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开列出中医治病处方

 柔轻如风 2013-12-01

 

    怎样开列出中药治病处方?这是许多中医者特别是年轻的中医者焏待要解决的问题。只要你稍微注意一点,即可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医院里,有些中医者颇受青睐,忙得应接不暇,但也有些中医者问津寥寥,闲得门可罗雀。后者的现状说明什么?依我看,主要的说明了仍有为数不少的中医者缺乏开列出中药治病处方的技能。怎样开列出有效的中医治病处方?只要你学会和掌握了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你就会开列出中医治病处方。因为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其核心内容之一说的就是如何开列出中医治病处方的。下面笔者从辩证、施治和辨证与施治的组合这三个方面来说说自己对中医辩证施治方法的认识,从而对怎样才能开列出中药治病处方这一问题作个回答。

    一、辨证

    1、什么是辨证

    辨证在辨证脉施治方法中的含意是什么?要了解其含意,就要先弄清楚辨证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辩证中的辨,是分辩,辨别的意思。证同症,指症状,证与症两字在春秋战国时是同义词而相通用。

症状,是病患者的异常表现,中医四诊中的望闻问切之所得都可称之为症状,如望闻问之所得的咳嗽、恶寒等,切之所得的如沉脉、紧脉等。现在的许多医者,都把借助医学仪器的诊断所的,如胃镜查出的胃溃疡,也看作是症状。因为这些所得,也是病患者的异常表现的反映,从性质上看,都属于症状的范畴。

     弄清楚了辨证这两字的字面意思,那辨证在辨症施治方法中的含意就好理解了。辨证,就是辨别症状,或者说,分析症状,就是通过辨别症状,或者说,分析症状,找出症状产生的原因。

     2、辨证的目的及其达到此目的所采取的手段

辨证的目的,就是揭示疾病的产生原因。知道了疾病的产生原因,才能对疾病进行治疗。辩证是怎样揭示疾病产生的原因的?我们知道,疾病,是指身体发生了不健康的症状。有这样的疾病,就会有相应的症状。疾病是通过症状表露出来的,而疾病的产生原因,同样是通过症状的产生原因表露出来的。因此,假若我们知道了症状的产生原因,其实也就知道了疾病产生的原因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辨证,分析症状产生的原因,来获得疾病产生的原因。否则,疾病的产生原因是很难知道的!

     3、辨证的开始与步骤

     在了解疾病症状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辨证了。辨证,可以用一个步骤来完成,即只进行“辨症寻病因”就可以了。“辨症寻病因”,意思是通过辨证,找出疾病产生的原因。

  例:

    患者疾病:头痛

    疾病症状:头两侧两耳上阵发性刺痛,有痛不欲生的想法,遇风寒更甚,特别怕风寒,喜热饮,神皮乏力,嘴唇淡白,舌润苔薄白,脉浮紧缓弱。

    在了解病患者所患疾病的症状后,就可以进行辨证了,即可以进行“辨症寻病因”了。

     辨症寻病因:

“头两侧两耳上阵发性刺痛,有痛不欲生的想法,遇风寒更甚,特别怕风寒”和“脉浮紧”,为风寒邪袭表。刺痛,为经脉闭塞即血瘀。舌润苔薄白,为寒邪袭表。神疲乏力,为气虚。嘴唇淡白,为气血两虚。喜热饮,为内寒。脉浮表明病邪主要来自外,提示寻找病因时主要从人体外部找查。脉浮紧联系恶寒症状看,可知是寒邪袭表。脉缓,联系恶风症状看,可知是风邪袭表。脉弱,联系神皮乏力,嘴唇淡白症状看,可知是气血两虚。

