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堂香事》

 稻农馆主 2013-11-15

******************

《画堂香事》 作者:孟晖

******************

 

 

------------

《画堂香事》 香囊

------------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

  ——《诗经·郑风·溱洧》

  春天来了,恋爱的季节来了!让我们到山坡上,到河边,采集芬芳的花草,送给新相识的可爱人儿!

  早在《诗经》时代的春天,爱情就已经是这样的风格了:年轻人集体到野外去,采集天然的各种香草,一边采集一边对歌、游戏。当情感在歌声中绽放的时候,有情人就会把刚刚摘到的香花香草送给心仪的对象。

  何以致叩叩 (相互忠诚),香囊系肘后。

  ——三国·繁钦《定情诗》

  含情脉脉的男男女女,一个个都是遍体芬芳。古人重视对香花香草的采集,本意正是为了让人、让生活洁净、清香。因此,把香料佩带在身上,让人的身体终日萦绕在香气之中,这是古代生活中最普遍的做法。

  从楚辞中的许多诗句来看,楚人是从野地里采来新鲜的香花香草,编、串成花环、花链等形式,直接佩带在身上,接近今日夏威夷等热带地区的风俗。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把阴干的香草盛在精美的丝袋里,这就是香囊。马王堆就出土了一枚香囊,囊袋以精美的绮做成,绣着雅丽的花纹,出土时,囊中仍然装满植物香料。

  这枚香囊缝有细长的系带。繁钦的《定情诗》,传递了两千年前的时尚信息:把香囊系在肘臂下,让它藏身在袖子中,把微香悄悄从袖筒中向外放送。袖底生香,那魅力是既含蓄又诱惑。

  佩带盛有香草的香囊,并不是女性的专利,在男子中也一样普遍。据说,在汉代宫廷中,尚书郎必须“怀香袖兰”,这样一身香气地侍奉天子。

  香囊也常被系在裙带上、衣带上,或系在胸前、怀中。作为贴身之物,它藏在衣裳的内里,用香气亲近着人的肌肤。把这样一个带着自己体温的芳香饰物送给心上人,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深情的举动吗?于是,香囊,在千百年的时光中,就被无数次地从一只含情脉脉的手递到另一只含情脉脉的手中。

  唐传奇《飞烟传》中,步非烟就赠给倾慕者赵象一枚“连蝉锦香囊”,少年的赵象将这香囊结系在怀中,并且回信说,因为“芬馨盈怀”,所以“翘恋弥切”,对她的感情更热烈了。

  这位少女敞开的大袖中,显露出悬系在肘后的香囊(南朝模印仕女画像砖,江苏常州戚家村出土)

  香囊于是见证了无数的悲伤和欢乐。有的时候,斯人已逝,作为见证的香囊却残香未绝,散发着缕缕余芬,像是在呼唤昔日欢乐的记忆,这就让痴情者更增悲切。

  传说,杨贵妃死后被草草葬在马嵬坡。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派人去为之迁葬,这时,人们发现,遗体的胸前仍然系着一枚富贵荣华日子里的锦香囊。当差的宦官把这枚锦香囊带回给唐玄宗,唐玄宗就将这香囊或系在袖里,或系在怀中,以慰思念之情。

  明永乐青花花卉纹鸡心碗:因碗心内凹,形如鸡心,因此得名。

  汉代的灯造型华美,构思奇异。这一只铜朱雀灯,曾经照亮汉代贵族们的夜晚(河北满城西汉窦绾墓出土)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东汉·佚名《孔雀东南飞》

  香囊不仅是情感的证物,更是爱欲的助媒。它被挂在床帐上,让温柔之乡被芬芳所笼罩。十六国时,后赵国主石虎在露天澡堂中设的大帐就极尽奢华,帐顶正中安设一朵金莲花,花中悬挂一个金箔织成的丝囊,有三升的容量,而这样大的丝囊正是用来盛香的。另外,帐的四边共有十二个香囊,同样是纹饰华丽。

  在我们都熟悉的《孔雀东南飞》中,被迫回娘家的刘兰芝,在临行前,把“四角垂香囊”的“红罗复斗帐”留给了丈夫。就是在这一顶含香蕴麝的床帐中,这对少年夫妻度过了恩爱燕尔的夜晚啊!因此,刘兰芝那一刻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她不愿意把这顶香帐带回娘家,徒增思念的痛苦;可是,她也知道,假如焦仲卿再娶,新人的嫁妆中,一定会有象征着新开始的新床帐。于是,她强忍伤痛,对即将分手的丈夫说:把这垂着香囊的红罗帐,连同我所有的东西,都送人吧!我们再也难以相见了,只有心中彼此长相忆!

