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文兵《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2

 春风杨柳荷香 2013-11-13


 

接上文:  比如鸡蛋黄、阿胶,还有黄连、生地这些药去给他们服用。把鸡蛋黄不要煮得太熟,搅在刚出锅的药或水里面喝下去,起到滋补益阴的作用。另外,可以给这些人炖一些鳖汤,也就是王八汤,也有滋补心阴的效果。

  导致入睡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食火,就是吃多了。很多人晚饭吃得很饱、过晚,甚至加餐吃夜宵,然后就睡不着觉,跟烙饼似的,翻来覆去,肚子里胀得慌,憋得慌。老百姓管这叫“压炕头饭”。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治疗这种睡不着古代有一个方子叫“半夏秫米汤”,秫米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吃的粗粮高粱米,用这种半夏秫米汤能够帮助消化食积和寒痰。

  没有办法弄到半夏、秫米的人,可以在睡不着的时候喝一点大麦茶或是吃一点饭焦,消食化积。

  最后一种就是我们说的肝火,肝不藏血。这种人往往是吃了一些比较辛辣的东西,喝了一点小酒,没有喝醉,只是喝得有点兴奋,睡不着。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吃一些酸性的东西,比如酸性的水果,或者是熬一些酸性的、帮助收敛肝气的粥,比如说山药粥、莲子粥。熬莲子的时候要注意心火不是太旺的话可以把莲子芯去掉。

  入睡困难是很折磨人的,所以当出现入睡困难、失眠的时候就应该尽早从自己的情绪、生活习惯上去找原因。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在子时,也就是晚上十一点以前睡觉;另外不要总是在困的时候喝咖啡,或者某种功能饮料,让自己兴奋、亢奋。经常这样刺激会导致身体机能失去弹性。

  调整情绪,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子时入睡。

  多梦

  除了早醒和入睡困难,睡眠的另外一个常见问题是多梦。

  很多人入睡没有问题,躺下就睡着了,可是一宿都在做梦,并且情节生动、故事连贯,醒来之后觉得特别累。

  梦境有这么几种,一个就是白天发生的事,故事情节也没什么离奇,很正常,就是那些琐事。就说明这些人没有处于深度睡眠,意识层面还在活动。中医讲“脾主意”,做这种梦的人,一个是消化功能,也就是胃的功能不好,另外一个就是脾的吸收功能不好。大家都知道,我们睡着了以后,大脑的某些区域是休息的,也就是中医讲的魂休息了,但是魄还在工作。这时候你的胃肠还在蠕动,还在消化、吸收。很多人这方面的功能比较差。也就是说光靠魄的工作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所以他还要调动起本应该休息的魂帮助它工作,这样就让自己产生了一系列的梦境。梦里的事历历在目,全能回忆起来,这种人睡觉时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会流口水,这也是脾功能不好的一个表现。所以针对这种消化不良导致的多梦,我们应该帮助他提高自己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也就是提高魄力,这样他晚上消化食物的时候就不用扰到自己的魂,梦也就会少一些。这种类型的多梦相对好一点的情况是,第二天早上起来知道自己做梦,但是已经忘了梦到什么。

  多梦的第二种情况是老做梦,而且老做一些离奇的梦,这种梦跟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梦到的事情连自己都觉得莫明其妙,这种梦我们管它叫做“神游物外,魂不附体”,跟肝脏的功能有关系。以前我们讲过人睡着了应该是“肝藏血,血摄魂”,魂在里面好好休息。而这些人就是收不住血,也藏不住魂。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用一些滋补肝血的方法,帮助他收摄魂魄,安心睡。中医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方子,叫“酸枣仁汤”,现在被一些药厂开发出来叫“酸仁安神液”。酸枣是酸的,但是酸枣仁并不是酸的。我们一般把酸枣仁炒熟以后用它煎汤煮水,加一些反佐的药物,来共同组成一个方子。其中还有一个药是我们经常用的茯苓,茯苓又叫茯神,本身就有安神的作用。

  第三种情况是做怪梦、做噩梦,梦见自己从高楼上摔下来,或者被人追杀,或者梦到一些血腥的场面,或者是被狗咬、被蛇咬,还有他们老梦见一些死去的人,或者梦到自己掉到一个肮脏的地方。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肾的问题,肾是人体主惊、恐的,如果人的肾气或是肾精受到伤害的话,往往会做一些比较惊恐的梦。一般做这些梦的人都有过一些失精或者是受惊吓的经历,或者是家庭、亲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变故。对于这些人,首先我们要帮助他们祛除体内刺激自己的阴寒的信息、能量或物质,比如说瘀血和寒痰,有这些物质基础在,就会产生邪气,导致人在睡着的时候做噩梦。我们一般用热性的药物祛除这些寒痰和瘀血,另外我们加一些矿物药。中医认为矿物药比较重,能够祛怯,就是让自己的胆怯、心里害怕等感觉消除。一般我们选择的矿物药有龙骨、牡蛎,还有磁石。如果梦境特别惊恐,我们会用一些朱砂,但是朱砂里面有重金属,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中病即止,含量要小。当把寒痰瘀血去掉以后,这些梦会自然消失。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梦到一些很可怕、很丑陋的东西从自己的体内出去,吐出去或是打喷嚏打出去,反正就是离开了自己的身体。

  北京有一个著名的小吃叫茯苓夹饼,我们建议这些平常一闭眼就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的人可以去买一些茯苓夹饼吃,或者是到药店买一些枣仁来煎汤喝,有助于缓解这种肝不藏魂的多梦。

  庄子说过:“真人无梦。”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讲,应该是一闭眼就是一觉,不会觉得那么累。所以当我们出现失眠或者多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自己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应该自我调理或者去找医生来调整。

  睡眠呼吸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跟我们平常所说的打鼾并不是一回事。很多人打鼾,但不见得有这个病;很多人不打鼾,但是会被诊断为有呼吸暂停综合征。

  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睡觉时憋着不出气,不吸也不呼,有的人会憋很长时间,甚至有人就在憋的过程中发生猝死。患者往往入睡并没有困难,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鼾声如雷,在打鼾的过程中就有呼吸的停顿,一憋气停顿就醒了,然后再睡过去,再憋再醒,也可能翻身,也可能不翻身,患者自己觉得就是一晚上折腾没睡。别人看他呢,睡得很香,鼾声如雷。这些患者由于头天晚上没睡好,第二天无精打采,不停地打哈欠,嗜睡,甚至有人在开车的时候就睡着了,这很危险。事实上,很多国家都发生过这种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因为在白天昏睡导致的交通事故。所以,美国对于客车或者货车司机都有定期的睡眠检测,看他们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保证行车安全。

