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字的故事……

 五成 2013-12-04

写字的故事……

 

写字的故事鈥︹
第一次看到这个女人,一种力量倾倒了我。显然,她有着从内心焕发的别样气质。这种气质的人,如不是因为某种特殊的缘由,很难与之照面、认识。

她是谁,她为什么打动了我?

而且,这张照片所呈现的感觉与技术,又准又狠。那摄影者,又会是谁?

 

有一次,友与我聊起写作,问我从哪里去发现一些还不太为人知的艺术人物?发现了他们,相关的事实与话题又怎么去写?即,文章的立意与观点,是基于什么而产生?

这样的话,不止一人问过我,它是我与友们时常讨论的一个话题。

发现某个人,某个事件,当然有出处,因我实在勤于翻阅所有过手的艺术杂志、画册与专论,也时常通过朋友为我打开的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地去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网站走一走,看一看。

每有人引起我的兴趣,我便会潜心去了解与此相关的点滴。一段时间后,有关这个人的一切,便已了然于胸。

 

比较而言,中国艺术家相对易于找寻与核实,因为近水楼台。国外的艺术家,要查阅了足够多的资料,或亲见了人与作品,其形象才会变得立体,作品才会理解得真切,也才能下笔一写。

查阅英文资料,在追寻的过程中几乎是省不掉的。太多史实的来源,完全有赖于第一手的资料。

而在了解了一个人的艺术思想后,写他的想法往往便已产生,文章的立意也多半随之而至。

产生立意不难,因为经得起了解的人,必有独特之处值得一说。

不过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这个立意,那才是文章的最关键处。

友问:那立意怎么开头,或是怎么在恰当的时候切入呢。

那么,我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一下这个过程吧。

 

写字的故事鈥︹
自读艺术史的第一天始,我就喜欢上奥基芙(
Georgia O'Keeffe)。因为喜欢,写过好几篇有关她的文章。

这位美国现代主义的杰出艺术家,不仅作品惊艳存世,众多世界级的摄影师也为她拍过不少的照片。拍得最多也最著名的,当然是她的丈夫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 1864-1946)。

在欣赏奥基芙与她的作品时,我发现放在原版画册里的这张照片,神韵特别的动人。可摄影师竟然不是她的丈夫,而标明了是一位叫保罗·斯特兰德的人。

拍摄的当年是1930年,时年奥基芙43岁。

 

写字的故事鈥︹
那么,这位保罗·斯特兰德又是谁呢?

应该说,这位人物,凡热爱摄影的人,甚至业余爱好者,都不可能不知道他。在世界级的摄影师名单中,他是太有才华、太著名了。台湾摄影师阮义忠所著《当然摄影大师——二十位人性见证者》一书中,对斯特兰德就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说他是一位影像英雄。

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 1890-1976)是斯蒂格利茨的高徒,难怪有机会给奥基芙拍照片了。这是年轻时的斯特兰德,咧着嘴巴笑得正欢。

与斯特兰德那些好到令人无法转开眼睛的作品比较起来,摄影师本人的命运通常都是如此:他拍出了这个世界,自己却缺少一张真正的好照片。

世界怎么来评价斯蒂格利茨与斯特兰德这对非凡的师徒呢,是这样说的:只要有三斯——斯蒂格利茨、斯泰肯(另一位著名时尚摄影师)、斯特兰德,世界即可为之惊('Stieglitz,Steichen,Strand'Called ‘Stunning’)。

 

写字的故事鈥︹
好了,提了那么多次奥基芙的丈夫斯蒂格利茨,这位美国摄影之父在此终于露面了。这是斯特兰德
1919年为斯蒂格利茨所摄的肖像——因照片边缘模糊,有所裁切——高徒的水准,一点不输他的老师啊。

从时间上看,此时的斯蒂格利茨正陷于对奥基芙的追求与热恋中。也正是在这一段时期,他为她拍摄了大量的写真,我们之前看到的奥基芙的那些绝美的脸、手、乳与身体的照片,差不多都拍摄于这个时间段。