 

------------

《画堂香事》 兰汤

------------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战国·屈原《九歌·云中君》

  让身体散发动人的香气,不仅仅依靠佩带香囊。在加热洗澡水的时候,把香草投到洗澡水中,煮成香喷喷的“香汤”,然后用来清洗身体,也是很奢侈的一种美容方式。

  屈原《九歌·云中君》,描写古代楚地的女巫在举行祭祀之前所做的准备:“用兰草薰煮的热水洗浴啊,沐染造化的芳香;穿上彩色绚丽的衣裳啊,就像鲜花一样!”她就这样翩翩起舞,模仿雨水之神——虹神在大雨过后横跨天空的华彩。

  大约从夏代开始,人们就有在阴历五月采集兰草,用兰汤洗浴身体的习俗,认为兰汤可以治风病、祓除不祥。所以,一直到宋代,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也被称为“浴兰节”,而兰草也就得到了另一个美称“香水兰”。也因此,在古典文学中,洗浴用的热水,特别是用香料熏煮过的洗浴用水,就总是被称为“兰汤”。

  马王堆出土的多种天然植物香料

  教移兰烛频羞影,自试香汤更怕深。

  初似洗花难抑按,终忧沃雪不胜任。

  ——唐·韩偓《咏浴》

  裸体,特别是女人裸体,沐浴在热气腾腾、芬芳氤氲的香水中,这情景总是撩人的,是让人要想入非非的,于是,香汤就不可避免地与情欲,与一些艳情的传说天然地发生了联系。

  历史上有一对著名的美女姐妹,赵飞燕与她的妹妹赵合德,两个女人同时受到了汉成帝的宠爱,飞燕立为皇后,而合德被封为昭仪。传说,这两人为了博得君王的长久恩宠,处处展开激烈的竞争。她们都用最讲究的香汤浴身,赵飞燕“浴五蕴七香汤”,而赵合德则是用荳蔻香来煮汤洗身。有一次,赵合德如此夜浴的时候,恰好被汉成帝撞见,她明玉一般莹洁的身体让皇帝不胜颠倒,无比迷恋。此后,每逢合德在专为她修建的“浴兰室”中洗浴,汉成帝总是悄悄赶来,沉迷地偷窥妃子在香汤中的裸体。在鎏金铜灯的光焰中,在香腾腾的水汽里,迷离着一位帝王痴情的目光……

  买断春风是青花

  在中国江西东北有一个江南小镇,古名新平,它位于昌江南岸,水陆交通便利,矿藏丰富。地下有大量的便在此问世了。

 

------------

《画堂香事》 椒房

------------

 

  红泥椒殿缀珠珰,帐蹙金龙窣地长。

  ——五代·和凝《宫词》

  对于心仪的美人,帝王会专门为她修筑芳香的殿堂。在《九歌·湘夫人》一篇中,湘君就用各式各样的香木、香草盖起一座华堂,等待湘夫人的来临,而这华堂的墙壁,是用芳香的花椒子涂抹而成。花椒在古代被当做重要的香料,用椒子和泥作为墙壁的涂料,是让宫殿生香的重要方法。春秋时,著名的美女西施,与郑旦一起被献到吴国之后,吴王夫差就特意修筑了“椒华之房”,让她们居住。

  到了汉代,未央宫有椒房殿,是皇后的住处。有意思的是,花椒的辛香中,还掺杂了同性情欲的色彩:汉哀帝迷恋美少年董贤,爱屋及乌,将董贤的妹妹也立为妃子,名号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她所住的宫殿也被改名为“椒风殿”,以与皇后的椒房殿相抗衡。汉哀帝这样做,无疑是出于对董贤的一往情深。

