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中有哪些问题 有何对策 现今我国师德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名自繁多的师德工程没有取得应有的实效。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转型期公私关系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相应师德建设措施没有能够及时适应变化。 针对只重正面要求的问题明确规定底线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师德建设中,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正面要求上,缺乏底线规定。师德建设重正面要求,当然是必要的,但应防止两个问题:一是太理想化,其最大特征是高而难攀,用太理想化的要求去要求所有的教师,是很难实现的;二是务虚,正因为太理想化,也很难做到务实。 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是明确规定师傅的底线。任何一名教师只要做了超越师德底线的事情,就是违背了师德,就该受到相应的惩处。一般可以通过先及时劝诫,再严肃处理,最后撤销教师资格并予解聘的方法惩处。例如,天津河西区教育局在2004 年新学年开始之际出台了师德“五条禁令:“不准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指责、训斥学生和家长;不准接受学生或家长的宴请或馈赠,严禁以教谋私;不准公开排列学生的考试成绩,严禁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不准擅自缺课、调课、擅离职守 严禁在上课时间使用手机;不准参与有损教师形象的活动,严禁在教学区或学生面前吸烟。” 针对只重划一要求的问题实行分层建设 我国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过度重视划一性,即用一个标准、一种规范去要求所有教师。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实行分层建设。因为师德存在不同的层次,教师所处师德层次不同,其师德表现肯定存在差异,师德建设也必须依层次不同而不同。实行分层建设必须注意: 一是教育境界分层:处于职业生存之境的教师;处干专业发展之境的教师;处于事业追求之境的教师。二是教育理解分层:处于教育认识层次的教师;处于教育信念层次的教师;处于教育信仰层次的教师。三是教师从业态度分层:处于敬业层次的教师;处于勤业层次的教师;处于乐业层次的教师。四是爱生分层;处于尊重层次的教师;处于理解层次的教师;处于关爱层次的教师;处于严爱层次的教师。 针对只重简约要求的问题追求细致入徽 自古以来,我国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就一直过度重视简约。简约固然有其易记之益处,但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粗略;二是遗漏。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是,追求细致入微。所谓细致入微,就是师德规范必须明确、具体、精细、周密、可操作性强。具体表现在: 一是师德规范必须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师德理想、师德原则与师德规则。从这个角度思索 我国的师德规范主要强调的是师德理想与师德原则方面的内容,而对师德规则要求太少。二是师德规范必须包括下列内容:对待教师职业、对待自身、对待学生、对待学生集体、对待学生家长、对待同事、对待领导、对待社会等的要求。而我国的师德规范有些内容却被忽略了。三是师德规范必须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出一些具体细致的道德要5求,以制约教师行为,规范教育职业。 针对只重宣传教育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 我国在师德建设中一直非常重视宣传教育的作用。然而,宣传教育也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具有温和而不强烈的特征,二是说教问题,就是生硬而机械地空谈理论。事实上,教师对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内容的把握,存在层次之分:不知层次、知道层次、理解层次、信念层次与信仰层次。 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制度建设。相对而言,制度较宣传教育具有指导性、调节性、刚性、约束性、规则性等特征,是用来指导与约束师德行为的行动准则。我国目前需要逐渐建立与完善的师德建设制度有一是教师培养对象选择制度。二是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三是严密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将师德列为重要的考察内容。四是教师宣誓就职制度。五是教师聘用制度,将师德列为考评的重要内容与聘用教师的必备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六是新教师人门指导制度。对新任教师不仅要重视教育教学技能与技巧的入门指导,更要重视对新任教师的师德指导。 |
|
来自: 昵称14972388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