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肾癌 肾癌是发生于肾实质细胞、肾盂移行上皮及输尿管的恶性肿瘤。常为单侧,多发生于右肾上极外侧面,肿瘤大小不一, 小者直径2厘米,大者达30厘米。病理镜观分为三型;透明细胞型、颗粒细胞型及未分化型。临床表现早期常无症状,晚 期以血尿、腰痛及腰腹部肿块三大症状为特征。血尿以无痛性、间歇性、全程性血尿,多件有条状血块为特点。腰部有 持久性钝痛,或表现为肾绞痛及输尿管绞痛,部分患者可在上腹部或后腰部发现肿块。部分患者常伴有发烧、恶心呕吐 、贫血、消瘦等。晚期可见转移灶引起的症状,如脑转移的头痛、偏瘫,骨转移的疼痛及骨折,肺转移的咳嗽咯血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致认为可能与致癌化学物质的长期刺激,吸烟,长期服用止痛解热药非那西汀等因 素有关。本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血尿、腰痛、腰腹部肿块)及体检时用双手认真进行双合诊检查, 在腰腹部可触及坚硬、不平、边缘清楚、随呼吸移动的实质性肿块。X射线腹部平片可见患侧肾脏阴影增大,边缘不整的 隆突像,瘤内钙化影及全肾位置的改变,肾长轴与脊柱长轴角度的异常。静脉泌尿系造影、逆行泌尿系造影、腹主动脉 造影、肾动脉造影、静脉肾实质体层造影、下腔静脉造影、肾周围充气造影、CT检查、同位素肾扫描、血清C一反应蛋白 检查阳性等对肾癌的诊断均有一定帮助。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临床对晚期肾癌试行激素治疗,有一定的缓解症状作 用。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肾积”、“溺血”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肾气不足,水湿不化,湿毒内生结于腰府;或由 湿热下注,气滞血瘀阻结水道所致。
煎丸12克(吞)。
月,腹块消失,情况良好,开始半天工作,8年后恢复全天工作。
以穿山甲专能行散,消积除肿;牡蛎软坚化痰,滋阴港阳;青皮破气;木香行气;五灵脂活血破瘀;杏仁、桃仁通利润 滑气血,诸药相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不欲饮食。血肌酐155mol/L,血尿素氮16.6mmol/L。查:面色萎黄、虚浮,声低气怯,形寒怕冷,腰痛背痛,纳差便溏 ,口淡无味,舌质淡,苔厚腻,脉沉细而滑。辨证为阳虚水泛,湿浊郁阻。治则:温阳化气,利湿祛浊。处方:黑附子 30克(与生姜45克一起先煎1小时),白术30克,茯苓45克,白芍45克,泽泻30克,桂枝45克,砂仁15克,半夏30克,沉香 15克(后下)。5剂,每剂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200毫升,日3次。 、血尿素氮逐步恢复正常。 治肾癌秘方 结,辅以穿山甲等能行散、消积除肿;牡蛎软坚化痰、滋阴潜阳;青皮破气;木香行气;五灵脂活血破瘀;杏仁、桃仁 通利润滑气血。诸药合用,共奏攻坚破积、理气化痰、滋阴潜阳之功。故用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腹块消失,情况良好,开始半天工作,8年后恢复全天工作。 床实践中确定了辨证施治,攻邪扶正的辨治模式。进一步证明了通过中医治疗,不但能为肾癌者手术化疗创造条件,并 可减轻不良反应,同时在消灭抑制残余癌,提高生存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沉细。 ,阿胶12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 合用,以达三阴并补之功。配以茯苓淡渗利湿,桑寄生补肾健腰,鳖甲滋阴补肾。并用三七、阿胶凉血止血。再用半枝 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以制癌瘤。备药合用滋阴不留邪,止血不留瘀,攻邪不伤正。适合肾癌早期心肾阴虚患者服用 。 ,脉细涩。 瘀,入络搜邪;再用生地、甲珠、赤芍,益阴养血;红参、黄芪益气固本。诸药合用,攻补兼施以达祛邪挟正之目的。 适合于肾癌气血瘀结之患者服用。 粉6g,人参10g,丹参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 水,淫羊藿温补肾阳,三七丹参活血祛瘀,人参大补元气;再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以攻癌瘤。诸药合用共达 温阳补肾以扶正,解毒祛瘀以攻邪之目的。 白。 土茯苓30g,大小蓟各30g,仙鹤草30g,竹茹、竹叶各10g。 胡活血止痛;竹茹清热和胃。诸药合用以达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抗癌之目的。 ,舌淡有瘀点,苔白或黄。 ,女贞子20g,地骨皮15g,干蟾10g,僵蚕10g,半枝莲60g。 因见本证,已属晚期,气血大亏,不克攻伐,故以扶正补气养血为主,重用半枝莲解毒清热;干蟾、僵蚕攻毒散结,以 减轻痛苦,延以时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