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笑熬浆糊糊 2013-12-24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随着二战的结束,不仅飞机的结构日趋复杂,性能也迅速升级,不断涌现的新设计正加速淘汰过时的理念。虽然瑞典国小人少,但冷战期间特殊的地理位置迫使其不得不全力投身于这场战斗机革命,随着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飞机不断被设计生产出来,瑞典的飞机设计能力已经不容忽视。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21

这是在1939年萨伯公司应瑞典皇家空军的要求设计的一型活塞发动机推进的非常规战斗机。由于萨伯公司在忙于生产轰炸机,再加上这种过于前卫的设计让瑞典皇家空军很难接受,直到1943年7月原型机才进行首飞,而这款战机的交付就已经是1945年的事了。在瑞典语中J为“战斗机”一词(Jakt)的开头字母,所以瑞典的战斗机型号均以J开头,就象美国的战斗机型号以F开头一样。因此萨伯21的军队型号为J21,其原型机共3架,三种生产型(J21A-1型、J21A-2型、A21A-3型)共生产了298架,服役时间从1946年到1954年。投产的J21使用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的DB605B型12缸液冷活塞发动机,应用了萨伯公司设计师弗雷德·范斯托姆(FridWanstrom)提出的发动机后置、推进式螺旋桨、双尾梁布局。设计时主要考虑这样的布局可以为飞行员提供良好的前向视野,同时机头有空间安装强大前向的火力——一门20毫米航炮和2挺13.2毫米机枪,另外两侧尾梁上各安装一挺13.2毫米机枪。但即使这样,相对于二战末期各国的主力型战机而言其火力也算不上强大……J21由于采用这种螺旋桨在驾驶舱后的布局,只好安装萨伯的MkI型弹射座椅——否则飞行员在跳伞时会卷入驾驶舱后高速旋转的螺旋桨。除此之外,它还采用了略微后掠(由于后掠角太小基本上还属于直翼机)的层流翼型机翼和流线形的机身。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21R

该机的型号萨伯21R中的R是瑞典语Rea(喷气)一词打头字母,这就是它叫萨伯21R的原因。在二战结束前,萨伯公司(SvenskaAeroplanAB,缩写SAAB)就已经意识到,喷气发动机将是未来战斗机的主要动力,是研制现代战斗机的基矗但当时无论轴心国还是同盟国都将喷气发动机技术视为“最高机密”,不向外界透漏一丝一毫,因此萨伯对喷气发动机技术几乎是一无所知。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秋,经过不懈的努力,瑞典终于得到英国德·哈维兰的“妖精”(Goblin)离心发动机,并得到了该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1945年时,瑞典想要获得喷气式战机的研制和使用经验,于是决定将一部分J21A-1换装喷气发动机换装“妖精”2型离心喷气发动机,就这样二战期间研制的J21成了瑞典的第一种喷气机。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21R

由于换装喷气发动机,J21R在气动外形上做了相应改动。首先,水平尾翼上移以避开喷气发动机排出的燃气;其次,机翼前缘削尖以适应高速飞行,其实萨伯本打算为J21R安装重新设计的机翼,但由于花费过高,只好把原机翼前缘削尖了事。这时的萨伯公司显得目光短浅,因为虽然J21R使用了喷气发动机,却并没有将先进的高速飞行气动原理融入其中。1947年时瑞典皇家空军计划订购120架,但最后由于引进了“吸血鬼”,订购数量削减到60架。瑞典皇家空军大量订购J21R这种尚不成熟的实验型喷气机的作法实在值得商榷,也许由于当时的原苏联羽翼待丰,瑞典皇家空军还没有太多地感觉到来自北方的压力。在1945年二战到了1947年,萨伯公司将正在装配线上的J21A-1进行改装——当时乐观地认为只有20%的部件需要重新设计,但实际改装过程中发现近一半的零部件要重新设计。1947年3月10日,第一架改装的原型机首飞成功。同样在1947年,世界上各航空大国的第一代真正的喷气战机也相继首飞:原苏联的米格-15、美国空军的F-86“佩刀”、美国海军的F9F“黑豹”早期型……在这些属于时代经典的早期喷气机面前,先天不足的J21R相形见绌。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21R

作为战斗机J21R并不合适,它糟糕的机动性使它不适合空中缠斗;虽然机动性不好,倒不妨碍它作为稳定的航炮和火箭弹等直射武器火力发射平台使用,所以生产出来的60架飞机型号全改成A21R。型号中的A是瑞典语“Attack”(攻击)一词的打头字母,所以其攻击机型号均以A开头。其中第一批30架型号为A21RA,因为安装的是英国生产的发动机,第二批30架型号为A21RB,安装的是瑞典生产的发动机。但作为攻击机,只携带上述武器是不能满足作战要求的,而J21R的载弹量太小,最大载弹量只有700公斤,更要命的是续航能力不足——挂火箭弹低空攻击时作战半径也只有190公里,最大续航时间只有46分钟,虽然使用外挂油箱可以将续航时间延长到100分钟,但这要以大大减少载弹量为代价,因此也就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上述缺陷再加上引进“吸血鬼”、不久后新型的J29“圆桶”服役,使得J21R在1953年就早早退役,到了1956年全部“除名”,结束了短短的一生。J21R是萨伯公司向正确的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但它却已落后于时代。在本国的航空工业能提供新型的现代化喷气战机之前,为了使瑞典空军及时获得新型喷气机的使用经验,政府为空军引进了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的“吸血鬼”F.1型喷气战斗机,并将其型号本地化为J28A。有趣的是这也是一型双尾梁结构的喷气战斗机,与J21R结构类似,看来瑞典皇家空军是认准了这种结构的飞机。首架购进的J28A于1947年服役。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29“圆桶”