  从中医理论来讲,人睡着以后,一部分心神停止工作去休息,魂藏到了肝脏里面。这时候谁出来工作呢?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魄,肺藏魄。到晚上人睡着以后,肺的功能应该是正常的。而打鼾呢,正是一种呼气和吸气不利的状态,说明这个人魄力很差,肺的呼吸功能差。很多人以为,是因为自己胖,下巴短,小舌头也就是悬雍垂大,堵塞了气道,就去做手术,但事实证明,手术以后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造成吃饭呛嗓子。

  打鼾的表面原因是人的咽喉组织出现了肿胀、水肿;深层次的原因是痰阻气道,多余的痰堵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甚至肺泡里,阻碍了正常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在白天醒着的时候,人可以自然地把堵着的痰液黏液咳出来,但是睡觉以后这个功能就没有了,痰液堵在里面就会造成阻塞。

  我们建议这种患者,晚饭不要吃得太饱,另外不要吃过咸和过于油腻的食物,多吃些粗粮,带有糠和麸皮的食物可以消食化积。

  睡前喝点萝卜汤,或者生吃一些白萝卜,带皮吃,特别有助于黏液的排出。

  刚才说的是痰液阻滞造成的打鼾,进而导致呼吸暂停;除此之外,更深一层的原因是血脂过高,包括患有脂肪肝的人。大家知道,人吸入氧气以后,是靠红细胞携带氧气,由血红蛋白分布在人体内来完成氧气的交换。而当人血液中油脂的含量增高,血红蛋白相对的含量就会减少。这时候,即便你吸入了氧气,也一样会导致心脑的供氧供血不足,直接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这种血脂过高属于更深层次的病,治疗起来也相对要慢一些。除了少摄入或者不摄入过多的油脂以外,还需要身体提高“化”的能力,把体内多余的脂肪燃烧掉、化掉。怎么去化这些油脂呢?首先要提高小肠的温度,提高消化酶的工作效率。血脂高的人不能吃水果、不能喝冷饮。要培养喝红茶或砖茶的习惯,煮砖茶喝,稍稍加一点盐,别加奶。或者喝些熟普洱茶,这都有利于降低人的血脂。少吃油炸的东西,多吃一些烤面包片、烤馒头片,这都有利于血脂的转化。

  橘络就是橘子皮和橘子肉中间的白色的网状的东西,药店也有卖,自己家里吃橘子剥下来的橘络也可以焙干了留着用。

  我给大家推荐一个降血脂的药茶,就是每天橘络5克代茶饮。

  睡眠姿势

  老百姓有句俗话叫做“站如松,卧如弓”,也就是说睡觉的时候要侧卧。古人说曲肱而卧,就是把胳膊弯起来垫在头下,这是个很舒服的姿势。侧身睡最佳的方位是右侧卧位,当然左侧卧位也可以。左右侧卧睡不堵气道,并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侧卧按压在足少阳胆经上,胆作用的时间正好是子时,半夜11点到凌晨1点。这时候侧卧睡觉正好是对胆经的自我按摩。

  有人说右侧卧位好是因为胃的幽门开口是向右的,有利于胃里食物的排空。这种说法也不完全对,因为胃的开口是个括约肌,括约肌的力量远比侧卧造成的重力要大,如果朝哪边睡,食物就往那边流的话,大家整天站立,肛门冲下,大家都应该大小便失禁。

  而仰面躺不好,仰面睡的时候,悬雍垂也就是小舌头容易下降,堵在咽喉处,造成呼吸不顺畅。

  只有一种仰卧的姿势有助于缓解失眠,叫做仙姑睡懒床。怎么做呢?正卧仰面朝天,两臂上举,就是四仰八叉的姿势,也就是婴儿出生后,在学会侧卧、趴着睡之前睡觉的姿势。这是心神回归、安宁的状态。

  人自打学会直立行走以后,两臂都是下垂的,而以前作为猿猴在森林中攀爬藤萝时,他的两臂是经常扬起来的。两臂扬起来的好处在哪儿呢?我们中医讲的心的经脉是从腋下的极泉穴出来,沿着手臂,经过肘窝,到小指的指甲内侧,这是手少阴心经。双臂老是下垂的话,就容易造成心气的瘀闭,或者是郁结,莫名其妙地人就觉得不高兴、没意思。这时候,做个检查就会发现,腋下有明显的触痛和反应点,一摸就疼甚至碰不得,这些人睡眠都有问题。想要让这些内心比较压抑或者拘束的人睡个好觉,唯一的方法就是打开他们的心结,两手举起来去睡觉。很多人刚开始适应不了,一会儿手就麻了,手越麻就说明问题越严重。当心的经气走不到小指末端的时候,心脑的供血都会有问题。很多人举一会儿手,不是肩膀酸疼就是手麻,还有的出现手凉、手上冒凉气这种情况,这些都不用害怕,这是人体自我疗伤、自我治疗的过程,慢慢地学会适应就好了。

  很多人睡不着觉,就告诉自己放松,还去数羊,所有这些都没有用,与其那样,还不如学我说的这个姿势。我们就把手举起来,默默地数自己的呼吸,去听自己的心跳,通过数息、听心跳能睡着是最好的。至于睡着了以后姿势会变成什么样,那就是身体的自我调节了,睡着以前可以这么做。

  我教给大家一个穴位,安神、宁神的穴位。所谓安神,就是让自己的心神觉得安全,没危险;所谓宁神,就是让心神回到自己心中,不要心神外越,在外面瞎跑,就像开门把孩子接回家。这个穴位叫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和输穴,位置在我们的手腕上,手一握拳,我们的手腕上就出现了一条肌腱,肌腱的内侧拐角与掌腕横纹第一道线交叉的位置,在这个窝里,手放进去能感觉到动脉的跳动,睡不着觉的时候可以去点一点这个穴,感觉到酸麻胀痛时,效果最好。

  最后,我们说一说床摆的方向,关于这个问题,现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北半球,只有一个方向是不能睡,就是头朝南、脚朝北的方向,其他都可以。原理是什么呢?有人用磁场来解释,有人用形象来解释,我也不做什么解释,因为这是中医的师承,我的老师就是这么告诉我的,而且我也有亲身实践过。健康的人头朝哪儿都能睡着,头朝下也能睡着,但是那些睡不着觉的比较敏感的人,一换这个方向就睡不着,换成其他方向就能睡着,这也就验证了中医传承的这个观点,这个意见供大家参考。

  卧室与卧具

  如果每人每天睡8个小时,那么人们一生睡觉的时间就占去了1/3。由此说来,睡眠对人体非常重要,而卧室和卧具的选择更是保证睡眠质量的硬件条件。我们该如何布置卧室、挑选卧具呢?