  晋代的石崇虽然不是帝王,但他富可敌国,也用椒子和泥来涂刷宅邸的墙壁。所以,著名的悲剧美人绿珠,也曾经居住在椒香微微的堂阁中。

  由这些典故,而衍生出“椒房”、“椒殿”、“椒兰院”等多种词汇,都是指称皇家后宫。“椒阁”,则被作为女性闺房的美称。

  多少富贵春宵,是在花椒子的温辛香气中流逝!

  战国楚墓中发现的花椒

  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南朝·佚名《玉树后庭花》

  另一个南朝昏君陈后主,为美人张丽华建造的香阁甚至更加奢丽。他在陈宫中建起了临春、结绮、望仙三座高阁,大小几十个房间,窗扇、壁带、悬楣、栏杆护槛,都用沉香木和檀香木制作。只要稍微有一丝清风吹过,这三座高阁所散发的香气,在数里之外都能闻到。陈后主自己住在临春阁,张丽华则住结绮阁,此外还有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三阁之间构筑了长长的二层楼廊以便相往来。

  张丽华光彩照人,举止娴雅,有一头长近垂地的漆黑秀发,她经常在结绮阁上,坐在沉香、檀香的栏杆前对镜梳妆,远远望去,就如神仙一般,让人感到美不可及。

  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也正是在这香气四播的辉丽高阁上奏响。陈后主与张丽华等众多美人,以及一帮善于作诗赋文的文臣,经常在香阁上举行优雅的宴集,此时常会让宫女们歌唱《玉树后庭花》与《临春乐》等曲,赞颂张丽华的美貌无比。

  江南烟雨,六朝风流,演尽了人间的骄奢淫靡,在一片香风袅娜之中。

 

------------

《画堂香事》 博山香炉

------------

 

 

 

------------

《画堂香事》 王者香

------------

 

  芳香的人生,最初是借助各种香花香草来完成的。古代的中国,是一片造化赐福的丰饶土地,“十步之泽,必有香草”(西汉·刘向《说苑》)。大自然中处处都有植物散发着芳香,女性需要香料的时候,走到林间水畔,就可以摘来泽兰、蕙草、杜衡等天然芳香植物。

  兰草在古代是最重要的香草,因此获得了极高的地位,被视为“国香”,更被孔子赞为“王者香”。不过,这不是今天所说的“兰花”,而是泽兰,一种菊科植物。

  屈原在悲愤当中,曾经慨叹:他开辟了一片芳香的园圃,种满了香花香草,本来等待着收获,结果园圃荒芜,众芳枯萎。

  诗人在这里是比喻他政治生活中的失意,但是,这个比喻,确实植根于生活的真实。人工种植香草,特别是人工种植泽兰,从很早就开始了,并且被视为女子的专利。在汉代,有“男子树兰,美而不芳”的说法,人们认为,兰与男子“情不相与往来也”,就是说,兰草与男性的阳刚气质天然地互相抵触。只有由女性亲手种植出来的兰草,才会有鲜明的香气,所以兰草又被称为“女兰”。

  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

  ——北宋·柳永《离别难》

  在兰草之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香草——蕙草,又叫熏草、佩兰、零陵香。由兰和蕙这两种最为人喜爱的香草,产生了“蕙质兰心”、“兰心蕙性”等成语,用以比喻女性心地的高洁、性情的美好。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李世民《芳兰》

  一直到唐代,皇宫、贵族府邸中都普遍种植各种香草,这样,既装点了庭院,又可以随时供采摘使用。正如李世民的《芳兰》一诗所写,香兰茎叶散发的清芬,为风所携送,吹沐着千年前的汉唐宫苑。

 

------------

《画堂香事》 异国名香

------------

 

  行胡从何方?列国持何来?

