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姒雾年表(最新版)

 MyBH 2013-12-10
中国古代历史姒雾年表(最新版)

文化艺术 2011-01-26 18:53:16 阅读1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姒雾 版权所有
 
第9纪 禅通纪 丁卯年 前 3354年 共传70代帝王
 
  共有14氏,14个王朝。1共是70代帝王,实际上是72代人,神农氏10代人,第8、9连续2代夭,只有8代炎帝,史称神农8世。末代炎帝榆罔和黄帝是同一代人。
 
柏皇氏 传20世   约437年 前约3349±30年
中皇氏 传 4世   约 87年 前约2912±30年
大庭氏 传 5世   约109年 前约2825±30年
赫胥氏 传 5世(1)约109年 前约2716±30年
葛天氏 传 4世(1)约 87年 前约2607±30年
尊卢氏 传 5世(3)约 98年 前约2520±30年
 
朱襄氏 传 3世   约 66年 前约2422±30年
 
  (前期最后1波气温、海平面上升。平均温度比现在高约10度,海平面上升到高7-8米。台风多、雨水多。《吕氏春秋》等古籍中的历史记载,与科学家的相关研究,C14测年,前2400年-前2160年,完全一致。)
 
阴康氏 传 3世   约 65年 前约2356±30年
 
  (海平面上升到比现在高9-10米,导致江河下游横流,人们居住在木排上。黄河中、下游,成为热带雨林,生活着大象等热带动物。长江中游已先后发现16座新石器时代的城址,这些早期城市全都在距今5000年左右兴起,又在距今约4300年左右消失。)
 
无怀氏 传 6世   约131年 前约2291±30年
 
  (后期约40年,第1波气温、海平面下降。引发干旱、饥荒,导致王朝灭亡。海平面下降到比现在高4-5米。)
 
轩辕氏 传 3世   约 51年 前约2160±30年
 
  (在古代车辆的基础上,发明了战车,被称为轩辕氏。)
 
帝王 元年 年数  居丧 在位 元年公元前 史册中的甲历时间、天象等纪录
 
连山氏祝融 次州荆沅人    约2109年 约47岁 建都于郐
祝融氏二世          约2079年 荆沅:湖南会同连山
 
  (开始大规模使用,比铸造更先进的百炼钢技术。)
 
伏羲 乙巳 14 前2047年 2056年 14年 55-68岁仲秋 历元
女娲 己未 15 只在位十五载 2042年 15年 69-83岁小伏羲三月
 
  (伏羲在位期间,开始使用大臣昊英负责制定的《甲历》,历元是甲寅年,子月初一甲子日,寅月初一立春。查高精度《万年历》,前后几十万年内,只有前2047年吻合。大臣史官仓颉发明了墨水,用木枝把统一规范的蝌蚪文写在竹片上,从此有了详细的历史、家谱记载。以前是把云篆刻在竹片上。
  女娲都城遗址,已经找到。许多古籍中,都有详细正确的历史记载。)
 
仓帝史皇氏 10年 甲戌    2027年 一十载 一世 伏羲大臣史官仓颉
 
  炎帝神农8世 共10代人10位王 2代不在位 共184年
 
石年 甲申  9        2017年  9 62-70岁 甲申-壬辰
 
  (开始使用《太初历》,节气由4个增加到8个。)
 
临魁 癸巳 11        2008年 11 50-60岁 癸巳-癸卯
承  甲辰  9        1997年  9 37-45岁 甲辰
直  癸丑 11        1988年 25-35岁 癸丑(丁酉)宜真
庆甲 甲子 石年孙 明帝少辅佐 1977年 40岁- 甲子 癸未前1958年
明  甲子 34        1977年 16-49岁 甲子(丁酉)名
来  戊戌 48        1943年 48 戊戌-乙酉 耒
里  丙戌 43        1895年 43 丙戌-戊辰
节茎(夭)                 里:鰲釐裏裹衰哀
克 (夭)                 节茎子,榆罔父
戏 (夭)                 节茎子,器父
器  戊辰   4月      1853年 位4月
榆罔 己巳 19        1852年 37-55岁 己巳-癸亥
   丁亥           1834年 己巳-丁亥年 55岁退位
 
  (一世炎帝神农石年,是祝融的玄孙。末代炎帝榆罔,迁都空桑都城(河南开封东南),又因为蚩尤进攻,逊居涿鹿土城(河北逐鹿县)。当时,争夺帝位的还有:太昊伏羲之后号青帝,共工之族号白帝,葛天之后号黑帝,中皇之后号黄帝。最后,一世炎帝石年的,弟弟公孙勖其的十世孙,黄帝公孙荼统一天下,邑于涿鹿之阿,都于涿鹿之北。
 
