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沈从文美丽的《边城》

 新望 2013-11-16
          读沈从文美丽的《边城》
我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我在中学教书时就学过沈从文写的小说《边城》。它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读它总感到是一种心灵的呼唤,呼唤我去凤凰古城寻找湘西文学的起源。《边城》进述的是一个哀婉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小说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就连吊脚楼妓女的性情也浸染着边民的淳厚,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读圣贤书,但又有诗情画意,它既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 
   当下,沈从文文学作品研究的中外学者把马蹄声先生的作品作为“沈学研究”的重要参照物,美国圣诺望大学教授、沈从文研究学者金介甫先生,德国汉学家冯铁博士曾多次到凤凰古城造访马蹄声先生。这种敏锐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这就启迪我们:要了解凤凰古城,要了解湘西文化,要让文化回归,就要首先了解沈从文先生。
   2013年9月14日上午我们在凤凰三友的带领陪同下,参观了沈从文先生的故居。1902年12月28日,中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的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在故居我感受到了心灵返璞归真的呼唤。
   第二天,也就是15日上午,我们在三友的带领和陪同下又瞻仰了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墓地位于沱江畔的听涛山,从古城的东门城楼外的虹桥前沿江我们步行了3华里路程,到达听涛山,从山道向右拾阶而上,不远处便能看见一块石碑,上写“沈从文墓地”5个遒劲大字。再不远处置有一块竖长的石碑,上面刻有画家黄永玉为表叔沈从文题写的碑文:“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墓地建在一块狭长的小草坪上,没有坟冢,只树有一块6吨多重的天然五彩石,石正面镌刻的是沈从文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石背面是沈从文的姨妹张充和的撰联:“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其联句尾四字:“从文让人”透射出先生一生的高风亮德。沈从文墓地清幽静谧,四周绿树环抱,墓地上和四周的草坪上摆放着无数的野黄花,我们每人也手捧一支前来祭拜可敬的沈从文先生,并且在墓碑前合影留念。     
    沈从文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自强不息。先生爱祖国、恋故乡,他时刻关心国之安、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他堪称后辈学习之楷模,呼唤我们如何做人。
    瞻仰了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后我们在临近的翠翠茶庄小坐休息。梅花巷人还请来了著名的书法家王文为我们题字,我非常荣幸的得到了“塞上冰凌花”的美誉!梅花巷人还请来了著名摄影师杨绗为我们拍照,让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最后由足迹刘叔总结发言,我们感受到了亲人的叮咛嘱托。我受梅花巷人之托朗诵了他的《沱江水  我轻轻地吿诉你》。

           沱江水  我轻轻地吿诉你
          一一为湖南红网文化坛凤凰行文化寻访而创作
               文/(梅花巷人)马蹄声
          
          沱江水我轻轻地告诉你
          我家来了很多客人
          有男有女  都是远方亲戚
          他们是湖湘最牛的一帮写手
          红网因他们绽放出无穷魅力
          
          沱江水我轻轻地吿诉你
          你不用装扮和擦脂抺粉
          象往常一样温馨宁静
          山歌还是那么潺潺地唱
          游船照样那么缓缓地移
          
          沱江水我轻轻地告诉你
          他们都是自家人
          象回家一样心若秋水
          来了就寻访一下古城文化回归
          让燥动的情绪接受江水洗礼
           
          沱江水我轻轻地告诉你
          他们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
          就只有那么三天光景
          相见就意味着惜别
          留下的是天长地久情谊
          带走的是历史的美丽......

    我们知道诗歌是诗人的营养源,诗人是诗歌的有机性繁殖体,诗歌也是全人类的精神文化的食粮。它以不同的方式感化和纯洁人们的心灵。同时,“诗”也是诗人生命的产物,每一首诗的产生都见证着诗人的痛苦与喜乐。马蹄声先生的诗歌对朋友的真情厚谊洋溢在字里行间,他呼唤我以我手写我心。
   每一首诗的诞生,不但是一种艺术的诞生,而且还是一个以文字为躯体,诗意为精神气息的生命有机体的诞生。这生命是诗人给予的,也只有诗人和它相通。诗人给予了诗歌生命,同时又赋予它们以灵性。诗歌是用来感染读者用以引起共鸣的东西;因此,读诗必应怀有一颗诗人之心,才能和它的灵性相通,发现别人发现不到的美感,达到别人到不了的境界。我朗诵着马老的诗歌感受至善至美的纯情。
    诗是感性的,也是具有灵性的。因此,在生活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我们都应怀有一颗慈悲和善和虚心探索之心,去与万物交流,感悟其独特的灵性和生命力。诗歌从产生以来都给人以精神上的营养,并且还很好的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最后又回归到生活。驱使人们追求真善美,向更好的生活发展,奋斗。在这一过程中,“诗歌”不仅是诗人的笔墨,而且也成了生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产物。又因为生活是人性的杰作,因此诗歌也就有了灵性。
   我温柔的倾诉着梅花巷人的心声,在这座美丽的凤凰城中,在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前,没有什么比这样的诗歌更合适的了。世界太纷扰,所以我们太多时候需要静下心来,让传统文化回归,品味生活,品味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