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郑板桥诞辰320周年学术研讨会昨在扬举行—— 扬州文化孕育出板桥之怪 专家:他对于普通大众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扬州晚报 2013年11月23日 昨天下午,纪念郑板桥诞辰320周年、扬州八怪纪念馆建馆20周年郑板桥学术研讨会在扬州美术馆举行,来自扬州、上海、南京及郑板桥家乡兴化的专家学者,就郑板桥的书画成就、道情艺术及为人为官之道等进行了研讨。 板桥怪体 是一种洒脱的美感 作为八怪之一,谈到郑板桥的怪,扬州博物馆负责人徐忠文说:“八怪各有其怪,郑板桥的怪,体现在书法上,是他常把行、草、隶、篆巧妙融在一起,表现在一副作品里。观者并不觉得突兀,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篇章上,看到的是一种洒脱流畅的美感。其实一个地方的文化与一个地方的衣食住行的习惯是分不开的,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据悉,正在双博馆二楼展厅展出的郑板桥34幅书画作品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作品。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尹文则认为,郑板桥的“怪”是艺术上的不断创新,“板桥画兰、竹、石,其实是画人,是以象征性的手法表现画家自己的人格精神,其中也包括不断创新的精神。” 最草根艺术 来展现世间百态 一曲悠扬动听的《板桥道情》,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会打动许多人。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专门提及了郑板桥另一个艺术造诣——道情,他说,“作为一个书画家、诗人,郑板桥愿意拿出很大的精力创作道情,用最草根的艺术来展现世间百态,这表明他面对红尘名利淡泊的心志,这也是他能创作出大量书画精品的内因之一。” 兴化市博物馆郑板桥纪念馆副馆长高春丽认为,郑板桥之所以能创作出许多深受老百姓喜欢的道情,这与他从小生长在底层社会有关。“他创作诗歌具有写实风格,他当官关心民间疾苦。” 郑板桥 对普通大众影响很大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范建华是扬州人,他表示能在家乡参加郑板桥的座谈会非常有意义。他说:“小时候就常听大人们说,扬州八怪,郑板桥。可见郑板桥对于普通大众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郑板桥为人和艺术创作中流传的雅与“俗”,虽然富有传奇色彩,也体现了亲民思想。文史研究工作者莫其康认为,郑板桥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是因为他对后世的影响,绝不仅表现在书画艺术方面,还表现在诗词文翰方面,更表现在政绩、政声及人品与作品的交相辉映上。 郑板桥的亲民思想还散见于他的书札、词曲以及书法、绘画、题跋等多种载体中,反映在他日常的善行义举和作品的字里行间。在清代的史乘和典籍中,对于郑板桥亲民的事迹有着详细的记述。而郑板桥亲民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主要与其深受古代大儒爱民思想的熏陶、早年贫寒家境的磨难和宦海坎坷生涯的历练密不可分。 市文联主席刘俊说,郑板桥以及“八怪”,是扬州的一张名片。他给我们扬州带来了强大的名人效应。八怪创作的历史巅峰,是我们后代人敬仰和难以企及的。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探索郑板桥及“八怪”的艺术创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