  先说卧室。卧室的选择应该是以小,以让人感到安全、舒适为首要。所以我们购买房子,选择卧室的时候,应该注意保证自己的私密空间。因为人睡着了以后,人的气,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卫气都收到体内了,而不是像醒着的时候它是发散于体外的,这时候人就会觉得冷,就会盖被子。所以当人的卫气收敛于内的时候,如果睡在一个空旷、比较大的房间里,人的内心也就是心神就会产生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在南方的一些家里,虽然卧室比较大,但是架子床一到时候就能把布幔放下来,这时候也形成了一个相对小的密闭空间,这样有助于人体的睡眠。

  卧室除了大小的问题,还要注意物品的摆设。卧室里应该摒除一些滋扰人心神的东西。

  睡觉时关手机、闹钟,不看电视。

  第一影响人睡眠的就是电视机。很多人家里在卧室放着电视,看到自己困得不行了才昏昏睡去。有的人看着电视睡过去了,还在不停地做梦,做梦的情节也跟刚才看的电视内容有关。这样的睡眠质量很差。电视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和图像,它会煽动和影响人的情绪。很多人看了悬疑的电视剧,脑子还在不断地想破案的情节;看了悲剧,悲悲切切;看了喜剧就兴奋、欢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看一些恐怖片又吓得睡不着觉。所以电视在卧室里面其实是个陌生人,应该把这个陌生人从卧室里面清除出去。

  和看电视相比,听着广播睡觉相对要好一些,但是听广播的内容最好应该有所选择,节目应该舒缓,比如一些有催眠作用的歌曲或者是讲座。但是我也不建议这种方式,睡觉时最好达到一种宁的状态。

  另外一个要从卧室里清除的东西就是手机和座机。很多人习惯24小时开机,在本来即将入睡或是熟睡当中被电话铃声惊醒,很容易伤害自己的心神。所以我建议我的很多病人或者朋友,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关手机、拔座机,天大的事情明天再说。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闹钟。长时间被闹钟惊醒会伤害自己的心神。我建议大家慢慢养成自我沟通、自我交流的方法,就是每天睡觉前默默地跟自己说“明天我要几点钟起”,开始可能不管用,慢慢地建立起这种沟通机制以后,比如说你对自己说我明天要六点起,人会很自然地在快到6点的时候醒了。这种自然醒是人体在自我状态下的一种自然恢复。这样醒来人会很舒服。

  关于卧具的选择,就是睡床。在北方一些地方可以睡炕,炕很硬,可以给骨骼一个支撑,使肌肉和肌腱放松,第二天觉得很解乏。睡炕有一个讲究就是屋子冷,炕要热,这时候人睡在上面会觉得不难受。但是现在的大城市里,屋子很热,炕就不合适,只能睡床,所以床的选择就是要硬一些。

  检验硬的标准就是在床的另一边放一杯水,人躺下去,水不会洒出来。

  另外一个重要的卧具就是枕头,侧卧的时候枕头的高度应该正好是自己的肩膀到脖子之间的高度。传统的荞麦皮做的枕头透气性好,另外荞麦皮本身有一种弹性,柔中有刚,睡觉的时候,它会随着你头的变化做出调整。

  最后,还要把绿色植物清除出自己的卧室。晚上没有阳光,植物同样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就会和人争氧气。另外,有绿色植物就会浇水,潮湿,导致空气的湿度增大,也不利于睡眠的质量。

  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是一句民间谚语,非常符合中医的养生之道。“春捂”的含义就是说立春以后,不要着急忙慌地脱掉厚厚的冬装换上轻盈薄透的春装;所谓“秋冻”,就是说秋季天气转凉时,不要过早地穿上厚厚的棉衣,把自己捂得太严实。

  秋天为什么要冻呢?就是要让人体慢慢地适应寒冷,给身体一个信号——严寒快来了。这时候要贴秋膘,吃点肉,增加一下皮下脂肪,逐渐增强自我保暖和御寒的能力。否则,如果过早地把自己捂上的话,身体并没有感觉到冷,它也不会把吃的营养物质转化成皮下脂肪去保温,这是秋冻的道理。

  到了春天,为什么要春捂、不急于*服呢?春天万物生发,树的能量和营养液要从根部通过枝干向末梢枝叶输送。人也一样,经过了一冬的养精蓄锐,冬季进补储存的营养物质,到了春天以后,也是从骨髓、从内脏开始往外表输送。这时候,毛孔慢慢地张开,人的思维也开始从“若有私意”的那种封闭状态转向立志要奋斗、要外出、要出游。但是,刚开春有这么个特点,气温变化无常。尽管是春来气温逐渐回升,风也是吹面不寒了,但还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过早地开放自己的体表腠理,刚刚萌发的生机就会被扼杀,人的身体就容易受到伤害,生理和心理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那些冬天藏精不够的人,春天过早地宣发,就容易透支。所以中医有句话叫“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说冬天储藏的能量精血不够的话,到春天,一开春,你又过早地*服,就会得一场温病。这种温病不是伤寒,是以发热、出血、自汗为特点的一种流行病或者传染病。

  春捂不光是说不要过早暴露,同时也是说不要过于封闭。我看到很多人为了体形美,穿紧身衣,把自己箍起来。在秋冬可以这么做,但是在春天,这完全不对。因为春三月是一个舒张、开放、宣泄的季节,应该让人无拘无束,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都应该这样。

