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论:掌书记群体在唐朝藩镇割据中所起的作用

 花间挹香 2020-01-18

从唐代“安史之乱”开始,到北宋建立的这两百年中,历史舞台的主角是那些割据一方的军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藩镇”。这些藩镇表面上服从中央政府,向中央缴纳赋税,实际上拥有辖区数州的行政权、财政权和军权,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

浅论:掌书记群体在唐朝藩镇割据中所起的作用

担任过掌书记的高适

藩镇并不单纯是指挥军队的武人,他们也掌握行政权力,也需要沟通上至朝庭,下至州县的统属联系。在行政和财政管理中,他们也需要有隶属于自己的幕府,需要有人为他们起草各种文书,上报表章,协助处理政务。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唐代节度使的幕府组成人员包括掌书记一人,行军司马一人,判官二人,参谋无定数。

浅论:掌书记群体在唐朝藩镇割据中所起的作用

“掌书记”品秩不高,仅为从八品小吏,但是权力很大,是节度使之下掌管军政、民政的机要秘书。它来源自汉代诸侯的“记室”,中唐以后,随着藩镇权力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强,地位也日益显得重要。在藩镇中,他掌管表奏书徽等文书工作,是沟通藩镇与中央的高级文职僚佐,地位仅次于节度副使和行军司马。唐代许多名人都曾在这个岗位工作过,魏征、许敬宗、高适、刘禹锡都曾担任过掌书记或者与掌书记职责相近的“记室参军”。

掌书记主管文书工作,对文化的要求很高。他们一般都是进士出身,大多曾在秘书省任过职,由于各种原因被藩镇辟用。另外也有一些屡试不第,虽然没有功名,但社会声望很大的文人被藩镇聘入幕府,充任掌书记的。

浅论:掌书记群体在唐朝藩镇割据中所起的作用

唐朝的藩镇

从数量上来说,进士及第的士人,是藩镇幕府掌书记的第一人选。因为在藩镇的幕僚体系中,掌书记是文书的起草者,而文书是封建官僚政治条件下行政权力动作的重要手段。,发挥着沟通上下关系,指导行政管理的作用。

唐代的进士录取数量不大,能考中者,不但是文章写得好,还要有一种敏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它与明清时的八股取士不同,唐代还没有出现八股文,能考中进士的人,都是精通文章之辈,起草的文书可以做到既滴水不漏,又让人读起来赏心悦目。

浅论:掌书记群体在唐朝藩镇割据中所起的作用

刘禹锡

唐代大文豪韩愈与刘禹锡是好友,刘禹锡也曾担任过掌书记,所以韩愈对这一块工作还是比较了解。他曾评价掌书记这份工作不好干:“书记之任难矣。赞天子之教化,外与宾客四邻交,其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祈祝之文,与所部之政,三军之号令升黜,凡文辞之事皆出书记。非闳辩通敏之才,莫宜居之”。

浅论:掌书记群体在唐朝藩镇割据中所起的作用

唐代“安史之乱”后,藩镇逐渐代替了“道”的行政职能,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藩镇的节度使们经常要向朝廷奏请朝衔,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急需文笔出众的士人入幕为他们起草公文和奏赎。因为节度使有专辟署官之权,所以很多朝廷升迁无望的闲散官愿意进入藩镇的幕府,利用掌书记这个跳板,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

浅论:掌书记群体在唐朝藩镇割据中所起的作用

藩镇的军队

藩镇的掌书记掌管奏檄文书、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祈祝等事务,工作非常繁琐,但确能为优秀人才提供一展身手的舞台,为他们走上更重要的岗位打下基础。这一点和现在领导身边的秘书有些相似,虽然工作中琐事多,什么都要管,但也很容易得到锻炼,能够较快的熟悉各方面的业务,也容易走上领导岗位。同样的道理,掌书记出入在藩镇身边,如果工作出色,是很容易很到节度使的赏识而得到升迁的。

