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审美略谈

 杏叶书签 2013-11-13

校园审美略谈

杏叶书签

 

校园审美,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部分。美学家认为:爱美是人的天性。美感的产生是以人类的诞生为前提的。只有人才会审美。指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我们往往用校纪校规来规范,如果换一个角度,用美学的观点来指导学生什么是美的,怎样做才能创造美,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并自觉的执行。这里我们从中小学校园的某些角度来谈谈校园审美的话题。

美,不是绝对不变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审美观;同一事物在不同时空出现,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也不同。单从人体美学的例子来看,著名的“环肥燕瘦”就是这个道理。美学家蒋孔阳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说:红色可以是美的,当我们看到鲜红的花朵时,会心旷神怡,但当我们看到宰杀牛羊鲜血四溢时,便不会产生美感;当姑娘用胭脂涂红脸颊,用口红抹红嘴唇,恰到好处时,我们觉得很美,但是如果某个姑娘把自己的鼻子抹得通红,别人便觉得滑稽可笑。

再例如,男性的生理表现是长有胡须,古代已将“须眉”作为男性的代名词,有了它,就显示男性的阳刚之美。但是如果小小的男孩长着满脸胡须,或者一个女子长一绺长长的胡须,这就似乎不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了。这两个例子说明,美的事物除了受人们的伦理道德,纪律法规的约束以外,还受人的心理、审美习惯的影响。但是不管美的外延如何延伸变化,它总还是有道德底线的——东西方文化都没有否定这一点。人们公认是美的,就是美的。

校园内,从卫生上来讲,应当室内窗明几净,室外绿草如茵才算基本的美。如果纸屑、废物遍地,苍蝇、野鼠成群,墙壁门窗花里唿哨,锃亮的不锈钢栏杆被折磨得扭曲变形,这好像是爱美的人所不允许的。有个学校卫生状况很差,久治不愈。有个小男孩在校园广告栏里写了一则"寻物启事",内容如下:“我班同学拾到废纸、废物一堆,拾到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请失主前来认领。”纠差的语言美而委婉,没有强制性,没有攻击性。所以这则广告影响很大,使不少“失主”以此有良心发现。校园环境大有改观。

从课堂学习来看,同学们有花季的美丽,有太阳般的阳光,老师面对着“花朵”、“太阳”,心中的美感自不必言。但如果把教室当宿舍抱头大睡,或者东倒西歪,前仰后合,我们且不谈学习效果,单从审美角度来看,也是不可思议的。

从中小学校园的穿着打扮来看,如同前面所举“红色”的例子一样,应当适时、适当。演员在舞台上为了剧情的需要,有时可以长袍短褂,有时需要坦胸露乳,卖弄一点风骚可以引人眼球,以快朵颐。但学生应当是衣冠整洁,温文尔雅。不应当衣着不整,故作姿态,未成年却成年化着装。这不符合校园青春气息的审美特点。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时常传出早恋的不雅照片和视屏。个别学生的放浪行为让人不堪入目。污染了校园的人文环境,影响了校园的文明氛围。这是中小学学生应当注意的一个新问题。青春萌动的时期,对异性产生爱恋,是很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不仅有青春美,也有人性美,但这种美是含蓄的,文明的,符合道德规范的。反之,过之,都不甚美。

总之,审美是博大精深的学科,校园审美也远非上述几点,本文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供感兴趣者深入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