  《黄帝内经》说到春天可以早点起来,“被发缓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平常我们都是把自己的头发束起来,以约束自己的心性。而到春天这个季节,可以早上起来把头发随意披散下来,让自己感到自如,感到无拘无束,所谓“缓形”就是说让自己的身体无拘无束,不要被箍着,感觉到身心的愉悦和放松,这时候“广步于庭”,迈着大步在院子里散步,人就会从内心涌动出想做事情的愿望,“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而我们看到的很多人在春天穿个紧身衣,非要把自己箍起来,其实就是阻碍了自己气血的流动,约束自己。约束身体的结果,就约束了内心。这些人往往觉得有郁怒、有憋屈发不出来,表达不出来,甚至有人会出现乳腺增生、卵巢囊肿,这是由气的郁结导致的器官组织的郁结。所以在开春的时候,我奉劝大家不要过早*服,另外不要过分地勒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

  我给大家介绍一个预防春天感冒和花粉过敏症的小方法:按揉迎香穴。

  迎香穴的位置在鼻翼外缘的中点旁。早上起床,先把双手搓热,用大拇指的掌侧或大鱼际上下按揉迎香穴,每日按揉50200下,长期坚持可以预防感冒,对鼻炎也有辅助的治疗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热手按揉,冰冷的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烦

  春天为什么很多人会感到莫名的心烦?心烦的原因在哪里?究竟是心理原因还是生理问题?

  烦躁是春天常见的一种不良情绪。如果赶上多风少雨干燥的天气,烦躁情绪覆盖的人群就会更多,表现得就会更加激烈。那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该如何认识和应对烦呢?

  烦的本意是火上头,发热、头疼。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上火发烧,头疼脑热。火气上冲头,起初可以出现发热、头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人的情绪、情感、精神。后来人们逐渐把让人为难、头疼的情绪也称为烦,不过一般都说心烦,用来区别生理上火气上头的烦。

  烦是会意字,从页(xié),从火,“页”是人头,比如颈项,还有繁体字的頭、憂都是用页作为偏旁部首。

  烦是怎么出现的呢?原因分内外两种。先从内因说起:五行之中,心与心包属火,是阳性的,肾属水,是阴性的。人与天地相应,正常的状态应当心火下降,肾水蒸腾,就像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升为云,往复循环。这就是《易经》中所谓的水火即济,天地交泰。相反,如果人体产生郁结就会导致上下隔绝不通。这些郁结有的是无形的邪气,有的是痰饮,有的是瘀血,久而成患。而郁结的部位一般都在任脉上,有的在咽喉,比如梅核气;有的在胸中,比如胸痹;有的在心下,比如虚痞、结胸;有的在脐周,比如水气病;有的在小肚子上,比如奔豚。这些会使火气不降反升,熏灼头脑,寒水无法蒸腾,凝滞于下,热者愈热,寒者愈寒。在《易经》中,这是火水未济、天地不交;在中医里面,这种状态就造成了火上头,就是烦。

  《易经》把这种天地、阴阳不交的状态称为否,中医把否加了个病字边,把阴阳不调和的症状称为“痞”。很多病人手脚冰凉、颜色发青,但是却头疼发热,脸上长痤疮,口腔里面起溃疡,咽喉肿痛。有一些人还有游走性的关节疼痛,自觉双脚冰凉,像走在冰雪上,但是同时会出现心中烦热、头疼、干渴、老想喝冰水。中医统统称为痞症,原因是上热下寒,阴阳隔绝,痞塞不通。经脉郁结导致心中有热,上攻于头就是烦的内因。消散郁结,疏通经脉就是治疗烦的方法,也就达到了成语否极泰来的目的。

  烦的外因,一是由于热邪之气外袭头脑,特别是在春天和夏天,天气渐热、地气上升,会使病人气血上冲,病人感觉焦躁、干渴,有的体温高得像烧着的火炭,还有的会在开春喷涌鼻血,这都是天气的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处事繁杂纷乱,搅扰心神。在古代烦与繁同音同意,外界事务过多,突破了心理承受极限,导致人心中焦躁、厌倦,这就是“外繁”导致“内烦”。所以这些人应当适当减少应酬、工作,还可以通过服药清解已经郁结在心中的毒火,也是积极有效的方法。我们一般用苦寒泻心火的药物治疗,比如黄连解毒汤。

  自己在家里可以喝点莲子芯泡的茶。

  有的人并没有做多少事情,但是心中也总是焦躁不宁,这是心气太虚不能担事、不能任物,是心气、心血不足的表现。过度频繁动用心气阳气,就会耗伤精血,到了夏天没有*的滋养降温,就会导致人心烦意乱。中医称之为“虚烦”,也就是说没有谁骚扰你,却觉得烦。治疗应当静养,恢复心气心血。用酸枣仁补养肝血,让人沉睡安眠,解除心劳过度导致的烦躁。治疗人们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心中发热,胃中泛酸烧心,不能入睡的一般还要用栀子,也是苦寒的药。最后治疗心血耗伤到了极点,这些人舌质干裂,沟壑纵横,舌苔剥脱,甚至舌苔光滑如同镜面一样,根本无法入睡,属于心阴血不足,就得用些血肉有情之品。我们往往用鸡蛋黄加上阿胶做汤,让患者服用,帮助他们来治疗这种虚劳、虚烦、不得安睡的状态。

  酸枣仁补养肝血,让人沉睡安眠,解除烦躁。

  栀子等苦寒药缓解心中发热、胃中泛酸烧心。

  鸡蛋黄加阿胶做汤治疗虚劳、虚烦、不得安睡。

  躁

  “躁”这个字带个“足”字边,意思就是手脚乱动,手足无措,不得片刻宁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呢?中医讲,四肢者,诸阳之奔也。就是说人的阳气奔涌,流向四肢,当躯干或者头颅的火太旺的时候,多余的能量就流向了四肢,导致人出现这种躁扰不停的现象。

  现在临床中比较多见的是儿童多动症,这些孩子往往表现为坐不住,小动作特别多,经常戏弄、骚扰同学,没人骚扰的时候,就自己啃铅笔、啃指甲。这些孩子不能专心听课,注意力很难集中,东走西跑,有的人还表现出来不由自主地挤眉弄眼、吐舌头。这些手脚乱动的孩子已经被诊断成一种病,就是多动症。

  儿童是纯阳之体,儿童的多动症往往属于阳气过旺。我们说过,如果饮食过饱,饮食的性质过于热的话,就特别容易导致出现这种躁。所以治疗儿童多动症、儿童的夜卧不宁,首先要注意他的饮食,特别强调不要吃鸡肉,更不要在吃鸡肉时还加辣椒。

