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起:《武术技击训练学》(四)——载2008年10期《搏击》

 隐士的书屋 2013-11-22

 

只重视发力、放弃力量训练是在沙滩上盖大楼

从这一篇文章开始,我们来探讨“身体训练”。身体训练在武术里就是俗称的练功力,通过各式各样的训练来提高武术技击所需要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

我们先来谈力量训练。

单说“力”之一字,武术爱好者对它最有兴趣了,什么内力、整力、局部力,什么惊炸力、弹抖力、贯穿力、爆发力等等,但不管你用什么词儿称呼它们,它们都表现为“力”(力量素质中的速度性力量,即爆发力),没跳出力量素质这个圈子,也未见有运动科学之外的神秘性。

同时大家对“力”的关注,普遍集中在发力技术上。这按说是没错的,没有合理的发力技术,发出的力就会有损耗,不能把力集中到一点给对手以强劲的冲击。问题是,只练发力,忽视甚至放弃身体的力量训练,这种训练法等于是不打基础,在沙滩上建摩天大楼。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发力这种事,光有合理的发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有强大的启动身体做发力的力量。譬如你打一拳,你得有启动身体去打这一拳的力量吧?

有人说:这个启动力量谁没有呀?小孩、老太太都有嘛。说的没错。除了死人和某些病的严重患者,譬如植物人,人人都有启动胳膊打一拳的力量,哪怕他这一拳连蚊子都打不死,但这点力量,抬胳膊伸拳头的力量,他起码还有。

武术爱好者多为年轻人和壮年人,大家在练拳时,没有人会缺乏启动身体出拳踢腿的力量,有的人这种力量还不错。可这说的是空练,投入到对抗就是另一回事了。譬如做八极拳“掼耳”这个动作(类似拳击的摆拳),空练时没有人会做不出来,而且几乎人人都能打出很猛的力量,看似不需要练什么力量了,练力量也是为了好上加好。可是我告诉大家,大约有将近一半的人,到了对抗里他就使不出这个掼耳。抛开胆量、反应和把握时机等等的因素,有些人使不出来,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启动发掼耳的力量,他的腰腹力量有欠缺。

要说腰腹的力量,也是不论强弱,人人都有——假若一点没有,空练的掼耳你也做不出来。就是因为人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壮年人,在腰腹这两个力量上相对不弱,所以空练掼耳很容易,也很容易打出很猛的力道。无奈,对抗对人体启动力量的需求,要远远大于空练的启动力量。因为对抗中肌肉是紧张的,再一个原因,用专业一点的话讲,对抗时人体以“无氧供能”为主,而空练,身体处于“有氧供能”(若是高强度训练,空练有时也可以达到无氧供能)。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向自己的老师请教,彻底搞明白。不然,你整天空练发力,咣咣的自以为力量挺足,就会把身体的力量缺陷掩盖了。可雪堆埋里死孩子,是藏不住的,一旦投入对抗,你力量的缺陷会立马暴露无遗。其中的玄机,大家多琢磨一下吧。

我以前在文章里总唠叨对抗训练的价值,说它能检测技术,能检测这个那个,现在我再加上一条,对抗训练还能检测你某些力量训练的不足。

有人说:我身体粗壮,天生力量大,是不是可以放弃练力量?我说,你先天力量大是好事,不过呢,你若再加强训练,你的力量岂不更上一层楼?更加出类拔萃?顺便告诉你,如果你想成为高手,好的先天力量就是你的优势,一定不要躺在这个优势上睡大觉,而要突出强化这个优势,使你的力量强上加强,强化的方法就是训练,坚持训练下去,日后起码在力量一项上,你具有了练成高手的可能。当然我说的仅是力量一项,不包括其它素质。

再有我们说某人天生力量大,也是个笼统的说法,并没具体到他身体每一部分的力量上,有的人胳膊、腿、腰背的力量出类拔萃,腹部力量可能不象其它部位那么强,即便腹部力量也强吧,还可能出拳需要的腹部力量强,而起腿需要的腹部力量属于一般水平。类似的现象是常见的。

另外有针对性的、全面的力量训练,不仅能解决“启动力量”不足的缺陷,同时它还能提高打击力。如今人们一提到打击力,话题都集中在发力上,以为打击力的大下只取决于发力技术这一个因素,跟身体力量没关系。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打击力的大小,是受发力技术和身体力量这两个因素影响的。忽略了哪一项都不行。

比较力量训练和发力技术这两个东西,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么一段话:发力技术是对人体现有力量的充分利用,但发力技术不能给人体增加力量(有的发力能提高身体力量,但提高的幅度不大),而力量训练,虽然不直接涉及发力,但它能增加人体力量,既能提高启动力量,同时又增强人体的打击力。

就是说,力量训练是基础,是武功向上发展所倚赖的强援,发力技术是技巧、是灵魂。

不过,力量训练又不仅限于能给发力提供基础和援军,对于练习其它的技术,比如步法,也是一种强援。大家知道,步法是又一项专门技术,需要下大工夫训练,如果说步法能使发力如虎添翼,发力却不能投桃报李,对步法予以回报(发力缺乏这种能力)。发力无法促进步法,相反的,力量训练却有本事强化步法,比如我们常说,步法除了灵活,还得有弹性。步法的弹性来自哪里?来自人体的力量,比如说弹跳力。

如同未经训练的人也有最起码的启动力量和打击力,没专练过弹跳力的人脚底下也多少有一些弹性——没有很好的弹性,不是还有一般的弹性吗?不过,人先天的这点弹性,对于武术步法远远不够用的。不够用的怎么办?没办法,就得去练,通过训练提高你的弹跳力。

练弹跳力本身即是一种力量训练了。但是,用单一的方法去发展弹跳力,比如说只练跳绳,却有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跳绳固然是提高弹跳力的好方法,无奈有它的局限性,当你练到一定程度,弹跳能力就停止不前了,就是说,不能进一步挖掘你的弹跳潜力。这时候怎么办?去练力量,练脚的力量,练小腿的力量,练大腿前边和后面的力量,练腹背腰的力量。

有必要说明的是,优良的弹跳力离不开这些力量训练,但这些力量训练却绝不仅限于为弹跳力服务,它们同时还能促进其它的素质和技术训练。

体重大、力量大的人还要不要练力量?