  氍毹、■■、五木香,

  迷迭、艾纳及都梁。

  ——古乐府歌

  在汉代以后,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航运线的开辟,原产自非洲、东罗马和西域地区的各种香料,都能够通过陆路和海路,辗转来到长安。中国人的生活中,由此充满了从异国传来的遥远芳香。

  来自非洲热带地区的香料,以及来自中亚的经过加工、提炼的香油、复合香料制品,其浓郁芬芳,远非兰蕙等香草所能比拟,一下就征服了中国人的心。从东汉开始,异国来的香料,成了高级香料的同义语,也成了奢侈生活的象征。

  异国的香料往往是通过骆驼队万里运输而来(陕西唐郑仁泰墓出土)

  李纨忙笑道:“蘅芜院更利害。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处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东西!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多少花;还有一带篱笆上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单这没要紧的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天然的香花香草也仍然备受喜爱,只不过,人们逐渐发现了更为鲜艳娇人、更为馥郁芬烈的花草,如桂花、茉莉、蔷薇等等的花朵,薄荷的叶,以及香橼、佛手、木瓜等清香的果实,到了明清时代,都成为闺阁生活中一日不可或缺的角色。

  妆罢彩丝穿就。式仿晶圆,影透月小,鼻观清芬参透。

  ——清·懒云山人《百宜娇》咏名妓玉红所赠茉莉花球

  甚至最古老的风俗,也以奇特的方式依稀再现着。清代的名妓们中流行着一种风气:亲手用茉莉花串成花球、同心结,裹在手帕中,当做传情信物,送给她所特别钟情的客人。

 

------------

《画堂香事》 澡豆

------------

 

  她在洗手、洗脸、沐发、浴身的时候,会使用一种特制的清洁品——澡豆,作用相当于肥皂。澡豆都有香料成分,《千金方》中记载了一种高级澡豆的配方,竟要用丁香、沉香、青木香、麝香等贵重香料,连同桃花、李花、红莲花、樱桃花等十种香花,一一捣碎;再把珍珠、玉屑捣成细末,将这些原料与钟乳粉、大豆末掺在一起。用这样奢侈的澡豆来洗手面、臂膀等处,皮肤会变得光洁润泽。

 

------------

《画堂香事》 茉莉花香皂

------------

 

  不过,到了明清时期,香皂基本上取代了澡豆,据说“皂之佳者,一浴之后,香气经日不散”,比如《金瓶梅》中,西门庆家使用“茉莉花肥皂”,这是用捣烂的茉莉花或茉莉花露调配而成的香皂;清宫中的后妃们则使用宫内御方特制的玫瑰香皂,是用玫瑰花、玫瑰露为配料制成,这样精致的皂儿,又怎能不沾体生香?

  明代宫廷使用的金肥皂盒,已经具有与现代肥皂盒相同的形制——盒分内外两层,内层底上有孔,放入刚使用过的肥皂,皂水可以通过底上的孔眼流到外层套盒中去。这套金皂盒从定陵出土时,盒内仍然放有变黑的圆形肥皂扑粉更添香体滑。

  ——唐·韩偓《昼寝》

  洗浴过后,她会用“傅身香粉”来擦遍身体,达到全身保养的目的。比如有一种“梅真香”,是用零陵香叶、甘松、白檀香、丁香、白梅末及脑麝少许,研成细末,掺在一起。这样的擦身粉可真够金贵的。那时的人有一种理论:坚持以香粉擦身,不仅可以让皮肤光洁白皙,而且可以让香气一点点地渗入肌肤之内,使人的身体自然地蕴涵芳香。因此,在临睡前,闺阁中的人儿都要在胸、背、臂等处厚擦香粉,作为一种滋养身体的方式。

  唐宋时代,傅身香粉中常添加胭脂,使之微呈粉红,接近人体的自然肤色。夏季,遍身擦了微红的香粉,淡粉色的肌肤从轻纱的衫袖中隐约透映出来,格外显得有诱惑力:“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退红酥。”(唐·元稹《杂忆》)这样的人儿一旦出汗,那汗不仅发香气,而且略带红色,会染红轻纱的夏裳:“退红香汗湿轻纱,高卷蚊厨独卧斜。”(唐·薛能《吴姬》)伊人用粉扑沾着粉红的香粉,向身上扑粉,自然的,把粉扑也染成了红色,这一细节,也被男性诗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朱唇素指匀,粉汗红绵扑。”(五代·李珣《浣溪沙》)