  勿吃鸡肉、辛辣,戒绝碳酸饮料。

  另外,很多多动症的孩子,表现出干渴、口渴,经常喝冷饮,然后吃一些特别咸,甚至特别麻辣的东西,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建议这些孩子除了不吃鸡肉以外,还要戒绝碳酸饮料,慢慢养成不渴不喝,喝热水的习惯,而且还要适当喝一些消食化积的、苦寒清热的药,比如说培养孩子喝茶的习惯。

  成年人的躁,表现为坐在那儿,不停地抖腿,然后嘴里一定嚼点口香糖,总得找点事干,静不下来。让他躺下来呢,又辗转反侧睡不着。还有人表现为虚火,手心脚心滚烫,睡觉以后,手不知道该往哪儿放,总想找个凉一点的地方降降温。成年人的躁开始都表现为躯体的症状,但是这种躯体症状发展严重了,就会影响人的心情、情绪、情感,以至于影响人的心神,出现一种浮躁或者狂躁的状态,就是现在常见的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一种。

  造成这种躁的状态有环境的原因。我们说现在的社会就是浮躁的社会,为了生存而竞争,不断地追求和攀比,心火和欲望同时被煽动起来,不停地去奋斗,伤害自己的精血。很多成年人整天忙碌,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并且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们奉劝这些人收收心、宁宁神,端正价值观,最后学会聚精会神地去完成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而不是为以前发生的事情懊悔,也不要为将来还没发生的事情去激动、去兴奋。

  除此之外,饮食不当,吃一些热性的东西,或者吃一些被催熟、被注射了激素的食品,都可能导致心火、胃火亢奋。另外,饭菜太过肥甘厚味,清淡的味道已经引不起他的食欲,必须用麻辣咸的东西来激发食欲,这都是内火蒸腾、躁动不安的原因。

  其实,克服躁的办法就是用水来平抑心火,而这个水就是我们说的肾水和肾精。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的咽唾养生法:每天晨起或者临睡前,关灯静坐,舌抵上颚,等到舌下存满津液,就把它慢慢咽下去,用意念想把它咽到丹田。你看“活”字就是舌边有水,坚持这样做,人的津液慢慢变得充盈饱满。如果兼顾呼吸吐纳的方法去调养的话,你会觉得心中那种激动、喜悦的情绪会变得平静,手足就不会无措了。

  咽唾养生法:每天晨起或者临睡前,关灯静坐,舌抵上颚,等到舌下存满津液,慢慢咽下去,用意念把它咽到丹田。

  二月二

  为什么说“二月二,龙抬头”呢?这句话源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古人根据二十八宿在天空的位置来判断季节。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东方的七组星宿形状像一条龙,南方的星宿像鸟雀,西方的像*,而北方的像龟蛇。再结合五行的颜色就是我们熟悉的道家表示方位的术语,东方青龙,西方*,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龙,是类似于鳄鱼一样的动物,披鳞挂甲,角宿在龙头恰似龙角。每到二月立春以后,龙角星便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因此称“龙抬头”。

  二月初二一般在“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二月二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或者“春龙节”。古人认为,到惊蛰节气时,各种冬眠的鳞虫复苏,龙作为鳞虫之长,它的复苏更为重要。在此期间,举行祭拜活动,能促使龙及时苏醒和登天布雨,以利于春耕生产,播种谷物。过去农村民间香会在这一天要耍龙灯、祭龙王,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小孩们还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在这一天的清晨,每家每户都要黎明即起,打着灯笼去担水,边走边洒,称作“引龙回”,意在将水引到家里,雨降到自家田里,以期风调雨顺。还有的地方清晨去担水时,将灶灰从灶边撒起,一直撒到井台上,再担水回家,也称作“引龙回”。这一天妇女们不能做针线活,以防伤害龙的眼睛。

  到了二月二,年算过完了,好玩的东西该撂下就得撂下,孩子们一早起来都要去踩门槛儿,是“登龙门”的意思,然后进书房,这叫“占鳌头”。讨的是口彩,告诉孩子们的是,得收心了,安心读书了。

  还有一件让人舒服的事——理发。正月里不许理发,熬到了“二月二”,终于可以“龙抬头”了。要问正月里面不剃头、剪头发的来由,还得说说另一个俚语和习俗,那就是“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大多数人都为了迎接过年能有个新面貌,在腊月年根儿就已经把头发理好了,这样正月剃头理发的人自然就少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年清朝入关取代明朝统治,皇太极要求所有汉人剃头蓄辫,当时正值过年正月,谁要是不愿意剃头,就是怀念前朝的统治,有“思旧”之心,思旧与“死舅”谐音,所以演绎成为说正月剃头就会“死舅舅”。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在二月二这一天体现得最彻底、最明确。

  按民俗“二月二”这一天的食品也多以龙命名:不管吃什么都得沾上个“龙”字以示吉庆。吃面条称“挑龙头”,吃龙须、吃油炸糕称“吃龙胆”,食煎饼称“揭龙皮”,吃麻花称“啃龙骨”,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春天放风筝

  春天来了,人们可以走到户外去踏青了。这个时候,做什么运动最有益于身心健康呢?首先要给大家推荐的是:放风筝。

  中医认为,只有春天是最适合放风筝的,这时候放风筝最有益于身心健康。

  很多人说风筝什么时候不能放呀?一年四季都可以。我们确实也看到,在北京一年四季都有人放风筝。按照让风筝飞的原理来讲,只要有风只要有能量就可以,所以无论秋天的风、冬天的风都可以让风筝飞起来。但是为什么强调春天放风筝呢?因为春天是天地俱生,就是说天和地的能量,也就是我们讲的气的方向是上升的。到了春天,太阳逐渐接近地球,给予我们地球的能量会越来越多,这时候,大地回春,土地开始解冻,冰消雪融,然后呢,我们就会首先感觉到水汽慢慢往上蒸腾,除了水汽以外,就是我们所说的能量也从地里面开始往上走,所以这时候,即便没有很大的风,风筝照样能飞起来。