为了把力量问题说透,现在我们引入“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两个概念。告诉大家,搞清楚这两个概念,对我们的训练大有帮助。

什么是绝对力量呢?我举个例子说明,一帮小伙子在练功房比赛举杠铃,小伙子们是有胖有瘦的,但比的时候不计体重,就看谁举起的分量重。这种比法,比的就是绝对力量。不计体重具有的极限力量,就是绝对力量。

相对力量呢?它指的是人每公斤体重具有的力量。用绝对力量除以体重,得出的就是相对力量。比如说,你体重75公斤,能举起100公斤,这100公斤是你的绝对力量,你的相对力量则是:100公斤÷75公斤 = 133公斤。

明白了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我们也就知道,一个绝对力量大的人,他不见得相对力量也大。比如你的同伴举杠铃顶多只能举90公斤,绝对力量是不如你大,因为你能举100公斤嘛。但比相对力量是要参考体重的,假如你的同伴只有60公斤重,那么他的相对力量是:90公斤÷60 = 15公斤,比你的133公斤多出017公斤。就是说,他每公斤体重具有的力量比你多017公斤。

我刚才说,搞清这两个概念对我们的训练有帮助,那么帮助在哪呢?比如说,我有几个身高在一米八上下、体重超过八十五公斤的学生,有一个甚至超过一百公斤。论力量,也就是绝对力量,其他的同伴没一个比他们几个力量大。有人说,他们几个没必要再练力量,把重点放在练技术就行了。现在我请问大家,他们几个不练力量了行吗?

肯定会有人说:不行,他们不能放弃力量训练。没错,回答的太对了。现实中我们也常见这样的人,他们体重大、力量大,打出的拳头非常重,但是做动作,尤其做踢腿的动作,比如说侧踹和扫踢(类似散打的边腿),他们却显得比别人笨,不灵活。他们起腿慢,踢腿费劲,还控制不好身体平衡。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相对力量弱,他们每公斤体重具有的力量比那些绝对力量不如他们的人弱。而每公斤具有的力量弱,完成拳术动作的能力必然就差。所以,这样的人该做的,不但不是放弃力量训练,恰恰是要加强力量训练——假如你是这种类型的人,要尽快找自己的老师,请他根据你的情况给你开个方子,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另外鉴于体重大、绝对力量大的人往往柔韧性也差,你同时还要加强柔韧训练。

力量大的人反倒急需练力量(前提是相对力量弱),这种出乎一些人想象的结论,这种诊断,这个药方,依据的就是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两个概念。在此,科学的好处对我们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了。

这两个科学概念的好处又决不仅仅是这一点,此外它还能帮助我们认清“技术训练”上的缺陷。提到技术,如大家所知,武林除了爱渲染发力,还有人热衷用眼花缭乱的说手讲解技术使用。而极少有人涉及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构成技术动作的要素问题。

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讲,不管是武术还是足球、拳击------,任何一项运动的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是由七大技术要素构成,比如“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等等要素,其中任何一个要素不合理,该技术动作都会失效或甚至无效——比如某一拳术动作要求你01秒完成,你用了018秒的动作时间,该动作整个就失败了,哪怕你其它的技术要素都合理也不成。只不过我这篇文章是谈力量,不是谈构成技术的要素问题(七大要素我们以后再谈),在此我们只谈七大要素中的“动作力量”。

这里所说的动作力量,不是指你打一拳踢一腿所能发出的力量,它是指你完成击拳或踢腿动作所需要的力量。我们前面讲的启动力量就包含在动作力量里。

要注意的是,武术里的动作力量——完成击拳或踢腿动作所需要的力量,不是指你空击拳空踢腿,它是指你“在对抗中完成击拳踢腿需要的力量”,也就是说,是在 “无氧供能”状态下完成动作需要的力量(空击空踢是‘有氧供能’)。

因此说,合理的拳腿技术,仅在“动作力量”这一要素上就有基本的要求,你完成技术的动作力量过关,你的技术才叫过关(另外六个要素也要同时过关),否则你的技术即是无效或失效的技术,而不管你在空击空踢时能发出多大的力。

“动作力量”这一要素,要求每一个练武术的人,你要想在对抗(‘无氧供能’状态)中打出重拳、踢出重腿,身体的相对力量先要过关(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也要过关)。

至此我们绕了一个圈子,把技术要素中的动作力量和相对力量对接上了。道理是明白了,具体怎么办,练力量。

在结尾之前,我提一件事,有人给我打电话,问我:练内功是否可取代力量训练?是否可不练外功(身体素质训练)了?

我说:不可以。因为内功不能深入地影响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素质,或者说是不能大幅度地提高身体素质。要想大幅度地提高身体素质,只有身体训练(外功)这一条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