  清人李渔就提倡,女性在洗面、浴身之后,用一些花露匀拍在面上、身上,“此香此味,妙在似花非花,是露非露,有其芬芳而无其气息,是以为佳”(《闲情偶寄》)。明代,阿拉伯特产的高级香水“古剌水”传入中国,据说,宫女们洗澡之后就用这种进口香水擦身。

  慈禧太后在洗浴后,不仅要由宫女用花露轻轻拍遍全身,而且随着季节不同,所用的花露也有变化,冬天一般多用耐冬花露,夏天多用玫瑰花露。

 

------------

《画堂香事》 香泽

------------

 

  沐兰泽,含若芳。

  ——战国·宋玉《神女赋》

  古典美人的一头青丝,天天梳理时,都要利用芳香的头油——香泽来滋养,以防止头发枯干、断折。最流行的就是“桂花油”。这是可以自制的:用半开的桂花与清麻油一起拌匀,密封在瓷罐中,放在汤锅中用大火煮。然后把瓷罐在干燥处放十天,再开罐,把浸满香油的桂花用力挤出其油液,就得到成品。

  另外,用兰草浸麻油制成的头油也很流行。以蕙草浸油,做成香泽,女性用来涂抹乌发,“香无以加”——香气最为浓烈,效果最好。

  进口蔷薇露和土产花露出现以后,讲究的头油就以茉莉、素馨、水仙等花蒸馏成的花露掺油,做成花露油。

 

------------

《画堂香事》 妆粉

------------

 

  《红楼梦》“平儿理妆”一节,很少见地,描写了一位美少年向女性献殷勤的动人场景。刚刚哭泣过的平儿要重新化妆,宝玉就陪在妆台前,替她一样样拿来精致的化妆品。这也让我们大开眼界,一窥昔日高档化妆品的奢侈气象:打腮的红粉,平时是灌注在天然的玉簪花苞里,然后放在密封性很好的宣窑瓷盒中。这是古代制香粉的一种特殊方法,把粉包在玉簪花苞中,天长日久,妆粉就会被玉簪花的特殊香气所浸透。

  而平儿使用的胭脂,则是用香花露调制而成。这样的胭脂涂在脸上,效果是“香甜满颊”。

  但是,这香粉,这胭脂,都是宝玉亲手制作的啊!满含着他对如水女儿们的一片无边的爱慕。

  宫妆新剪彩云鲜,袅娜春风别样妍。

  衣绣蝶儿帮绰绰,鬓拖燕子尾涎涎。

  ——清·尤侗《咏云肩》

  她要盘出各种复杂的发髻、发环造型,香泽就相当于今天的“摩丝”,起着定型的作用。明末清初时代的闺中人,爱梳低垂的“燕尾”。这样硬挺的燕尾,尤其要靠大量头油来定型,低垂的尾尖则很容易把浓重的头油沾到衣领上。为此,兴起了扣戴云肩的风气,美人们用各式的云肩罩在上衣之外。云肩这一精巧的衣饰,也就鲜艳在每一个明清美人的肩头。

 

------------

《画堂香事》 画眉墨

------------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北宋·秦观《南歌子》

  画眉,是古代美人化妆程序中最重要的一道,她所使用的画眉墨,也一定掺有最珍贵的名香。宋代女性普遍使用的“画眉七香丸”,就是在墨料中加入龙脑、麝香。据说,金代的章宗皇帝是个风流天子,他的妃嫔们竟然用“麝香小龙团”名墨来画眉。

 

------------

《画堂香事》 口脂

------------

 

  山枕上,私语口脂香。

  ——五代·顾夐《甘州子》

  张生到达长安之后,曾经给他所恋念的崔莺莺送了几件小礼物,其中有“口脂五寸”。唐代的美人涂唇,流行用“口脂”,接近于今天的唇膏。口脂是蜡兑上名贵香料制成的,灌在竹管里保存,有着浓烈的香气。

