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虫类药治疗哮喘病35例总结

 学中医书馆 2013-12-12

运用虫类药治疗哮喘病35例总结

运用虫类药治疗哮喘病35例总结[摘要]  目的  观察用虫类药治疗哮喘病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35例哮喘病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和穴位贴敷的双重作用,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结果  治愈23例,好转1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达94.3%。结论  虫类药治疗哮喘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在我国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哮喘病人不断增多,尤以西北干旱少雨地区发病率明显升高。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喉间痰鸣气促的疾患,多因风寒、过敏等因素而发,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临床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我院呼吸科自2002年以来,运用蜈蚣、地龙、白僵蚕、蝉蜕、土鳖虫等虫类药物结合临床实践治疗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哮喘(寒哮为主)辨证施治,标本兼顾,能明显缩短病程,及时缓解症状。笔者对哮喘发作治疗略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4岁,平均38.2岁,病程最短4周,最长20年。

    1.2  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统疾病学会制订的标准,结合临床辨证属寒性型的哮喘患者,而且无心脏、脑、肝、肾等并发症及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内服  组方:炙麻黄6 g,炒杏仁9 g,桑白皮10 g,天麦冬各9 g,地龙10 g,前胡10 g,炙百部9 g,鱼腥草9 g,僵蚕5 g,蜈蚣0.5 g(冲),蝉蜕6 g,土鳖虫9 g,甘草6 g。随年龄的大小酌情增减药物及剂量,痰多加白芥子、瓜蒌仁;鼻窍不利加辛荑花、苍耳子,脘腹胀满,纳食呆滞加莱菔子。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100~200 ml,4岁以内小儿可分量多次频服,7天为1个疗程。

    1.3.2  中药贴敷  哮喘病的外治由来已久,《张氏医通》中就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我科师其法,于2002年开展效仿中药虫类药蜈蚣1 g,地龙20 g,白僵蚕10 g,土鳖虫18 g,蝉蜕12 g,烘干研末为散,生姜汁约30 ml调成药饼,贴敷肺俞、膏肓、定喘3对主要腧穴,每天约2~3 h去之,7天为1个疗程,对防治哮喘,取得了一定疗效。

    1.4  结果
    1.4.1  治疗标准  疗效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哮喘疗效标准[1]。治愈:哮喘控制,哮鸣音消失;好转:哮喘缓解,或发作次数可减少者;未愈:症状无变化。

    1.4.2  治疗结果  以上病例经治疗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临床治愈23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