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语文教材中训练设计的八大特点

 红瓦屋图书馆 2013-12-13
海外语文教材中训练设计的八大特点
2013-11-17 10:12:09
张悦群


尽管由于历史、文化、地域、语言等差异,海外语文教材的训练设计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但它们都有一些相同的共性特点。

()生活化

海外语文教材练习设计比较重视生活情境,它不是机械地、空洞地进行浯文训练,而是把这种训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他们感到可亲可近,把语文训练的读、写、听、说变成十分自然的事。

例如,美国一所中学6年级(相当于我国初中1年级)《语言》教材第八章《描写》部分,设计丁这样几道题:“写几句话描写你的班级或家庭,注意正确使用集合名词”,“写几句话描写你上一次做菜的情况。你烧了什么菜?蛛道怎么样,注意正确使用逗号”,“假设暴雨使你们所在的城市遭了水灾,写几句话描写水灾的后果。检查一下,确信名词复数和所有格形式都使用正确”。上述几道练习题要求学生描写的对象、情景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使用语言进行描写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而只会在“怎样才能描写好”上下功夫。

再譬如德国《现代德语》第七册教材有一道“角色表演”题,题中设计了五则情景,这五则情景都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常会碰到的事:全家去郊游,但各人要去的目的地不一致,意见不统一;排队买点心时,有人“插队”,发生争执;母亲要孩子帮助做家务,孩子不乐意等等,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对话。一旦做起这样的练习,学生会很快地进入生活,忘记是在进行语文学习。像这类把语文训练和生活紧密结合的练习,在海外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

生活离不开语言;语言训练一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会变得具体、自然而又生动。

()趣味化

青少年的天性活泼好动,呆板的、枯燥的、程式化的训练为他们所厌恶。但读、写、听、说语文能力的提高又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长期的、大量的训练,这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训练设计中,加强趣味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德国语文教材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游戏性的练习。第七册“说写综合训练”单元中有触摸游戏(在书包里放一样东西,让其他同学触摸后描述该物件)、摄影游戏(一人扮“镜头”,一人扮“快门”,“快门”说“开始”,扮“镜头”的学生睁开眼扫描一秒钟后描述眼见的某种物体)、人物描述游戏(4个盒子中分别放上写着名字。职业、形容词、动词的4种卡片,学生从每个盒子中任抽一张,根据所抽内容,发挥想像描述这个人物)。试问,有哪一个学生会拒绝这样的趣味训练?整个“说写综合训练”单元属于游戏性、活动性的训练占了绝大部分,我们可以想见课堂上学生们踊跃参与的情景。

在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的教材中,充满趣味的语文训练题比比皆是,但语文训练的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并没有因之降低。这种寓“庄”于“谐”的训练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与。

()现代化

海外各国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作。这些经典性的作品,虽然时代久远,但无疑是学生学习语文“含金量”极高的典范之作。在一代又一代的语文教材中,它们有着重要的地位。但语文教材的训练系统,却不可能几年、几十年的都没有变化,在保留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的同时,应该根据当代社会的变化、当今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及时引进现代的、科学的训练手段、方法及内容。

德国教材中有利用电视画面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想像的说话训练;澳大利亚教材中有制作广告的专题训练;俄罗斯教材中有制作广播剧的练习。日本教材中有要求学生在选读描写现代社会、未来社会的文章后,写一篇描述“21世纪是怎样一个社会”文章的写作题。在美国,要求学生运用电脑进行写作,制作多媒体课件等等的训练更是屡见不鲜。这些训练给学生以时代感、先进感,也是让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参与训练的一种驱动力。

()实践性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条最佳途径。国外语文教材很注重训练的实践性。

在法国教材中,要求学生学完有关谚语的课文后,搜集几个关于反映天气的谚语,还要求根据课本上谚语的样式,尝试发明谚语。在俄罗斯教材中,要求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寓言排演戏剧、广播剧;将托尔斯泰改写的寓言与克雷洛夫改写的伊索寓言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托尔斯泰改写的寓言以散文形式写出寓意,对克雷洛夫改写的寓言以诗歌形式写出寓意,此外还要求以相近的谚语写出寓意。在英国教材中,有些练习直接把学生推向社会去锻炼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初中英语第二册设计的专题是《新产品上市》,这一综合训练从调查市场需求,到考虑商品生产、商标确定、包装设计,再到发动媒体推销产品,大做广告宜传等等,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这些练习,学生必须动脑动手,充分应用已有的和现学的知识与技能,反复历练,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开放性

当今社会由于知识量的激增,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电脑文化的高度发达,学校教育教学思想、方式在不断更新,语文训练的观念、手段也在发生着变化。囿于课本、囿于课堂、圃于家庭进行训练完成作业的格局已大大突破,开放性的训练越来越多。

一个9岁的中国孩子去美国读书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么看人类的文化》等论文的撰写。完成前一篇文章,这孩子打印出2O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  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文章分出了章和节,最后还列出了参考书目。完成后一篇文章,这孩子用电脑打印了lO页,自己设计了封面。孩子是这样给文化下定义的:“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为了完成这两篇文章,这孩子去了很多次图书馆,查阅了很多书,但作业毕竟完成了。老师留在孩子作业上的批语是:“我布置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进入的境界。”