  在春天放风筝,有益于身心健康。我们先谈“心”。放风筝其实放飞的是一种心情、希望和理想。我们现代的都市生活,大家都是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你看一个个都是眉头紧锁,愁容满面,低着头、哈着腰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穿梭,很少有人抬头去看看天空了。当然,现在抬起头也看不见什么,特别是在晚上,对于这种光电污染的城市,也看不见几颗星星。古代人都是生活在天地之间、自然状态之中,整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与自然的节奏和节律同步,所以能做到天人合一。

  放风筝的时候,可以抬头看看蓝天、看看白云、看看自己放飞的风筝,正好也顺应天地俱生。

  放风筝是个既顺应自然,又能活动颈椎的非常有意义的运动。

  放风筝最大的好处,对身体来讲就是能够防治颈椎病。颈椎是由7个椎体组成,自然形成弯曲,叫做颈曲。我们平时用颈椎都是左右动,很少上下活动自己的脖子,而且往往都是低头干活。长此以往,就会造成颈部的自然弯曲消失,椎体的改变慢慢就会导致附着在椎体上的肌肉和神经的改变,所以就会出现疼痛和麻木,造成颈椎病。古代人的书先是用竹简,后用纸张,但是排版都是竖的,看书时就能上下活动颈椎。我们现在的书已经改成横排版了,看书时也是摇头晃脑,左右活动颈椎,长期这样,就导致人们都变成了直脖子,从而压迫血管、神经,导致脑的供血不足,甚至造成手臂和手指的麻木。

  另外春三月是一个“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的季节,应该鼓励人们立志,鼓励人们做事,鼓励人们去奋斗。当你美好的心愿随着风筝高高飞起,也是达到了一种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我特意把放风筝这项运动推荐给大家。

  有人说,我在秋天和冬天一样能放风筝。是的,但是大家记住,秋风是肃杀之气,秋天放风筝是迎着风刀霜剑去的。我们讲秋天应该收敛,冬天应该闭藏,这时候你要是出去,就有可能是在跟大自然作对,与大自然抗争。

  我还要给大家推荐一个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不放风筝的人,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来为颈椎做保健。大家看一下凤凰的凤的繁体字怎么写,想象一下脑门中间有一支笔,或者是一个手电筒发出一道光,就用这支笔或者这道光在墙上写“鳯”字,一笔一画,摇头晃脑,每天练十遍,这样你的颈椎也就活动开了。

  春日吃菜

  春天来了,万物都在复苏。“春风又绿江南岸”,枯萎的草木开始吐出了绿芽。中医五行理论把春天归为青色,也就是绿色。我们经常说绿水青山,所说的青就是绿色。

  冬天属肾,颜色是黑的,应该吃豆类,要吃滋补的东西,而到了春天,就不应该再吃肉了,应该吃一些绿色的植物。春天在五行里面归属于木,对应的是我们的肝,也就是说春天是肝气升发的季节,伴随着自然的同步,人体的肝气、胆气都开始变得旺盛起来。

  肝主青色,所以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正是吃草木的时候,比如吃蔬菜,或是吃一些树的嫩叶、嫩芽。

  我们看到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能吃到很多大鱼大肉,但是吃完以后怎么消怎么化,怎么把它转化成我们自己的精、气、神,转化成我们的精血和能量,这是困扰现代人的一个极大的问题。很多人出现了肥胖、血脂增高,这些都是因为“不化”。

  而化这些储存的能量的脏腑就是我们的肝和胆,所以当我们营养过剩,能量储存在体内的时候,应该增强肝胆的力量,去把多余的营养消化分解掉。所以我们经常建议大家多吃点蔬菜,蔬菜的蔬就是疏通的意思。现在很多孩子都变成了肉食动物,光吃肉不吃菜。其实这个不吃菜,是因为你没有给他吃对的菜,或者是做的菜不好吃,或者菜吃得不是时候。

  我们应该在春天,草木生发的时候吃菜。下面告诉大家春天应该吃什么蔬菜,怎么吃。

  荠菜

  荠菜是一种野菜,也是春天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植物。荠菜也被称为春菜,因为它对气温要求比较低,回春比较早。

  辛弃疾诗中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城中的有些人到了春天还活得腻腻歪歪的时候,你看山野里遍地开放的烂漫的荠菜花,生机勃勃活得那么有生命力。

  中国人吃荠菜的历史很长久,而且荠菜的味道非常鲜美,《诗经》里面就有“甘之如荠”的诗句。还有人用荠菜做馅包春饼、春卷、饺子。汤中加入荠菜,可以代替味精。用点荠菜、豆腐还有小蘑菇做汤,简简单单,味道却鲜美无比。

  荠菜本身也是很好的中药,中医认为荠菜性味甘平,能够和脾、利水,还能明目,《名医别录》说它能利肝气,也就是能促进肝气的生发,是得春气之先;肝开窍于目。产妇吃荠菜,或者把荠菜榨汁掺在母乳中,可以去除婴儿的胎毒;另外荠菜还可以消水肿,有非常好的凉血、止血的作用。很多人春天随着天地之气的生发容易血压升高、脾气暴躁甚至流鼻血,还有小儿在春天会惊厥发热,可以用鲜荠菜、白茅根煮水喝。荠菜能唤起人的食欲,还能化消积食瘀滞。在南方的民俗中,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家家户户还把荠菜花采来放在炕头上,据说可以防治飞蚊和蚂蚁。

  随着越来越多人喜欢吃荠菜,就有了人工培育,而且人工培育的荠菜肥头大耳。但是,家养的荠菜失去了野生的、秉承天然之气的味道,营养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去吃野生的荠菜。

  出去采荠菜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春游活动。荠菜的颜色、形状都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你要在草丛里仔细寻找,寻找荠菜的过程就是放松身心、亲近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有益身心的活动。

  香椿

  香椿是多年生落叶乔木,中国人吃香椿历史悠久,早在汉朝,香椿就和荔枝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进贡到宫廷。

  还有一种树叫做臭椿,我们先来说说如何分辨它们。

  香椿树高大、挺直,质地坚实、细腻。古代多用香椿木来制作车辕、乐器和家具什么的,堪称上等木料。而臭椿可就不行了,它生来矮小不说,还七扭八歪,质地疏松粗糙不成材。

  香椿叶根部是浅绿色,叶梢部是黄褐色;而臭椿叶根部是深绿色,叶梢部是灰绿色。另外,香椿叶的边缘有稀疏锯齿,而臭椿叶则没有。此外,更大的一个特点是香椿每一枝叶片数目总是双数;而臭椿每一枝叶片数目则是单数,它总是在几对之外,上端再多长出一片来。

