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会扇商和冈州会馆

 苏迷 2013-12-13
新会扇商和冈州会馆
  在苏州的山塘街东首,有一个冈州会馆,苏州人称它为“扇子会馆”。说它是冈州会馆,是因为这里聚集的都是冈州人,也就是广东新会人; 说它是扇子会馆,是因为在这里聚集的,都是来这里做扇子生意的生意人。广东新会人为什么会到苏州山塘街来设扇子会馆呢?
  话说清康熙年间,广东冈州有一位葵扇商人,出身书香门第,只是在父辈时家道中落,他才在读了几年私塾后不得不随堂叔经营起了葵扇。这位葵扇商人毕竟读过书,人聪明、见识广。他想,既然北在京师的朝廷大官尚且手执葵扇,那么长江南北,特别是繁华之地的苏州,一定有葵扇市场。在一个春末,他携带一批色泽光洁,没有虫眼、烂疤、裂缝的上好葵扇北上,来到了苏州,在山塘桥堍的一个客栈住了下来,并且试着在山塘街的东首摆了个葵扇摊。
  当时的苏州人很少见过葵扇,在扇摊上拿起葵扇试用,觉得很别致,纷纷买个新鲜。更有那山塘街上的挑夫、山塘河里的船夫,拿起葵扇一扇,嗨,比宫扇、折扇的扇面大多了,摇动起来,呼呼有声、凉风大作,拍拍蚊子、抓抓身痒,比那些小扇子过瘾多了,而且价钱便宜,于是纷纷购买。
  这位葵扇商人回冈州后,告诉几个要好的朋友,苏州的葵扇市场大有前途。苏州山塘街葵扇生意好做的信息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年,带葵扇到苏州山塘街的冈州商人就不是一个人了,结果他们个个都发了财。
  生意如此的红火,冈州扇商纷纷效仿,往返于苏州和冈州的扇商一年年增多。这位葵扇商人索性在山塘街租了房子住下来,把葵扇的生意进一步向西、向北扩展开来; 后来还在山塘街设了个专营葵扇的扇庄。
  这批葵扇商人远离故土,有着诸多的不便;他们有着一份浓浓的同乡情,需要得到慰藉;他们在生意上要一致对外,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鱼龙混杂,有时也会互相磨擦……大家希望有一个属于冈州人的专门场所、有个冈州人自己的“娘家”,于是他们在山塘街着手营建冈州会馆。
  建会馆要资金,葵扇商人纷纷自觉捐款,你一百两银子、我五十两银子,最少的小老板也捐了五千文。因为葵扇比较轻,运送时需要用重物压仓,到苏州来的葵扇商人顺便陆续带来了大城砖,既节约了费用,又用上了好材料,然后请工匠用糯米浆、石灰、明矾合成了黏合剂,先砌了屋墙,然后建成了正殿,供奉上天后林默;正厅,摆放上座椅和茶具,配上了“居仁”、“攸叙居”等砖刻门额;大门气宇轩昂,隐隐然有大家气派,令人不免生出繁荣景象的联想;沿街大红灯笼高挂,颇为喜气;红灯笼前的照壁,显示出喜气之余不失庄重。
  康熙十七年(1678年),冈州会馆终于建成。在苏州的冈州扇商好不开心。他们秉承新会人的习俗,在冈州会馆新居“入伙”前,查《通书》,择定吉日良辰,全体新会扇商分别用箩担着柴米油盐、母鸡小鸡、点燃着炭火的风炉,拿着点亮的煤油灯,以示吉祥。然后按生意大小顺序进入冈州会馆,然后一起喝了“入伙酒”。
  有了自己的会馆,冈州扇商到苏州来办事就方便多了,找个客店、寻个货栈、租个店面、问个售价、用个车船、雇个脚夫……会馆都可以提供帮助。冈州扇商一到冈州会馆,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特别是那浓浓的粤语、广式的服装,勾起了他们的思乡情结,因此每逢初一、月半,扇商们就会来这里叙叙乡情、说说土话,有时还弹拨起广东琴弦,演奏出爽朗、明快、刚健的琴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