这孩子小学毕业时已经能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带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文字和图像资料了。

这种训练方式、训练要求,是我们不敢想像的,但在美国人们并不感到奇怪。

传统的语文训练只是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施展拳脚。其实,学生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这也就是我们提倡的“大语文教学观”。充分拓展学生的空间,延伸他们的学习时间,尽可能地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潜能才能完全挖掘出来。这种“开放式”的训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渗透性

中外母语教材教学目标中一致认为,在进行语文教育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伦理、情感诸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应是生硬的、附加的,而应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和教学内容糅合在一起。训练设计中如何体现这种教育?国外教材中也有不少精彩的例子。请看日本教材中的一道练习题:一位读者来信陈述:在空地上作扔球游戏的孩子砸碎了我家的窗户玻璃。因为他们是孩子,我决定不责备他们,也不需要他们赔偿。正当我以为他们过来拿球会向我道歉时,一个孩子跑过来就是一句:“一块玻璃多少钱?”本打算只要真心道歉便原谅他们的我被激怒了,大声地训斥了他们。愤怒之后,我茫然若失,自以为有钱便可以摆子一切的所谓“现代儿”,他们到底怎么想的呢?

为引起学生的讨论,编者又设计了3种看法。

小西:我觉得打碎了玻璃,赔偿是理所当然的,来信者说她对人家问“一块玻璃多少钱”感到不快,你们认为这正常吗?

中村:孩子们道了歉就可以原谅他们,依我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最终还是要赔偿的。

山本:我觉得既然打扰了人家,就理应先说”对不起”。

练习要学生根据来信和这3种看法,进行分组讨论。学生的讨论会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该不该赔偿,不赔偿是否有可能,只赔偿不道歉行不行,怎样做才是最恰当的等等。通过讨论,学生的思辩能力、表达能力会得到锻炼,思想品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也蕴含其中,收到“一石双鸟”的功效。

()指导性

国外母语教材练习注重指导性。这方面例子很多,请看美国8年级文学教材短篇小说单元对“写作过程”的指导。教材按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等步骤对《写一件有趣的往事》一文的写作过程进行详细、具体的指导。

写作前

1.哪件事真的很滑稽可笑?看一下本单元的故事,仔细阅读,然后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件事情的?为什么很有趣?

2勾画情景。画一条表示时间的长线,将发生的事情按先后顺序排列。

┌───────────────────────┐

│学生示例                                      

│晚饭蚂  我用又  妈妈起  我把肉糕  妈妈两个星期│

│蚂让我  于又起  身去接  胡乱塞进  后在我的抽屉│

│吃肉糕  肉糕    电话    抹于    里找到袜子    

│/                                      

└───────────────────────┘

初稿

1.以意想不到的话开头。

┌──────────────────────────────┐

│学生示例

有些东西你不想吃,你家又没有狗.量好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着,我来教你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最起码我认为那是最简单的。│

└──────────────────────────────┘

2.补漏洞。在信中加上幽默的对话、富有色彩的描述、富有想像力的语言。

3.制造悬念。将你的朋友一点一点引入高潮,使他急于知道下文。

4.信的结束内容。讲完故事后,问几个问题。例如,他()在类似情况下会怎么办?

修改和校对

1将文章放一两天再阅读。假设你刚收到这封信,思考下列问题:开头吸引你的注意力吗?事情过程有没有按逻辑安排?事情有趣。幽默吗?

2.校阅。检查拼写和语法。

提示作者

有没有用形象生动的形容词和主动动词描绘情景。

选择发表方法

1.寄给生活在另一座城市的朋友。

2.大声读给同学听,观察反应。

回顾写作过程

1.“时间线”有用吗?为什么?

2.你是如何制造悬念的?

3写作中最难的是什么?请解释说明。

之所以用较长的篇幅作介绍,是为了完整地反映指导的全过程。

这种指导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用实例进行示范,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这一做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兴趣和信心。学生要过“河”,训练指导给他备了“船”,架了“桥”,并且引导他一步一步向前走。

国内初中语文教材也常让学生写作此题,或者是只提要求,不作指导;或者是虽作指导,而不具体,尚不能体现学生的”练”是在教师与教材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的。

()合作性

国外母语教材训练系统,十分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一般的作业都有“讨论”。“小组讨论”“交换看法”“相互批评”“座谈”等形式。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强调合作性,正是语言本质属性的体现。这种有效合作,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善于和他人相处,懂得尊重别人的意见,具有团队精神,能与他人合作,这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训练系统强调合作性,意义是多方面的。

研究国外母语教材的个性,井和我国教材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本国教材有待改进的地方。这对于我国教材训练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无疑大有裨益。笔者相信,通过对国外母语教材的深入研究,虚心吸收他国教材的长处,一定会使我国母语教材的建设带来新的变化,更能适应汉语的教学要求和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