  五代词人韦庄和顾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阵热烈的缠绵之后,夜深了,在锦帐中,绣枕上,彼此倾情的人儿悄悄诉说着惆怅的心事。涂着朱唇的女子,樱口轻启,伴随着温存的话语,有她口脂的芳芬轻轻袭来。这私语,这轻香,日后成了词人们永远的回忆。

  口脂易印吴绫薄。

  ——唐·韩偓《意绪》

  那时,女子还会把涂有朱红口脂的双唇紧紧贴到手帕上,在这冷滑的薄绫上印下一对鲜红的唇印,送给即将离别的情郎。在她心中,她的全部情感,都像那带有红唇印的薄绫帕一样,永远地属于远行的人。

 

------------

《画堂香事》 桂花吻

------------

 

  西门庆……向袖中取出银穿心金裹面(盒)盛着香茶木樨饼儿来,用舌尖递送与妇人。两个相搂相抱,如蛇吐信子一般,鸣咂有声。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四回

  如同今天嚼口香糖一样,古典美人常在口中含有香料制品,令唇齿生香。到了明代以后,最讲究的“口香”是一种香茶饼子,用嫩茶叶连同麝香、檀香、龙脑等多种贵重香料,以及桂花等香花,调上甘草膏、糯米糊,做成小饼。时髦男女身上都带着专门的香茶盒,装着香茶饼子,随时可以掰下指头大的一块含在嘴里。最流行的是掺有桂花的“香茶木樨饼”。

  借助这桂馥悠远的香茶块,缱绻中的男女彼此传递着无言的欲望。在接吻时,一方会用舌尖把口中的香茶块递送到另一方的舌尖上,一双舌尖就此互相舔弄,形成一个长长的缠绵的热吻。

 

------------

《画堂香事》 穿心盒

------------

 

  香茶往往盛放在穿心盒中。“穿心盒”,是一种圆环式的小盒,可以上下开启。多情男女会把穿心盒系结到手帕一角,随身携藏在袖中,或者挂系在内衣的腰带上,就像随身携带着一段隐秘的欲望。也因此,这小小的穿心盒,往往被用做定情的礼物,由情人赠送给情人。由“穿心盒”的谐音,赠送者也是在表达着,自己的一颗心,已经被对方的魔力穿透,成为了爱的俘虏。

 

------------

《画堂香事》 熏衣

------------

 

  藕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沉香慢火熏。

  ——唐·元稹《白衣裳》

  梳妆已毕,侍婢为古典美人奉上各色锦绣衣裙。昨日,这些衣裙都已经平展在熏笼上,经过了长久的熏香。

  服饰的气味香洁,从来都是闺阁中极为重视的一件事。衣服平日收贮在箱、柜里,都要放置“浥衣香”。这是各种香料合成的香粉,包裹起来放入箱柜,夹置在衣服中间,除了熏香衣服之外,还起防虫、防霉作用。到了清代以后,一般都是用樟脑来保存衣服,“浥衣香”不再流行。

  不过,要让衣服有美妙的香气,最重要的,要靠“熏衣”这一道工序。熏衣,就是利用香料在熏烤中发出的香烟,把衣服熏得带上香味。这样一道工序,需要特制的熏衣香丸。这种香丸必须用蜜来调和诸香,不能太干燥,否则烧起来烟太多,有焦臭气;也不能太湿,太湿的香丸很难烧,一定要燥湿适中。

  为了熏衣,还要有特制的熏笼。一般都是竹编的穹形圆笼,口朝下地扣在熏炉上,衣服摊开在熏笼上以受香。熏衣香丸烧起来也是极有讲究的,一定要微火慢燃,让散发的香气一点点浸润衣服。所以,熏衣最是消耗时光。熏毕,把衣服叠好收入衣柜放一宿,第二天再穿用,衣上的香气就可以保持好几天。

  华丽霓裳摊开在熏笼上,静静接受着异香的熏濡,闺阁中于是终日弥漫着淡淡的香气,这情景深深打动了诗人们,在诗词中,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吟哦着这一份日常的美妙。

 

------------

《画堂香事》 手炉

------------

 

