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克飞 : 两位曾经的报人

 随园天一馆 2013-12-11

丁崇吉自海关退休后,在家族生意中担任管理工作。

在经商领域,他可算老资格,早在任职海关初期,便已与其弟合开商业公司。退休后则担任位于上海广东路的锦章号经理,这个自家生意主营德国礼和洋行的缝衣针批发,在上海还有些房地产生意,此外,还曾参股合营老家定海轮船码头的“锦昌”号货栈和舟山轮船公司,曾拥有过三艘轮船。

丁崇吉的幼子为其晚年所生,他曾回忆老父晚年时的逸事,比如“他个子较矮,留着白胡子,喜欢吃鱼冻和溏黄的鸡蛋,稍不留神,鱼冻或蛋黄沾在胡子上,滑稽的样子引人发笑”。当年的留美幼童们虽多严重西化,但到了晚年,仍是穿长衫者多,丁崇吉却常年西装,也不喝茶,酷爱白兰地和雪茄,办公室桌底更是长期摆放一箱白兰地。

不过,他晚年并非只是享受。

据其后人回忆,他长期订阅《ChinaPress》等报纸,还常备一套1899年出版的八部头百科全书式的自学教程,一本原版的《韦氏大词典》,因词典体积大,还专门打造了一个如乐谱架般的木架子,将词典置于其上,长期翻阅。此外,他还常备一套英国汉学家翟理斯(H.A.Giles)编撰的七大本《汉英词典》,也因其体积大,打了一个分格的箱子,一本本分别存放,随时翻阅。他还常去家乡的私塾,坐在后排与孩子们一起听课,他说自己从小出国,中文底子太差,于是常读古书、练书法。

出身留美幼童的他,对教育和留学的事情自然也相当看重,曾将儿子丁金生送往留美同学梁诚等人筹款创办的香港大学学习,将儿子丁联生送往美国留学,侄儿丁汉保赴美留学时,他亦给予资助。他所喜爱的小孙女丁秀瑞在读完初中后,因家族中颇多老人有浓厚封建意识,不准她继续读书,丁崇吉则力排众议,还为她交付学费。

1941年,因对日军暴行深感激愤,他不幸中风,后来又摔了一跤,卧床不起,1942年逝世于上海,时年82岁,在留美幼童中可算高寿,他去世时,故人多已零落。

(清末第一批幼童三十名赴美留学于同治十一年(1872)摄于香港;图片来源于网络)

定海北门丁家的荣耀

丁崇吉出身贫苦,但在上海打拼的哥哥却逐渐闯出一番事业,到了民国时代,定海北门丁家更是成为定海第一名门。

据载,丁家的发迹始于十九世纪中后期(即丁崇吉留美前后),独家经销德国礼和洋行缝衣针,也就是丁崇吉退休后担任经理的锦章号。至1890年前后,锦章号开始兼营德士古火油。到了清末,锦章号已成为上海滩上最大的五金和火油商号,当时的经理丁钦斋于1905年被选为上海总商会第二任议董,并任上海总商会第二、三、五、六任会董。

丁钦斋除在上海广开业务外,还在老家定海开拓船运业。民国《定海县志》记载,定海城南海岸线上有个“可贵码头”,专供可贵轮停靠,可贵轮于清末开始运营,来往于上海、定海和海门,所有者即为丁家。

1840年后,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水上交通多为外国轮船公司把持,民族资本不可在内河航运中运营。直至十九世纪末,清廷才允许商人自办轮船公司。锦章号就是在这时开始涉足船运,创办“锦章航船局”。1902年,“锦和”客轮开航上海经宁波、镇海至定海这两条航线。其后,便有可贵轮的运营。丁家此举也带动了民族资本参与船运的热潮,宁波籍大商人朱葆三和虞洽卿等都进入了这一行业。

锦和轮几年后“退役”,可贵轮则于1916年在海门触礁沉没。至于丁钦斋,则于1919年因病猝亡。

丁钦斋与丁崇吉是兄弟,而且,丁钦斋之后的丁家掌舵人丁梅生,原本是丁崇吉的次子,只因生母猝亡,才于几个月大时过继给了连生五个女儿的丁钦斋。丁梅生曾留学日本,学习农业,1918年当选为定海农会会长。

丁梅生接掌锦章号后,大力开拓经营,1920年赢利达八十万两银子,还与朱葆三、朱祺祥等人共同捐资建造定海体仁局分局。

1922年,他又与朱葆三、许廷佐等合资32万元,创办上海舟山轮船公司,朱葆三任总董,许廷佐、程庆涛任副董,在上海瑞荣船厂打造了一艘800吨级的“舟山”轮,行驶上海、定海、穿山、海门航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发起人和最大股东(占股份48%),丁梅生并未担任总董和副董,但担任副董的程庆涛却是丁家心腹,锦章号的副经理。

据载,这位程庆涛是前清举人,丁钦斋的秘书,后担任锦章号副经理,在上海商界声望极高。丁钦斋死后,他又尽心尽力辅佐少主人丁梅生。因为丁梅生那时年轻,名气也不大,难与朱葆三和许廷佐相较,于是才推程庆涛担任副董。而且,丁家人在舟山轮船公司中所占分量也最重,根据其筹资股票上的签名可知,丁梅生的堂弟丁益生(丁益生是丁崇吉的第四子,所以二人名为堂兄弟,实为亲兄弟)与丁钦斋的女婿徐翔生均担任董事,经理丁似兰也为丁家人。

