续、续而复断的结脉,这是阴阳俱损所致,治法也当有别。


3、结脉为阴盛之脉,因气滞、痰结、宿食、癥瘕、疝痛、七情郁结所致。


4、结脉主3病:①独阴偏盛,②痰食积聚,③气虚血涩。


5、兼脉主病:脉结无力为虚证(心阳心气虚或气血虚弱),结散为热盛或气郁,浮结为寒邪滞经,沉结为积气在内,涩结为积瘀在内,滑结为老痰或水饮,数结为热盛。


(27)代脉(阴)

[体状诗] 脉搏歇止不能还,歇后照搏代脉唤,久病代脉还可治,平人代脉仔细看。


[相类诗] 促脉数而时一止,结脉缓而时一止,止不能还为代脉,结轻代重不可比。


[主病诗] 代脉脏病元气衰,中寒吐痢泻脾败,损伤风痛脘腹痛,心悸女怀三月胎。


[兼脉主病诗] 代散便血迟脾绝,结代同见心悸得,代细而微津液枯,代而沉细泄痢者。

注:

代脉主风证、痛证、脏气衰微、七情惊恐、跌打损伤。


1、代脉是脉搏动到一定的至数,便歇止一次,歇止后,仍是照旧的搏动。代脉的歇止有2个特点:①前后歇止的距离,是均匀而有定数的,非常规则。②歇止的时间比较长,即谓“良久方来”。凡脉歇一次后,再来时能极快地连续搏动两次,这叫“脉能自还”,说明它颇有自行补偿的能力。如果歇止一次之后,再来时仅仅是照常的搏动,只是减少了一次,没有自行补偿的能力,就叫做“不能自还”了。


2、代脉是脏腑元气亏损、元阳不足,严重者元气衰败所致,久病者在辨清虚损所在而正确治疗,也可医治。如正常人忽见代脉,应仔细检查以防意外。代脉重按则无,是无根无神无胃气的危脉,总因脏气衰弱、元阳不足(精气尽竭)。


3、代脉主4病:①脏腑元气衰败,②中寒吐痢(腹痛不食是脾败脏衰的危候),③心悸动而痛,④损、伤、风、痛。


4、兼脉主病:代而迟缓为脾绝,代而洪为络脉病,代而沉细为泄痢,代散为便血,代细而微为津液枯干,结代同见为心悸。注意:一定要是代而无力,重按则无才是脏气欲绝。


(28)疾脉

疾脉一息七八至,元气将脱病危急,疾而无力阳将绝,有力阴绝阳亢极。

注:

疾脉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疾脉一息七至八至,是元气将脱之兆,疾而无力为虚阳浮越,疾而有力躁甚者为阳亢无制致真阴垂绝之象。

疾脉和促脉的不同之处是节律不同:疾脉的节律快疾,促脉快而有歇止。

    疾脉为另加的,不属于《濒湖脉学》所载的脉象。



6、诊妇人脉

妇女健康无他病,左关尺脉忽洪大,洪大于右经将至,将至滑利经期滑,

寸关脉调尺细数,尺弱月经不利下,尺虚细涩精血亏,量少闭经经迟达,

脉迟弦涩气滞瘀,痛经闭经或癥瘕。预产不到坠胎散,怀胎嗜酸脉搏滑,

临产散脉离经脉,崩漏脉虚小缓滑。上小下大女腹箕,中正圆高男腹釜,

左疾为男右为女,胎气忠于阴阳主。

注:

妇女健康无他病,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为月经将至。月经将至者脉来滑利,正值月经期间脉滑。寸关脉调而尺脉细数或尺脉弱者为月经不利。

尺脉虚细涩者为精血亏损则见月经量少,闭经,经迟。脉搏迟弦涩者为气滞血瘀,见于痛经、闭经或癥瘕。预产期不到而见散脉为将要坠胎。

嗜酸脉搏滑之妇女怀胎了。临产时散脉、离经脉为正常。崩漏者脉虚小缓滑。

《素问·腹中论》帝曰:“何以知怀子且生也?”歧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素也。”张景岳曰:“凡妇人怀孕,其气血留聚,胞宫内实,故尺阴之脉必滑数”。《脉经》:“尺脉按之不绝者妊娠。”张仲景说:“妇人脉滑数而经断者为有孕。”

