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两位董氏大臣

 荷香月暖 2013-12-19

宋朝两位董氏大臣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在五代十国与宋朝时期,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中,我归结整理了:宋朝时期记载了:董璋、董源、董宗本、董遵诲、董荣;董俨、董仲容、董仲宗;董伟、董敦逸、董必、董枢、董槐、董氏列女、董先、董节妇、董德元、董宋臣;以及诗歌中涉及的董颖、董煝、董遘、董萝、董循、董提举、董著作、董安董氏名人。而比较有名的算是董德元与董槐两位。

    一、董德元的生平

董德元(1096-1163年)字体仁,小名丙哥,小字长寿。德元少时,处于日益衰落的北宋后期。德元在弃举业就教职的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饱读诗书,并求教于族叔后登进士第知浔州(辖今广西桂平县等地)的董观,不久便以学问器重于乡。16岁即考取秀才,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20岁的董德元乡试魁,一举成名,可谓年轻得志。靖康元年(1126年)再次中举,但礼部会试累试不中。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49岁的德元再应礼部试,又未考中。当时,考进士多次不中者,由礼部另造册上奏,直接参加殿试。并根据考试所得等次,赐予出身或官衔,叫“特奏名进士”。此次董德元因屡试不第年纪大,得以特奏名补文学科出身,当上了卑微的小官——道州宁远主簿。董德元家庭贫穷,只好到富人家坐馆教书,赚得薪俸。

两年后,绍兴十七年(1147)丁卯秋试时,已经51岁了,以举漕麻,所谓漕试,是宋代解试的“别头试”,即为防止考官舞弊,按规定不参加州府解试的有关官员子弟、亲戚、门客等,集中到各路转运司进行的考试。考试合格,亦称举人,即赴礼部应试。年岁已高的德元,锐气大减,无意应试,但在众多朋友的强挽之下,还是前行赴试。在途中,经临江(今樟树)时,郡守彭子从虽为同乡,却讥讽地说:老榜官耳,何足道。德元深受刺激。此次漕试,德元又一次中举。次年,第二年,即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科,52岁的德元决定应试。在殿试中,《董氏文献内志》卷六记载其殿试策题:朕观自古中兴之主,莫如光武之盛,盖既取诸新室,对恢一代宏模,巍乎!与高祖相望,垂统皆二百祀,朕甚慕之。今子大夫通达国体,咸造于廷,愿闻今日治道,何兴补可以起晋唐之陵夷?何驰骤可以接东汉之轨迹?夫既抑咸宫之锐,谢西域之质,则柔道所理,必有品章贯,要兼创业守文之懿,视夏康、周宣犹有光焉!固子大夫之所蓄积也,其著于篇,朕将亲览。董德元的策论,全文不存,在《董氏文献内志》中仅载其数语:晋之失不在于虚无,失于用兵故耳;唐之失不在于词章,亦失于用兵故耳。东汉固无如是之失也。,秦桧也有意选拔世无名誉,柔佞易制者为党羽,其策文大为高宗(赵构)赞赏,故而德元在官场上十分得意。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科中进士,居第一。但因董德元中进士前曾有官,按宋朝惯例,不可取中状元,便列为第二。浙江绍兴人王佐,因此得中状元。与董德元同科获得进士的,有朱熹等。董德元虽然年岁稍大,而因诏升王宣子居上,而董德元次之崮例与大魁等,时称恩榜状元。相传,在殿试揭榜之日,高宗皇帝亲自接见了董德元,策试放官准则,德元对曰:治国治民,学问故为重要,然最为重要者雄才也。吾与王佐(王宣子)同列第一,但政治魄力,应尊王佐为首。高宗听后龙颜大悦,董德元中第之后,授左承事郎,任镇南军(今江西南昌市)节度判官。归家时,又路过临江,郡太守彭合迎接董德元,设宴招待,在宴席上,董德元赋诗一首:黄牒初开墨未干,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知己来相迓,便是从前老榜官。彭合闻之惭愧。后来,董德元为相时,捐弃旧怨,启用彭合为户部郎中。

