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闯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建在修道院里的王宫

 新用户1969IWgc 2022-10-22 发布于北京

    独闯西班牙的最后一天我去了马德里西北方向四十五公里的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这是一座建于腓力二世时代的巨型建筑,到现在它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之一。当我在去阿维拉的高速火车上远远地瞥见这座矗立在阿坝托斯山坡上,装饰严肃、结构规整、色调灰暗的巨大建筑物后就一直计划着去埃斯科里亚尔的时间。

    从马德里去埃斯科里亚尔很方便。在蒙克劳地铁站旁边的长途汽车站11号站台乘661路郊区公共汽车3.35欧元45分钟就到了。下车后一位会说英语的西班牙老人带着我拐了两个弯走上一个小小的台阶看到的就是下面的景色。我往往会静静地站在雄伟的建筑面前感动得要流泪,当我痴痴地仰望着这座无法说华丽但却极庄重的建筑时都差一点忘了与这位热情的老人告别。

 [1]第一眼看到的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

    这座修道院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下令修建的,历时二十一年,从1563年动工直到1584年才完工。整个修道院一共用了数百万吨的花岗岩,有四千多间房间,采用长方形格子结构的建筑风格。腓力二世是狂热的天主教徒,采用这种设计一是为了纪念殉难的基督教徒圣劳伦斯,当年他就是被绑在这样形状的刑具上活活烧死的。二是为了实现他铲除异教、支持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建成天主教帝国的野心。在腓力二世的推动下这种与传统的欧洲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风格影响了西班牙半个多世纪。

    腓力二世是一个极其强权的国王,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儿子,从他父亲手里继承了除奥地利和德国之外的大部分地区。他执政的期间是西班牙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他建立天主教帝国的野心使他一直想把神圣的教堂和世俗的宫殿融合在一起。在腓力二世的力主下,他的目的达到了,他建成了这座融天主教堂和世俗宫殿为一体的宏伟建筑,并把它变成强大的政治力量中心。这种使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共处一室的做法在整个西方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的全称叫埃斯科里亚尔圣劳伦斯王家修道院,198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介绍,虽然叫修道院,其实这座巨大的建筑功用很多,包括修道院、宫殿、陵墓、教堂、图书馆、慈善堂、神学院等多项功能。腓力二世的王宫也建在里面,上图中央拱顶左侧就是国王内室。据说国王可以从它的宫殿直接进入教堂。腓力二世甚至可以从他的房间直接看到主祭坛。真是王权和神权的高度统一。

    我在修道院北面的过街楼旁边的旅游信息中心要了一份地图,上面有相当详细的英语介绍,这对我这次参观帮了很大的忙。

 [2]穿过过街楼就是修道院参观入口。售票处很大,明明白白写着门票8欧元,65岁以上欧盟公民3.5欧元。售票的是一位老人,排到我时问他是不是能享受优惠票价。他要求我出示护照并确认我的出生年月日确实超过65岁后卖给了我优惠票。呵呵,看来对欧盟公民的优惠也不是绝对严格的。修道院对优惠者的检查很有意思,在给优惠票的同时还发一张两厘米乘五厘米的黄色不干胶纸条贴在胸前,在参观过程中看到所有老头老太太的胸前都有一张黄纸条。我一直后悔当时没有请一个老外帮我这个独行老头照张相留作纪念。

         [3]刚刚走进修道院就能看到教堂中心高高的尖顶和圆形的拱顶。教堂是修道院内最主要的建筑,中央塔顶高92米,是整个修道院的最高点。

 [4]这些庭院的装饰绝不奢华,四周的回廊和窗户显得简朴和庄重。据说整个修道院有类似这样的庭院十六个。

  [5]修道院的正门朝西也就是朝山的方向。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修道院被灰色花岗岩建成的四层楼房所环绕,庄严肃穆。这座巨大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长207 米,宽161 米。长方形的四角上,各耸立了一座55 米高、尖顶上竖立着一个金属球体的七层角楼。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主立面是长边,由三个门庭组成,中门最为宽大。

 [6]正门的中间门庭。从柱子上端的花饰可以清楚地看出下半部是多力克式的,上部是爱奥尼亚风格的。

         [7]正门上方立着圣劳伦斯的雕像,其脸部和手部都用白色大理石雕成,倚靠在象征着他被折磨致死的刑架旁。下面是腓力二世的王室徽标。

 [8]正门里面就是“国王庭院”,对着的是埃斯科里亚尔大教堂。教堂的两座带有圆形屋顶的方柱形钟楼高72米。

  [9]教堂正面中间的基座上立着六个巨大的雕像,他们是旧约里的六个犹太王约沙法、以西结、大卫、所罗门、约书亚和马纳塞斯。腓力二世坚信,在和异教徒的斗争中必须以犹太王为楷模。

  [10]呵呵,这位在国王庭院里照相的小游客多么潇洒。

  [11]雄伟的大教堂矗立在长方形四层灰色花岗岩建筑群的中央。这座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吸收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特点的教堂与修道院外围建筑不同,富丽堂皇、庄严凝重、蔚为壮观。

