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五月西双版纳印象【原创】
庸 叟
西双版纳的傣家小院
早年对西双版纳的印象是从一部电视剧《孽债》开始的,那充满童稚的,缠绵悱恻而又无比感伤无奈的歌声不知曾打动过多少我们这代“老三届”(文革时对1966、67、68等三届初高中毕业学生的别称)人的心:
美丽的西双版纳,
留不住我的爸爸 ;
上海那么大 ,
有没有我的家 ?
爸爸一个家 ,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
好像是多余的 !
美丽的西双版纳 ,
留不住我的爸爸 ;
上海那么大 ,
有没有我的家 ?
爸爸一个家 ,
妈妈一个家 。
剩下我自己,
好像是多余的 !
爸爸呀! 妈妈呀 !
能不能告诉我 ?
这到底是为什么 !?
……
每当耳畔回想起这熟悉的歌词和旋律,便不由自主地想我国云南边陲西双版纳那个神秘而又让人神往的地方来。
傣家小院门前的芒果树
最近若干年来,西双版纳借助她得天独厚的“热、傣、水、边”诸多奇特的优势发展旅游,取得长足的进展,赢得国内外旅游爱好者的心。我便是其中之一:今年4月29日-5月8日我们夫妻与另一对朋友夫妻及他们一家,从成都,乘坐空客320,飞行近2小时,即到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开始了我们的自由旅行。
西双版纳,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地史学家称她是地球演变史上的国宝;生物学家称她是生物物种最丰富,生物生产力最高的基因库;旅游学家称她是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两优融合的风景胜地。
在这里,岁月与魅力共同酝酿,时代和文明一起前行,自然与人文的美丽一并让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分享!
傣家小院一种不知名的瓜果
上苍的恩赐━━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
西双版纳神奇美丽的热土孕育并滋养着享誉世界的浩瀚的热带雨林,她是一个充满无限魅力的绿色天堂,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风景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圈保护区。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地球腰带上的一颗绿宝石”。
充满热带和傣家风情的街边绿化
西双版纳有诸多唯一。其中最独特的还是她那“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气候特点。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2摄氏度,最冷月份气温也不会低于15.5摄氏度。热量丰富,阳光充足,湿润多雨。这就是西双版纳一年四季四野常绿,百花争艳,七彩斑斓的天然条件。
我们先后游览过中国国家热带植物园、云南省热带植物园(即热带花卉园)、曼听公园(古时傣家王族的皇家花园)、热带雨林谷、傣家村寨、民族风情园、基诺山寨、湄公河(即澜沧江)等重要景点。给人心理上最大的感受就是再困不知累,再看不觉厌,再拍(拍照)不知足。我在成都一年四季都有睡午觉的习惯,一天不睡,就会呵欠不断,可是,在这里,好几天没睡午觉,却一点困意都没有,反倒是精神百倍。这里的空气实在太新鲜,氧气实在是太充沛了!
棕榈树盛开的花
在这里,我们每天都会见到无数叫不出名的奇树、奇花、奇果。好奇心驱使我拍了不少照片,可惜在整理照片时,电脑出了点故障,有一组弄丢了。最让人称奇的是菠萝蜜这种水果,这次拍得最多,见的种类也最全。还有一种树花,2011年在海口曾见过,有人曾说要木棉花(又称攀枝花),但哪里赶得上西双版纳这么多,这么漂亮呢,那简直就是一片红色的花的海洋啊!另外还有一种非常奇特的花,有人告诉我叫瓷玫瑰,花特别漂亮,花瓣有点像瓷片,可能因此命名吧!