德元有意依附秦桧。因而在秦桧的推举之下,董德元得到节节提拔,先后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吴、益王府教授,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绍兴二十四年(1154),调任监察御使,仅数月,又提升为殿中侍御使,不久又兼任崇政殿说书。 这年三月八日,宋高宗举行殿试。身为监察御史的董德元为参详官。他为取媚秦桧,公然违背科举之法,与魏师逊、汤思退、郑仲熊等秦桧的亲信考官共同作弊,要让秦桧之孙秦埙为该科状元,只因高宗不满秦埙策论,才降为第二。对秦桧不容之人,董德元即为劾罢。如御史中丞魏师逊“少忤桧意”,董德元即上章弹劾其“怀奸嗜利,不恤国事”,使魏落职。皇家宗室、左朝散大夫赵令矜在衢州因会宾客观《秦桧家庙记》文,口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之句,被人告发,董德元又劾其“专事狂悖,交结罪人,伺探国事”,使赵令矜受到处罚。由于替秦桧办事卖力,董德元官越当越大。绍兴二十五年(1155)二月,即兼侍讲,四月转侍御使、中书舍人,六月为吏部侍郎,旋即升为尚书,八月,升为参知政事,掌左仆射(副相)职权,充大礼使,代表天子祭南郊,封为庐陵开国子爵,食邑五百户。因董德元之故,始祖董合追封为大司徒,二世祖董桢为大司空,其曾祖父董倚加赠奉仪郎、骑都尉、太保,祖父董蒙休为太子太傅,父董奖为少师。真是光宗耀祖,风光至极。 

权势日隆之际,秦桧却一病呜呼,时为绍兴二十五年十月。秦桧临死前,召德元至病榻前嘱以后事,德元接受了秦桧所赠的黄金千两,这就为自己留下了秦桧同党之佐证。是年十二月,在殿中侍御史汤鹏举等人的揭发下,德元被罢官。无颜回流坑见乡亲父老,便携其幼子克勤在吉州吉水县的土桥头,作三宜堂寓居。自建的休荣亭上手书闲谈休论荣枯,静坐常思得失一联。第年天中节(家历五月初五),德元孝要到永丰县城恩波亭的放生池中,取飞鸟潜鱼纵之,并曾写有《放生池记》,刻石竖于池南。这也许为了遣散、冲淡因以往所为而致的忧思愧意,以减轻心中的负疚;隆兴元年(1163)病卒,年69岁。隆兴二年(1164年德元去世第二年)正月,才许其以左中大夫、提举太平兴国宫复端明殿学士致仕。
   二、董槐的生平

《宋史 卷四百一十四 列传第一百七十三》记载:父永,遇槐严,朱熹之门人。嘉定六年,登进士第,调靖安主簿。丁父忧去官。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绍定二年,迁镇江观察推官。明年春,入为主管刑部架阁文字。秋,兼权礼兵部架阁,迁籍田令,特差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五年,丁母忧。端平三年,差通判蕲州,辞。

嘉熙元年,召赴都堂,迁宗正寺簿、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二年,兼权知常德府,寻兼军器少监,依旧提点刑狱。三年,以直宝谟阁知江州兼都督府参谋。四年,进直华文阁、知潭州、主管湖南安抚司公事。淳祐二年,迁左司郎官,进直龙图阁、沿江制置副使兼知江州、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三年,进秘阁修撰。四年,召入奏事,迁权户部侍即,赐紫,进集英殿修撰、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六年,召至阙,辞。出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又辞。权广西运判兼提点刑狱。宰相移书槐曰:国家方用兵,人臣不辞急难,公幸毋固辞。槐即日就道,至邕州,上守御七策。邕州之地西通诸蛮夷,南引交址及符奴、月乌、流鳞之属,数寇边,槐与约无相侵,推赤心遇之,皆伏不动。又与交址约五事:一无犯边,二归我侵地,三还卤掠生口,四奉正朔,五通贸易。于是遣使来献方物、大象南方悉定。

七年,进宝章阁待制。八年,迁工部侍郎,职事依旧,兼转运使。九年,召赴阙,封定远县男。迁兵部侍郎兼权给事中兼侍读,升给事中,上疏请抑损戚里恩泽以慰天下士大夫。群臣奏事少与法违,惮槐不敢上。兼侍读,进宝章阁直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辞。进封子。是年冬,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封侯。

