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旋转课堂:音乐教育的情感特质

 梦想教育 2013-11-25

马钒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音乐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曲佳作,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演唱、欣赏、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主动创造美,这不仅可以使美育落到实处,对促进音乐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谈谈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几点过程方法:

    一、注重审美体验的过程。了解音乐美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    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一审美体验。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_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中的美和丰满韵情感。所以,在课堂上,用十分钟时间,给学生欣赏富有现代感、时代气息的世界音乐精品。如:富有生命感召力的《春之声》;徜徉异国风情的《蓝色多瑙河》;富有皇家风范的《花之圆舞曲》;催人奋进的《命运》等等。学生们无不大眼圆睁或闭目细品其中自己喜欢一的片段。而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人类    数年每的智慧结晶,音乐课中当然不应遗漏。悠扬连绵的《牧歌》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 丽辽的大草原;那细腻典雅的《茉莉花》更是让者缠绵于柔柔的江南古城小桥流水的美景之间;也有铿锵有力的筝曲《四面埋伏》。而学生们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地抒发、尽情地享受音乐的美。

   、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方法。探究音乐美

    搽究性学习,也称发现探索法问题解决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己质疑、自己发现问题,极大地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贝多芬的作品时,我先问学生:关于贝多芬,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们提了很多的问题,教师当场综合成三大问题:1.为什么他被称办圣”? 2、关于贝多芬的故事?3、贝多芬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在师生共同梳理和交流下,同学们了解了贝多芬贫苦的童年时代、坎坷的青年时代、孤独的老年时代,虽然耳朵失聪,但他的音乐却从未停止过对理想的奋臂呐喊,为人类和平的全力向往。他的交响乐《命运》、<《英雄》、《田园》、《合唱》,就穿插在这中间,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贝多芬作品的个性鲜明,充满激情的特点。就在学习《命运》一曲的经典片段时,有学生总结说:“我真的感受到命运就在敲我的门,这让我感到兴奋。同学们学得有滋有味,课后还有许多学生自发学习音乐家作品,这样即丰富了音乐知识,开拓了音乐视野,又挖掘了音乐内涵,提高了学生鉴赏音乐的审美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歌曲《生长在祖国的怀抱里》是一首激情昂扬的曲子,特点就在中间一段的许多修饰符号上,比如:连音线、跳音记号、十六分音符的运用,我想要让学生将这些在歌唱时完全表现出来,那只有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用装饰符号。于是我将这一环节设计成自学形式,问提是:“请你在演唱时感受出本曲的精彩段落,并说出为什么?”同学们在细细琢磨后,一致认为中间一段是精彩之处。可“为什么”呢?有学生说:连音线让情绪得到了充分的抒展;跳音记号增加了歌曲活泼的感觉;十六分音符的运用更是让曲子听上去跌荡起伏,充满了童真。有一位学生提问了:“那要是不用这些歌曲会是什么样呢?”于是大家又一次陷入了讨论的激情中。通过运用与不运用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了曲子中的装饰符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音乐美”也是由于它们的加入而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当然,在这之后的演唱让大家再一次被自己的歌声所征服,全班的情绪达到了高潮。

    三、在教学中注重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表现音乐美

    有表情地歌唱是演唱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也是有表情演唱的重要保障。有了较好的演唱水平,就能让我们的感情更淋漓地发挥。而“情”又从何而来呢?这就得由老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再配上恰当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演唱时发自内心地由衷地去赞美、去歌唱。

    例如我教《在老师身边》一曲时,先让学生回忆刚进学校时的情景,以及这些年来的一些难忘的事,点点滴滴勾起了同学们心底里对学校、老师、同学的依依不舍之情,音乐成为沟通的桥梁。可以说,这首歌曲无论是节奏还是音调都是很难掌握的,但学生唱来却是丝毫不差,似乎音乐就是从他们心里直接流淌出来的。

    在这里,审美对艺术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中学生在学习艺术中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美?怎样审美?社会生活中既存在着种种美好的事物,也存在着种种丑恶的东西。艺术家按照自己对美与丑的判断(审美理想),在作品中塑造出种种艺术形象,并告诉人们什么是丑的(对社会有害东西,阻碍社会前进),重要鞭挞,从而达到陶冶人的性情,增强人们对美和丑的判断能力(审美能力)。我们非常熟悉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大提琴乐曲《天鹅》,由于作曲家将许多高贵的品性赋予拟人化了的天鹅,使它成为纯朴、优雅、娴静、高洁的象征,体现了人们对这些品性的赞美和向往,因此,这首乐曲不仅能感动我们,而且也能促进我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学生也许对某部电影很熟,但是对跟电影同样出色的该部电影里面的音乐却几乎很少关注,这样教师就要做很好的引导。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分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比较优秀的电影音乐如《狮子王》、《音乐之声》、《紫日》等,这些同时也很适合中学生的口味,对他们审美能力、情感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音乐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其有一定的影响。“科学的认识和借助艺术的认识”。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摘者注:此处的旋转课堂亦为翻转课堂)

摘自2013.3《新课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