凤凰树
在热带雨林谷,我们见到许多不知名的参天大树。最有趣的是在热带雨林谷见到的一株空心树,整株树全是空壳的,听导游给游客开玩笑说,只要摸了它,人就会失去良心,吃喝嫖赌,抓拿骗偷样样来。页是在这里见到的,更有趣的是那对夫妻树,有两株树,在十几米以下是分开的,相距约五米,一条小路从中穿过,但在十多米以上却紧紧长在一起,成为一体,名为夫妻树,确实有点形象吧。游客们都排队在它们下面拍照,可惜树太高,照不全。至于那些树包树(及中间一棵棕榈树,外边包着一棵寄生树),就更是司空见惯了。
夫妻树(本文作者在树下合影。此树长在热带雨林谷)
空心树(下部。此树长在热带雨林谷)
空心树(整体)
夫妻树(下面分开,上面合在一起,像一个人字)
磁玫瑰(花瓣极像磁片)
我们在西双版纳时,正值雨季,平均每天有两三场雨。有时,本来阳光灿烂,忽然天空飘过一片乌云,瞬间就大雨倾盆,但过不了多久,又阳光灿烂了。有一个晚上,就下了四场雨,这样奇特的天气,我这一生中也仅经历过这一次。怪不得西双版纳的空气这么干净,植物生长这么好!充足的阳光和雨水在起作用啊!
透过机窗,或车窗你会看到,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苍翠蓊郁,绿色起伏的植物的波浪;走在山间小路,漫步在滚滚滔滔的河畔,你会看到花木成海,独木参天,柯枝交臂的美姿;当你在密林中穿行,你会感受到正午那烤人的如火的骄阳的紫外线透过浓密的树林的枝叶再撒到你脸上时,已经显得格外地温柔,一点火辣味都没有了。
这就是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啊!
树包树(外面的寄生树中包着一棵棕榈树)
绿孔雀
菠萝蜜
菠萝蜜
亚洲的多瑙河——美丽清秀的澜沧江
在当今的中国,青山易得,要找秀水,实在太难!如果要找没被污染的大江大河,那就更难!这次,在西双版纳面对碧波荡漾波涛滚滚的大江——湄公河澜沧江时,我惊叹!中国而今的青山秀水终于在云南边陲见到了!
湄公河澜沧江
澜沧江,又名湄公河,,全长4880多公里,流经中老缅泰柬越,湄公河(Mekong River),干流全长2139公里,流域总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支流有22条。中国,澜沧江流域面积16.48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140立方米,平均年出境水量765亿立方米; 是世界第六大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大河。发源于中国青海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主源为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流域除中国和缅甸外,均为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越南称之为九龙江。
在当地被称为昂曲和札曲的上源,发源于青海省南界唐古拉山中海拔4,900米(16,000英尺)余的高地。它们向东南流经西藏昌都地区。被称为澜沧江的主河朝南面下泻,穿越被侵蚀切割成丘陵和谷地的云南高原,到达景洪南面一点,成为中缅界河。河水接着朝西南方向奔流;长201公里(125哩)余的河段形成缅甸、老挝之间的边界。
澜沧江在西双版纳的流程为158公里,古时傣族称“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我们乘车在澜沧江畔从景洪至橄榄坝(傣族园所在地)所见的一段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最为秀丽的。透过车窗,满目是赏不尽的青山绿水。尽管山路弯多路窄,车况又相当差,好多美景从眼前一晃而过,我还是不停地调着焦距,按着快门,不失时机地留下每一个难得的镜头。那青山之青,绿水之绿,直叫人心醉啊!平心而论,这样原始的青山绿水,除了今天在这西南边陲,我或许有20年没见过了!
澜沧江流经西双版纳首府景洪市,把它分成南北两部分,由新旧两座澜沧江大桥把两岸的城市连接起来。从桥头下沿着江边的观景走廊看澜沧江,又别是一番风味。在这一段,江面显得特别宽,水势格外平缓,河水清澈见底,就好比是一个心胸无比开阔,性格非常善良,本质极其淳朴的大男人;又如一个心地开朗,性情温柔,纯情无瑕的成熟女性。

湄公河澜沧江的豪华游轮
江中缓缓行驶着几艘游船,两岸的山脉、花树与建筑非常协调,无不显示出傣家的民族风貌。由于在边地,又值夏季酷暑,游人并不多,我们老两口碰到一家老外四口,男人是白种人(后来知道他是法国的),女人是黄种人(我们以为她是中国人,后来才知道她是韩国的),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与我们同行,他们夫妻均在武汉工作。实在难舍这清清的水流,妻在江水中洗手时,竟然惹得一条很长的黄鳝飞跳起来,吓得她魂飞魄散,她以为是蛇。可见澜沧江的生态保护还是不错的!或许与傣家人信佛教,不杀生有关吧!
