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空”?

 杂货店伙计 2013-12-01

 

 

   “空”是佛教基本的义理,“空”的观念在佛教理论体系中占用重要地位。了解佛教首先要理解“空”的观念,但其观念深奥,晦涩难懂,玄妙飘渺。

 

    随着佛教的逐步发展,“空”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早期佛教的“空”观念

 

    早期佛教“空”的观念主要体现在“无我”、“无常”。佛教产生时,在古印度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宗教思想是婆罗门教,佛教反对婆罗门教,就要在义理上推翻它。婆罗门教认为自然界或宇宙中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梵”,而且是唯一的,最高的;在人的生命现象中存在一个主体---我,佛教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世上万事万物无时无刻都在不断变化中,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即“无常”,以此否定了婆罗门教的“梵”---永恒不变的实体;在人的生命现象中也没有一个作为人的意识、情感等主体的“我”,认为人或人的作用是五蕴的合成,其中没有什么不变的东西,事物是“缘”起的。

 

    早期佛教也用“空”这一词,但强调得不突出,“空”观念主要体现在“无常”、“无我”的思想中,主要表现在对事物无主体的体悟。

 

                       

大乘佛教的“空”观念

 

    大乖佛教的“空”观念,与早期佛教和小乘佛教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大乘佛教强调“体空”的观念,认为事物在本性上就是“空”,“空”是事物的不可分离的属性。没有离开空性的事物,也没有与事物无关的独立的“空”,因为一切事物,无论是作为因的事物,或是作为果的事物,都是因缘所产生的,因而事物都是无自体的,没有什么不空的事物。但“空”也不是绝对的虚无,它是事物不断变化的状态或本性。

 

    大乘佛教还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观念不能完全反映外部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人们关于事物的观念在本质上不具完全的真理性,是幻,是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