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60、心悸(冠心病并窦性心动过缓): 患者董某,男,42岁,2001年9月6日诊。 以心悸、头晕、乏力1月在本乡医院按“低血压病”治疗20余天无效,转本所就诊。患者诉,一个月来稍劳即感头晕、心悸、平时全身乏力,不想活动,胸闷怕冷,纳差,二便正常。 刻诊: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苔正常,脉沉迟(一息3至),听诊心率48次/分,律齐,瓣膜无杂音,心电图示:A、窦性心动过缓;B、T波改变。 辩为心阳不振,心血瘀滞。治以温通心阳,养血活血。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脉散。 麻黄15g,附子30g,细辛15g,红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2g,补骨脂15g,川芎15g,丹参30g,赤芍15g,黄芪50g,仙灵脾15g。5剂,水煎服。 二诊,头晕、心悸未发作,自感全身较前有力,稍耐疲劳,能干轻活,诊脉一息四至,听诊:心率65次/分。药已中病,守方再进。7剂。 三诊:全身症状消失,已能恢复正常劳动,查心电图示:窦性心率:72次/分,正常心电图。后以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善后,三年后随访,愈后未发。 按:窦性心动过缓临床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心悸、头晕、乏力、脉迟、甚至晕厥。病机是心肾阳虚,推动无力,致心血瘀滞。故用麻附细辛汤温通心阳;补骨脂、仙灵脾温补肾阳;生脉散益气养阴;川芎、丹参、赤芍养血活血。方中细辛的用量要在10g以上,量小则疗效就差。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余泽运的伤寒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