本文作者在湄公河澜沧江码头
法国游着一家四口在湄公河澜沧江拍照留影
夜晚的湄公河沿岸景色又非同凡响了。当夜色刚刚降临的时候,你不妨来到江边的菩提树下,傣族风情的建筑内会飘出沁人心脾的酒香,耳畔会飘荡着傣家姑娘动人的情歌,以及葫芦丝那感人的凤尾竹的旋律。您的脚步自然会停下来!可惜我拍的澜沧江美丽的夜晚的照片在电脑上整理时弄丢了。江水映着两岸美丽的傣家建筑,以及搭配适度闪烁映衬,还别说那动人的音乐,光这就实在是美极了!

湄公河澜沧江
看着眼前这平静而美丽的澜沧江湄公河,可谁会知道就在2012年10月5日,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12名中国船员被害,1人失踪,“湄公河惨案”震惊国人。在中国强烈要求相关国家彻查“湄公河惨案”真相、严惩幕后真凶的同时,如何重造“黄金水道”的安全,防止“湄公河惨案”再次发生,成为更艰巨的任务。
湄公河一直“河盗”不绝,过往船只被劫事件屡有发生,有人甚至惊呼湄公河这条黄金水道大有变成东南亚“亚丁湾”之势。
金三角地区因为历史原因存在着复杂的政治治理格局,一度成为臭名昭著的制毒、贩毒天堂。在国际社会的干预和联合打击之下,该地区的毒品犯罪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猖獗。但“按下葫芦浮起瓢”,“河盗”又开始横行湄公河。这说明,该地区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甚至开始威胁平民的生命安全和该地区各国正常的经贸往来。
面对新的安全挑战,中国和其他三国应展开更深入的国际合作,寻求新的社会安全治理方式,以保护往来于这一地区中国公民及其他国家公民的生命安全。
像湄公河惨案这样的突发事件,是外交层面上的领事保护措施所不能解决的。
“金三角”地处中国与东南亚贸易黄金走廊重要位置,中国也应把这一河道的安全视为不可忽视的国家利益关切所在。
湄公河澜沧江
当天夜里,我吟成一首打油诗:
源头当初何卑微,
岂思去后是与非?
滚滚万里沧江水,
中间多少血和泪!
本文作者庸叟在湄公河澜沧江
淳朴的民风——民族大融合的典范
悠闲地傣家女性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西双版纳州辖区内居住着44种少数民族,共有人口70.4万人,占总人口的70.90%。这44种少数民族是: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苗族、白族、回族、佤族、壮族、布依族、土家族、蒙古族、僳僳族、侗族、纳西族、满族、景颇族、藏族、土族、水族、普米族、朝鲜族、仡佬族、黎族、维吾尔族、畲族、仫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高山族、京族、怒族、柯尔克孜族、鄂温克族、独龙族、东乡族、塔塔尔族、赫哲族、毛南族、塔吉克族。 (按人口多少排列)
西双版纳州有15个边境乡镇与老挝、缅甸接壤,边境线长966.3公里。跨境民族是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紧靠边境两侧,居住地直接相连,分居于不同国家中的同一民族。这里有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瑶族、苗族、壮族等8种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其中傣族、哈尼族与老挝、缅甸跨境而居,彝族、瑶族、苗族、壮族与老挝跨境而居,拉祜族、布朗族与缅甸跨境而居。
我们先后曾游览橄榄坝、基诺山、民族风情园等充满民族风情味的景点,在景洪市区的每一天,我们也无不为这个多民族聚居区那种纯朴的民风所感染。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国度,能够看得见,感受得到,已经实属不易了!