  黄帝姓公孙,有熊氏,名伯荼,字玄律,号轩辕。黄帝在位初期,有巢之后号青帝,无怀之后号赤帝,昆连之后号白帝,昊英之后号黑帝。即一营垒,而灭四国,再定天下。
 
  4个遗址都已经找到,空桑都城中的王城以及周围,现在还是1个集镇,护城河还保存的比较完整。涿鹿土城遗址,距今约400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测年数据),长宽约1400米。前1833年冬,邑于涿鹿之阿遗址,就在旁边,长宽约2000米(中国科学院考古)。前1831年清明后,都于涿鹿之北遗址,就在它们的北边,长宽约5、6公里。)
 
第 4元 
第10纪 疏仡纪元年 丁亥年 前1834年
 
  从黄帝开始,到周朝结束,共传69代帝王,其中68代(不包括蚩尤、左彻、益、大彭、后羿、寒浞,实际相当于70代),在第10纪。
 
蚩尤 戊子  1        1833年 夏初活捉榆罔,夏打败黄帝
 
  5帝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计 受禅居丧 在位 公元前
黄帝 庚寅  7      7 1831年 清明 65-71岁天子
   丙申 21     21 1825年 32 51-71岁
 
  (大臣史佐,炎帝的后代,伊耆沮涌发明了毛笔,大臣史官仓,负责统一规范了大篆。辛卯年前1830年,开始使用《黄历》,对闰年闰月进行了规范。开始大规模炼钢,制造兵器。打败了主要使用青铜兵器的蚩尤。前1831年清明后,都于涿鹿之北遗址,就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的,涿鹿土城、邑于涿鹿之阿遗址的北边,长宽约5、6公里。)
 
左彻 丙申  1      1 1825年 长子昌意不立 政事皆委左彻
休  丁酉  2      2 1824年  2 黄帝3子帝鸿氏
魁  己亥   数月      1822年 数月 休子
玄嚣 庚子 21     21 1821年 24 黄帝6子
颛顼 甲子 20   3+17 1797年 20 59-78岁 春
   丁卯 4年4月初一前后  1794年 公历4月14-5月5日五星正聚
 
  (4年4月朔旦,五星正聚于营室(28宿之1)。查《古今五星聚一览表》,前后几百万年内,只有前1794年。开始使用《颛顼历(夏历)》,以寅月为正月,仍然以伏羲《甲历》的历元为历元。)
 
喾  甲申 24   3+21 1777年 19+2 玄嚣孙 戊午夏生尧
挚  戊申  7   3+ 4 1753年 4 7 喾子
尧  壬子 18     18 1749年 28 55-82岁
舜  庚午 3210+3+19 1731年 39 48-86岁
禹  壬寅 18 7+3+ 8 1699年 7 8 56-73岁 壬子
   甲辰 8月初一 日妖霄出 1697年 3年 日落前晚霞中的日全食
  日妖霄出,太阳怪异天黑后又显现。查《日食路线图》,前后几十万年内,只有前1697年,日落前发生日全食。
   丁未 五星聚       1694年 公历11月4-11月13日
   戊申           1693年 戊申春初失舜 居丧第1年
   庚戌           1691年 居丧第3年
   辛亥 三年之(舜)丧毕  1690年 禹乃避入中岳阳城
  舜受禅让8年,大禹治水功成,封禹於豫州河南。
   壬子           1689年 壬子春正月为元岁
  (建都山西省安邑,夏虚都城遗址已经找到,长、宽约5公里。1990-2003年都城遗址外几个地点,已经被考古学家考古,最多距今3700年,比少康长子的潧水城早约100年左右,约前1680年。北大考古系邹衡、故宫博物院、山西考古研究所等多位专家都曾到大禹都城遗址进行考察。原运城地区文物工作站、县博物馆对该遗址铜器出土地点,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
益          3        在安邑一如摄政,三年丧毕,备法驾迎啟
                    癸亥秋七月朔,众推啟即位
 
  夏朝 共15世17传 共321年 1689-1369
 
      计 执政居丧 在位 公元前
啟  癸亥 16     16 1678年 16 55-70岁 癸亥七月朔
大彭 壬午 11 7+3+月余 1659年 月余啟传彭钱(铿)子颛顼7代孙
太康 癸未  9      9 1658年 9 4 癸未
   辛卯           1650年 辛卯5丙戌春 偃羿遂谋乱
   壬辰           1649年 10 19 十年冬十月崩
   癸巳 羿即使迎请     1648年 癸巳5戊戌 仲康惕然入都
 