  袭人……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与宝玉怀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

  冬天,要靠手炉取暖,这时候,也要在炉内的炭饼上放一两块小香饼,在暖手的同时,也熏香了衣袖、襟怀。

  冬日里怀捧香炉的女子。

 

------------

《画堂香事》 香袋

------------

 

  白银条纱挑线四条穗子的香袋儿,里面装着松柏儿、玫瑰花蕊并跤趾排草,挑着“冬夏长青,娇香美爱”八个字。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二十六回

  各种芳香的饰品,对于那人儿来说,也是片刻不可分离。香囊,也被叫做香袋,始终是最流行的佩带饰品,除了常见的锦、纱囊外,还有华贵的金、银香囊,甚至用银丝穿珍珠制成的珍珠香囊。

  随着异国名香的大量进口,人们把多种名香加工成香末、香丸、香球,盛放在绢袋、纱袋里,也经常把晾干的香花香草直接封入袋中。绢纱的香袋,可以直接佩在身上,也可以放入金、银、珍珠香囊中佩带。有一种省料的办法,是用薄纸覆盖到香末上,然后把沾满香末的薄纸放到纱袋中,其香气就足以芬芳袭人了。

 

------------

《画堂香事》 绣春囊

------------

 

  忽在山石背后得了一个五彩绣香囊,极其华丽精致……这痴丫头原不认得是春意,便心下盘算:“敢是两个妖精打架?”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香囊是贴身的私密之物,挂在衣襟内,只有亲密的人才能接触到。于是它被赋予了另一种妙用——“绣春囊”,在囊面绣上男女交欢的图案,彼此试探心意时,它足以有效地挑拨起对方潜伏、压抑的欲望;到了佳期相会之时,也可以照着绣样,共试奇趣。

 

------------

《画堂香事》 香串

------------

 

  腕动飘香麝。

  ——南朝·刘遵《繁华应令》

  与香囊一样性感的,是香珠做成的手串。明人周嘉冑《香乘》一书中,记录了一种香珠串的制法,要把上等沉香、梅花片脑、龙涎等高级香料,用蔷薇水调和到一起,做成念珠佩带,这样的香珠串,是何等的贵重。

  《红楼梦》中,元妃赐给宝钗的红麝香珠串子,正是这样的高档品。这隐隐散发高贵气息的红艳手串,套在宝钗丰满的腕儿上,映着如酥雪般莹洁的肌肤,让宝玉一时看怔了,忽然之间,他少年的心中,感受到了宝钗作为女性的魅力。

  香串也可以系在胸前斜襟的第二颗钮扣上,作为一种挂饰。晚清名士王韬在《谈艳》中,讲述了一段亲身的风流情遇:他曾经摘下腕上的名贵伽楠香串,赠给一度眷恋的名妓孙文玉,并且亲手把香串系到文玉胸前斜襟的钮扣上。四年以后,二人重新相逢,文玉胸前仍然系着那一串香珠,并且对王韬说道:“见此如见君面。”

  小小的、珍贵的香珠串,凝结着无数男女的情愫与惆怅。

 

------------

《画堂香事》 香扇

------------

 

  一扇香风摇不尽,人念远,意凄迷。

  ——宋·王安中《江城子》

  其实,美人手边的一事一物,又有哪一样不是芳菲袭人呢?就是夏日离不开的扇子,也要用奇香雕成精美的小扇坠,吊在扇柄端头。还有用香木做扇柄的“檀香扇”,更豪华的扇子,是用香木雕成花鸟等浮雕图案,贴饰在扇面上。

  据说,五代时,风流的蜀主孟昶用水调和龙脑末,涂在白扇上。他的妃子、美丽的花蕊夫人,是一位聪慧的女词人,某一个夏夜,蜀主与花蕊夫人一起登楼望月,不小心把这样的一柄扇子掉到了宫外的楼下,被百姓捡到了,于是民间掀起了仿造的热潮。花蕊夫人手持过的这种精美扇子,被民间美称为“雪香扇”。

  在一千年前的月光下,曾经有一位富于才华的女词人、雍容华贵的皇妃,在高楼上凭栏而立,款款挥动香扇,也许,又一首《宫词》,就在此刻酝酿而成。

 

------------

《画堂香事》 香裹肚

------------

 

  乍解罗襟,便闻香泽。雪肤绛袜,交映有情。

  ——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

  然而,一切又怎抵得那掩藏在层层衣饰之下的终极诱惑!

