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己极难,受谤而无辩更难,
现代人律人不律己,因此活得满身怨气;
每谤必争,所以活得非常纷乱。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
要亲君子,只有律己;
要远小人,只有无辩。
=========================================
弘一法师是控持戒极为深严的高僧,
也是宋朝以还七百年间弘律最重要的一位大师。
近读淡虚老师的《影尘回忆录》,
读到弘一大师在湛山寺读戒律的情景,
他第一天给学生开启,就说学律的人先要律已,
不要拿戒律律人,天天只见人家不对,
不见自己不对,是绝对错误的。
他又说,"息谤"之法,
在于"无辩"越辩谤越深,倒不如不辩为好。
譬如一张白纸,忽然滴墨水,
如果不去动它,它不会再往四周溅污,
假若立时要它干净,马上去揩拭,结果污染一大片。

弘一大师律已,不但口里不臧否人物,
不说人是非短长。
就是他学生有犯戒做错,
他唯一的方法就是"律已"不吃饭,
不吃饭并不是存心给人怄气,
而是替那做错事的人忏悔,
恨自己的德行不能感化他,
一次两次,一天两天,几时等你把错改正了,
他才吃饭,末了你的错处,
让你自己去说,他一句也不开口。

他的理由是,
不以戒律"律已",而去"律人",
这就失去了戒律的意义了。
读到这一段记述,真是令人欢喜赞叹
,这种精神与情操实在不是平常人能够,
但这种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生活在现代的人,
人际关系之复杂已到了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人与人之间的攀缘、纠缠,
相互依赖也已到了顶点。
复杂的人际关系,难免使我们对别人
生出一些评判、怨气、不满等等,
我们容易去要求别人如何如何,
却很少想到自己应该怎样怎样,
不要说罚自己不吃饭,
最好是别人都不吃饭,整碗由我来吃,
恨不得天下人得的都是蝇头,只有我得的是大利。
除此之外,现代人的议论太多,
争端与智慧成反比,
终日讲一百句话,九十九句都是废话。
最近有两位居住在美国的大学教授,
听说还是数十年好友,为了芝麻绿豆的小事,
互相在报纸上贴"大字报",
搞得双方身败名裂,在我们眼中看来,
都是连篇废话,无益世道人心。

可见,律已极难,受谤而无辩更难,
现代人律人不律已,因此活得满心怨气;
每谤必争,所以活得非常纷乱。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
要亲君子,只有律已;要远小人,只有无辩。
这个道理佛陀早就说过了,
佛陀将涅槃的时候,弟子阿难问了最后四个问题,
其中一个是:"师父死后,应以何为师?"
"以戒为师。"佛陀说。
另一个问题是:"应以何为法?"
"默摈。"佛陀说。
"以戒为师"是要自己来戒,
不是要别人来戒。
"默摈"就是"默默的摈弃",
自己应离群沉默的修净行,
对一切的外缘与争端,摈弃它!

一个人能"律已"才能反观自照,
一个人能"无辩"才能放下自在,
这是生活在现代社会多么必要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