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的奏折是谁起草的

 五马山麓 2013-11-07

曾国藩的奏折是谁起草的

浅浅丝语 等级:狐法师 送礼物 发消息

楼主

曾国藩的奏折是谁起草的

图为一份清代奏折(局部)

 

 

只看楼主 回复

发表于 07-06-15 15:59:30
浅浅丝语的签名档
浅浅丝语 等级:狐法师 送礼物 发消息

沙发

2007年4月2日《北京日报》“读书版”,刊登了止庵先生的一篇小文《历史上的官员出书现象》,文章从时下的“官员出书热”说起,回溯了历史上官员出书的种种现象,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是一篇不错的历史小品。但文中所谈的史实也有不够清晰和不正确的地方。笔者拟作一些补正,并由此话题,谈一点相邻的历史知识。

一、一句明代俗语

止庵说:“在我国古代有个时期,官员中曾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讨个小(讨小老婆),刻个稿(出本书)’,可见,官员出书是官员们热衷于做的两件事之一。”

那么,这句俗语究竟流行于古代的哪个时期呢?据我所看到的史料,这句俗语应是流行于明代,主要是晚明时期。在明朝人写的野史笔记中,我看到过这句俗语,还见过这句俗语的其他版本,即变体。但究竟在哪本书上见到的,却记不得了。现在我所能查到的,只是作家孙犁在《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一文中转述的一个版本,即“刻一部稿,娶一房小,念一句佛,叫一声天如。”(《孙犁文集续编二》)俗语在流传中,往往是会发生变形的,孙犁所记的这个版本与止庵所引的那句就多有不同。这个版本在刻稿、娶小之外又加了两项,其中“念佛”一句字面上好懂些,“叫一声天如”则需要解释一下。天如,是晚明文学家、权威评论家、复社领袖张溥的字。“叫一声天如”大概是说出了书的士人很希望张溥能为自己的书说些好话。止庵和孙犁所引的这两句俗语,都是带有讽刺、调侃意味的,意思大致都是讽刺当时的士人追逐名利,喜新厌旧。

晚明还有一句与“讨个小,刻个稿”相近的俗语,也值得谈一下,即“改个号,娶个小”。杜文澜《古谣谚》卷五十二所引的《冬夜笺记》中记录了这句俗语。文中说,崇祯年间,士人中盛行登第以后便改名号并娶妾的风气,故时人有“改个号,娶个小”之谚。将这句俗谚与“讨个小,刻个稿”对比来看,可以发现,这两者的句式和韵脚都是一样的,两者又都是流行于晚明时期。由此,我猜测,这两句俗语本是连在一起说的,或者先是分着说,后来又被连在一起说,亦即说成:“改个号,刻个稿,讨个小”。这三条,实际上都是当时的士人们所孜孜追求的东西,所以很可能被人们连在一起加以调侃。

二、曾国藩的奏折是谁起草的

止庵说:“清朝时,官员都有幕僚,他们可能会替官员代笔写点什么。但像曾国藩、左宗棠这样的大官,好像没听说过他们的奏折是由别人代写的。”这段话,第一层意思是对的。清朝的官员,主要是地方官员,确实都有幕僚。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替官员代笔写点什么”,包括写奏折、布告、判牍、书信等等。这些幕僚习惯上被称为幕客、幕友、师爷。幕僚是有高低之别的,在总督、巡抚的幕府中工作的,是高级幕僚;在中下级衙门中工作的,是一般的绍兴师爷。

止庵所说的第二层意思就不对了。曾国藩、左宗棠的奏折,并不是不由别人代写,而应当说主要是由别人代为起草的。这个“别人”,就是曾左这一类大官所聘用的幕僚。实际上,像曾、左这一类大官,当然也会亲笔起草自认为必须要由自己来起草的奏折,但一般来说,由于衙署中的公事繁剧复杂等原因,更多的情况恐怕还是幕僚来替这些大官起草奏折。起草时,这些大官大致都要先向幕僚授意,或是先与幕僚共同商定主旨,然后再由幕僚执笔起草。奏折,是官员向皇帝报告情况的重要文书,是官场文字中最重要的一种,关乎着上奏官员的升黜命运,所以最为官员们所重视。因之,官员们对于负责起草奏折的幕僚的选聘,都是非常严格的,而能够胜任起草奏折的幕僚,自然也都是些头脑清楚、熟于政情、善于揣测皇帝心理、文笔老到的幕僚。


一、一句明代俗语

止庵说:“在我国古代有个时期,官员中曾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讨个小(讨小老婆),刻个稿(出本书)’,可见,官员出书是官员们热衷于做的两件事之一。”