     把相同的脉象因合并后,不同的症状因有五个:风寒邪袭表,经脉闭塞(血瘀),内寒,血虚,气虚。

知道了病因后,辨证的过程就结束了。

    、施治

      1、  药物的使用

      进行施治,必需开列中药处方。中药处方,离不开中药。为了扫除学习施治的障碍,在学习“施治”之前,先了解如何使用中药很有必要。

     怎样使用药物?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中药处方,都有由多味药物组合而成的。处方中的药物,按作用来分,可分为症因药和辅助药两大类。什么是症因药?症因药是指治疗疾病症状产生原因的药物。什么叫辅助药?辅助药,(是指方剂中协同症因药治疗疾病所使用的药物)是指在方剂中起辅助性作用的,解决症因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出现的力量不足或弊端等问题的药物。辅助药是在症因药物定下后,才考虑增加的药物。辅助药有协助药,制约药,引经药,调和药。所谓协助药,是指加强症因药功效的药物,如治疗风寒表症的麻黄汤中的桂枝,就是协助药,它协助方剂中症因药麻黄发汗散寒。所谓制约药,是指能减少或消除方剂中某些药物对正气损伤的药物。所以处方中破气药过多或量重,就要加上少量益气药;滋补药偏多,就要加上少量消导药;药性过寒或过热,就要加上少量热药或寒药。如尿道排石汤(金钱草,海金沙,石苇,三棱,鱼脑石,桃仁,滑石,川牛膝,王不留行。),对治疗泌尿系结石有很好的效果,但服了几副,即使病患者身体强健也会感到头晕,不敢再服,原因是方中的药物大寒,大泻且破血,易损伤正气,这就必须在方剂中加上一定量的扶正补气药如黄芪之类,通过扶正而抑制方剂中药物对病人的伤害,治疗才得以继续。如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方中熟地,当归补血,但易引起肌体血滞,配上川芎后则血行;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方中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但易引起肌体气滞,配上陈皮后则气消;如健脾丸(白术,人参,山药,神曲,麦芽,山楂,砂仁,白茯苓,木香,黄连),方中白术、人参、山药和白茯苓大补脾胃虚弱,但易引起气滞而导致脾胃失运,方中配上砂仁,木香行气,配上神曲,卖药,山楂消食,则脾胃运化得复,脾胃虚弱得补。如芍药汤(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肉桂),功用清热解毒,调和气血,主治湿热痢,方中黄连,黄芩和大黄,其药性过于寒凉,服后易出现寒凉伤胃拒药呕吐的现象,配上热性药肉桂,既可以作为次药,行气止痛,又可制约寒凉伤胃而防止呕吐;如白通加猪胆汁汤(葱白,干姜,去皮生附子,人尿,猪胆汁),此方用治真寒假热的心肾阳虚戴阳服药格拒证,方中葱白,干姜和去皮生附子药性过于温热,服后易出现温热伤胃拒药呕吐的现象,配上寒凉的猪胆汁、童便,既可以引阳药入阴,又可制约温热伤胃而防止呕吐。所谓引导药,是指那些能引导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如《医药发明》中的复元活血汤,主治胸胁部的瘀血病症。胸胁是肝脏的分野,方中配用的柴胡就是引经药,它“专入肝胆”,引导方中活血祛瘀进入胸胁,治疗瘀血病症。所谓调和药,是指能使某些药物的偏性趋于平和的药物。调和药的作用是抑制某些药物的毒性、峻列之性和味道的刺激性。如十枣汤中的甘遂,芫花,大戟,性味大苦大寒且有大毒,有易伤正气、碍胃和使人中毒的副作用,配上调和药大枣后,这些副作用即可消失或减弱;又如麻黄汤中的桂枝过于辛燥,麻黄过于发散,两药药性峻列,用上调和药甘草后,两药的峻列之性即能解除;再如方剂中特别在小儿方剂中常用甘草这一调和药,主要的原因是它除了起解毒,缓急等作用外,还具有调整方剂中诸药的味道而利于服用的功效。

     如何使用症因药和辅助药?关于症因药的使用,在一个疾病中,症状常常有几个,而每个症状都有它的产生原因,这些原因有些较为重要,有些显得次要,重要的宜味多量重,次要的宜味少量轻。关于辅助药的使用,对重要的症因的治疗,常用协助药,对次要的症因的治疗,可不用协助药,处方中的症因药有损伤正气时,才使用抑制药,否则不要用。处方中的症因药不能直达病所时,可用引经药,处方中的症因药有毒、或药性峻列、或难以服用时,要使用调和药。能切合病情使用症因药,就能极大限度的减轻病患者的痛苦,使疾病得到治愈。辅助药虽不举足轻重,但却不可忽视,该用则用。辅助药使用得当,方剂中的症因药的效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病患者也不会发生意外,总之,症因药和辅助药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奏治愈疾病之功。

