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速读懂文言文本推断四法

 文静1961 2013-11-16

快速读懂文言文本推断四法  


快速读懂文言文本推断四法 - 锦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 锦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积累和推断是文言文阅读必备的能力素养,积累是基础,而建立在整体阅读之上的推断是解决阅读中词义理解“滞涩”的关键,因此,构建推断意识,掌握合理推断的方法,在侧重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显得尤为重要。对实词含义的积累和推导,方法多样,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常见如对称比照法、结构分析法、句式推断法、成语联想法、课内迁移法等。下面我们一起再了解几种快速读懂文言文的方法。

方法一:文章脉络法

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文段一般以写人记事为主,行文脉络清晰,往往是简述人物一生或至少一段时期的经历,以简洁的叙事为主,但这在阅读上往往造成漏读,而句子成分多省略和事件的频繁转接又易造成界限不清、内容混淆。因此,阅读时要理清文章脉络,在联系与区别中推断词句的含义。例如: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二人联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2012年全国大纲卷)

此项叙述的错误在于遗漏了信息,对照原文,我们会发现郭浩与吴玠感情产生隔阂是在吴玠查办宋万年之后,而且这是导致二人感情不和的主要原因,如果把二人共同破敌作为时间的前提,显然是混淆了事情发生的时间。

因此,进行文言文训练时必须要做到:(1)掌握人物传记行文思路,明确文段的叙述对象;(2)对事件进行归纳,学会“切割”;(3)抓评价性的语句,注意文段的情感色彩。

方法二:事理分析法

词句的理解必须还原在具体的语境中,同样,具体的语境也对我们的理解有所暗示,应该据此进行理解推断。例如: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2012年江西卷)

这里将“劳”错误地理解为“烦劳”,主要是没有分清上下文的事理关系。“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的主语是“彻里”,他亲领大军征讨,命令威严,所过之处对百姓丝毫不加侵犯,另一方面,他又对归降的人说:“我料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现在你们来归降,就是良民了,我怎么忍心处治你们。(你们)还是返回家乡耕田种桑,安居在那里,不必再害怕了。”可见,彻里是以德服人、以怀柔政策平叛的人,对这些主动归降的人怎么还会“烦劳”他们呢?应该解释为“安慰”最合适。

因此,我们在判断词义的时候,不能单纯地按习惯思维、字面意思来理解,必须要将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进行推断;要将事件内部的逻辑关系理清,而且要善于捕捉上下文的提示性信息。

方法三:人物定位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的选材,主题一般定位于弘扬为官、为政、为民正面的、积极的意义上,彰显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般选文中有对人物的直接评价,也往往通过人物之间的鲜明对比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所以,抓住关键的评价的语句,注意对立面人物的比照,也是我们推断词义的立足点之一。例如: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2011年江苏卷)

这个句子的翻译有两个要点:一是“身居前行”,二是“持满无得发”。将文句还原以后发现,这一段讲陈公弼房州治盗,一方面训练兵士备盗安民,“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另一方面,面对盗贼,能亲自整兵抗拒,“公自勒兵阻水拒之”。因此,从上下文可以推知,在“治盗”上,陈公弼既有方法也有勇气。因此,“身居前行”则不难理解为“陈公弼亲自站在队伍的前列”,带领士兵,抗击盗贼。

方法四:虚词功能法

虚词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高考要直接考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在于虚词的语法功能可以帮助我们透析句子结构,推断词义。例如: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2012年安徽卷)

要想准确翻译这个句子,必须要明白其中“之”“夫”“者”等几个虚词在句子中的结构作用。“君之施设”和“世之贵显”是两个偏正短语,“之”起到结构助词的作用;“夫”是短语或者句子的领起词,可以翻译成“那些”,关键是要能看到“夫”所统领的短语的界限,“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与这构成了“那些……的人”的结构。

虚词作为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功能固定的一类词语,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是一次阅读积累的大迁移,我们必须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阅读中的新问题。同时,我们也必须建立语境意识,掌握文言文的规律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转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