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末五代士人“入幕成风”!为什么士人都会选择成为节度使僚属

 思明居士 2019-11-14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朝末年藩镇军阀割据的一个延续,在短短五十多年间,出现了八姓十四君的局面。政权的更替更是频繁,在那个时期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武人政治”,地方藩镇拥兵以自重,相互攻伐。在地方割据的势力中,幕府制度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用人制度。在幕府制度诞生的初期,本来是有着军事属性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可开幕府、辟僚属的人不再仅仅是军事统帅了,高级文官和一些地方大员都可以开府置僚属。

在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幕府制度开始发展起来。幕府的总要标志就是拥有很强的自主性,而且财政权和人事权也在府主手中。

唐末五代士人“入幕成风”!为什么士人都会选择成为节度使僚属

安史之乱主角之一史思明剧照

幕府制度

有资格开府的人员一般是包括了三公九卿、地方长官还有就是军事统帅,在唐末一些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等等都具有开府的资格。幕府制度中,对各级人员征辟僚属的资格是随着朝廷对地方控制权的强弱而改变的。随着集权的增强,在后来的发展中,三公九卿的开府资格被取消。但是由于军事战争的需要,一些武官、军事统帅的开府资格却被留了下来,一直到唐末五代幕府制度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在史料中关于幕府制度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秦汉时期,幕府制度已经变得相当完备了。

在唐朝立国之初,军事幕府已经是随处可见了,李世民在担任秦王的时候就具有开府的资格,房玄龄就是在秦王府掌管记,而凌烟阁24功臣中就有许多就是李世民在秦王府的僚属。唐朝前期的行军统帅多是以“总管”为称号,行军总管也是幕府的常见府主。中唐之后,由于边疆不稳,原有的边地行军总管、都督府已经逐步开始向着藩镇体制转变,幕府也开始拥有固定的治所,主帅开始领兵镇守一方。

在唐末五代,由于藩镇势力的崛起和朝廷势力的衰弱,幕府制度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藩镇都开始竞相邀请士人入幕,形成了一股奇特的社会风气。

唐末五代士人“入幕成风”!为什么士人都会选择成为节度使僚属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入幕成风

在唐代,入幕士人的身份大约可以分为这么四种:一种是白身,没有功名的人;一种是现任的官员;一种是前资官,就是已经离职的官员或者是任期满了还待选的官员;最后一种就是科举及第者,还未担任过官职的人员。藩镇们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造就了藩镇上人才济济,而朝廷在安史之乱之后放开辟署权的做法,更是令士人们争相成为藩镇的入幕之宾。

唐代的大诗人高适就是通过入幕逐渐升为高官的。韩愈也是出自幕府,首先是在宣武幕府当推官,之后又在淮西裴度幕府中任行军司马。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士人们争相成为藩镇的幕僚呢?

唐末五代士人“入幕成风”!为什么士人都会选择成为节度使僚属

唐代诗人高适

入幕成风的原因

1、科举之路的艰辛

有唐一代,士人对科举事业极为看重,金榜题名成为文人最大的理想。但是唐代能够高中进士科的那都是凤毛麟角。所谓“五十少进士”,考上十几次的人大有人在,还有许多白发苍苍的人依旧在赶考。白居易二十九岁就可以高中进士,不得不佩服白居易的才华,“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得意之言说的一点都不错。

科举考试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本身难度就很高,考中之后想要当官也不是那么简单。考中之后二十多年才被授予官职的人大有人在。这是因为在科举进士及第之后,还需要等待吏部的“铨(quan)选”。在大唐五品之上的官员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吏部任职选官的范围只能是除了员外郎、御史以及供奉官之外的文官们,而关于武将的选拔则是由兵部来任命。

正是因为科举的难度,也就导致了人们不再以科举为唯一的入仕之法,给封疆大吏当幕僚就成为最佳的选择之一。

唐末五代士人“入幕成风”!为什么士人都会选择成为节度使僚属

古代科举图

2、令人羡慕的薪酬

在贞元之前,一个幕职的薪酬和在朝廷内同等官位的俸禄相比,幕职的薪酬应当是一倍以上,就连白居易都说“职多于郡县之吏,俸优于台省之官”。韩愈虽然出身贫寒,在担任幕职之前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但是一旦入幕“比之前丰约百倍”。而且在当时,幕府在聘用幕僚的时候会送上一些“安家费”,在幕僚离职的时候还会给一些“遣散费”,这些都是朝廷那些官职所没有的。还有就是,过年过节都会有幕府府主都会赏赐一些财物给幕僚。在也正是这些优厚的福利,才吸引了众多士人去幕府任职。

3、拥有实权

在藩镇的管理上,朝廷派出的州府官员基本上成为养老的地方,地方上的军、政、财、法等等大权全部掌握在藩镇手中,而为藩镇节度使出力的官员就是藩镇幕府的幕僚们。幕僚们担任的官职一般有:节度副使、行军司马、掌书记、推官、孔目、参谋等等二十几中职务。他们这些人就是处理藩镇管辖范围内具体事物的责任人,比如行军司马偏重于军事方面,主要控制着士兵的训练、教习战术战法、还控制着军中的赏罚,由于行军司马掌军权,所以其必然是幕主的心腹。

4、快速的升迁方式

唐朝的升官制度也是考究资格的,这也就是导致了在选官上只问资历,而不问才能。比如当时考课制度规定了六品之下的官员,四年才能够改迁,而同样的官位只需要三年就能改迁。而且,文人如果在幕府任职,只要表现的出色,就可以直接到朝廷当官,有些人只需要一年左右就可以到朝廷任职。还有一点就是这些入幕的文人,可以随着幕府府主到京城当官的同时,也随之入京为官。比如说刘禹锡,刘禹锡本来是杜佑的心腹,杜佑时任淮南节度使,征辟了刘禹锡为掌书记,之后杜佑入朝为官,刘禹锡也随之入朝任命为监察御史。

唐末五代士人“入幕成风”!为什么士人都会选择成为节度使僚属

以“魏博节度使田季安”为原型的剧照

唐末五代入幕之风的影响

唐末五代的入幕之风对当时的影响非常大:

由于科举制度的一些弊端,导致不是所有的人才能够才斤其用,幕府征辟幕僚,士人选择入幕,都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补充,同样也是对大唐帝国人事制度的一个补充。

被幕府征辟的官员难免会带上幕主的一些标签。士人们既然由某位府主征辟,在外自然会自称是某某门下。这就导致了这些人难免会拉帮结派,为党争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在唐末,由于藩镇的吸引力远比朝廷的吸引力大,所以一些藩镇会吸引大量的人才,有人认为这些是藩镇节度使们嚣张跋扈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末的这些幕僚大多是以文人为主,在中晚唐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文人在幕僚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但是随着战乱频起,政局的风云诡谲,武人的地位开始上升,在历史上成就了“武人政治”的特殊时期。尽管如此,文人集团与武人集团的对峙却一直存在,五代末期到后周时期,后周世宗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将文人的地位逐渐提升上来。一直到北宋,“杯酒释兵权”之后,武人在政治上的地位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唐末的幕府制度,可以说是为两宋的“文士政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