橄榄坝傣族园
游橄榄坝的傣族园
橄榄坝位于景洪城南约30千米的澜沧江边,因地形椭圆,林木苍翠如橄榄而得名。这里江面开阔,江水碧清,参差错落的傣家竹楼掩映于浓荫翠盖之间,古老的佛寺佛塔点缀于高大的热带雨林之中。似公园,又如此自然而绝少认为雕饰。遍地禾木、翠竹林、到处家禽、耕牛、鸟群,亲切而陌生。有人说这是浓缩了的“版纳风情”。
如果把西双版纳比作一只绿孔雀,那么,橄榄坝就是绿孔雀的尾巴。人们都这样说:“不到橄榄坝,不算到西双版纳”,这确实恰如其分。
橄榄坝傣族园
橄榄坝具有浓郁的热带南国风光,一年四季青翠嫩绿,房前屋后生长着如伞的高榕,椰林深处隐藏着庭院式的傣家竹楼,一家一幢,一幢一个单元,四周围着竹篱笆,篱笆边种着仙人掌和小花果,拐角处凤尾竹迎风摇曳。其间,身着鲜艳筒裙的傣家妇女,肩挑竹箩,鱼贯而行在绿色果林树下,那健美的身姿、轻盈的步履如同一群翩翩起舞的金孔雀。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竹楼怡静,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傣家人
凡是到橄榄坝的人都要去傣族园,我也不例外,因为傣族园是这束孔雀尾巴上最靓丽、最迷人的羽翎,它由曼听、曼春满、曼嘎、曼将、曼乍5个傣族寨子组成,挺拔秀丽的椰子树,绿叶硕大的香蕉丛,枝繁叶茂的泡果树,衬托出傣家竹楼的玲珑别致;佛塔、香火及小和尚的诵经声,增添了几许幽静和神秘;园内还有仿造的曼飞龙塔和景真八角亭,公园右侧是800年前修建的古护城河,身着筒裙的傣家女人或卖水果、手工艺品,或在田间劳作,或三三两两进河沐浴。这里,塔包树、树包塔、公主井、孔雀坟、母子岛……一个个优美的传说和故事令人回味无穷。在傣族园,你还能欣赏到歌舞表演,傣族少女靓丽婀娜的舞姿、柔情似水的体形,会令你联想到孔雀开屏时的楚楚动人。“天天泼水节”也是该公园最大的特色,每位参与者无不感受到泼湿全身的淋漓尽致与酣畅,只要你参与泼了水,感觉一点也不比我们过泼水狂欢节逊色。
橄榄坝就是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这个大花园里分布着64个傣族村落,村村草木青翠,寨寨果树成林,风光旖旎、纯朴自然,每个寨子都有缅寺佛塔,每座竹楼外面都用竹篱笆围成一个大院子,楼前楼后、院内院外种着椰子、槟榔、香蕉、芒果、菠萝、荔枝、油棕、铁刀木等,一幢幢竹楼民居,掩映在绿荫和奇花异草之中,是典型的热带自然风光。
橄榄坝傣族园
美丽富饶的橄榄坝,村村寨寨大都是水泥路和沥青路,村寨之间四通八达,纵横交错,青山、绿水、稻田、傣家竹楼和佛寺,把坝子打扮得分外妖娆,是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和热带风光最有代表性的地方。这里的干栏式竹楼群古朴、雅致、壮观;这里的村民纯情、朴实、好客;这里的民风民俗独特而浓烈;这里的热带田园风光旖旎迷人;这里的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里仿佛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橄榄坝是傣家人居住的集中的地方,也是当年上海知青插队最集中的地方,电视剧《孽债》拍摄取景也是在此。坐落橄榄坝的西双版纳傣族园,就是以当地浓郁的热带风光和大规模传统风格鲜明的傣族村寨群落作为主体背景。整个景区与当地风景、风情融为一体。绿荫掩隐着一栋栋漂亮的傣家楼屋,走了一圈,有佛寺、佛塔。金碧辉煌的佛寺,里面有记录佛祖到此讲经的情况。
橄榄坝傣族园
橄榄坝傣族园
橄榄坝傣族园
橄榄坝傣族园
游基诺山寨
本文作者庸叟与妻翠华在基诺山寨口
基诺山寨的乡民们
基诺山寨的乡民
本文作者庸叟与妻翠华
基诺山寨的乡民们
基诺山寨的乡民们
传说基诺人的先辈是三国时期随孔明南征而来的一支人马,因为行军途中贪睡而被丢落。诸葛亮为严明军纪,不再收留这些落伍者,但为其生计,赐给他们茶、棉的种子。从此,这些人就在当地居住下来,以种茶棉为生,他们用当地的竹、木、茅草盖竹楼,把楼顶建成孔明帽子的式样。这个传说反映了古代基诺人同汉族的亲密关系。

