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春节风俗

 東泰山人 2013-12-16

  燃爆竹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火药发明之后,人们在春节仍然燃爆竹。

  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放飞帖之用。《清波杂志》载:元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飞帖代往。文徵明《拜年》诗云: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现代的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饰梅花妆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人日梅花妆风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春、内家圆等名目。唐代还有往脸上贴金箔花钿的,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馈春盘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周处《风土记》: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五辛盘又称春盘。

  鞭春牛 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鞭春牛。明代鞭春牛,还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画,更画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万象更新

  放灯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

  蚕卜 捉弄米粉状蚕丝,内藏吉语待尔食。喜得佳兆虽自设,依然欢乐不可支。宋杨万里谓: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蚕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蚕卜。

  祛百病上城头 走出深闺祛百病,胜到岳阳万丈楼。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女墙高。描写当时成都妇女在元宵夜遍游城墙为乐事。

  (阎泽川/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