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中风过有痕 2013-11-14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 范瑞开     更新时间:2012-3-24 10:17:55

   摘要:思维导图是师生成长过程中的得力工具,能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本文分别从教师的教学及学生学习、复习及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最后提出在一年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思维导图  知识结构 探究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上新授课时学生都能听懂,对着例题练习都会做。但到考试或实际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却觉得无从着手。学生经常感叹化学“一听能懂,一看可会,一做出错”。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不能较好地辨别和建构概念与命题框架,只是死记硬背大量的事实与公式。这样,知识的存储就处于零星状态,没有形成知识的网络。并且学习过程中只重视模仿性地做题,而对化学中的概念、规律缺乏深入的理解,对化学问题的分析缺乏正确的方法,所以在知识提取时表现出较大的难度。解决这个问题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教会学生用思维图组织知识,使之形成网络化结构。当知识结构建立后,学生如何记牢;学生练习中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如何方便快捷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复习课中教学中应该不断思索的问题。接触思维导图后,经过一年的实践索,我认为思维导图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其理念基础思维导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人脑中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现在它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了用于记笔记的范围,是一种在欧美盛行的教与学的形式。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有认知学习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现代脑科学。这里就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进行阐述。认知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注意与预期、激活原知识、选择性知觉、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第一阶段:新知识的习得)、认知结构重建与改组(变式训练,知识转化为技能)(第二阶段:知识的巩固与转化)、根据线索提取知识(技能在新的情境中的应用)(第三阶段:知识的应用)。根据认知学习论,学生新知识的习得是新知识(或新信息)进入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适当部位,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图式同化新知识,使原有图式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而知识的巩固、转化与应用则更是要求学生习得的知识从离散状态进入结构化、网络化。思维图就是这种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的首选工具。

    三、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把握全局和细节、更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学习更为高效。具体价值体现在以下个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教师成长过程中资料积累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教师的备课、教学资料的整理呈现零碎状态,减少教师资料的整理时间就意味着缩短了教师成长的时间。目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利用电脑软件mindmapper 5.0可以快速的将学科的体系建立起来,并能将相应的资源链接起来,提高教师提取资料的速度,也就提高了教师备课析效率。同时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时,可以利用电脑软件快速对问题进行添加和修改,利用网络将扩展教学研究空间。

    (二)学生自学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就如同带着一张地图和指南针,外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游一样,可以让自己对所要去的地方选择合适的路线,作出有效地安排而不致于迷失方向。其实学生在学习新的章节时,我们和到一陌生的地方去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的应用思维导图,就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效率。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把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自学或预习:

    1、首先拿到课本例如《九年级化学》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作一整体的了解。根据书本的目录做一张思维导图。

    2、根据课本的目录、自己对课本内容的难易度了解,把自己准备投入的时间分配到书的各个章节。并把它标注到我们刚刚完成的思维导图上。时间5分钟。

    3、选取书中的第一章,浏览《金属和金属材料》课本的内容,并用彩色铅笔,把书中看到的关键词、概念、名词解释,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看完第一边后,再顺着我们刚才标注的关键词,再一次的进行快速的阅读。如果有遗漏的内容,及时作出标注。时间大约10分钟至30分钟。

    4、根据自己标注的关键词制作思维导图,如有不清楚的内容,可以作出标记,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直至整个本章的思维导图做完。如果本章的内容分节太多或内容量太大,可以分成几张思维导图来制作。时间大约10分钟。注:思维导图制作应该从比较简单的内容开始做起,这样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说,一方面可以快速的掌握所要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帮助自己建立自信和成就感。

    5、学完本章后,需要检测自己的对本章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可以拿出一张空白纸,合上书本,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画完后,把它与自己通过看课本做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和对照,看看哪些知识和内容自己已经掌握,然后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

    6、依次按照上面的2到5,分别作出其他章节的思维导图的学习和复习。

    7、最后把所有的章节完成的思维导图汇总成一张大的思维导图,对这张图进行复制。并做本书的总的知识的掌握。另外,我们可以把课本中画出的关键词,抄到小的卡片上,把它放到自己的衣袋里面,可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零零碎碎的进行学习。建议把多做几套放到不同的衣服里面或手包里面,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三)学生探究新知我们都知道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我们也知道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来源于是否能发现问题,但如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始终是我们传统教学中很难解决的问题,学生化学基本知识倒背入流,但很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如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依然是一大难点。这在化学教学中尤其突出。笔者在思维导图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化学这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学科,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有很好的作用。当对物质分析养成习惯时,在绘制图形时,感觉不太合乎习惯的地方往往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地方。这种方法是可以教给学生的。这也正是思维导图最大优势所在。

   (四)学生复习复习课中知识结构、思路技巧的点拨固然重要,但学生如何快速建立知识结构,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当知识结构建立后,学生如何记牢;学生练习中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如何方便快捷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复习课中教学中应该不断思索的问题。我接触思维导图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40天时间,但教学实践告诉我这些问题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首先,利用思维导图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复习。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及时的复习对于学生的记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一节课的复习往往容量大,学生笔记整理几页,很难快速复习。一张思维导图在手,丰富的图像,紧凑的内容,一张内容四五分钟便何搞定,大大的节约了学生复习的时间。同时若借助于电脑软件mindmapper 5.0将知识结构逐层展开,学生的记忆将会得到改善。

    其次,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也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思维导图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适合的软件,还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在教学中,我们一般是首先筛选探究的问题,有些问题值得讨论,有些讨论的价值不高,在这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进行筛选。在课堂上,每一个话题可由两小组学生来完成。学生分小组学习,一个学生作为小组的书记员,记录大家的讨论结果。小组讨论结束后,相同话题的小组合为一组进行交流,并在班里发表对这一话题的分析。

    第三,知识结构建立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关某一个中心新的话题,可以在班级公示栏中及时展示自己的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及时的完善和补充。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复习的效果。

   四、思维导图应用问题

    1、思维导图借助于电脑软件更能体现其教学优势,但目前计算机课多是让学生练习打字,对于操作来说还存在很大问题。尤其在国内思维导图的研究还在初级阶段,软件多为英文版,这为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2、思维导图中借助于图象记忆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但化学学科的图像多为仪器,现在网络中化学方面形象的图像较少,素材库的建立需要借助于网络交流来完成,才能使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尽快的推广。

     3、思维导图的应用就协同其它学科共同进行,形成合力来解决,面小人少很难让学生快速适应。总之,随着计算机普及率的越来越高,思维导图在教学中运用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学变得更为轻松,学生的整体素质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英国]《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工具》

    [2]陈琦 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

示例:点击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