  当然,区别它们最好的方法就是拿一片叶子用手一搓,用鼻子闻闻是什么味儿:香味儿,就是香椿;如果浊臭刺鼻,就像药肥皂味儿,那可就是臭椿了,绝对不能吃。

  按照中医的理论,香椿叶味辛、性温,入肝经、肺经,有宣发疏泄的作用。

  鉴于它这种特点,我们就用香椿炒鸡蛋吃,香椿的温性配合鸡蛋的寒性,这样就使寒热有一个平衡。第二种吃法,就是香椿配上鲜竹笋炒着吃,这个素菜也是非常鲜美可口的。还有就是用香椿拌豆腐,其实跟小葱拌豆腐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样做都是充分利用了香椿的辛香、温润的性质。另外一种常见的吃法就是把香椿嫩芽腌制后再吃,这种腌制的方法应该有这么几个讲究:一定要先用开水把香椿焯熟,然后再腌,腌制时间最好超过一周再食用,这样吃了效果是最好的。

  香椿味道鲜美,但是,吃香椿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不要过量食用香椿。香椿辛香的味道能鼓舞肝胆之气,但是一旦鼓舞过了,就会变成肝风、肝火,人就会出现抽搐或者不由自主地颤抖的症状,还有人出现醉酒的状态,昏昏欲睡。

  另外,香椿如果跟寒性的猪肉一起吃的话,也容易导致噎食积滞,壅塞经络。香椿芽以谷雨前为佳,应吃早、吃鲜、吃嫩;谷雨后,其膳食纤维老化,口感乏味,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中医认为,香椿辛温,为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所以慢性疾病患者应该少吃或不吃。

  《大明本草》中说:“香椿能止女子血崩,产后血不止,赤带等。”这里说的是香椿树的根皮,而且是炒焦炒黑的根皮,它有止血的效果。而香椿嫩叶、嫩芽的效果正好相反,能够刺激鼓舞肝血,所以女性来例假期间,如果出血量多、来势较猛,不适合吃香椿。而那些月经迟迟不来,或子宫虚寒不孕的妇女,适合多吃香椿。现代医学发现,香椿芽含有维生素E等类激素,有助孕的效果。

  中医讲木克土,这种辛温的药物能战胜湿气,就是风能胜湿的道理。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巧用香椿治疗斑秃的方法,这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可以把香椿的嫩叶捣烂,取汁液涂在脱发的部位,每日涂几次,坚持使用,生发的效果特别好。另外呢,患脚气或者疮癣疥癞,也可以把新鲜的香椿芽捣碎涂在患处,或者用香椿叶煮水外洗,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春笋

  大家都知道,笋是竹子生发出来的嫩芽,在没破土之前,称之为冬笋,冬笋比较憨,个头比较粗大,里面的笋肉比较肥厚、白嫩。所谓春笋就是破土而出的笋。

  冬笋和春笋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偏于补肾,滋补肾阴;另一个,既然它破土而出了,就变成了补肾之子——肝。

  我们顺便说一下冬笋,冬笋特别适合于那些*、津液不足的病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阴虚火旺的病人。这种病人我们一般都用冬笋炖猪肉。猪肉是补肾的,性质偏寒,而笋本身是竹子,竹子的本性也偏寒,而且冬天地下储藏以后它也得了天地的寒气,所以笋炖上猪肉味道极其鲜美,而且它的滋补功效特别强。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要想不俗又不瘦,顿顿都吃笋烧肉,说的就是猪肉。而笋炖其他的肉就不太搭配、不搭调,唯有炖猪肉滋补*的效果是最好的。

  现在既然春天到了,有了春笋,我们应该怎么吃呢?春笋和冬笋一样味道偏凉,性味偏寒,但是它有一种生发之性,有鼓舞肝胆之气上升的性质。所以春笋是春天的最佳选择,像吃海鲜一样白灼就可以。就用清水煮,不加盐或少加一点盐或酱油、香油,本身就是一道很好吃的蔬菜。而焯笋以后的汤,味道非常鲜美,与豆芽汤一样,相当于素食者的高汤。我反对做菜时加味精,可以加一些笋或豆芽汤来提鲜。因为这些芽尖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消化或者分解原有的物质状态,给人一种特别鲜美的感觉。

  脾胃虚寒的人吃笋应格外讲究,春笋不和海鲜同食。

  有的人脾胃偏寒,或者胃本身有一些陈年痼疾,比如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我们讲木克土,脾胃属土,脾胃不好的人再吃鼓舞肝胆之气的食材,就会对胃造成更大的伤害。这类病人吃笋的话,就要更讲究一点,要把笋的寒性去掉,然后再发挥它的疏泄肝胆之气的作用。这种笋的做法就是油焖笋,就是把笋切好以后放到油锅里炸熟、炸干,然后再放到锅里加老抽、盐,用小火焖到水分收干。这种油焖笋的寒性就小得多,因为经过油炸寒性被去掉了。另外一种做法就是像烤白薯一样,用锡纸包笋,然后用热火慢慢烤熟,也能很好地去掉笋的寒性。

  即便如此,建议大家吃笋不要过量。脾胃虚寒的人吃笋之后容易产生过敏症状;竹笋有补肾的作用,但是如果补肾补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小便困难,产生膀胱或者肾的结石。如何判断我们自己是不是脾胃虚寒其实很简单,比如说平常喝冷饮的时候,有的人胃热,他喝了冷饮就很解渴,可是脾胃虚寒的人喝冷饮以后就会觉得胃里面绞着疼,这些人就不适合吃笋。

  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春笋中含有难溶性草酸,可诱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皮炎、荨麻疹等。因此如果要用笋片、笋丁炒菜,最好先用淡盐水将春笋煮开510分钟,然后再配其他食物炒食。这样可以分解大部分草酸,又能使菜肴没有涩感,味道更鲜美,可以防止春笋过敏。另外,春笋尽量不要和海鲜同吃,避免引发皮肤病。春笋很鲜,海鲜也很鲜美,但是鲜过头了就会闹病。

  榆钱

  榆钱是榆树的果实,术语叫做“翅果”。由于它的形状薄如钱币,所以诗中有这样的关于榆钱的描述——“轻如蝶翅,小于钱样”,榆钱也就是因此得名的。又因为它是“余钱”的谐音,所以有吃了榆钱可以有“余钱”的说法。