仲康 甲午  7      7 1647年 7 9 春为元岁
   戊戌 秋九月朔      1643年 仲康五年 辰弗集房 日蚀径强
 
  (仲康3年(前1645年),封3弟鬲能(叔成、柯太)于河洛间的鬲邑(郾师商城)、4弟季升(珠风)于祭邑(郑州祭城)遗址。C14测年为前1630年,最大误差小于15年,0.4%左右(使用北京大学的仪器,标称精度是0.4%)。鬲邑、祭邑,古籍、家谱上均有清楚、详细的记载。
 
  查《日食路线图》,前后几百万年,只有唯一的前1643年,是戊戌年9月初1,有一半多一点的日偏食(日蚀径强)。太康癸未年即位,在位9年春失政,又(太康)十年冬十月崩。太康11年,仲康入都,第2年为元岁。仲康五年,秋九月朔,辰弗集房,日蚀径强。全部在正确的历史记载。
  《竹书纪年》仲康在位7年、《竹笺纪年》仲康的年号有9年,包括相居丧的后2年,都是正确的历史记载。相居丧的第1年就是,仲康在位的第7年。
  己丑年-5年=甲午年 癸巳年-5年=戊戌年
  9年-5年=4年 《竹笺纪年》太康4年。仲康的时间,向前移动了5年,太康在位9年春失政,错成4年。)
 
相  癸卯 28   2+28 1638年 28 戊戌5癸卯-乙丑秋崩
   辛未           1610年 丙寅年夏四月五日生少康
 
偃羿 戊申  2      2 1633年 6 戊申5癸卯 六岁春篡弑
   庚戌           1631年 8 庚戌5乙巳秋羿诛于逢蒙、浞
  
寒浞 辛亥 20        1630年 8 乙巳秋杀偃(后)羿5辛亥
   甲子           1617年 甲子5己未春 寒浞宴饮杀逢蒙
寒浞 辛未 40        1610年 40 28乙丑秋杀相 乙巳亡
 
   壬辰 少康22岁     1589年 丁亥春,少康奉母奔於有虞
 
少康 辛亥 21  40+21 1570年 21 41-61岁 丙午5辛亥
 
  (少康6年丙辰年(前1565年),封长子伯传(曲烈)于荥河,荥阳圣水峪潧水(今贾鲁河)流域之潧水城(今郑州商城遗址),C14测年为前1580年-前1350年,最大误差小于15年,0.4%左右(使用北京大学的仪器,标称精度是0.4%)。太乙(成汤)2年(前1365年),由南亳迁新建的西亳都城,后鄫国迁南亳南部層丘。伯传(鄫曲烈)的潧水城,古籍、家谱上都有清楚、详细的记载。
  《竹笺纪年》、《竹书纪年》、《通鉴外纪》21年,是正确的历史记载。)
 
杼  甲戌 19   2+17 1547年 17 19 己巳春5甲戌
槐  癸巳 26   2+23 1528年 26 44-66岁 戊子正朔
 
  (灭山东的东夷(岳石文化,距今4000-3500年)1972年的几年后。)
 
芒  己未 18   3+15 1502年 18 58-72岁
泄  丙子 15   2+13 1485年 16 21 25 辛未正5丙子
不降 壬辰 14   3+11 1469年 59-69岁壬辰4乙未丙申
扃  癸卯 18 10+2+6 1458年 18 21 22戊戌5癸卯
厪  甲子 10   3+ 8 1437年  8 胤甲 己未5甲子
孔甲 甲戌 11   2+ 9 1427年  9 11 己巳5甲戌-丁丑
 
  (胤甲、孔甲的时间,也向前移动了5年。)
 
皋  乙酉  5   2+ 3 1416年  3 11 庚辰5乙酉
发  庚寅 12   2+10 1411年  7 13 19乙酉5庚寅
 
  (《通鉴外纪》13年,是正确的历史记载。错误的时间,是起、止时间,向前移动11年、5年,被后人误解造成的。)
 
