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1肾癌

 学中医书馆 2013-12-22

8-1肾癌

肾癌是发生于肾实质细胞、肾盂移行上皮及输尿管的恶性肿瘤。常为单侧,多发生于右肾上极外侧面,肿瘤大小不一,

小者直径2厘米,大者达30厘米。病理镜观分为三型;透明细胞型、颗粒细胞型及未分化型。临床表现早期常无症状,晚

期以血尿、腰痛及腰腹部肿块三大症状为特征。血尿以无痛性、间歇性、全程性血尿,多件有条状血块为特点。腰部有

持久性钝痛,或表现为肾绞痛及输尿管绞痛,部分患者可在上腹部或后腰部发现肿块。部分患者常伴有发烧、恶心呕吐

、贫血、消瘦等。晚期可见转移灶引起的症状,如脑转移的头痛、偏瘫,骨转移的疼痛及骨折,肺转移的咳嗽咯血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致认为可能与致癌化学物质的长期刺激,吸烟,长期服用止痛解热药非那西汀等因

素有关。本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血尿、腰痛、腰腹部肿块)及体检时用双手认真进行双合诊检查,

在腰腹部可触及坚硬、不平、边缘清楚、随呼吸移动的实质性肿块。X射线腹部平片可见患侧肾脏阴影增大,边缘不整的

隆突像,瘤内钙化影及全肾位置的改变,肾长轴与脊柱长轴角度的异常。静脉泌尿系造影、逆行泌尿系造影、腹主动脉

造影、肾动脉造影、静脉肾实质体层造影、下腔静脉造影、肾周围充气造影、CT检查、同位素肾扫描、血清C一反应蛋白

检查阳性等对肾癌的诊断均有一定帮助。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临床对晚期肾癌试行激素治疗,有一定的缓解症状作

用。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肾积”、“溺血”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肾气不足,水湿不化,湿毒内生结于腰府;或由

湿热下注,气滞血瘀阻结水道所致。


1.[处方名称]蝎鳖蛎甲汤


[功能主治]功能攻坚破积,理气化痰,滋阴潜阳。主治肾透明细胞癌。


[处方组成]牡蛎15克、穿山甲IZ克、全蝎6克、青皮6克、木香4.5克、五灵脂9克、桃仁9克、杏仁9克,水煎服。另鳖甲

煎丸12克(吞)。


[辨证加减]头晕耳鸣加首乌、潼蒺藜、白蒺藜、菊花;腹部肿块胀痛加丹参、红花、川楝子,大腹皮。


[疗程疗效]单用本方治疗1例因在腰腹部肿块经手术探查无法切除,取活俭病理切片确诊为晚期肾透明细胞癌,服药5个

月,腹块消失,情况良好,开始半天工作,8年后恢复全天工作。


[处方来源]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胡安邦。


[处方备注]在胁下坚硬肿块,不能推动,此似《难经》所谓“肝之积”。方中以全蝎、鳖甲煎丸为主药,软坚散结,辅

以穿山甲专能行散,消积除肿;牡蛎软坚化痰,滋阴港阳;青皮破气;木香行气;五灵脂活血破瘀;杏仁、桃仁通利润

滑气血,诸药相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1.石某,女,57岁。于2010年2月就诊。1月前发现右肾癌,在某三甲医院行右肾脏摘除术。术后精神萎靡,恶心呕吐,

不欲饮食。血肌酐155mol/L,血尿素氮16.6mmol/L。查:面色萎黄、虚浮,声低气怯,形寒怕冷,腰痛背痛,纳差便溏

,口淡无味,舌质淡,苔厚腻,脉沉细而滑。辨证为阳虚水泛,湿浊郁阻。治则:温阳化气,利湿祛浊。处方:黑附子

30克(与生姜45克一起先煎1小时),白术30克,茯苓45克,白芍45克,泽泻30克,桂枝45克,砂仁15克,半夏30克,沉香

15克(后下)。5剂,每剂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200毫升,日3次。 
     服完5剂后,精神明显好转,腰背疼痛消失,不再呕吐。纳食正常。为求巩固治疗,宗上方加减10余剂,血肌酐

、血尿素氮逐步恢复正常。

治肾癌秘方
2. 蝎鳖蛎甲汤
【来源】胡安邦,《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牡蛎15克,穿山甲12克,全蝎、青皮各6克,木香4.5克,五灵脂、桃仁、杏仁各9克。另鳖甲煎丸12克(吞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攻坚破积,理气化痰,滋阴潜阳。
【方解】左胁下坚硬肿块,不能推动,此似《难经》所谓“肝之积”。方中以全蝎、鳖甲煎丸(中成药)为主药,软坚散

结,辅以穿山甲等能行散、消积除肿;牡蛎软坚化痰、滋阴潜阳;青皮破气;木香行气;五灵脂活血破瘀;杏仁、桃仁

通利润滑气血。诸药合用,共奏攻坚破积、理气化痰、滋阴潜阳之功。故用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主治】肾透明细胞癌。
【加减】头晕耳鸣加首乌、潼蒺藜、白蒺藜、菊花;腹部肿块胀痛加丹参、红花、川楝子、大腹皮。
【疗效】单用本方治疗1例因左腰腹部肿块经手术探查无法切除,取活检病理切片确诊为晚期肾透明细胞癌,服药5个月

