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页头条】大道无形——诗说《道德经》连载之六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13-11-23

第三十四章 自然之道

【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知主,
可名于大。以其终不自为大,
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自然的规律是根本之道,
像江河的水一样奔腾呼啸。
它无处不在,它纵横左右,
它是大地上万物生长的依靠。
它不辞劳苦,它不求回报,
将阳光雨露遍洒在天涯海角。

它成就了万物而不居功,
它孕育了天地而不自傲。
它没有欲望,没有奢求,
显得是那样的自卑渺小。
它纵览万物而不作主宰的胸怀,
是名符其实的真正的大道。
在自始至终的涵纳吞吐中。
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浩瀚奇妙!



 

第三十五章 大象天下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
  听之不足闻。
  用之不可既。
  

【译文】

 
  谁掌握了天下趋势的大道,
  天下的人都会把它向往和投靠。
  人们遵从于道的规律,
  就不会自相残害,天下也太平安好。
  就像美妙的音乐和可口的食物,
  过路的行人都会驻足以跷。
  
  把道从口中说出来,
  似乎平平淡淡,没有味道。
  仔细寻找,它不是很大;
  仔细倾听,也不太美妙。
  而它的用处却无尽无穷,
  永不过时,像长青树永不枯凋。


  
  

  第三十六章 物极必反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任何事物都是物极必反的轮回,
  相反相成是千古不易的法规;
  要想将某处的门窗关闭,
  必定是那扇打开的门扉。
  要想削弱某一种势力,
  那它原来一定强悍有为。
  想要废弃的某些事物,
  它一定有曾经的灿烂光辉。
  想要夺取的权力和财物,
  一定是权高利重,库满仓肥。
  
  这些道理看似微妙隐晦,
  实际上明明白白,殊途同归。
  柔弱的可以胜过刚强,
  取舍兴废都只是暂时的行为。
  离开了江湖河海的鱼何以生存?
  国家的刑罚重典岂能向人民示威?

           

 

 第三十七章 无为之道 

【原文】

 
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译文】

 
  道,永远顺应着自然之规,
  它不造不设,似乎毫无作为。
  但万物由它而生,恃它而长,
  它的作为与天地同辉。
  王侯将相若能持守无为之道,
  矛盾和冲突自然会烟灭灰飞。
  
  浑浊的尘世难免有私欲相催,
  我用无名而质朴的道来遏制包围。
  没有了私欲,坚守住宁静,
  风清气正的天下就能朴返真归。

   


 第三十八章 循道修德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德的修养达到上乘境界的人,
  从不将德的形式看得过于认真。
  美好的品德不需要显露于外表,
  才是真正具备了德的精神。
  有些人德的修养只有下等境界,
  却时时将德的教义不离口中。
  尽管形式上离德似乎不远,
  实际上与高尚的品德完全不同。
  
  一切顺其自然,才是真正有德的人,
  他从不违背规律追求建业立功。
  形式上的有德之人也不妄作非为,
  却将追名逐利作为人生的正宗。
  讲仁爱的人没有私心杂念的干扰,
  常能有所作为,得到大家的认同。
  讲义气的人往往抱着各种目的,
  尽管偶有所成,很难长久驰骋。
  讲礼仪的人总是勉强作为,
  终究难成正果,常被人拂袖而扔。
  
  道迷失了,往往把德来推崇,
  失去了德,又开始讲仁的要宗。
  仁迷失了,就宣扬义的重要,
  丧失了义,才想到了礼的功能。
  而这个传说中所谓的礼啊,
  却是忠义和诚信不足的化身。
  它是战争爆发的引信,
  它是社会动乱的祸根。
  
  那些自以为有先见之明的人,
  并没有掌握道的要义精神。
  所凭恃的不过是道的虚华,
  实际上是愚昧的开始,失败的动因。
  大丈夫处世要深沉而不浅薄,
  为人要朴实,力戒奢华虚荣。
  这就是去彼取此的原则和道理,
  也是循道修德必由的路程。

   
 
  

第三十九章 贱为贵本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
  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