履癸 癸卯 33   3+30 1398年 31 前1384 1377年壬辰春
   壬申           1369年 51岁退位53岁病殂于南巢
 
  (都城遗址已经找到,长、宽约5、6公里。起、止时间向前移动了11、10年。成汤(太乙)13年,前1368年-前1356年,是正确的历史记载,包括履癸退位第2、3年,太乙在天子位9年,自己病殂后居丧第2、3年。周武王元年比,周朝元年,早12年。)
 
 
  (戊辰 十月初二乙丑    1433年 戊辰岁冬十月乙日生
   丁巳 履癸15年     1384年 星陨如雨 九月十七日商侯薨
  十年,夏,夜中,星陨如雨。正确的是15年,时间向前移动了5年。
太乙 戊午 17     17 1383年 履癸16年 汤51岁元年
   甲子           1377年 11月20-12月12五星错纬
  22年,冬,五星错行。1415年、1335年的2次五星聚,都不可能是履癸在位期间。
   壬申 建寅正月三十乙卯日 1369年 与51岁的履癸战于鸣条岗
  壬戌年,时间向前移动10年,前1379年,履癸时五星错纬,就成了太乙时五星错纬,乙卯日是正月三十一,夏历只有29、30。)
 
 
  商朝 共17世30传 共390年 1366-978年
 
   甲戌           1367年 3年53岁履癸病殂于南巢
太乙 乙亥 26   17+9 1366年 13 癸亥春-12
 
  (前1369年灭夏,前1366年才开始使用《商历》,以丑月为正月。十八年癸亥,王即位。时间向前移动了12年。周武王元年比,周朝元年,早12年。成汤(太乙)13年,前1368年-前1356年,68岁-76岁,包括履癸退位第2、3年,太乙在天子位9年,自己病殂后居丧第2、3年。
2年+9年+2年=13年)
 
太丁(夭)
外丙 丙戌  5   2+ 3 1355年 3 甲戌春 乙亥1丙子-10
仲壬 壬辰  7   3+ 4 1349年 4 丁丑5壬午
 
伊尹 丙申  2      2 1345年 2 七年后太甲潜回?
太甲 戊戌  3      3 1343年 3 既立三年,不明
伊尹 辛酉  3      3 1340年 3 三年后太甲悔过
 
(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己)丑朔 1338年亥月初一己丑日 周历12月
史册中已经发现,另外有二处,乙也应该是己。丑月初一戊子日 夏历12月
  周历12月,证明商朝的历史记载,被周朝的史官整理过。七年后太甲潜回?是后人伪造的。时间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最多只能5年、2年后潜回。居丧3年,包括在位最后1年(上半年死),至少要占2个年头。)
 
太甲 甲辰 10     10 1337年 12 22 辛巳3甲申-20
沃丁 丁巳 13   3+10 1324年 19 29 癸巳4丁酉
太庚 庚午  5   3+ 2 1311年  5 25 庚戌2壬子8庚申
小甲 甲戌 15   2+13 1307年 17 36 甲寅3丁巳7甲子
雍己 己丑  9   2+ 7 1292年 12 13 己巳4癸酉6己卯
 
太戊 戊戌  8   2+ 6 1283年 8 75 80丙戌2戊子-10
 
仲丁 丁未  6   3+ 3 1274年 9 11 13丁酉4辛丑6丁未
外壬 壬子 12   2+10 1269年 10 13 15 庚戌2壬子
河亶甲甲子 11   2+ 9 1257年  9 庚申4甲子
祖乙 乙亥 15   2+13 1246年 19 己巳6乙亥
祖辛 辛卯 14   3+11 1230年 14 16 戊子3辛卯
沃甲 甲辰  3   2+ 1 1217年  5 9 20 25壬寅2甲辰
祖丁 丁未 13   2+11 1214年  9 32 丁未
南庚 庚申  4   2+ 2 1201年  4 6 25 29丙辰4庚申
阳甲 甲子  6   2+ 4 1197年  4 6 7 庚申4甲子
盘庚 庚午 20   2+18 1191年 28 丙寅4庚午
小辛 辛卯  5   3+ 2 1170年 3 21 27 辛卯3甲午
小乙 乙未 12   2+10 1166年 10 21 28 乙未2丁酉
武丁 丁未 53   2+51 1154年 59 丁未
祖庚 庚子 13   2+11 1101年  7 11 19 丙申4庚子
祖甲 甲寅 18   3+15 1087年 16 33 甲寅-60
                      17-1=16
禀辛 辛未  5   2+ 3 1070年  4  6 庚寅1辛卯-40
庚丁 丁丑  8   3+ 5 1064年  6  8 21 甲午3丁酉
武乙 乙酉 22   3+19 1056年  4 25 35 壬寅3乙巳
 