这位发现并向世界推介了奥基芙的伯乐,大奥基芙23岁,几可做她的父亲。之前,他有因金钱结合的婚姻与女儿,因为奥基芙,他离家又离婚,最终与奥基芙走在了一起。

奥基芙对这位如父如恩人的男人怎么看呢,精神上是没有分开过,但态度上,多多少少缺乏相应的回爱,至少,在结婚典礼上,她拒绝说出“服从”与“爱”这样的字眼。

确实,与胡子一大把的男人恋爱,这真太困难了点儿,但享受他的宠爱,倒也不难。

不过也确实,这两个人分别谱写了美国摄影史与艺术史的精彩新篇章,实在让人佩服之极。而晚年的奥基芙对丈夫的思念,亦是情浓。

 

写字的故事鈥︹
随手挑一张保罗·斯特兰德
1959年拍摄的《水车和埃及古纳神像》(Waterwheel and Colossi Gurna),来欣赏一下这位大师的杰作吧。

可以说,从作品所到达的高度,斯特兰德一点不输于他的老师。而从作品的存世量,借由摄影技术的进步,徒弟作品的丰足显然远甚于老师,这也给了世界崇拜斯特兰德的真正理由。

当一张张充满质感、才气横溢的作品展现在眼前,当看到他把某个村落的一扇破窗子,拍出与纽约的摩天大楼同样的味道时,这位摄影师真要让人惊叹到五体投地呢。

事实是,翻看斯特兰德的作品,有近乎晕眩的感觉。

我曾说我太喜欢法国摄影师布列松的作品了。可是,布列松曾拜师学艺的人中,就有斯特兰德呢。

看这美妙难言的人间风景,这微妙的层层灰色,这颗粒的质感,确实是既精于拍摄也精于暗房技术的人的杰作啊。

欣赏这样的好作品,人怎么能没有想法,文章怎么能没有立意呢。

所以哪天想动笔写一写斯特兰德,该是自然的事了。

 

写字的故事鈥︹
再来欣赏一幅斯特兰德
1953年的人像摄影吧,《意大利卢扎拉镇的裁缝学徒》 (Tailor’s Apprentice, Luzzara, Italy)

自摄影技术发明以来,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内,它的脚步奔跑迅捷,艺术生命力旺盛而持久,迅速跻身于油画、雕塑这类传统经典艺术形式中。而随着技术的日渐尖端,先锋摄影、观念摄影与纪实摄影之类,大有将油画、水墨挤到边沿之势——哦,我这样说的时候,指的并不是中国的当代摄影艺术。

屈指算来,这张照片已是六十年前的作品,人物那种令人惊讶的饱满情绪,是捕捉到了的。今天的中国,未必有什么人能拍出这样的人像。

思维走到这里,我似乎是要写斯特兰德了。但其实不是,至少此刻不是。

 

写字的故事鈥︹
记得第一张照片里,在水中露出艳阳般笑容的裸体女性吗?这里,把一件简单的白衬衣穿得这么酷的女人,也是她。

两张照片,前后相隔十年。前一张1922年所摄,此张摄于1932年。

如果说裸体的女人倾倒了我,那这里的这张照片,更是让我深深着迷。

比起笑靥如花的照片,我总是更易于喜欢不笑的镜头;比起光耀照人的青春,我总是更易折服这种历经世事后的沉着。

白衬衣。皮带。指间的香烟。迎向朝阳沉思的面容。帅到这样无以伦比。

她究竟是谁呢?

知道她不难,因为这张脸反复出现在斯特兰德的作品里。原来,她是斯特兰德曾经的太太吕贝卡(Rebecca Salsbury Strand 1891-1968),中国至今,还没有文章正式介绍过这位女性。

吕贝卡1922斯特兰德结婚,拍下这张照片不久,无名指上的婚戒便摘了下来,因为二人离了婚。

有没有觉得,这位气质独特的女性,与奥基芙有几分惊人的神似?