根据这些描述可知:妊娠后由于生理的需要以及为适应这些需要,孕妇机体发生了一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脉象上就是妊娠脉象。妊娠妇女新陈代谢增加,血流增快,使脉象出现滑利流畅、搏指有力。

由于妊娠时期和个体因素之差异,脉搏的流畅滑利与最佳搏动部位的出现也有差异。

据现代研究结果为:妊娠40多天者可见“三部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滑象不是很明显。40~60天后,脉搏滑利流畅,寸口脉盈而搏指有力(寸脉滑疾应指有力)。60~90天后,尺脉按之不绝,滑利应指,疾而不散(尺脉滑疾明显)。

孕妇之腹上小下大如箕覆,多为怀女之腹;孕腹中正圆高如釜覆者,多为怀男之腹,左手脉疾急为怀男,右手脉急疾为怀女,胎气忠于阴(右手)女,阳(左手)男(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7、小儿脉诊

小儿脉短分部难,切诊一指定三关,五岁六至为平脉,三岁一息八至安,

浮表沉里数为热,脉迟脉紧都是寒,大小不齐为积滞,沉滑食积浮风痰,

身弱脉虚身强实,重按得知牢脉看,缓脉湿邪或湿聚,脉急脉缓邪正判。

注:

小儿脉短,分部诊脉较难,切诊可以一指定三关,五岁六至为平脉,三岁一息八至也为平安脉。

浮脉为表证,沉脉为里证,数脉为热,脉迟或脉紧都是寒证,脉来大小不齐为积滞,脉搏沉滑为食积,浮滑为风痰,身弱者脉虚、身强者脉实,重按得知为牢脉,缓脉为湿邪或体内湿聚,脉急为邪实当速给治,脉缓为正虚不太胜邪。


8、脉的主病归类口诀

痰证脉结促滑弦,痛动促代伏紧弦,虚弱微细气血虚,湿证脉搏濡细缓,

若见脉搏迟缓长,弦滑洪者可平安。

注:

脉见结、促、滑、弦者多患痰证。脉见动、促、代、伏、紧、弦者多有痛证。气血虚弱者则见虚、弱、微、细脉。脉见濡、细、缓者为湿证。当然,见迟、缓、长、弦、滑、洪等脉者也可为正常人。


 9、怪脉(真脏脉)

怪败死绝真脏脉,釜沸鱼虾屋漏脉,雀啄解索和弹石,心功器质病变多。

无胃之脉无冲和,脉来应指显坚搏,弦急如刃偃刀脉。转豆如苡小坚搏,

弹石急促而坚硬。无神无序散乱脉,雀啄屋漏解索脉。无根釜沸鱼翔脉。

脉象虚大若无根,微弱不应指觉脉。

注:

怪脉有釜沸脉(无根)、雀啄脉(无神之脉)、屋漏脉(无神之脉)、弹石脉转豆脉、偃刀脉(无胃)、解索脉(无神之脉)、鱼翔脉(无根)、虾游脉(无根)计7种怪脉。

诸脉一贯被认为是死候。(雀啄连来三五啄,屋漏半日一点落,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散乱真解索,鱼翔似有又似无,虾游静中跳一跃,更有釜沸涌如羹,旦占夕死不须药)。

怪脉是无胃神根之脉,又叫真脏脉、败脉、死脉、绝脉(心绝脉如操带钩,转豆躁急一日忧。肝绝之脉如弦弓,循刃责责八天终。脾绝雀啄或屋漏,覆杯流水四天忧)。

现代医学认为:真脏脉绝大部分是心律失常之脉象,其中以心脏器质性病变为主,亦有少数属功能性病变。真脏脉示病已危重,应大力配合现代医学积极抢救。

 七绝脉,出自元代危亦林所著《世医得效方》。指无胃神根,节律紊乱,无从容和缓感觉的脉象。又称真脏脉、败脉、死脉、绝脉。多见于疾病的后期,脏腑之气衰竭,胃气败绝的病证。

①釜沸脉bubble-rising pulse (condition),主脉绝。釜沸脉是危重病出现的特殊脉象,脉经上说脉在皮表,浮数之极,至数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称釜沸脉,为三阳热极,阴液枯渴之候;在实际诊疗中我在呼吸衰竭患者体会到这种脉象。脉在皮表,浮数之极,至数不清,主脉绝。