十二年,为同知枢密院事。宝祐元年,权参知政事。二年,进参知政事。三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槐自以为人主所振拔,苟可以利安国家无不为,然务先大体,任人先取故旧之在疏远者,在官者率满岁而迁。嗜进者始不说矣。槐又言于帝曰:臣为政而有害政者三。帝曰:胡为害政者三?对曰:戚里不奉法,一矣;执法大吏久于其官而擅威福,二矣;皇城司不检士,三矣。将率不检下故士卒横,士卒横则变生于无时;执法威福擅故贤不肖混淆,贤不肖混淆则奸邪肆,贤人伏而不出;亲戚不奉法故法令轻,法令轻故朝廷卑。三者弗去,政且废,愿自上除之。于是嫉之者滋甚。

帝年浸高,操柄独断,群臣无当意者,渐喜狎佞人。丁大全善为佞,帝躐贵之,窃弄威权而帝弗觉悟。大全已为侍御史,遣客私自结于槐,槐曰:吾闻人臣无私交,吾惟事上,不敢私结约,幸为谢丁君。大全度槐弗善己,衔甚,乃日夜刻求槐短。槐入见,极言大全邪佞不可近。帝曰:大全未尝短卿,卿勿疑。槐曰:臣与大全何怨?顾陛下拔臣至此,臣知大全邪而噤不言,是负陛下也。且陛下谓大全忠而臣以为奸,不可与俱事陛下矣。既罢出,即上书乞骸骨,不报。

四年,策免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时大全亦论劾槐,书未下,自发省兵迫遣之。于是太学诸生陈宜中等上书争之,语见《大全传》。

五年及景定元年,俱用祀明堂恩加食邑。二年,特授判福州、福建路安抚大使,固辞。进封吉国,又进封许国公。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遗表上,赠太子少师,谥文清。帝使使致金六十斤、帛千匹以赙。

三、对江西雷公坳的董振写的《泉溪董氏谱系订讹》点评

董德元“因系秦桧党羽,故《宋史》、《江西通志》未有其传,也不列入乡贤祠”。而董槐在《宋史。 卷四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三》记载了《董槐传》。可是,董德元兄弟董德昭的后裔德昭公二十九世孙邑廪生雷公坳的董振写了一篇《泉溪董氏谱系订讹》:谦为监察御史,按巡江淮,因梁移唐祚,弃官隐居乐安流坑,生三子,幼子述,述生子长曰炎,字德元;幼曰熹,字德昭。熹公贤良博学,天成时擢为武宁令,长子珪,爱泉溪山水,或曰闻家遭兵火,路断去来,遂留居焉。故泉溪谱以珪公为始迁祖,而起世于德昭公,德昭公与清然公为堂兄弟也,明万历发春写本亦然。迨乾隆辛丑,嘉庆辛未两次修辑,视旧谱有异同焉,上增十世,以清然为第一世,即以清然九世孙大椿所生之德昭为我之始祖,亦未知其实有两德昭并有两德元也。述之子德昭生于唐,大椿之子德昭生于宋。生于宋者以其服内之兄德元中南宋进士廷试状元知之,辛谱果有确见,则何不曰自南宋来而仍曰自后唐来,不已自相矛盾乎?……

按照流坑的宗谱:尚三(流坑记载:尚三,讳:伸;泉溪记载为让生连,连生申,申:字清然)→合;1董合(到流坑建村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建村在公元937-943年期间)→2祯→3文肇→4渊→5董倚→6董蒙休→7董奖(大椿)→ 8德元;

而泉溪《嵩公支派谱序》:谦(梁移唐祚时期隐居)→述→炎(字:德元)、熹(字:德昭);1熹(文忠公,后唐征为武宁令,)→2珪→3嵩→4圉→5仪→6碤→7艺靖(字:永,吉州太守)→8槐(槐宋理宗时拜中书右丞相,封许国公)、桂、椿。

     先撇开董晋到董合,董晋到董熹的错误与否的争论。董德元(1096——1163),字体仁,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董槐(?----1262)南宋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两者去世时间相距约100年,那么按照年龄相差,德元69岁,董槐计算为85岁,阳寿相距12年,则出生相距88年,基本相距23世代之间。假如按照支系快慢,以董熹与董合开始计算,那董德元相当与董槐从董熹排列的5仪→6碤之间。也不可能早于到董熹的父辈。

     至此,两支系先后出现有两德昭并有两德元,且一是名,另是字的相同,纯属巧合。不足为怪。

 

201312192:00荷香月暖(QQ353159928)作于广西贺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