  美人那一道贴身的内衣,“抹胸”、“肚兜”或称“裹肚”,鲜艳的底子上绣满华丽的花纹,夏天用薄纱为料,冬天则用绉缎,还要以锦缎缘边。并且,无可抵抗的妩媚并不止步于表面:肚兜是带夹层的,在那夹层中要贮盛一些麝香屑,或者阴干的玫瑰花瓣等香花香草。人儿一旦解开衣襟,不仅立即显露出艳丽的抹胸,与雪白的肌肤相交映,而且有暗暗的一缕异香悄然飘散,像是无声的召唤,在请求温柔的爱抚。

  更有趣的是,潘金莲送给西门庆的生日礼物中有一件兜肚,“里面装着排草、玫瑰花”。这件男子贴身内衣,是在绸面与绢里的夹层之间装了些排草(一种进口香草)和玫瑰花瓣,穿在身上,自然就会散发花草的淡淡清香。可见,香兜肚在明清时代,在风流男女中是流行的时髦

 

------------

《画堂香事》 香屧

------------

 

  兰房椒阁夜方开,哪知步步香风逐。

  ——南朝·梁元帝《乌栖曲》

  裙下的金莲,更要保持香洁。

  慈禧太后的洗脚水,按四季不同,使用不同的天然花草香料,三伏天用杭菊花放在水中煮沸,三九天则煮木瓜汤。用这种种香汤来洗涤,不仅可以让双足气息新鲜,而且有保健的妙益。

  古典美人的洗脚香水还有多种多样,比如,青楼名妓在洗足时,要向水中洒檀香末。另外,有一则“莲香散”方,据说是金章宗时的宫廷内方:用丁香、黄丹、枯矾末三味料一起研成细末,女性每天洗完脚后,将之敷在足上,坚持久了,有香入肤骨的奇效。

  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

  ——清·纳兰性德《如梦令》

  莲步生香,香风步步随——这样诱人的说法,并不是文学描写的夸张。据说,相传为汉代张衡所作的《同声歌》中,“鞮芬以狄香”一句的意思就是,用外国进口香料“狄香”来熏香鞋子。实际上,历代都有各种方法来使得步履生香。明清时期的扬州等江南地区,绣鞋的鞋底都要用香樟等各种高级香木制作,称为“底儿香”。当时的女性不仅缠足,而且流行穿“高底鞋”,也就是高跟鞋,让微露在裙底的鞋尖更显纤小。这种高跟正是用各种香木削成杏叶、莲子、荷花等不同式样,外表还要用青绫包贴起来。

  更讲究的高底鞋,是把鞋跟中间挖空,周围雕出玲珑轻巧的镂空花纹。在中空的鞋跟内装一个活动的小抽屉,这小抽屉同样刻出镂空花纹,在其中放一个小香囊。这样精致的散香高底鞋,被文人雅称为“香屧”或“画屧”。女性穿着如此“画屧”,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暗香从鞋下散送,溢出裙底。也曾经有女性,把鞋跟的底面做出镂空的花纹,镂花采用莲花等花卉纹样,然后,在中空的鞋跟内装满香粉。这样的“香屧”一路行过,会有香粉从鞋底的镂花中点点泄落,在地面上现出莲花之类的花纹。

  此等“香屧”首先在明代女性中出现,入清之后,满族女性的旗鞋同样采用花盆底、马蹄底等高底,于是,也有八旗女子利用花盆底、马蹄底制作洒香之鞋。

伊人所过之处,会留下一个个花纹玲珑的足迹。尽管她人去远了,但这一串香鞋印却成了告密者,无声地指示着她的去向,也撩拨着多情人的心弦。

 

 

成化无大器,唐三彩、明五彩,大明成化年斗彩,青花起始于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