 [12]教堂的主祭坛宽15米、高26米。整个祭坛分成四层,最高一层的中间是基督和圣母的雕像,两边分别是圣彼德和圣保罗的雕像。下面三层分别用碧玉、玛瑙和红大理石的柱子做支撑。祭坛上一共有十五座雕像。主祭坛的两侧还有两组铜铸群雕,一组是是卡洛斯五世国王和他的家人,一组是腓力二世国王和他的三个妻子和一个儿子,栩栩如生。

  [13]这座由十六世纪意大利著名雕刻家本维努力托·塞利尼创作的用白色大理石的耶稣像和黑色大理石的十字架组成的石雕作品称为《基督受难》,是基督教艺术的经典之作。现在放置在主堂旁边的一个小礼拜堂里。它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公爵送给腓力三世国王的礼物,由十名脚夫从意大利一直扛到这里。

 [14]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同时还是西班牙国王的陵墓。从十六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期(即从卡洛斯一世至今)几乎所有的西班牙国王都埋葬在这里。室内光线太暗又不能用闪光灯,片子都动了。

  [15]这也是西班牙国王的墓。

  [16]墙上画满壁画的回廊。在整个修道院里一共有十五个回廊。

         [17]回廊上的壁画讲述的都是宗教故事,精美绝伦。

         [18]在修道院里令我最为动容的大厅是战斗厅,整个一面长达三十几米的墙上画着一幅描绘圣康坦之战的宏大战争场面。遗憾的是这里绝对不能照相,我征求管理员的意见是否能不用闪光灯拍一张时仍然得到了否定的回答。我只能站在厅里朝向外面拍了一张窗户的照片以此留证。

  [19]站在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花园外面高处拍下了这张看得最全的全景。你看这气势,果然是世上最大的宗教建筑。根据我从旅游信息中心拿到的地图上的说明,这座位于阿坝托斯山坡上的修道院海拔1028米,长207米,宽161米,由16个庭院、88个喷泉、13个小礼拜堂、15条回廊、86座楼梯、9座塔、1200扇门和2673扇窗组成。

  [20]通往花园的回廊。

        [21]修道院的东南两侧都是花园,常绿的灌木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勾勒出各种美妙的图案和树丛间小路,典型的欧洲庭院风格。

 [22]城堡式的建筑和图案般的花坛,融化在远远的青山和蓝天白云中,修士们才能修身养性。

  [23]修道院的花园分成两层,上下两层风格略有差异。

        [24]通向下层花园的通道被铁锁链挡住了,游客无法下去。

 [25]花园中的花坛间点缀着不少这样的小型喷泉,一共有88个。残落的荷叶和忽游忽停的小鱼给宁静的花园带来了些许生气。

 [26]从花园往下看,寂静中传来牛群啃吃青草的声音。幽静的田园风光会不会给修士们带来对世俗的回忆。

  [27]再宁静再空旷的环境也挡不住少男少女的激情。

        [28]207米乘161米的四层环形建筑门窗无数。地图上介绍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一共有窗户2673扇,但要想真正数清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的门窗决非易事,据说从未有两个人能够得出一致的数目。

        [29]长方形修道院的四角上各耸立着一座七层塔楼,塔顶竖立着一个金属球体,整个塔楼高五十五米。

        [30]这样的阁楼窗户让我稍稍感觉到虔诚、苦行和戒规这些留在我脑海中对中世纪天主教的印象。

        [31]走在这样的楼梯里才真正感觉身处建于十六世纪的修道院。

 [32]在欧洲的名胜古迹参观游览经常能看到在进行各种各样的维修保护工作,这才使我们现在能看到这么完整这么原封不动这么能让我们回忆历史的文物。

 [33]这些水笼头应该是埃斯科里亚尔的一大特色,好像还在使用。修道院内和古城里都有。古老而实用。

 [34]离开修道院后一直想找个地方好好地看看全景。沿着山坡往上走,在这个小广场上同时看到了教堂的三座塔楼。几个刚刚放学的学生围着广场中央的灯座嬉闹。

  [35]旁边的露天餐厅还在等待着夜幕的降临。

  [36]在Lonely Planet里介绍了从埃斯科里亚尔可以搭乘公共汽车去参观阵亡谷,这是佛朗哥独裁统治期间内战阵亡将士的墓地。我对西欧最后的独裁者佛朗哥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转入民主政体的西班牙颇有兴趣,很想去看看阵亡谷体会一下佛朗哥在西班牙人心目中的感受。遗憾的是当我在旅游信息中心打听如何才能去阵亡谷时接待员竟然没有好气地告诉我,现在无法去,景点关闭了。这是我这次独闯西班牙期间受到的唯一一次不友好的对待。我能体会,她的没有好气不是对我,而是对佛朗哥。虽然没有去成,但我还是感觉到了西班牙人对曾经的独裁统治的感觉。这张照片是我坐在前往塞哥维亚的长途汽车上拍的,这座在不同的西班牙人心目中感觉截然不同的十字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