那么,这句俗语究竟流行于古代的哪个时期呢?据我所看到的史料,这句俗语应是流行于明代,主要是晚明时期。在明朝人写的野史笔记中,我看到过这句俗语,还见过这句俗语的其他版本,即变体。但究竟在哪本书上见到的,却记不得了。现在我所能查到的,只是作家孙犁在《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一文中转述的一个版本,即“刻一部稿,娶一房小,念一句佛,叫一声天如。”(《孙犁文集续编二》)俗语在流传中,往往是会发生变形的,孙犁所记的这个版本与止庵所引的那句就多有不同。这个版本在刻稿、娶小之外又加了两项,其中“念佛”一句字面上好懂些,“叫一声天如”则需要解释一下。天如,是晚明文学家、权威评论家、复社领袖张溥的字。“叫一声天如”大概是说出了书的士人很希望张溥能为自己的书说些好话。止庵和孙犁所引的这两句俗语,都是带有讽刺、调侃意味的,意思大致都是讽刺当时的士人追逐名利,喜新厌旧。

晚明还有一句与“讨个小,刻个稿”相近的俗语,也值得谈一下,即“改个号,娶个小”。杜文澜《古谣谚》卷五十二所引的《冬夜笺记》中记录了这句俗语。文中说,崇祯年间,士人中盛行登第以后便改名号并娶妾的风气,故时人有“改个号,娶个小”之谚。将这句俗谚与“讨个小,刻个稿”对比来看,可以发现,这两者的句式和韵脚都是一样的,两者又都是流行于晚明时期。由此,我猜测,这两句俗语本是连在一起说的,或者先是分着说,后来又被连在一起说,亦即说成:“改个号,刻个稿,讨个小”。这三条,实际上都是当时的士人们所孜孜追求的东西,所以很可能被人们连在一起加以调侃。

二、曾国藩的奏折是谁起草的

止庵说:“清朝时,官员都有幕僚,他们可能会替官员代笔写点什么。但像曾国藩、左宗棠这样的大官,好像没听说过他们的奏折是由别人代写的。”这段话,第一层意思是对的。清朝的官员,主要是地方官员,确实都有幕僚。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替官员代笔写点什么”,包括写奏折、布告、判牍、书信等等。这些幕僚习惯上被称为幕客、幕友、师爷。幕僚是有高低之别的,在总督、巡抚的幕府中工作的,是高级幕僚;在中下级衙门中工作的,是一般的绍兴师爷。

止庵所说的第二层意思就不对了。曾国藩、左宗棠的奏折,并不是不由别人代写,而应当说主要是由别人代为起草的。这个“别人”,就是曾左这一类大官所聘用的幕僚。实际上,像曾、左这一类大官,当然也会亲笔起草自认为必须要由自己来起草的奏折,但一般来说,由于衙署中的公事繁剧复杂等原因,更多的情况恐怕还是幕僚来替这些大官起草奏折。起草时,这些大官大致都要先向幕僚授意,或是先与幕僚共同商定主旨,然后再由幕僚执笔起草。奏折,是官员向皇帝报告情况的重要文书,是官场文字中最重要的一种,关乎着上奏官员的升黜命运,所以最为官员们所重视。因之,官员们对于负责起草奏折的幕僚的选聘,都是非常严格的,而能够胜任起草奏折的幕僚,自然也都是些头脑清楚、熟于政情、善于揣测皇帝心理、文笔老到的幕僚。


一、一句明代俗语

止庵说:“在我国古代有个时期,官员中曾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讨个小(讨小老婆),刻个稿(出本书)’,可见,官员出书是官员们热衷于做的两件事之一。”

那么,这句俗语究竟流行于古代的哪个时期呢?据我所看到的史料,这句俗语应是流行于明代,主要是晚明时期。在明朝人写的野史笔记中,我看到过这句俗语,还见过这句俗语的其他版本,即变体。但究竟在哪本书上见到的,却记不得了。现在我所能查到的,只是作家孙犁在《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一文中转述的一个版本,即“刻一部稿,娶一房小,念一句佛,叫一声天如。”(《孙犁文集续编二》)俗语在流传中,往往是会发生变形的,孙犁所记的这个版本与止庵所引的那句就多有不同。这个版本在刻稿、娶小之外又加了两项,其中“念佛”一句字面上好懂些,“叫一声天如”则需要解释一下。天如,是晚明文学家、权威评论家、复社领袖张溥的字。“叫一声天如”大概是说出了书的士人很希望张溥能为自己的书说些好话。止庵和孙犁所引的这两句俗语,都是带有讽刺、调侃意味的,意思大致都是讽刺当时的士人追逐名利,喜新厌旧。