对于藩镇来说,一些有才华的文人进入自己的幕府,可以使自己的实力得到增长,独立性更强,对中央政府能够施加的影响也会越大。而即使那些从自己幕府中走上更高岗位的幕僚,也算自己的旧部,在需要的时候,也会是自己的强援。因此选择有才华的人担任自己的幕宾,特别是担任极为重要的掌书记,也是藩镇们迫切需要的。有了这些共同的利益,一般藩镇和掌书记的关系都相处十分融洽,以至后世评价唐代藩镇之害时,也将掌书记算这些幕僚算了进去。王夫之在总结唐朝灭亡的教训时,也把“藩镇各树私人以为爪牙”当做一个重要原因。

浅论:掌书记群体在唐朝藩镇割据中所起的作用

唐朝末年,随着黄巢起义的爆发,藩镇逐渐成为政治上的主角,一些大藩镇之间为了控制唐朝的皇帝和中央,开始了藩镇间的大战。在这种战乱之中,掌书记的地位更加重要。因为军阀混战之时,各大藩镇面临的压力都不小,招揽人才成为他们工作的一个重点。这些人才不单是武将,文人和谋士也是各个藩镇迫切需要的人才。为了体现自己能礼贤下士,藩镇对手下文人的代表——掌书记表现得更加优待,希望通过重视掌书记为代表的文人,来招揽名士为自己效命。

浅论:掌书记群体在唐朝藩镇割据中所起的作用

安禄山

掌书记虽然品秩不高,但是地位相当重要,更重要的是它为唐朝那些出身寒门的士人们提供了一条出路。这些人虽然得益于唐代的科举制度入仕,但是没有背景的他们升迁是很困难的,也不容易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仅仅是因为刻苦读书,才能鱼跃龙门的。藩镇的掌书记这个豪门世家子弟看不上的职务,正好为这些有着真才实学的士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唐朝有不少寒门子弟是通过掌书记这块跳板,走上了更高的职位。他们中有刘禹锡这样的刺史,有高适这样的节度使,还有敬翔、苏逢吉这样宰相级别的高官。

唐朝后期,藩镇的权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独立于中央,掌书记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职责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是幕府的核心成员,有些甚至是藩镇的顶级参谋。如高尚便是安禄山的高参,敬翔在朱温手下,朱温的军国大事,都要征询敬翔的意见。他们基本上具有参与谋划藩镇的大政方针的资格,并不仅仅只是起草文书的议员,而是幕府中的核心幕僚和重要谋士,有进谏和议政之权。

浅论:掌书记群体在唐朝藩镇割据中所起的作用

士人进入藩镇的幕府,当然不会以八品掌书记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他们都希望通过这块跳板,能进入核心权力圈。所以能够入朝为官,担任中央比较重要的职务,还是大多数掌书记梦寐以求的理想。

浅论:掌书记群体在唐朝藩镇割据中所起的作用

担任过掌书记的魏征

从统计资料上来看,掌书记最集中的去处,是朝廷的谏官和监察官,以御史居多。之后他们在御史的岗位上,再凭着自己的能力或升或降,有继续升任中央大员的,也有外放地方的。但无论如何,在藩镇幕府的经历,都大大的锻炼了他们,他们也与自己的幕主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大多数人会在之后的岗位上为自己效力过的藩镇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总体来说,掌书记是一群文化程度很高、思想敏捷又出身不高的封建文人,他们通过科举入仕,大多有一定的名气,在官僚体系的低级岗位上接受藩镇的征辟进入藩镇幕府,为藩镇提供公文往来以及参谋军政等服务。他们与藩镇朝夕相处,很容易获得赏识和提拔,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炼后,走上更重要的岗位。因此掌书记这一职位上,出现了很多优秀人才。而大量的人才涌入藩镇的幕府,又使得藩镇的实力得到扩张,也增强了藩镇的实力,并最终导致了大唐亡于藩镇之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