山道旁树上系满了牛头的骷髅和牛角
基诺族长期生活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的原始森林中。导游介绍,基诺族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查找了资料,1979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基诺族为我国第56个少数民族。如果这样,在1979年以前,我国官方公布的就只有55个民族,而不是一共只有56个民族。也许在以后的用词中也要考虑一个时间段的问题了,否则容易出错。当然,我国的少数民族远远不止56个,但估计在确认少数民族的问题上还有不少要求,比如人口数量啊什么的,因此,有些少数民族就没有进入名单中了。
基诺山寨前有一个圆筒形的通道,圆筒上有些类似太阳光芒的尖锥,进入基诺山寨要从这个通道里进去。后来看了基诺人跳的太阳鼓舞,估计这就是太阳鼓的造型了。才太阳鼓中间进入,寓意的不外乎是吉祥之类的吧。

山道旁的地上摆满了牛头的骷髅和牛角

基诺村寨
进入基诺山寨,进了山寨们,沿途拾级而上,两旁的树上,绑满了水牛角,听前边的导游说,基诺族的男孩12岁就要学杀牛了,否则,就算不得男人。这么多的牛角不知要杀好多牛啊!
也不知走了几百个台阶,来到了一块空地前。旁边坐着三男一女,象征性地敲着半截子竹筒做成的打击乐器,以示对我们的欢迎。旁边坐着三男一女,象征性地敲着半截子竹筒做成的打击乐器,以示欢迎。
正面是一个几米高的山坡,前方中间有一男一女的塑像,右侧有一块木牌上写着“创始女神----阿嫫腰北”。身后的一片山坡就是巨大的创世女神阿嫫腰北的像,身体是土堆起来的,头部用石头雕刻。
旁边还有一块关于阿嫫腰北的介绍,全文如下:
创始女神----阿嫫腰北的木牌
阿嫫(母亲)腰(大地)北(创造)简介
远古洪荒,混沌宇宙,大地茫茫之中诞生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女神。她举起右手分开天地,左手抓起泥土形成山河,搓下污垢变成万物。然而,动植物争吵不休,互相残害,世界混乱不堪。她造七个太阳晒死部分植物,造洪水淹灭了部分动物,造一面大鼓把玛黑、玛妞放在里面。大鼓随洪水飘到基诺山,兄妹俩走出大鼓成婚,繁衍了基诺族。
依山而建的创始女神----阿嫫腰北的巨塑
阿嫫(母亲)腰(大地)北(创造)简介
根据介绍,基诺族的祖先应该是兄妹。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而创世女神阿嫫腰北前的男女应该是基诺族的祖先玛黑和玛妞。由于玛黑玛妞是躲在鼓里到了基诺山,所以鼓就是基诺人的吉祥之物了。而太阳鼓和太阳鼓舞的出现也应该与这一传说有关了。
路边一棵光棍树,导游好像在介绍光棍树男的摸了会怎样怎样的,女的摸了会怎样怎样的。我光顾着拍照了,也没有听清。但好像大家对这种东西都兴趣不大。
不多是基诺山寨的制高点,有一个木制的凉亭,里面挂着三个鼓。我不知道这里是基诺人在举行活动时用的鼓,还是供游客敲鼓祈福用的。反正我就是远远地一个人闲逛拍照,没有听到导游的介绍,也没有看到同伴们前去敲鼓。
基诺山寨的制高点有一个木制的凉亭,里面挂着三个鼓
前方看到的是一根刻有各种图腾的柱子。印象中导游好像介绍这根柱子在基诺山寨非常神圣,怎么怎么的。但现在已经回忆不起具体的内容了。
一根刻有各种图腾的柱子,好像非常神圣。
基诺人的图腾柱
路边有块牌子,讲述了基诺人刻木记事的内容。
基诺人没有文字,为了将生产生活中重大事件或是需要备忘的事件记录下来,他们往往会用一些特殊而又简单的符号来传达信息,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刻木记事”。如:在竹木上刻“×”、“一”、“二”等记号作为数量符号,从中间破开,借贷人各持一半作为凭据;又如在某一棵树上砍三刀表示这树有人认下;用不同的树叶或花草组合成不同的符号信息,表示有情人约会的地点和时间;火炭鸡毛捆在一起是表达事件紧急的信号等等。