 
天地万物都有生成的总因,
  那就是道,也可用一来将它命名。
  天遵循着“一”的规律,
  便有了云开日出,气象清明;
  地遵循了“一”的原理,
  便有了河清海晏,祥瑞安宁;
  神仙感悟了“一”的法则,
  才能够灵验造化,应手得心;
  山谷顺应了“一”的趋势,
  方能够繁荣昌盛,坚实充盈;
  万物得到了“一”的滋润,
  才能够生机勃勃,水绿山青;
  王侯遵从了“一”的教化,
  便可出奇谋良策,创天下太平。
  
  这些都是由“一”衍生的结果,
  是道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
  天不清则会崩裂,
  地不宁则有灾情;
  神不灵则将消失,
  谷不盈则水尽山穷。
  万物不生则生灵灭绝,
  侯王不正则权力更新。
  
  要记住,尊贵以低贱为基础;
  须知道,高位以低下作本因。
  王侯们总是谦虚的称孤道寡,
  不正是以低贱卑微来警示言行?
  我看其实也不必如此,
  至高无上的荣誉终不过虚名。
  何必像珍珠宝玉那样光彩夺目?
  倒不如滚滚的落石有声有形!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原文】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物极必反,
  是道的运动轨迹;
  柔弱为本,
  是道的应用规律。
  
  天下万物都是有形的物质,
  它们生成于可见可知的现实天地。
  而这些可见可知的有形物体,
  却要在无形的存在中去生成、寻觅。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万物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道”,是自然本质的核心原理。
这就是“一”,
是万物归宗的总的前提。
前提之下,各种物态相辅相成;
这就是“二”,
是事物产生的基本规律;
而事物总在发展和变化之中,
这就是“三”,
万事万物在变化中生生不息。
    
就像我们常见的太极图一样,
天地万物都孕含着阴阳二气。
背负着“阴”而又怀抱着“阳”,
阴阳激荡,造就了和谐的天地!
    
人们都厌恶孤、寡等不祥的话题,
而王公们则用它们来称呼自己。
这说明世间的事物总是相辅相成,
表面的祸福蕴藏着变化的伏笔:
遭受损失的时候,
也许是获益的开始;
而在受益的同时,
说不定损失也伴随一起。
    
前人们说了很多的道理,
我也用他们的话来进行启迪:
为人处世不可以逞强霸道,
这样最终会害了自己。
我用它作为反面的教材,
请记住以柔克刚的重要意义。

 
 

第四十三章 无为有益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

 
  普天之下,
  那些最柔弱的东西,
  为什么,却能在
  最坚硬的物体中
  腾跃游移?
  自然界中,
  那些无形无状的
  细微之物,
  为什么能穿透
  天地间
  没有间隙的物体?
  
  由此,我们得到
  一个理念;
  无为,
  能使人终生受益。
  可是,
  无言的真理,
  无为的妙处,
  能知能懂的
  天下有几?

 
 


 第四十一章 大象无形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如悖,
  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善成。

【译文】

 
  努力不懈地追求道的真谛,
  是具有高深修养的有志之人;
  普通的人对道的认识不足,
  总觉得似懂非懂,似幻似真;
  而那俗陋之人哪知“道”为何物,
  反而哈哈大笑,说它荒诞不经。
  其实让他们笑笑又有何妨?
  真正的道,
  本来就是在讥笑中诞生。
  
  所以古代建言立论之人,
  对“道”有这样的评论:
  明明白白的“道”,
  表面上似乎晦涩高深;
  积极进取的“道”,
  看起来总是后退半分;
  平坦通达的“道”,
  反而坎坷曲折,荆棘丛生。
  
  高贵的品德,
  隐藏在川谷之中;
  洁白的丝绸,
  难免有污垢灰尘。
  即使深沉而宽广的德性,
  也常有缺陷和不足相伴相生。
  刚健的品德,
  总显得那么隐蔽,
  纯真的品质,
  也似乎变幻无穷。
  
  在一个广大的平面上,
  很难找一个角落藏身;
  眼前那个最大的器皿,
  肯定到最后才能烧成。
  人们都说天籟之声很美,
  但真正的“天籁”,
  听到的能有几人?
  没有形状的物体
  就像“道”一样,
  没有人知道它的全貌
  它来去无踪。
  
  涵盖万象万物的“道”啊,
  我该用什么样的名字把你相称?
  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道”啊,
  你普济苍生,你恩泽万物,
  你善始善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