 

写字的故事鈥︹
啊,所谓神似的猜想,并不是无中生有呢,因为这是一位与奥基芙保持了终生友谊的女子。

既然他们的夫君都是摄影师又是师徒关系,那夫君的太太成为至交,也不出奇了。

我的另一个猜想也是正确的:吕贝卡的职业多半与艺术有关。果然,她正是在与奥基芙的交往中,开始学习画画,并最终成为一名绘画与刺绣双举的艺术家。

的确,除了注重自我发现与自我拓展的女人,世上哪里还有另一种女性,更有着这样的张力与魅力?!

吕贝卡的这张裸照,由斯蒂格利茨所摄(吕贝卡 明胶银版影印 9.2 x 11.9 cm)。第一张水里的裸照,也是斯蒂格利茨拍摄的,难怪镜头感那么美,镜头语言那么老辣。

好的裸照是什么样的?那就感受一下它的质感吧。

 

写字的故事鈥︹
吕贝卡既然是艺术家,那她的作品是什么风格呢,与奥基芙的花朵有差别吗?

差别当然有。一人一世界,一花一精神嘛。

吕贝卡同样是画花儿,与奥基芙一样,也有着自己强烈的个性与风格。不过因为她是半路出家,并几乎比奥基芙少活了二十岁,所以她的绘画语言还没有来得及精练到最高境界,名声也没有奥基芙那么炽烈。但犹是如此,她照样是一位很受西方宝贝的现代女性主义的艺术人物。

时至今日,中国还没有文字正式介绍过她,故她对于我们,算是一个陌生人。

那么,哪天想写一写她,于我同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他们夫妻二人,现在安静地呆在我小小的写作计划里。

写吕贝卡的文章将要怎么开头呢,大约是这样的:世界上的艺术家,多是单独走在自己的路上,因为人与人精神相契、爱好雷同的可能性,实在不大。不过也有少数艺术家,是与另一半牵手往前走的……

 

写字的故事鈥︹
要说吕贝卡(左)与奥基芙如何神似,这张宝贵的照片可以说明一点问题。就是奥基芙本人,在见到吕贝卡的第一眼,惊得如同遇到自己的亲人,说:天啊,她怎么这么像我外婆年轻的时候啊?

二人的美有神似又有分野,吕贝卡五官似乎硬朗一些,头发偏灰色。奥基芙则柔美得多。不过,这只是外在的表象。在精神的坚毅上,奥基芙更独立、更鲜明,美得也更持久。

当然,吕贝卡衣裳之下的身体之美,几可与奥基芙相伯仲,她有着绝美的腰线与腰窝、诱人的小腹、纤细的脚裸,以及恰到好处的丰乳肥臀,是个令人赞叹的缪斯。

所以写她,文章也可以如是开头:一个女人自身拥有的美,是否会有助于她在才华上更为出色,更为别致……

嗯,这就是我寻找到的线索,以及写字的思路:知道了奥基芙,便知道了她的丈夫;知道了她的丈夫,便知道了丈夫的朋友;知道了丈夫的朋友,便知道了朋友的太太……无限延伸,以至于无穷。

文章的立意,可由人开始,也可由其艺术开始,更可由其生长的环境与国家文化开始,其实也是无穷的。

 

BY THE WAY,顺便说一下——

由此篇文章开始,文章从此设限,不再让转载了。喜好吾文的一众好友,可作收藏。

一方面,版权所属,未受足够尊重。虽然也知文章写出来即不属于我,但署名或标题,无论再怎么提示,总有被更改的例子,这未免令人遗憾。

另一方面,文章如清泉,自认是写给干净而聪慧的人读的。不洁之手转去,如污泥溅进家园,还是关门种花为好。

相信我,你是好的,善的,洁的,文章就是写给你的。登门来读,应不会给你增添一丝麻烦。

谢谢理解我关门的这两个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