  当春风吹来绿色,嫩绿的榆钱就一串串地缀满枝头。虽然每年能吃到榆钱饭的时间没几天,可在那个粮食缺乏的季节,它和槐、柳等植物的春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每年榆钱花开的季节,每家每户都会吃几天榆钱饭。闹饥荒的时候,还有人剥榆树的树皮磨成粉吃。穷苦人家都是把榆钱和粮食拌在一起做成菜团子吃。我现在发现,越是在穷苦的时候,人们生活往往越健康,而现在的人们都是大鱼大肉吃得多,蔬菜草木吃得少。

  把新鲜的榆钱采摘下来以后,洗干净,可以直接吃,也可以配上其他菜凉拌着吃,还能配上木耳、肉片一起炒着吃。另外就是做菜团子,用榆钱拌上玉米面、黄豆粉,再加一些盐、葱末、姜末,放到笼屉上把它蒸熟,色香味俱全,能唤起人的食欲,而且主食、蔬菜搭配合理。还可以做汤,比如做西红柿鸡蛋汤,最后可以把榆钱放进去。

  《博物志》也说:啖榆,则瞑不欲觉也。就是说吃了榆钱,能非常安稳地睡个好觉。它和合欢,还有萱草,也就是金针菜一样,都有非常好的心理、精神治疗作用。

  榆钱不仅甘甜鲜美,是种很好的食材,而且也是药材,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榆树籽、榆树皮和榆钱都是很好的中药。榆树为什么叫榆树?榆树的“榆”跟我们说的愉快的“愉”同根同源,吃了榆钱,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欢快的心情,特别是能够让人睡个好觉。所以,嵇康在《养生论》中说“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就是说吃豆类食品能增加体重,而吃榆能让人晕晕乎乎的,类似喝点小酒,没醉微醺的状态,很舒服。根据《修真录》记载,从前有个仙女睡不着觉,吃了榆钱和榆树叶以后,觉得全身轻松愉快,然后酣眠不醒,睡了个好觉。

  《本草拾遗》中说:“主妇人带下,和牛肉做羹食之。”就是说,将榆钱与牛肉一起炖着吃,还可以治疗妇女的白带过多。还有的书上说,榆钱能够养肺益脾,“下恶气,利水道,久食令人身轻不饥”。就是说吃完榆钱以后,能促进胃肠蠕动,利于排便,放出恶臭的废气,经常吃还能让人体重减轻,改善那种食欲过分旺盛,老想吃东西的症状。所以,在今天来看把榆钱作为一个减肥药也是非常好的。

  把吃榆钱的时间放在晚上,尤其是对于一些患有失眠的病人,睡觉前吃点榆钱饭,一举两得。

  另外,我们还用榆钱泡酒外用,治疗手足癣和体癣。方法是把新鲜榆钱浸泡于75%的酒精里面,在遮光、密封条件下保存3天后压榨去渣。洗净患处,涂擦该药液,每天3~5次。如果用干榆钱,要先用开水泡涨,再浸于酒内。

  芫荽

  芫荽就是香菜,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在汉代由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引入,所以又被叫做胡荽。在北方一般在秋冬播种,春季收获。芫荽本身有一种浓烈的香气,很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不喜欢香菜的味道,可能终生不吃香菜。我是在小时候,在姥姥慢慢诱导下开始吃香菜,也适应喜欢上了香菜的味道。

  上了大学才知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故痘疮出不爽快者,能发之。”在人患了风寒感冒的时候,用香菜煎汤熏蒸同时连汤带水趁热服下能发表散寒。碰上麻疹、痘疹透发不畅的时候,我们可以取香菜泡酒擦皮肤,或水煎,趁热熏鼻,或蘸汤擦面及颈部,可以加速痘疹发出。

  芫荽本身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能够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

  香菜还是温中健胃养生食品。如果有寒痰、冷饮、食积、瘀血停滞在肠胃,日常食之,有消食下气、醒脾调中的作用,特别适合寒性体质、胃弱体质以及肠腑壅滞者食用,可用来治疗胃脘冷痛、消化不良。和橘皮、生姜一起放入粳米粥内,制成香菜粥,可以增强散寒止痛、健胃消食的功效。

  《日用本草》中说芫荽能“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齿病,解鱼蟹毒。芫荽食法可单独炒食,也可与牛肉、猪肉等炒食,并可解除水禽和水产品的异味寒毒以及猪羊牛下水的异味。

  由于芫荽香气浓郁,不适合过长时间的煎煮,所以在煎汤煮菜的时候我们一般都在出锅时,把芫荽切碎撒进去。这和煎煮中药的时候有的中药比如薄荷、钩藤需要后下是一个道理。最好的吃法就是凉拌,有个著名的凉菜——老虎菜就是这么做的,把青椒、葱白、黄瓜切成细丝,拌上香菜,撒上盐和香油、醋就成了,清脆爽口,是很好的开胃菜。如果单吃寒性的黄瓜、西红柿、生菜做的凉拌菜或者是沙拉,不用辛温的食材去反佐,不仅不会开胃,反而会麻痹胃口,伤害自己的消化功能。

  养生药膳:芫爆肚丝,养护肠胃、提高消化功能

  下面我给大家推荐一道养护肠胃、提高消化功能的药膳——芫爆肚丝:

  把熟猪肚或熟羊肚、牛百叶切丝,放入沸水锅里焯一下,捞出沥水待用。然后把香菜择洗干净,去叶切成寸段。把锅置旺火上,放油烧至六成热时,将肚丝滑油,然后捞出沥油,原锅中留些许底油,烧至七成热时,将肚丝、香菜段及调味料加入,快速颠锅拌匀,然后勾芡、淋油,出锅装盘即成。制作这道菜关键在于一个爆字,就是火大油热,快速出锅。这样可以完整保留芫荽的香气。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它只适合做配角,不能一次大量食用。本身没有什么食积的人吃了,容易出现腿脚痿软的现象;有口鼻、肛门、*出血的人,动辄自汗、夜晚盗汗的人也不适合吃芫荽,否则会加重病情。芫荽属于发物,能诱发痼疾。

  芫荽虽好,也不可久食多食,体质虚弱,病情属于火热证,肿瘤病人都不能吃芫荽。

  春天花会开

  玉兰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