路边有块牌子,讲述了基诺人刻木记事的内容
很喜欢基诺山寨的环境,到处是林荫蔽日,花花草草,一切都掩埋在绿色中,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去了几个房间已经忘记了,但卓巴房是肯定去过的,因为很多内容都显示是在基诺山寨的卓巴房里拍的。房子淹没在树荫中,一点都不起眼;房子里面也感到没有什么东西,没拍。现在看来是缺少了一些内容。但卓巴房里看到的一些内容介绍都拍了下来,有兴趣的也可以看一看,还是很有意思的。
卓巴是村寨中首席长老,由古老氏族中最年长的男性村民担任。
权利义务有:为上新房、新婚、成年礼、丧葬、祭寨神、驱鬼消灾、节庆等活动主持仪式;对刑事、民事案件进行裁决;确定节日、农耕时间及祭祀程序。
对卓巴的介绍
卓巴房里有四根木柱子,称为“神柱”,但我只拍了三个说明,没有拍到兽神柱的说明。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生命柱”。神柱,说明了基诺族人的悠久神奇的历史、文化、信仰、追逐、感恩,以及对自然的抗争等。
家神柱 家神柱也称父亲柱,基诺语称“埋纽扑克”。柱上设有祭祀父亲亡魂时安放的家神位,放有献给父亲的黄牛头骨。柱旁边有连接阴阳之间的天梯、牵牛的绳子,大箩筐内有代表一头牛各个部位的碎肉片,小箩内有寻找父亲的独木棺,天梯上绑有引牛的芭蕉叶和赶牛棍,还绑有上界赐予的钱和粮食等等。通过献黄牛仪式后,家人平安大吉。
家神柱的简介 神女柱 神女柱也称母亲柱,基诺语称“白纳扑克”。梁柱上置有白腊泡(巫师)、摩丕(祭司)和铁匠取得任职资格后,供奉神女住的小木房,内有酒水两杯,上戴尖尖帽,这是献给神女的,每当庄稼成熟时,要选其上品供奉给神女尝鲜,之后家人才能分享。柱下有个竹箩,里面装有铁匠打铁的工具,柱上还放有水牛的头骨。旁边的两个花篮是白腊泡进行祭司时用的,祭祀时要跳“遮颗追”。
神女柱的简介
寨神柱 卓巴房有一个放置木鼓的专间,而木鼓紧靠的柱子为寨神柱,基诺语为“司巴艾克”。
鼓之所以为山寨的神器其义在于:创始女神阿嫫腰波(这里为什么称阿嫫腰波而不叫阿嫫腰北就不知道了)的遗物,祖先玛黑和玛妞乘创世女神所赐的牛皮木鼓而幸免于难,繁衍了人类。寨神柱下木鼓房除悬挂神鼓之外,不得存放其他任何杂物。一般情况,大鼓都不会随硬鼓响,若是敲响,只有三种情况。一年一度的“特懋克节”祭寨神的时候;卓巴修房子,要把大鼓移至房外,并搭个棚子,白天敲三次,晚上敲三次,为的是不让寨神出来作祟害人;每当卓巴过世咽气时,要把大鼓放斜,出殡前把大鼓置于寨外,白天敲三次,晚上敲三次,等出殡完后,择吉日把大鼓请到新的卓巴家。
生命柱
生命柱也称造人女神柱,它是整个房子的中柱,十分神圣。
基诺族妇女生孩子是在正阳台上蹲着生的,孩子生下来以后,用冷水清洗,即使着凉夭折也不会觉得可惜,说明这孩子体质不好,命中注定与世无缘。只要能过这关,说明将来这个孩子定会身强体壮,健康成长。产妇分娩后,都必须在柱下住满一个月(或是13天,孩子的脐带脱落)才能回到自己的居室。坐月期间,产妇的饮食用具不能与家人共用。产妇的食物也特别讲究,要吃好看的鸡、鸟,新鲜的蛋。认为这样,哺育出来的孩子才漂亮;不吃有刺的、有毛的、有异味的、难看的、声音不好听的食物。
在一间挂满了玉米棒棒的房间里,看到了几个正在织布和绣花的妇女。当然知道,在这里织布绣花,并不是她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给游客做样子的看的,但有这样的模特肯定不愿意错过。
我们凭进门票,在表演厅的观众席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免费午餐,有荤有素,有水果,味道很不错,很地道的乡村原始美味。这种特别应该是今生第一次吧!