     2、什么是施治

     施治两字的字面意思是:施,施用、施行;治,治疗。施治两字在辨证施治方法中的含义是指医者对疾病施行治疗。施治,包括对疾病进行治疗时所确立的治法和选方用药这两个内容或环节。

     治法,是指对疾病的治疗方法。治法有大法与小法之分。大法即治则,带有原则性和方向性,如清代程钟龄所创立的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就是大法。小法是对大法的具体灵活应用,相当之多,如镇法、祛痰法、利尿法、清热法、解表法、凉血法、安神法、活血法……等等。在本文中提到的治法,是指小法而言。

      选方用药,是指在治疗疾病时,按照治法挑选药物或腧穴自拟处方,也可选择切中病情且疗效确切的古代或现代的方剂(包括药物和腧穴方剂),或原方使用,或以之作为基础,根据治法对药物或经穴进行加减使用。选方用药与治法相吻合,必见疗效,选方用药与治法脱节,则治疗无果,甚至反使病情恶化。治法是指导选方用药的原则,选方用药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手段。

     3、施治的目的和步骤

     施治是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施治的步骤是:第一步,“据因立治法”,即针对症状产生的原因写出具体的治疗方法;第二步,“选方药治疗”,即挑选成方或挑选药物组成处方来治疗疾病。

     下面说说施治的的具体应用。

如:在上说到的辨证求因所举的病例。经过辨证寻病因,知道了症状的病因是:风寒袭表、内寒、血虚、血瘀。

知道了病因后,辨证的过程就结束了,接下来就可按施治的“按因立治法”、“选方药治疗”的步骤进行治病了。

      据因立治法:

      风寒袭表——解表散风寒、内寒——温里散寒、血瘀——活血祛瘀、血虚——补血

      选方药治疗:

     解表散风,可选用荆芥、防风、桂枝为症因药,选用细辛、白芷、篙本、蔓京子、川芎为协助药;温里散寒,可选用附子为症因药,选用干姜为协助药;活血祛瘀,可选用桃仁为症因药,选用红花为协助药;补血,可选用熟地为症因药,当归为协助药。组成处方的药物共14味:荆芥、防风、桂枝、细辛、白芷、篙本、蔓京子、川芎、附子、干姜、桃仁、红花、、熟、当归。服法:煎服。

      选方药后,施治的过程就结束了。

     三、辨证与施治的组合

     中医的辨证和施治,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前者是识病,后者是治病。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后者是前者的目标。要治病就要识病,识病是为了治病。只有组合在一起,才能对疾病起到确切的有效的诊治的作用。两者的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识病治病方法,即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综上所述,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就是指在通过中医“四诊”的手段,获知病患者的异常症状后,运用“辨证”的方法去揭示症状的产生原因,再针对症状的产生原因确立具体的治法,最后依据确立具体的治法,选方用药去治疗疾病的过程。在上文对中医的辨证与施治的说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去诊治疾病的步骤有四,依次是:“辨症状求因”,“证脉因归类”,“按因立治法”,“清晰的连贯的整体的了解,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例1:

     患者及疾病:眩晕

疾病症状:眩晕,头胀痛,烦热面赤,急躁易怒,脇痛,口苦,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实。烦热面赤,急躁易怒,脇痛,口苦,

     辩症寻病因:

    眩晕,联系烦热面赤、急躁易怒、脇痛、口苦、脉弦等症状看,为肝阳上亢,为肝火盛。头胀痛,联系烦热面赤、急躁易怒,口苦、脉弦等症状看,为肝火盛。烦热面赤,为肝火盛。急躁易怒,为肝气郁结。脇痛,为肝气郁结。口苦,为肝火盛,。失眠多梦,为心神不宁。舌红,为肝火盛,为血热,为肝阴亏。苔黄,为肝火盛。脉弦实,为肝火盛。