可惜的是,丁梅生也仅仅执掌锦章号五年,便英年早逝。其后,其堂兄丁慎庵(清末至抗战时期的美孚火油汉口总买办,统管长江上游美孚火油的销售)、生父丁崇吉和堂弟丁益生等相继担任经理。丁崇吉任经理期间年事已高,实际掌舵人亦为丁益生。不过直到1942年丁崇吉去世后,丁益生才真正冠以经理头衔。

舟山轮的历史颇为坎坷。抗战时,因日军封锁海面,定海至上海的中国客轮停航,舟山轮改名海福轮,挂德国礼和洋行的旗号,并委任一名礼和洋行的德国人为船长,继续在定海、上海、海门和温州之间航行。丁家与礼和洋行的合作亦有数十年历史,发迹亦依托礼和洋行,此次又借其相助渡过难关。而礼和洋行的相助,也是丁家在舟山轮船公司地位的体现。1949年,舟山轮又运载着国民党伤兵,被强行驶往台湾,长期停靠于基隆港,1962年左右被丁似兰变卖。

那位丁钦斋的女婿徐翔生也值得一提,他又名徐虎臣,民国著名资本家。他在上海开有鸣昌营造厂,还拥有大量房地产和股票。他与锦章号共有的上海永生金笔厂大楼,在1949年之前曾长期作为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社使用。1949年后,他退出所有生意,坐吃股息,文革时被抄家,财产被查封,文革后才得解封。

报人曾笃恭

另一位报人曾笃恭,经历不似丁崇吉这般丰富。他是第一批留美幼童之一,可算是丁崇吉的师兄,1856年出生,潮州人。

据载,他曾先后入读美国埃尔姆街文法学校、斯普林菲尔德高中、斯普林菲尔德学院,后考入耶鲁大学。

关于他的事迹,如今所留不多,即使是《潮州市志》这样的权威文献中,也没有关于他的记载。我极爱读的《听雨楼随笔》(高伯雨著,香港牛津版)中,曾提到他与另一位潮州籍留美幼童曾溥,指后者是潮阳县人,第二批留美幼童之一。

钱钢所著的《大清留美幼童记》中则提到了二人,有人还综合此书与马幼垣所撰《北洋海军成军120周年研讨会论文》等各种资料进行考证,发现曾溥和曾笃恭其实是亲兄弟,1854年出生的曾溥是兄。

这一考证相当有趣:既然曾溥是兄,为何曾笃恭是第一批幼童,曾溥反倒是第二批?而且,曾笃恭作为第一批幼童,16岁的年纪已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曾溥以19岁“高龄”入选第二批名单,更是奇怪。想来也正是因为年纪的问题,在四批留美幼童的出洋资料中,他是唯一未注明年龄之人。

个中内情倒也不算复杂,主要与二人的父亲有关。二人之父名为曾兰生,本名曾恒忠,祖籍潮州,生于新加坡,父亲为潮州人,母亲为马来人。父母双亡后,他进入美国领事馆当侍从,在美国传教士引荐下入读教会学校,1843年更是前往美国,1846年留学于汉密尔顿大学,比容闳入读耶鲁还早四年。也正因此,有人将他视为近代中国留学第一人,但他出生于新加坡,严格来说只能算华裔。另外,因学费无着,他读了两年后便辍学,因此容闳作为首个在美国大学毕业的华人则全无争议。

辍学后的曾兰生随即来到中国,在香港、广州等地工作。1850年,他与同为中马混血儿的南洋女子结婚,1853年前往上海经商,曾溥和曾笃恭均在上海出生。

1866年,曾兰生应聘福州船政学堂的英语教员,1872年5月被委派到上海,在出洋肄业局设立的留美幼童预备学校里教授英文。由于曾家平时一直习惯用英语交谈,曾溥和曾笃恭也有相当基础,便一起任教。据说,因父子三人授课时都极其严厉,幼童们称曾兰生为撒旦,称曾家三人为“三恶魔”。

曾笃恭一边授课,一边参与了幼童选拔,得以入选首批幼童。曾兰生则作为首批幼童的翻译随团出行,而且与陈兰彬、容闳等人单身前往不同,曾兰生全家都随团赴美,包括其妻子和三子三女。也正因此,曾溥在美读书时也受到清政府资助,并被列入第二批留美幼童之中。

留美幼童被强行召回后,曾笃恭返回上海,曾在上海的《北华日报》和《字林西报》任编辑。他的报人生涯持续多年,其间还担任耶鲁大学中国校友会副会长,帮助编译校友会目录。直到民国成立后,他才进入南京政府外事局工作。晚年的他还曾任职于铁路局,任津浦铁路秘书和株萍铁路局长,直至1916年去世。

至于他的哥哥曾溥,在美期间同样考入了耶鲁。幼童们被召回后,他又个人返回美国,继续就读于耶鲁,是四批幼童中第一个耶鲁毕业生。此后,他又前往德国弗赖堡大学攻读采矿业硕士,回国后成为矿业工程师。1889年12月赴香港出差时暴病身亡。

据潮州文化研究者记载,曾溥之所以事迹不彰,是因为他留学美国时,西化严重,是最早剪辫的幼童之一,属于清政府眼中的“顽劣之辈”,因此对其历史刻意抹灭,不予记载。我倒觉得这说法有点想当然,清政府固然不满幼童们的西化,因此才将他们强行召回,但要说反感一个年轻人,并在其去世后刻意抹杀其事迹,倒还不至于——在历史上,这可是反臣的待遇啊,曾溥只是性格叛逆,却非谋逆之人,清政府对他只是讨厌,却未必会重视。

其实,曾溥被历史遮蔽,只因他并无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当年的留美幼童中,有唐绍仪、詹天佑这种大人物,但更多的则是曾笃恭和曾溥这种无甚名气、但颇有贡献者,他们是一代精英中的基石。

(责任编辑:杨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