,腹块消失,情况良好,开始半天工作,8年后恢复全天工作。
中医治疗
中医对肾癌的治疗,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已论及。以后历代医家不断充实补充,特别是近代医家在大量临

床实践中确定了辨证施治,攻邪扶正的辨治模式。进一步证明了通过中医治疗,不但能为肾癌者手术化疗创造条件,并

可减轻不良反应,同时在消灭抑制残余癌,提高生存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1)药物治疗
1)心肾阴虚证。
主证:腰部包块较小,边缘清楚,质中硬,固定不移,腰痛喜按,心慌,手足心热,小便色黄带红,舌尖红,苔薄,脉

沉细。
治法:滋阴补肾,凉血止血。
方药:六昧地黄汤(《小儿药证》)加减。生地30g,山药30g,山茱萸15g,茯苓30g,桑寄生30g,鳖甲30g,三七粉6g

,阿胶12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
分析:六味地黄汤为滋阴补肾之代表方。方中生地滋阴补肾为主药;辅以山茱萸养肝益精;山药补脾阴而摄精微,三药

合用,以达三阴并补之功。配以茯苓淡渗利湿,桑寄生补肾健腰,鳖甲滋阴补肾。并用三七、阿胶凉血止血。再用半枝

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以制癌瘤。备药合用滋阴不留邪,止血不留瘀,攻邪不伤正。适合肾癌早期心肾阴虚患者服用


2)气血瘀结证。
主证:腰部或腹部包块日渐增大,腰痛较剧,血尿加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无华,溲赤便坚,舌边舌尖有瘀点,苔薄

,脉细涩。
治法:活血消结,祛瘀止痛。
方药:大黄瘙虫丸(《金匮要略》)加减。
大黄12g,水蛭3g,瘙虫6g,莪术15g,生地30g,红参10g,黄芪30g,甲珠15g,赤芍12g。
疼痛剧烈者加玄胡、郁金、乳香、没药。出血多者加炒蒲黄、阿胶、三七粉。
分析:大黄瘙虫丸为《金匮要略》中破血消结之代表方。瘙虫即地鳖虫、化瘀通经为主药,配大黄、水蛭、莪术活血行

瘀,入络搜邪;再用生地、甲珠、赤芍,益阴养血;红参、黄芪益气固本。诸药合用,攻补兼施以达祛邪挟正之目的。

适合于肾癌气血瘀结之患者服用。
3)肾阳虚衰证。
主证:腰部肿块明显,尿血不多,腰痛,四肢不温,溲清便溏,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温阳补肾,祛瘀解毒。
方药: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肉桂6g,附片30g,熟地15g,山药30g,山茱萸15g,茯苓30g,淫羊藿30g,三七

粉6g,人参10g,丹参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
分析:肾气丸为温阳补肾之代表方。肉桂、附子温肾助阳为主药;配以熟地、山药、山茱萸肉益阴摄阳。用茯苓淡渗利

水,淫羊藿温补肾阳,三七丹参活血祛瘀,人参大补元气;再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以攻癌瘤。诸药合用共达

温阳补肾以扶正,解毒祛瘀以攻邪之目的。
4)湿热瘀滞证。
主证:腰部或腹部肿块日见增大,腰痛加剧,血尿不止,伴有发热、口渴、纳少、恶心呕吐,脉滑数,舌质暗红,苔黄

白。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散结。
方药:龙蛇羊泉汤(《中医肿瘤学》)加减。白英30g,龙葵30g,蛇莓30g,半枝莲30g,霍麦20g,黄柏15g,元胡10g,

土茯苓30g,大小蓟各30g,仙鹤草30g,竹茹、竹叶各10g。
分析:白英、龙葵、蛇莓、半枝莲、黄柏、土茯苓清热解毒抗癌;瞿麦、竹叶清热利尿;大小蓟、仙鹤草清热止血;元

胡活血止痛;竹茹清热和胃。诸药合用以达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抗癌之目的。
5)气血双亏证。
主证:腰部或腹部包块日见增大,腰痛加剧,伴有乏力气短,心悸心烦,面色苍白,贫血消瘦,口干,低热,脉沉细数

,舌淡有瘀点,苔白或黄。
治法:补气养血,化瘀解毒。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力口减。黄芪30g,太子参30g,云苓10g,猪苓20g,干地黄20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

,女贞子20g,地骨皮15g,干蟾10g,僵蚕10g,半枝莲60g。
分析:八珍汤即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合方,四君子汤健脾补气,四物汤滋阴补血,二者合而用之,阴阳兼顾,气血双补。

因见本证,已属晚期,气血大亏,不克攻伐,故以扶正补气养血为主,重用半枝莲解毒清热;干蟾、僵蚕攻毒散结,以

减轻痛苦,延以时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