②鱼翔脉,脉在皮肤如鱼在水中游动,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多为三阴寒极,阳亡于外之候。

③虾游脉,脉在皮表,如虾游水,轻浮上飘一扬,力弱微极,主阴绝阳败,主死。

④屋漏脉:脉在筋肉之间,脉极缓慢,且间歇不匀,如屋漏残滴,良久一滴,溅起无力,如小滴溅地之无力,见于胃气营卫将绝。

⑤雀啄脉:脉在筋肉之间,脉来数急,三伍不调,止而复作,脉律不齐,如雀啄食之状,主脾气已绝。

⑥解索脉,脉在筋肉之间,脉律不齐,乍疏乍密,散乱无序,如解乱绳状,多为肾与命门之气皆亡。

⑦弹石脉,脉在筋肉之间,脉来如指弹石,辟辟凑指,毫无柔和软缓之感,为肾气竭绝之象。


10、脉证顺逆与从舍

脉证相应判顺逆,脉证不应仔细审,证真脉假要舍脉,证假脉真当舍症。

注:

脉证的顺逆是从脉证的相应、不相应来判断疾病的顺逆。脉与证一致叫相应,不一致叫不相应。脉正不相应时必有一真一假,应仔细详审。证真脉假者当舍脉从证。证假脉真者要舍症从脉治之。


11、关于西医学中的几种脉象及所主病症:


1、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压病人的指甲床末端,或以清洁玻片压其口唇粘膜,如见到红、白交替的节律性血管搏动现象,称为毛细血管搏动征。常见于脉压增大的疾病,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简称主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严重贫血等。


2、主动脉弓动脉瘤:此病可见左侧脉搏出现的时间比右侧的要晚。


3、肝颈静脉回流征:用手按压无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人的右上腹部时,不会引起颈静脉充盈。而按压患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的右上腹部肿大的肝脏时,则颈静脉充盈更加明显,这叫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是右心功能不全的重要征象之一,也可见于渗出性心包炎或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其发生机理是按压右心功能不全或心包炎病人的肝脏时,可使回流至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血量增加,但因右心房瘀血或右心室舒张受限,不能完全接受回流的血量,而致颈静脉充盈更加明显。


4、上肢无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或动脉缩窄:应对比双下肢脉搏。此病可见两侧桡动脉搏动之强弱不等,以脉搏减弱或消失的一侧患病或病重。


5、下肢无脉型多发型大动脉炎或动脉缩窄:应对比上肢脉搏,如较上肢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不能触及。


6、奇脉(又名吸停脉):在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在呼气终了时变强,称为奇脉。常见于心包积液或缩窄性心包炎。其产生机理是:在患有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时,吸气时肺循环的血容量增加,但因心脏受束缚,体循环的血液向右心回流不能相应增加,结果使肺静脉血液流入左心的血量较正常减少,左心室搏出量亦因之减少,致脉搏变弱不能触及;呼气时,较多的血液从肺流入左心室,则脉搏变强可触及。


7、交替脉:为一种节律正常,一强一弱交替出现的脉搏,是心衰的表现,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8、重搏脉(又叫重脉):正常脉波在其下降期中有一重复上升的脉波,但较第一个波为低,不能触及,仅能用脉波计描出。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此波增高而可以触及,叫重脉。见于伤寒或一些长期热病。


9、水冲脉: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这是由于收缩压增高或偏高,舒张压降低使脉压增大所致。检查时,将病人手臂抬高过头则触之更为明显,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动脉导管未闭等。


口  诀:

毛细血管见搏动,主闭、甲亢、贫血重。主动脉弓动脉瘤,左侧脉搏比右晚。

上肢无脉大动炎,桡动强弱不等见。下肢无脉大动炎,动脉缩窄搏消减。

肝颈静脉回流征,右房瘀血室舒限,右心功能不健全,渗出缩窄心包炎。

奇脉心包积液症,缩窄性的心包炎。交替心衰高冠心,重搏长期热伤寒。

水冲甲亢或主闭,动脉导管未闭全。

注:此诀按带点的字去理解背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