女节目主持人
男节目主持人
太阳鼓舞马上要开始了。我们穿过花廊,来到了广场上,观看基诺族的太阳鼓舞。阳鼓舞,基诺语“厄扯歌”,是基诺族民间舞蹈中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在群众中有着深远影响的舞蹈,被视之为本民族的“根谱”。因为基诺族的祖先玛黑和玛妞是受阿嫫腰北的庇护,坐在一个大鼓中逃过了洪水,后来繁衍了基诺族。因此认为基诺族是大鼓里走出来的民族,视太阳鼓为神物,并以歌、舞、节庆等形式,加以崇拜和纪念。每逢重要的节日或祭祀活动,特别是每年的“特懋克”即打铁节,都要敲响太阳鼓,跳太阳鼓舞。看不懂太阳鼓舞,只觉得节奏感强。舞蹈动作并不复杂,但能看出基诺族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感激。舞蹈时间不长,大约五六分钟。还有几个歌舞和互动,动作都比较简单原始,还算不错。
一路地下山。这里的路特别奇特;上边全是木板铺成,,下面全是竹片编成,见不到一点山石,泥土,给上山的情况全然两样。
太阳鼓
基诺人表演的原始舞蹈
基诺人表演的民歌
走出了基诺山寨。回望出口处,的确有几分原始生态气,也算不虚此行吧!别了,基诺族人;别了,中国最后一个被确认的少数民族。但愿你们在生活慢慢好起来的时候,不要破坏了这里的生态环境。
在西双版纳的每一天,你都会觉得,和这里的人似乎更容易相处一些:当你问路时,人们不仅会给你指路,甚至还会带你一程;这里的公共汽车只有中巴,而且无空调,确是比较拥挤的,但只要看见你是老人,人们会主动给你让座,甚至会把你扶到座位上;餐馆无论生意好与否,都不会宰客,以诚相待;在机场、汽车站、商场、街道等各种公众场合,从未见到吵架斗殴的事。佩服你们啊,西双版纳的人们!

美丽的基诺姑娘
正在编织民族服装用布的妇女
本文作者在挂满玉米的房间内留影
要建成一个发达的旅游区还有很多事要做
西双版纳的确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我们连来回的时间在内,我们也就感觉了10天而已,美丽的环境,新鲜的空气,淳朴的人情无不给人以快乐美好的享受。但是,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为了西双版纳真正成为一个发达的旅游区,成为一个让旅游者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我还是要提出我的一些善意:
一 西双版纳本来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交通本不便,首先应发展好交通事业。景洪市作为西双版纳的首府,没有一辆像样的公交车,街道上跑的充其量相当于发达地区90年代水平的中巴车,因为没有哪一辆车上有空调,没有哪辆车不仅不会自动报站,司机也不会主动报站,你想,作为一个人地生疏的外地旅游者,您会如何感受呢?有时候,等第3路车会等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近郊的景点,哪怕就只有四五公里的地方,也只能打的,因为没有公交车,那个价就会很高的。西双版纳本属热带,在夏天,无论长途还是公交车上却无空调,乘客的感受该是如何呢?