文丁 丁未 18   3+15 1034年  3 13 30 丁丑
 
帝乙 乙丑  7   3+ 4 1016年  9 35 37庚寅5乙未
纣辛 辛未 35   2+33 1010年 33 52 53己亥2辛丑
                      33-12+32=53
 
 
   庚辰           1001年 五星聚于房 囚羑里第7年
 
   丙戌 丑月初一丙子日    995年 受命4年 周正丙子朔 商历
 
   己丑    文王死于春3月 992年 五星聚于房第10年 受命7年死
 
  (时间、天象现在可以推算,误差小于30、3分钟。
30X28X60=平均约5万年才一次,五星聚于房。
60X60=平均约3600年才一次,受命4年,周正丙子朔。
5万X60=平均约300万年才一次,五星聚于房后10年、受命7年死。
  所以,这些时间控制点,都是真实的、无法伪造的历史记载,仅仅是被后人误解。没有高精度天文数据、64位的P4或更好的电脑,回推计算、伪造历史记载,都是不可能的。)
 
 
西周 共11世12传 共208年
 
武王 甲辰  2   在位33岁 977年 12 2 17 壬辰12甲辰
 
  (开始使用《周历》,以子月为正月,节气由8个增加到24个。武王在位17、16、14、2年,都是正确的历史记载。居丧3年,在诸侯位12年,在天子位2年,共17年。前976年,3月病,5月死。)
 
成王 丙午 32         975年 30 37前 969年
 
  (时间控制点。13岁嗣立,小文王55岁。成王7年,前969年2月丙午朏(初3),12月晦日戊辰祭岁。证明这1年有闰月,才3月丙午朏(初3)。)
 
康王 戊寅 26         943年 26 前932甲戌4戊寅 冬失
昭王 甲辰 19         917年 19 51庚子4甲辰 壬戌春失
穆王 甲子  6         897年 6年50岁-55岁 己未5甲子
共王 庚午 20         891年 12 20甲寅16庚午 873
懿王 庚寅 15         871年 20 25前871丙寅24庚寅
 
  (前899年天再旦于朝鲜半岛。前871年天再旦于郑。出土青铜器上面的时间,查高精度《万年历》也是前871年。本西周年表,只有2个,暂时没有查到青铜器。)
 
孝王 乙巳  9         856年  9 15 辛卯14乙巳
夷王 甲寅  8         847年  8 15 庚子14甲寅
厉王 壬戌 12 12+1+13 839年 26 1 13 戊申14壬戌
共和 甲戌 14    1+13 827年 14 1 13 甲戌
宣王 乙亥 13   13+33 826年 46 13 33 前826年
幽王 辛酉 10         780年 10 11 庚申 781
 
 
  (从黄帝开始,到周朝结束,共传69代帝王,其中68代,在第10纪。不包括蚩尤、左彻、益、大彭(伯少)、郾羿(不是羿,是后羿)、猗寒浞,实际上相当于70代。在史册、家谱中,黄帝元年的时间记载中,只有丁亥年元年,与第1、4、7、10、13纪元年丁亥年、第1、2、3、4、5元元年丁亥年吻合。
  1纪1520年(《辞海》查 蔀,许多古籍中都有历史记载),平均约66-72代帝王,平均每代帝王约21.7年,这种历法一直使用到汉朝初年。与已知的历史记载一致,周朝幽王以来20代帝王,平均约436年,平均每代帝王约21.8年。第10纪,始于黄帝,以讫于周。黄帝庚寅年(前1831年)清明即天子位,改进了闰年、闰月的新历法,辛卯年(前1830年)开始实行。炎帝的历法,8个节气,建子。
  时间无法前后移动,向前移动,1纪1520年,不到68代帝王,超出平均约66-72代帝王的合理范围。向后移动,就不再是以讫于周,而是以讫于秦。)
 
第11纪   纪 元年 丁未年  前 314年
 
 
  2003年1月,夏商周断代工程几个主要负责人,在眉县考古现场,和国内几个著名专家确定工程年表全军覆没,厉王、共和、宣王的时间,无一正确。我2005年下半年才知道。根据天象记载,查高精度《日食路线图》、《古今五星聚一览表》、《万年历》,参考《严氏工程年表》,完成本年表的主体。2006年又根据《金文释文集锦》以及其它金文释文等,查高精度《万年历》等,改正了部分错误。本年表基本上是正确的,个别的可能还存在误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姒雾
 
2009年11月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