晚明还有一句与“讨个小,刻个稿”相近的俗语,也值得谈一下,即“改个号,娶个小”。杜文澜《古谣谚》卷五十二所引的《冬夜笺记》中记录了这句俗语。文中说,崇祯年间,士人中盛行登第以后便改名号并娶妾的风气,故时人有“改个号,娶个小”之谚。将这句俗谚与“讨个小,刻个稿”对比来看,可以发现,这两者的句式和韵脚都是一样的,两者又都是流行于晚明时期。由此,我猜测,这两句俗语本是连在一起说的,或者先是分着说,后来又被连在一起说,亦即说成:“改个号,刻个稿,讨个小”。这三条,实际上都是当时的士人们所孜孜追求的东西,所以很可能被人们连在一起加以调侃。

二、曾国藩的奏折是谁起草的

止庵说:“清朝时,官员都有幕僚,他们可能会替官员代笔写点什么。但像曾国藩、左宗棠这样的大官,好像没听说过他们的奏折是由别人代写的。”这段话,第一层意思是对的。清朝的官员,主要是地方官员,确实都有幕僚。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替官员代笔写点什么”,包括写奏折、布告、判牍、书信等等。这些幕僚习惯上被称为幕客、幕友、师爷。幕僚是有高低之别的,在总督、巡抚的幕府中工作的,是高级幕僚;在中下级衙门中工作的,是一般的绍兴师爷。

止庵所说的第二层意思就不对了。曾国藩、左宗棠的奏折,并不是不由别人代写,而应当说主要是由别人代为起草的。这个“别人”,就是曾左这一类大官所聘用的幕僚。实际上,像曾、左这一类大官,当然也会亲笔起草自认为必须要由自己来起草的奏折,但一般来说,由于衙署中的公事繁剧复杂等原因,更多的情况恐怕还是幕僚来替这些大官起草奏折。起草时,这些大官大致都要先向幕僚授意,或是先与幕僚共同商定主旨,然后再由幕僚执笔起草。奏折,是官员向皇帝报告情况的重要文书,是官场文字中最重要的一种,关乎着上奏官员的升黜命运,所以最为官员们所重视。因之,官员们对于负责起草奏折的幕僚的选聘,都是非常严格的,而能够胜任起草奏折的幕僚,自然也都是些头脑清楚、熟于政情、善于揣测皇帝心理、文笔老到的幕僚。


一、一句明代俗语

止庵说:“在我国古代有个时期,官员中曾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讨个小(讨小老婆),刻个稿(出本书)’,可见,官员出书是官员们热衷于做的两件事之一。”

那么,这句俗语究竟流行于古代的哪个时期呢?据我所看到的史料,这句俗语应是流行于明代,主要是晚明时期。在明朝人写的野史笔记中,我看到过这句俗语,还见过这句俗语的其他版本,即变体。但究竟在哪本书上见到的,却记不得了。现在我所能查到的,只是作家孙犁在《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一文中转述的一个版本,即“刻一部稿,娶一房小,念一句佛,叫一声天如。”(《孙犁文集续编二》)俗语在流传中,往往是会发生变形的,孙犁所记的这个版本与止庵所引的那句就多有不同。这个版本在刻稿、娶小之外又加了两项,其中“念佛”一句字面上好懂些,“叫一声天如”则需要解释一下。天如,是晚明文学家、权威评论家、复社领袖张溥的字。“叫一声天如”大概是说出了书的士人很希望张溥能为自己的书说些好话。止庵和孙犁所引的这两句俗语,都是带有讽刺、调侃意味的,意思大致都是讽刺当时的士人追逐名利,喜新厌旧。

晚明还有一句与“讨个小,刻个稿”相近的俗语,也值得谈一下,即“改个号,娶个小”。杜文澜《古谣谚》卷五十二所引的《冬夜笺记》中记录了这句俗语。文中说,崇祯年间,士人中盛行登第以后便改名号并娶妾的风气,故时人有“改个号,娶个小”之谚。将这句俗谚与“讨个小,刻个稿”对比来看,可以发现,这两者的句式和韵脚都是一样的,两者又都是流行于晚明时期。由此,我猜测,这两句俗语本是连在一起说的,或者先是分着说,后来又被连在一起说,亦即说成:“改个号,刻个稿,讨个小”。这三条,实际上都是当时的士人们所孜孜追求的东西,所以很可能被人们连在一起加以调侃。

二、曾国藩的奏折是谁起草的

止庵说:“清朝时,官员都有幕僚,他们可能会替官员代笔写点什么。但像曾国藩、左宗棠这样的大官,好像没听说过他们的奏折是由别人代写的。”这段话,第一层意思是对的。清朝的官员,主要是地方官员,确实都有幕僚。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替官员代笔写点什么”,包括写奏折、布告、判牍、书信等等。这些幕僚习惯上被称为幕客、幕友、师爷。幕僚是有高低之别的,在总督、巡抚的幕府中工作的,是高级幕僚;在中下级衙门中工作的,是一般的绍兴师爷。

