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三)

 梦想教育 2013-11-25

    张肠 蒙泽察

    三、导学案教学翻转课堂的共生机制及可能路径

    在教学理论的更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激或者异化等诸多现象,国家课改呈现“繁华”背后更多的只是“形式换形式”罢了,而“教育本质的变革及其课程改革又不可能采取突变式和休克疗法,只能是渐进式。”在导学案教学的理论构建和“翻转课堂”的借鉴过程中,逐渐从简单的效仿到整合,从建构“模式化”向“去模式化”的转变,从理论和实践上追求两者价值和期望的交集,形成互动、共生及再造的联动的课程与教学观理论体系和联结效应实践机制,在有条件的学校以先进的教育技术作为辅助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高效的课堂教学,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本质价值诉求。

    (一)理论上的共生机制及可能的路径

    在国家新课改指导下,构筑联动的课程与教学观理论体系。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不管是在学理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衣致分为三类代表性的观点,即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并列或平等关系,相互独立关系。课程与教学这种关系更多的是以分离与整合的二元思想度量的,“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是造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这种根源有着广泛的社会背景和现代科学的支撑。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内容与过程’和以‘目标与手段’的二元论。”但对教育的本真而言,主体间的指导学习理论认为,主体间性是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为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注定对话的交往特点和关系,是不同主体间的共识,是不同主体通过共识表现的一致性。”教育和学习本质上是认识和实践统一的活动,教育是教育实践主体指导学习者主体的一种指导学习活动。”教育是指导学习,指导即教,学习即学,指导学习就是教学”

    教与学关系的形成是需要教和学的内容(课程内容)为媒介的,而教学主体间的指导学习也是需要“内容”为媒介的,建立教与学的关系最终的目的要实现课堂效益。要实现课堂效益则需要有符合课堂主体需求和选择的课程内容和能够统领和指导课堂活动的教学目标,同时课堂活动能及时反馈,课程就得到更新,教学得以修正,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因此,我们不能简单以“内容与过程”或者“目标和手段”论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而应该从两者有联动关系的事实去讨论两者的联动机理(如图l)。

 

    在教学活动中,联动的课程与教学观的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即课程(内容)与课堂效益(教学活动)的需求和选择与更新和反馈的关系,课堂效益(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统领和指导与实现和修正的关系。这样的联动关系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的关系,而且体现在“教学形成人”这个过程的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关系,并最终在课堂效益上得以体现。

    (二)实践中的共生机制及可能路径

    以导学案文本为指导,把翻转课堂教学视频作为一种新概念教材的引入,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重构课堂。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实施,使我国课堂教学理论的构建与实践呈现空前繁荣之景象。从不同的教学理论出发,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以期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形成了以行为主义、结构主义、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后现代主义等一系列的教学理论流派,其中以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理论逐渐成为当代我国教学的主导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丰富和提高。基于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原理,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把翻转课堂教学

视频”作为一种“新概念”教材的引入,以“导学案”作为学习的导引,创设问题情景,以诱发学习者思考,使其在认知上出现新的“冲突”,促使学生为解决“冲突”而自控性地选择学习“教学视频”,并利用原有认知结构针对新知识的不同情况进行同化或顺应,对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进行反思和重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认知结构从平衡经过不平衡到另一个新平衡。基于这样的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课堂进行重构,建立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导学案”为指导酌“视频”平台,实现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也实现课堂与课外在空间上有效延伸和衔接(如图2)。

 

    高效课堂重构的具体过程。课前,师生首先进行学情调查,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设置,重点难点解析,知识连接,学法指导,在完成导学案的基础上,设计和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则以导学案为文本指导,在视频平台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导学案,在视频平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指引;教师亦可实现课前抽查二次准备。课堂,学生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则关注学生动态、进行学法指导、学习进程监控,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课后,通过导学案和“视频”平台学生可以拾遗补漏、复习、拓展提升、反馈学习效果,并整理归档;家长也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加以辅导、拓展和提升;教师则批阅、辅导和评价,并统计反馈的教学数据,进行反思、修订。通过这样的网络平台不仅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吸收内化、检测与应用的过程,而且促进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导学案视频的设计和开发在动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更新和完善,最终,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普遍有效联结,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且有序、可持续地循环。

    (三)影响效应的共生机制及可能路径

    建立试点改革示范,构筑示范联结影响效应。在信息化的时代,缺乏的不是信息,而是能够引起共鸣并有深度影响的信息。例如以山东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课堂变革经过媒体的宣传,迅速引起了全国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和关注,杜郎口旋风一时成为国内教育界的流行词。并催生以导学案教学为改革试点的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及其中国名校共同体,并取得了辉熄的成就,已经成为了国内高效课堂改革和追求的典型范例。翻转课堂的改革行动也获得家长和社会广泛的认同和赞誉,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国内的引进试点改革也取得理想的成效,例如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这两者试点改革的学校所取得的成功,虽说传媒宣传有很大的功劳,但其改革本身对于课改逐渐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不仅多一个选择而且也多一个方向,因此建立健全的宣传机制和试点体系,准确地宣传,理性地分析,各学校能够结合实际,稳步推进改革,是十分关键的。    

基于改革试点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把翻转课堂所制作的教学视频作为一种新概念教材的引入,重构高效课堂,借鉴试点经验或者在试点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示范点,通过网络信息和媒体将众多的示范点主体相联结,建立新型的竞争协作关系,构筑示范联结影响效应,使更多课改行动者能够从理念到形式对其加以深刻理解,结合实际全面推行改革。但同时,不得不思考和直面这样的困境,我国教育和经济发展不均衡,中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个体差异,信息网络难以普及的客观现实,若盲目效仿或强制推顸改革将会造成不同区域或同一个班级有学生尖子奔小康却有学生未解决温饱的现象,结果加速教育的两极化”,提倡使学生“全体、全面、个性、自由”发展成为美化教育事业的装饰用语。

       摘自2013.7《全球教育展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