    把相同的症状因合在一起,不同的症状因有5个:肝阳上亢,肝火盛 ,肝气郁结,心神不宁,血热,肝阴亏。

    了解症状因后, 辨证的过程就结束了,接下来就可按施治的“据因立治法”、“选方药治疗”的步骤进行治病了。

    据因立治法:

    肝阳上亢——平肝潜阳,肝火盛——清泻肝火,肝气郁结——疏肝理气,心神不宁——镇静安神,血热——凉血,肝阴亏——滋补肝阴。

    选方药治疗:

    选药物治疗。平肝潜阳,可选用生牡蛎为症因药,选用生龙骨、生赭石、钩藤为协助药;清泻肝火,可选用黄芩为症因药,栀子为协助药;疏肝理气,可选用川楝子为症因药,可选用川楝子为症因药;镇静安神,可选用生牡蛎为症因药,选用生龙骨为协助药;;凉血——可选用生地为症因药;滋补肝阴,可选用元参为症因药,选用怀牛膝为协助药。合并相同的药物后,组成处方的药物共11味:生牡蛎,生龙骨、生赭石、钩藤,黄芩,栀子,川楝子,生地,元参,怀牛膝,白芍。服法:煎服。

    选方药治疗后,施治的过程就结束了。

     治疗眩晕一病,用一按摩穴位方治疗比药物方治疗更快捷,可以即治即愈,我曾屡试屡验,颇有特效。借行文至此,特诉诸读者:

    眩晕症状: 轻者,突感眩晕,看物旋转,可活动睁眼,不甚难受;重者,突感眩晕,看物旋转,不敢体动睁眼,难受至极。

    眩晕病因:主要是脑失健运.
    治疗方法:醒脑复运。
    治疗手法: 轻者:选用风府穴来治疗,因为此穴有醒脑复运功效。操作:一手掌心托住患者前额,一手用拇指尖稍用力(以不痛为度)掐压风府穴10秒后松指1秒,再掐压7秒后松指1秒,拇指尖不离穴位,如此反复进行,约几分钟后,眩晕就会减轻乃至消失。重者:选用人中穴来治疗,因为此穴有很强的醒脑复运功效。操作:用拇指尖强力掐压人中穴一下,方向稍向上,这时患者因极疼痛而发出“哟”的一声,之后头身出汗,眩晕自除。

    例2:

    患者疾病:怕冷发烧

    疾病症状:先恶寒,鼻流清涕,咳嗽,舌润苔薄白,后无汗,发高烧,脉浮紧数。

    在了解病患者所患疾病的症状后,就可以进行辨证了,即可以进行“辨症寻病因”了。

  辨症寻病因:

    恶寒,联系脉浮的症状看,为寒邪袭表。鼻流清涕,为气滞,为水湿停滞。咳嗽,为气滞,为气逆。无汗,为寒邪袭表,为汗窍闭塞,为汗不能发越。高烧,为寒邪袭表热郁于里,为表有热毒。脉浮,表明病邪主要来自外,提示寻找病因时先从人体外部找查。脉浮紧,联系恶寒症状看,可知是寒邪袭表。脉浮数,联系发高烧症状看,可知是表有热毒。

    把相同的症状因合在一起,不同的症状因有七个:寒邪袭表,水湿停滞,气滞,气逆,汗窍发越,表有热毒。

    了解症状因后, 辨证的过程就结束了,接下来就可按施治的“据因立治法”、“选方药治疗”的步骤进行治病了。

  据因立治法:

    寒邪袭表——解表散寒。气逆——止咳降逆,气滞——理气消滞,水湿内停——化湿止涕,汗窍闭塞——通汗窍,汗不能发越——发汗。表有热毒——清表热解毒退烧。

    选方药治疗:

解表散寒,可选用荆芥为症因药,选用防风、桂枝、苏叶为协助药;降逆止咳,可选用杏仁为症因药;理气消滞,可选用陈皮为症因药;化湿止涕,可选用半夏为症因药;通汗窍,可选用川芎为症因药;发汗,可选用姜皮为症因药;清表热解毒退烧——可选用板兰根为症因药;加上甘草作为调和药,以使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的药性趋于平和,利于饮服。组成处方的药物共10味:荆芥、防风、桂枝、苏叶、杏仁、陈皮、半夏、川芎、姜皮、板兰根、甘草。服法:煎服。