止庵所说的第二层意思就不对了。曾国藩、左宗棠的奏折,并不是不由别人代写,而应当说主要是由别人代为起草的。这个“别人”,就是曾左这一类大官所聘用的幕僚。实际上,像曾、左这一类大官,当然也会亲笔起草自认为必须要由自己来起草的奏折,但一般来说,由于衙署中的公事繁剧复杂等原因,更多的情况恐怕还是幕僚来替这些大官起草奏折。起草时,这些大官大致都要先向幕僚授意,或是先与幕僚共同商定主旨,然后再由幕僚执笔起草。奏折,是官员向皇帝报告情况的重要文书,是官场文字中最重要的一种,关乎着上奏官员的升黜命运,所以最为官员们所重视。因之,官员们对于负责起草奏折的幕僚的选聘,都是非常严格的,而能够胜任起草奏折的幕僚,自然也都是些头脑清楚、熟于政情、善于揣测皇帝心理、文笔老到的幕僚。


一、一句明代俗语

止庵说:“在我国古代有个时期,官员中曾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讨个小(讨小老婆),刻个稿(出本书)’,可见,官员出书是官员们热衷于做的两件事之一。”

那么,这句俗语究竟流行于古代的哪个时期呢?据我所看到的史料,这句俗语应是流行于明代,主要是晚明时期。在明朝人写的野史笔记中,我看到过这句俗语,还见过这句俗语的其他版本,即变体。但究竟在哪本书上见到的,却记不得了。现在我所能查到的,只是作家孙犁在《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一文中转述的一个版本,即“刻一部稿,娶一房小,念一句佛,叫一声天如。”(《孙犁文集续编二》)俗语在流传中,往往是会发生变形的,孙犁所记的这个版本与止庵所引的那句就多有不同。这个版本在刻稿、娶小之外又加了两项,其中“念佛”一句字面上好懂些,“叫一声天如”则需要解释一下。天如,是晚明文学家、权威评论家、复社领袖张溥的字。“叫一声天如”大概是说出了书的士人很希望张溥能为自己的书说些好话。止庵和孙犁所引的这两句俗语,都是带有讽刺、调侃意味的,意思大致都是讽刺当时的士人追逐名利,喜新厌旧。

晚明还有一句与“讨个小,刻个稿”相近的俗语,也值得谈一下,即“改个号,娶个小”。杜文澜《古谣谚》卷五十二所引的《冬夜笺记》中记录了这句俗语。文中说,崇祯年间,士人中盛行登第以后便改名号并娶妾的风气,故时人有“改个号,娶个小”之谚。将这句俗谚与“讨个小,刻个稿”对比来看,可以发现,这两者的句式和韵脚都是一样的,两者又都是流行于晚明时期。由此,我猜测,这两句俗语本是连在一起说的,或者先是分着说,后来又被连在一起说,亦即说成:“改个号,刻个稿,讨个小”。这三条,实际上都是当时的士人们所孜孜追求的东西,所以很可能被人们连在一起加以调侃。

二、曾国藩的奏折是谁起草的

止庵说:“清朝时,官员都有幕僚,他们可能会替官员代笔写点什么。但像曾国藩、左宗棠这样的大官,好像没听说过他们的奏折是由别人代写的。”这段话,第一层意思是对的。清朝的官员,主要是地方官员,确实都有幕僚。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替官员代笔写点什么”,包括写奏折、布告、判牍、书信等等。这些幕僚习惯上被称为幕客、幕友、师爷。幕僚是有高低之别的,在总督、巡抚的幕府中工作的,是高级幕僚;在中下级衙门中工作的,是一般的绍兴师爷。

止庵所说的第二层意思就不对了。曾国藩、左宗棠的奏折,并不是不由别人代写,而应当说主要是由别人代为起草的。这个“别人”,就是曾左这一类大官所聘用的幕僚。实际上,像曾、左这一类大官,当然也会亲笔起草自认为必须要由自己来起草的奏折,但一般来说,由于衙署中的公事繁剧复杂等原因,更多的情况恐怕还是幕僚来替这些大官起草奏折。起草时,这些大官大致都要先向幕僚授意,或是先与幕僚共同商定主旨,然后再由幕僚执笔起草。奏折,是官员向皇帝报告情况的重要文书,是官场文字中最重要的一种,关乎着上奏官员的升黜命运,所以最为官员们所重视。因之,官员们对于负责起草奏折的幕僚的选聘,都是非常严格的,而能够胜任起草奏折的幕僚,自然也都是些头脑清楚、熟于政情、善于揣测皇帝心理、文笔老到的幕僚。


2007年4月2日《北京日报》“读书版”,刊登了止庵先生的一篇小文《历史上的官员出书现象》,文章从时下的“官员出书热”说起,回溯了历史上官员出书的种种现象,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是一篇不错的历史小品。但文中所谈的史实也有不够清晰和不正确的地方。笔者拟作一些补正,并由此话题,谈一点相邻的历史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