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畅纵逸的王羲之《得示帖》

 岩梅小屋 2013-12-19

得示帖

《得示帖》为唐代摹搨墨迹,是对东晋王羲之尺牍进行的双钩廓填,或响拓而形成的唐摹本。《得示帖》与《丧乱帖》、《二谢帖》连成一纸,纵28.7厘米,横58.9厘米,称为丧乱三帖。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作者】王羲之

【年代】东晋

【书体】行草

【墨拓】唐代

【材质】硬黄纸本,双钩廓填

【形制】轴装

【规格】4行,32字。

东晋王羲之行书法帖。唐代响拓本。

丧乱三帖8行,计62字。钩填精良,神态奕奕,可谓下真迹一等。帖子中唐时流入日本,《东大寺献物帐》中有著录。今有影印本行世。[3]

2法帖释文

释文

  丧乱三帖

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得示帖



丧乱三帖




大意

收到您的来信,知道您的病情还没有好转,我非常担心,我的状态也非常不好,明天日出后才能出发到您那里去,因为不能接触雾气(现在还在)。等待(五石散)药性发散(身体恢复)。王羲之敬上。[4]

3书法欣赏

  局部

1

[

局部1

5]

1、《得示帖》书风遒丽,初不欲草,草不欲放,有张有驰,有缓有疾,运用之妙,自出胸臆。数字草书,流畅纵逸,发挥了字势的结构美。

《得示帖》、《丧乱帖》与《二谢帖》三帖是王羲之行草书的代表,忽简为草,忽繁为行,或连成一片,或字字独立,兴之所致,变化无穷,感情收敛自如,其字群大多是三角形的结体,更能显出王羲之思绪的起伏跌宕。[6]

2、《得示帖》中得示显现的稳健、疏朗,方、迟、疏;知足下显现的缠绵、急速,圆、重、密。的独立性与未佳耿耿连带性。吾亦劣劣的连、断与得示,知足下的断、连,的动、速、急与的静、迟、缓。不欲的轻、起、藏,触雾故也的重、伏、侧又与的小、细、圆。的独立与不欲的牵带对比,对应欲触的白处,羲之顿首的密、连、速表现出来的藏中锋对应触雾故也的疏、断、缓表现出来的露侧锋。[7]

  局部2[8




]

局部2





3、《得示帖》在处理字结构方面的手段丰富且精彩,总体上呈现收左放右姿态,细节处理微妙多端,之下主上次,左下点与竖厚重紧密、右下点轻灵空荡;之左主右次,左部双撇凝而相聚,右部虚化简约;之右主左次、右放左收,右部墨聚于之中轴;之左主右次、左收右放、左实右虚;之上主下次,下部右主左次,部中段浓墨重画紧接,整字虚实变换、松脱灵动。以上五字通过点画关系的巧妙调整均形成视觉中心点,即字眼,呈现变化与统一、灵动与安稳、形散而神不散的结体妙构。[9]

4、《得示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9]

4作品收藏

丧乱三帖保管于日本皇室正仓院,它在奈良时期是圣武天皇生前的喜爱之物,到了公元810-824年(日本弘仁年间)流失到民间,其后递传迭而不明。江户时代初期后水尾天皇时期(1611-1680在位),史料记载当时有王羲之书一卷从外部进献,水尾天皇把此书卷分割成三部分,将其中二幅收藏在自己的文库,另一幅赠给了第八皇子后西院。后来原存官库及置于身边的两幅失火,唯赠与后西院的一幅传世,即如今传世的《丧乱帖》。后西院驾崩后,为尧恕亲王所购得,他本来是妙法院的教皇,于是经该院保存至今。公元1880年(明治十三年),由妙法院奉献给皇室,并一直被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收藏。日本《支那墨宝集》载:此幅久藏御府,后西院天皇崩后,购于尧恕亲王。亲王为妙法院教皇,经该院保存至今,后献为帝室宝藏。[10]

5出版展出

《丧乱·二谢·得示帖》在日本流传了一千三百多年,被视为国宝,为中国书法界所知不过百余年。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曾任驻日钦使随员(任期为1880年至1884年任期)的杨守敬搜集散出的书籍字画并将《丧乱帖》摹成书迹摹勒于《邻苏园帖》,方为国内学界所知,没有想到世上还有勾摹如此精良的王氏墨迹。

1934年,有墨迹印刷品传入。

2006111-129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书法至宝——日本与中国展览中展出。

2006312-424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中日书法珍品展展览中展出。丧乱三帖回到中国展出,是此帖时隔1300年后首次回国省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