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逼近 “后备军”小心

 绿色的原野ldq 2013-11-13

  我国是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据人民网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中几乎50%是准糖尿病人。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基础疾病,有可能诱发心脏病、脑卒中、肾衰、失明、截肢等严重并发症。可以说,糖尿病像一根导火索,随时都可能引爆破坏性更强的“炸弹”,使糖友患上更严重的、对生活影响更大的疾病。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这是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的保健思想。世界糖尿病日即将到来之际,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多位医学专家、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揭示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方法。希望能为糖友们的健康加分。

  糖尿病十年不吃药 他患上肝癌

  糖尿病能导致多种并发症,肝癌就是其中之一。采访中,已故肝癌患者李先生的女儿向记者讲述了父亲先患糖尿病,接着又患上肝癌的经历。虽然父亲去世已经10多年,但是重提父亲患病经历还是令女人伤心不已。

  患上糖尿病后 父亲几乎不吃药

  我是朝阳人,父亲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患上糖尿病的。当时,父亲体重下降很快,没有力气,一天到晚总喝水。父亲担心自己患上了什么大病,于是到医院检查,结果被确诊为糖尿病。我还记得父亲对我吐露病情时的情景。他扶着门框,看着我说:“你知道不知道我得了什么病?是糖尿病。”

  这是父亲唯一一次向我提起糖尿病。从那以后,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我几乎没听父亲说过一句关于糖尿病的话。印象中,除了患病初期吃过几回药外,父亲后来几乎从未做过什么治疗,也没见他测过血糖。父亲不去医院,从来不体检,只是在日常饮食中注意不吃甜食。他似乎忘记自己是糖尿病人,似乎根本没把这种不痛不痒的病放在心上。

  专家点评:盛教授王勇表示,内科治疗糖尿病,服药初期会有一个“蜜月期”,即降糖效果非常明显。可能正是源于此,文中患者才忽略了对病情的监控。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必须时刻监控病情,不能大意。

  对糖尿病不管不问 肝癌惹上身

  新千年刚过的一天晚上,我放学回来,见家中爷爷奶奶都不说话。父亲则半坐在椅子上,身体前倾,疲倦而紧张。他试图向后靠在椅子上。可每一次,他刚把身体向后仰一点,就疼得难以忍受。当天晚上,无法躺在床上的父亲在桌子上趴了一夜。我倒在床上,对父亲每一声叹息和呻吟都听得真切。

  我不知道父亲怎么了,父亲似乎也瞒着我。他曾笑着对我说患上的只是胆囊炎。可是这种善意的欺骗很快就被父亲和母亲日益凝重的表情揭穿。一开始,他们俩频繁出入当地医院。每次回来都两眼通红。后来有一天,母亲、舅舅要陪着父亲到沈阳就医。临行前,父亲焦虑万分、百感交集,只说了一句:“反正已经是癌,还去沈阳做什么?”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癌”这个字眼儿。

  很快,父亲被确诊为肝癌。母亲说,听医生讲,父亲的肝癌与脂肪肝和糖尿病有一定关系,像父亲这样患糖尿病后不吃药的人很少见。

  专家点评:辽宁省肿瘤医院内五科病房主任、主任医师白维君表示,糖尿病患者自身代谢机能紊乱,导致脂肪酸堆积在肝脏内,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并发展成慢性炎症,长期反复刺激肝脏,最终发展成肝癌。这一过程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但是,文中患者患糖尿病后长时间不服药,以及之前就有的脂肪肝,很可能加速了这一进程。

  患癌之后,父亲开始关注糖尿病了

  “既然瘤子没有转移,爸爸就一定没事的。”当时我就是这样天真地想。事实证明,父亲确实坚强,定期去沈阳随访。那仿佛是一场长时间的拔河比赛,一头是死神,一头是坚强的父亲。每一次从沈阳回来,父亲和母亲总会给我带来好消息。记得一次,母亲把我叫到厨房,激动地悄声地告诉我:“你爸爸的病好了,瘤子小了很多……”

  就这样,父亲与死神的较量持续了两年。这时候的父亲特别关注自己的糖尿病。他托人去沈阳买来降糖的大药丸子,一袋儿十多颗,吃完就去买。之前的父亲还没有这样认真地服过降糖药。

  不过,所有这些努力都只能延缓死神的到来。两年之后,父亲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的最后几天,我始终陪在左右。消瘦的父亲因为剧烈疼痛而不能入睡。在他昏迷之前,已六天没合眼的他忽然神志清晰地对我说:“以后有病要早看。有糖尿病,要早看……”

  父亲去世时年仅48岁。

  专家点评:白维君提醒,肝癌患者必须注意对糖尿病的控制。所以,文中患者此时关注糖尿病也是癌症治疗所必须的。如果能早一点这样关注糖尿病病情,悲剧或许就不会重演。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李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