    选方药治疗后,施治的过程就结束了。

    例3:

    患者疾病:炎症发烧。

    疾病症状:几天前生小孩时做过阴部手术,术后有不适感,一周后突然发烧至39°,无恶寒,吃中西感冒药皆不能退烧,脉沉数有力。

    在了解病患者所患疾病的症状后,就可以进行辨证了,即可以进行“辨症寻病因”了。

    辨症寻病因:

    无恶寒感,吃中西皆感冒药不能退烧,说明发烧非感冒引起。几天前生小孩时做过阴部手术,且有不适感,一周后突然发烧至39°,可考虑是手术不洁病毒入侵体内所致。脉沉,提示疾病来自内,应从体内去找病因。脉数,联系“几天前生小孩曾做过阴部缝合手术,且有不适感,发烧至39°”的症状,是发烧所出现的相应的脉象。脉有力,为实脉,提示疾病皆由病邪引起,非身体虚弱所至,不需用补,专攻病邪即可。

把相同的脉象因合在一起,归类后的证因有一,即手术不洁病毒入侵体内.

    了解症状因后, 辨证的过程就结束了,接下来就可按施治的“据因立治法”、“选方药治疗”的步骤进行治病了。

    据因立治疗:

    手术不洁病毒入侵体内——清热解毒退烧。

    选方药治疗:

    清热解毒退烧,可选用重楼(七叶一枝花根)作病因药。服法:把重楼(七叶一枝花根)加工成粉末,取粉末约1克左右,滚开水冲服,若呕出,再服,其烧立退。

    选方药治疗后,论治的过程就结束了。

    例4:

    患者疾病:肾结石。

    疾病症状:经医院检查有肾结石,有时尿中夹有砂石,小便不畅,排尿时常感觉腰部胀痛,尿色黄有时黄中带赤,舌红,神疲力乏,脉象:脉数弱虚。

    在了解病患者所患疾病的症状后,就可以进行辨证了,即可以进行“辨症状求因”了。

  辩症寻病因:

    经医院检查有肾结石,有时尿中夹有砂石,为肾有结石。小便不畅,排尿时常感觉腰部胀痛,为肾有结石,为膀胱气化不利而尿液潴留。尿色黄,为内有火热。尿有时黄中带赤,为内有火热,为血热,为血络灼伤出血。舌红,为内有火热,为血热。神疲力乏,为气虚。脉数,为内有火热,为血热。脉虚,联系“神疲力乏”的症状,可知是气虚。

    把相同的症状因合在一起,不同的症状因有六个:肾有结石,内有热,血热,尿液潴留,血络灼伤出血,气虚

    了解症状因后, 辨证的过程就结束了,接下来就可按施治的“据因立治法”、“选方药治疗”的步骤进行治病了。

    据因立治法:

    肾有结石――化石,内有火热――清热,血热——凉血,尿液潴留――通利小便,血络灼伤出血——清热止血,气虚——补气。

     选方药治疗:

     选方:尿道排石汤。方中的药物有:金钱草,海金沙,石苇,三棱,鱼脑石,桃仁,川牛膝,王不留行,滑石。这个方有三个作用:1、化石――金钱草,海金沙,鱼脑石;2、活血化瘀――三棱,桃仁,川牛膝,王不留行;3、通利小便――石苇,滑石。这个方,活血化瘀的药物不切合病情,可除去不用。这个方,只有化石、通利小便作用的药物切合病情。要治疗本疾病,应去掉方中的活血化瘀药物,还要加上清火热、凉血、清热止血、补气的药物才行。清火热,可选板兰根作病因药,选黄芩作协助药;凉血,可选生地作病因药;清热止血,可选生地作病因药;补气,可选黄芪作病因药,选党参作协助药;再加上调和药甘草而组成处方。合并重复的药物,组成处方的药物共12味:金钱草,海金沙,石苇,鱼脑石,滑石,板兰根,黄柏,黄芩,生地、黄芪,党参,甘草。服法:煎服。

     选方药治疗后,施治的过程就结束了。

     例5:

     患者疾病:汗流不止。

     疾病症状:病前头两侧太阳穴次同难忍,服用祛痛粉之后痛立止,但却胸背流汗不止,时值夏天,几分钟就沾湿内衣。神疲。脉弱。

     在了解病患者所患疾病的症状后,就可以进行辨证了,即可以进行“辨症状求因”了。

     辩症寻病因:

     病前头两侧太阳穴次同难忍,服用祛痛粉之后痛立止,但却胸背流汗不止,时值夏天,几分钟就沾湿内衣,为药物导致的汗液失控。神疲,为气虚。脉弱,联系“神疲”症状,为气虚出现的相应的脉象。

把相同的脉象因并后,不同的症状因有二:汗流失控,气虚。

     了解症状因后, 辨证的过程就结束了,接下来就可按施治的“据因立治法”、“选方药治疗”的步骤进行治病了。

  据因立治法:

    汗流失控——止汗制控,气虚——补气

    选方药治疗:

    止汗制控,可选用麻黄根作病因药;补气,可选用黄芪作病因药。组成处方的药物是:麻黄根,黄芪。服法:煎服。

    选方药治疗后,施治的过程就结束了。

    例6:

    患者疾病:咽部疼痛。

   疾病症状:咽部疼痛,舌红,脉数实。

   在了解病患者所患疾病的症状后,就可以进行辨证了,即可以进行“辨症状求因”了。

  辩症寻病因:

    咽部疼痛,为咽不利。舌红,为热,为热毒。舌紫,为血瘀。脉数,联系患者其它异常症状看,为咽不利,为内热,为热毒,为血热,为血瘀。脉实,提示患者疾病是非身体虚弱所致,不需用补,只专攻病邪即可。

把相同的症状因合并后,不同的症状因有四个:咽不利,内热,热毒,血瘀。

    了解症状因后, 辨证识病的过程就结束了,接下来就可按施治的“据因立治法”、“选方药治疗”的步骤进行治病了。

  据因立治法:

    咽不利――利咽。内热――清除内热,热毒――清除热毒。血热――凉血。血瘀――通化血瘀。

    选方药治疗:

    利咽,可选用射干为症状因药,选用山豆根、升麻、薄荷、牛蒡子、桔梗为协助药;清除内热,可选用黄芩为症状因药,石膏为协助药;清除热毒,可选用板兰根为病因药,选用连翘为协助药;凉血,可选用生地作为症状因药;再加上调和药甘草而组成处方。组成处方的药物共12味:射干、山豆根、升麻、薄荷、牛蒡子、桔梗、黄芩、石膏、板兰根、连翘、生地、甘草。服法:煎服。

    选方药治疗后,施治的过程就结束了。

    例7:

    患者疾病:急性黄胆。

    疾病症状:突然全身发黄,颜色鲜亮,脉数实。

    在了解病患者所患疾病的症状后,就可以进行辨证了,即可以进行“辨症状求因”了。

    辩症寻病因:

    突然全身发黄,颜色鲜亮,是急性黄胆所呈现的主要症状,为胆汁外泄发黄,为肝胆热毒极盛;脉数,联系患者突然全身发黄,颜色鲜亮的异常症状看,为胆汁外泄发黄,为肝胆热毒极盛;脉实,提示患者疾病是非身体虚弱所致,不需用补,只专攻病邪即可。

   把相同的症状因合并后,不同的症状因有两个:胆汁外泄发黄,肝胆热毒极盛。

了解症状因后, 辨证的过程就结束了,接下来就可按施治的“据因立治法”、“选方药治疗”的步骤进行治病了。

  据因立治法:

    胆汁外泄发黄――退黄;肝胆热毒极盛――清热解毒。

    选方药治疗:

    退黄,清热解毒,可选用皆具有退黄、清热解毒之功效的虾钳草、黄皮果树根、土密术(俗名叫布白果)根为症状因药。组成处方的药物共3味:服法:煎服,当茶饮用,不拘时服,约一周后病退而愈。

    选方药治疗后,施治的过程就结束了。

    例8:

    患者疾病:肝区疼痛。

    疾病症状:右胁下胀痛,小腹亦胀痛,脸色青,舌干紫,大便结而难下,脉数弦弱。

    在了解病患者所患疾病的症状后,就可以进行辨证了,即可以进行“辨症状求因”了。

    辩症寻病因:

    右胁下胀痛,小腹亦胀痛,胀为肝气滞,痛为血瘀。脸色青,为肝病应现的本色。脸色黄,为肝血虚的征兆。舌干,干为热,为阴虚,为热毒。舌紫,为血瘀。大便结而难下,为便秘。脉数,为热,为热毒。脉弦,为肝区胀痛所出现的相应的脉象。脉弱,联系脸色黄的症状看,可判断为血虚。

  把相同的症状因合并后,不同的症状因有6个:肝气滞、肝血瘀、肝热、肝阴虚、肝血虚、热毒、便秘。

了解症状因后, 辨证的过程就结束了,接下来就可按施治的“据因立治法”、“选方药治疗”的步骤进行治病了。

  据因立治法:

    肝气滞——梳理肝气,肝血瘀——活血化瘀,肝热——清泄肝热,肝阴虚——滋肝阴,肝血虚——补肝血,热毒——解热毒,便秘——通便祛秘。

    选方药治疗:

    疏理肝气,可选用柴胡为症因药,选用青皮为协助药;活血化瘀,可选用桃仁为症因药,选用山楂、红花为协助药。清泄肝热,可选用大青叶为症因药;滋肝阴,可选用麦冬为症因药;解热毒,可选用板蓝根为症因药,选用连翘、栀子为协助药;补肝血,可选用熟地为症因药,选用当归为协助药;通便祛秘,可选用大黄为症因药;再加上调和药甘草而组成处方。组成处方的药物共14味:柴胡、青皮、桃仁、山楂、红花、大青叶、麦冬、板蓝根、连翘、栀子、熟地、当归、大黄、甘草。服法:煎服。

    选方药治疗后,施治的过程就结束了。

    例9:

    患者疾病:腰部胀痛

    疾病症状:因劳累过度,突然腰部胀痛,怕冷,起床艰难,行走不便,感觉腰部发冷,小便黄且次数多,脉紧数弱。

    在了解病患者所患疾病的症状后,就可以进行辨证了,即可以进行“辨症状求因”了。

    辩症寻病因:

   “因劳累过度,突然腰部胀痛,怕冷,起床艰难,行走不便”,腰部胀痛,为筋骨衰弱,为肾水亏损,为经脉瘀阻,为风湿之邪阻于肌肉;怕冷,为肾阳虚衰。小便黄,为内有火热。小便次数多,为膀胱气化不利。脉紧,联系腰部胀痛的症状看,是疼痛的征兆,其因是筋骨衰弱,肾水亏损,经脉瘀阻,风湿之邪阻于肌肉;脉数,联系小便黄的症状看,可之是内有火热。脉弱,联系因劳累过度,突然腰部胀痛,怕冷,起床艰难,行走不便的症状看,可知是筋骨衰弱,肾水亏损,肾阳虚衰。

     把相同的症状因合并后,不同的症状因有7个:筋骨衰弱,肾水亏损,经脉瘀阻,风湿之邪阻于肌肉,肾阳虚衰,内有火热,膀胱气化不利。

    了解症状因后, 辨证的过程就结束了,接下来就可按施治的“据因立治法”、“选方药治疗”的步骤进行治病了。

  据因立治法”:

    疼痛——止痛,筋骨衰弱——强壮筋骨,肾水亏损——补益肾水,经脉瘀阻——活血化瘀,风湿之邪阻于肌肉——祛风胜湿,肾阳虚衰——补肾壮阳,内有火热——清泄火热,膀胱气化不利——利尿。

    选方药治疗:

    止痛,强壮筋骨,可选用杜仲为症因药,选用当归、山萸肉为协助药;补益肾水,可选用杜仲为症因药,选用狗脊、川断为协助药;活血化瘀,可选用桃仁为症因药,选用红花为协助药;祛风胜湿,可选用乌梢蛇为症因药,选用威灵仙、秦艽、独活为协助药;壮阳,可选用玉桂为症因药,选用补骨脂为协助药;清泄火热,可选用黄芩为症因药,选用知母为协助药;发散表之风寒,可选用荆芥为症因药,选用防风、桂枝为协助药;膀胱气化不利,可选用茯苓为症因药;因为所选的药物中有些药物刺激性较大,可选用甘草作为调和药,以调和药味,利于饮服。组成处方的药物共18味:熟地、当归、山萸肉、桃仁、红花、乌梢蛇、威灵仙、秦艽、独活、杜仲、狗脊、川断、玉桂、黄芩、知母、荆芥、防风、桂枝、茯苓、甘草。

    选方药治疗后,施治的过程就结束了。

    例10:

    患者疾病:牙周炎疼痛

    疾病症状: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牙齿时时隐隐作痛,遇冷热水刺激疼痛,脉紧。

    在了解病患者所患疾病的症状后,就可以进行辨证了,即可以进行“辨症状求因”了。

    辩症寻病因:

   “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牙齿时时隐隐作痛,遇冷热水刺激疼痛”,为牙周发炎引起。脉紧,提示患者内有疼痛,联系症状看,疼痛来自牙周发炎。

    把相同的症状因合并后,不同的症状因有1个:牙周发炎。

    了解症状因后, 辨证的过程就结束了,接下来就可按施治的“据因立治法”、“选方药治疗”的步骤进行治病了。

  据因立治法”:

    牙周发炎——消炎镇痛。

    选方药治疗:

    消炎镇痛,可选用大蒜为症因药。组成处方的药物只有1味:大蒜。服法:取大蒜一瓣,去衣,嚼咀,此时口内出现大量唾液,让其停留几分钟后(或不能忍受时)才吐出,不过两次,症状消除。

    选方药治疗后,施治的过程就结束了。

    例11:

    患者疾病:水泻

    疾病症状:大便稀溏,甚至出呈水样者,不觉疼痛,次数增多,脉弱。

    在了解病患者所患疾病的症状后,就可以进行辨证了,即可以进行“辨症状求因”了。

    辩症寻病因:

   “大便稀溏,甚至出呈水样者,不觉疼痛,次数增多”,为内有水湿,为肠不涩泻,为脾脏气虚不能运化水湿。脉弱,联系症状看,为脾脏气虚。

    把相同的症状因合并后,不同的症状因有3个:内有水湿,肠不涩泻,气虚。

    了解症状因后, 辨证的过程就结束了,接下来就可按施治的“据因立治法”、“选方药治疗”的步骤进行治病了。

  据因立治法:

    内有水湿——利尿祛湿,肠不涩泻——涩肠止泻,脾脏气虚——补益脾气。

    选方药治疗:利尿祛湿,可选用车前草为症因药。肠不涩泻,可选用石榴皮为症因药。补益脾气,可选用白术为症因药。服法:煎服。(注:用石榴皮一味治水泻效果亦好。)

     选方药治疗后,施治的过程就结束了。

     以上,笔者开篇后,从辨症说到施治,由施治说到其两者的结合,其间不厌其烦的举了多个例子,这些章节,完整的介绍了中医辩证施治方法的内容,同时既展示了中医者运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疾病的步骤和过程.同时也具体的说明了怎样开列出中医治病处方的步骤和过程.从上文中的解说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疾病的步骤和过程,就是先识病后治病,即先辩证后施治的步骤和过程,开列出中医治病处方的步骤和过程,就是在运用“四诊”的手段获取病患者的症状后,先辩症寻病因,再据因立治法,最后选方药治疗的步骤和过程。若读者能细心领会本文,必定能知晓中医辩证施治方法的真谛,也必定能开列出中医治病处方为病患者治病了。

    中医者是关乎疾病能否治愈的决定者,是关乎病患者生命安危的主宰者。中医者若要在病患者身上取得理想的疗效,这就取决于中医者能正确的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开列出有效的中药治病处方的能力了。这种能力,正是中医者治病救人、解除或减轻病患者被疾病困扰和痛苦的基本功。中医者若能修好这门基本功,那是病患者的大幸。笔者在这里诚望它能得到中医者足够的重视!

 

                                    中医爱好者、南宁市退休教师:钟仕良

                                     手机:13481146794

 

                                                          2010.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