二 西双版纳的饮食风味是有它独到之处的,但作为一个外地人,总不可能顿顿去吃烧烤和本地的极其怪异虽有风味的一类食品吧,还是多一点大众化的米面肉食等普通食品为好!好多旅游者,宁肯吃方便面,也吃不下那些怪异的地方食品,常为填不饱肚而发愁。还有好多景区,比如那个上不挨村,下不着店的热带雨林谷根本就找不着吃的。说明旅游规划部门考虑不是太周到吧!
三 旅游门票太贵,有宰客之嫌,急功近利之心太重。大佛寺门票160元,而且还有门内票,要把所有的活动搞完,没有300元,你出不了大佛寺的门。基诺山寨,上山下山也就那么两三个小时,也没有多少参观的设施,充其量有不到半个小时的表演,有点小吃,也要160元的门票。门票在西双版纳比这贵的景点,还多着呢!以前说峨眉山、九寨沟的门票贵,但毕竟人家还有方圆若干公里的景区可观赏,而且远比这里出名得多,够您看几天几夜呢!想来,人家那个门票钱比这值得多啊!怪不得我在景洪市大佛寺拍照时,见门前冷落鞍马稀,门票那么贵,谁不心痛啊!且所有旅游景点都缺乏极其严密必要的安全防卫设备和人员,热带雨林谷本来沟深路陡,正值雨季,动辄遇雨,道路溜滑,却很难见到必要的提示牌,别说保安人员;吉诺山下山的道路,全为木板和竹块铺成,倒是别致,但在雨季,遇雨则特别打滑,据说经常出事故,但是,我们在下山的整个过程中,也没见到一个维护交通或安全的人员,出了事故自然是游客倒霉。
四 治安前景堪忧,总的来说,西双版纳治安情况是很好的。但毕竟地处边陲,又离世界毒品基地‘‘金三角”不远,有关毒品走私等治安情况远比内陆复杂 。我们刚下飞机,来接我们的司机就告诫我们,晚上9点以后最好不要出街,晚上不要带包上街,不要到偏僻,光线较暗淡的地方去。有天晚上,雨过天晴,我见景洪市的暮色非常美丽,便沿街拍了一组街景,在市区的孔雀湖边,来了三个小伙子,其中一个说,看看你的照片,我知道来者不善,便厉声呵斥道:看什么,看?!便马上把照相机收拾到背包里,随之快步往附近的商店疾走。他们赶了一段,见我有思想准备,一旦到了商店,他们也不好下手。正在这时,我的朋友也从另一个方向赶来,于是,我与妻及朋友三人马上过街搭公共汽车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由此可见,治安环境可见一斑。
五 西双版纳环境保护不容乐观。我们在湄公河澜沧江边目睹若干堆垃圾就堆放在河岸旁,无人清理;湄公河澜沧江有一条从市区流过的支流叫流沙河,河水污染严重,并不亚于内陆的江河,只是流量小,没对湄公河造成大的影响而已。目前,景洪市的规模还小,如果哪一天变成中等城市,大城市,能担保这里还是天然氧吧吗,青山还会那么青,绿水还会那么绿吗?!
西双版纳实在是一个山美、水美、人美、树美、花美、房美、连空气都美的,美得令人陶醉!确实是值得欣赏的旅游区!但好多到过这里的人都没有想过再来第二次,包括我本人。为什么这里有这么独特优越的旅游资源却不能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了呢?为什么老是像电视剧《孽债》中所唱那样“留不住我的爸爸”而现在还留不住游客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除了先天的条件优势外,除了人们的观念陈旧落后外,后天的硬件和软件均严重不足,恐怕跟旅游管理部门的宏观及微观调控都有极大关系。
本人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一个关心西双版纳旅游事业的远方人,且拭目以待吧!祝西双版纳的明天更美好!
2013.5.27夜于成都万年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