虽然瑞典引进了“吸血鬼”喷气战斗机,但与此同时,萨伯公司并未停止研制更先进的喷气战机。最初设计的喷气机基本是参照“吸血鬼”设计出来的“RX-1”方案,接着是外形与洛克西德的P-80相似的“R-101”和“雪茄”方案。当时在设计R-101时萨伯的工程师对P-80一无所知,当P-80出现时立即认识到瑞典的喷气机设计已经落后于时代很多年了,不得已,萨伯的设计人员又回到绘图桌前开始新的设计。1945年12月,辛勤的工作有了结果,一型以“妖精”发动机作为动力的喷气机设计完成,机头进气、直进气道、直排气管、飞行员几乎是骑在发动机上。由于采用薄翼型层流翼,主起落架无法收入翼内,只好收入机身,而早期的喷气发动机本来块头就不小再加上收起的起落架,结果弄得机身肥大,象个酒桶。在尾喷管后上方延伸出尾梁来支撑尾翼,这样机尾距地较远,即使起落架较短在大角度起飞机水平尾翼也不易触地。瑞典皇家空军对这款设计很满意,但此时萨伯得知德·哈维兰已经研制出名为“幽灵”的新型离心涡喷发动机,比“妖精”功率更大。于是萨伯的设计人员决定设计以“幽灵”为动力的新型战斗机。如果说J21R仅仅是一架安装了喷气发动机的老式战斗机的话,“圆桶”则是萨伯公司首次将喷气发动机与现代高速飞行气动原理结合起来设计的“纯种”喷气战机。1946年2月,新机研制正式开始,公司代号“R-1001”。早在1945年末,在同为中立国的瑞士的帮助下,萨伯的工程师得到了二战期间德国科学家在空气动力学方面取得的成果——那就是证明高速飞行时后掠翼的作用。因此萨伯公司将“圆桶”那原始的直翼设计改成后掠角25度的后掠翼。1946年秋,瑞典空军订购3架原型机,并给予型号J29。1948年9月1日,J29由罗伯特·摩尔驾驶首飞成功。原型机使用的是“幽灵”45型发动机,推力2吨。机翼的改进果然效果明显,新型战斗机的最大速度已经达到1,000公里/小时,瑞典皇家空军对新机的性能更是赞不绝口。J29虽然外形象个丑陋的圆桶,但性能却还不错,敏捷的身手更是出人意料。为了减小着陆速度在外翼段安装了前缘襟翼,副翼放下时襟翼自动伸出。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29“圆桶”

第一批生产型J29A于1952年1月开始服役,使用它部队将其戏称为“会飞的圆桶”(FlygandeTunnan),可没想到这竟成了J29的大名。J29A安装的是单台推力2.27吨的RM2,即瑞典以生产许可证形式生产的“幽灵”发动机。主要武器是机头内的四门20mm航炮,每门备弹180发。A型共生产了224架。圆桶的下一个投产的型号是J29B,其原型机于1953年3月11日首飞成功,从1953到1955年共生产了332架。“圆桶”B型在A型基础上做了些改进:安装了翼内油箱,这一下使“圆桶”的载油量增加了50%;同时翼下还加装炸弹和火箭挂架——由于主起落架距地高度太低,“圆桶”的机腹下无法挂载武器设备,也就没有安装机腹挂架。改良过的J29B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其载弹能力如下:四个挂架格各挂3枚75毫米无制导对空火箭;共14枚145毫米或150毫米火箭弹;共4枚125毫米或180毫米大口径反舰火箭弹;共两只400升或500升外挂油箱,可以当汽油弹使用。应瑞典皇家空军的要求,萨伯发展出了“圆桶”的侦察型——平腹的S29C。除了腹部平平是C型的特征外,它的机头也与其他“圆桶”不同——拆除四门航炮,腾出的空间安装5台不同型号的侦察相机,成了无武装侦察机。其机尾安装了雷达信号探测报警器,因为没有武器,这恐怕是唯一的自卫手段。1953年6月3日,S29C首飞成功,共生产了76架。量产“圆桶”的同时,萨伯还致力于提高“圆桶”的飞行性能。由于在“幽灵”发动机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其水土不服——不适应瑞典寒冷的气候,于是为其安装了重新设计的加力燃烧室,这使其加力推力达到2.8吨。新发动机被安装到一架J29B上,安装了新发动机的“圆桶”型号改成了J29D,D型仅此一架,没有投产。改良发动机只能部分提高性能,萨伯的工程师还完善了“圆桶”的机翼设计,采用了前缘“锯齿”。新机翼的引入导致了新型“圆桶”的出现——J29E型。1953年12月3日,E型的原型机首飞成功,萨伯在1955年共生产了29架E型。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29“圆桶”

“圆桶”出征中非国家刚果于1960年独立,从此结束了作为法国的殖民地的历史,但其加丹加省(Katanga)却闹分裂。由于刚果政府实力不足,只好要求联合国干预。1961年秋,5架B型“圆桶”被提供给联合国维和部队,后来又分两批提供了2架S29C和4架B型。在六十年代这些初部分“圆桶”作为维和部队的一部分派到刚果执行维和任务。在刚果执行维和任务对于瑞典皇家空军来说意义重大——自1816年以来瑞典就从未对外用兵,更未派其皇家空军执行过作战任务。虽然此次在这次维和任务中“圆桶”损失不少——摔掉两架,11架“圆桶”中只有4架返回瑞典,其余的就地拆毁——为寒区作战设计地“圆桶”不适应刚果的热带气候。但瑞典皇家空军收益颇多,不仅仅取得大量的作战经验,还改进了作战思想。而且此后,要求萨伯飞机公司在飞机设计中要注意考虑可维护性设计。杂记在1950年,当“圆桶”正被批量生产时,萨伯曾考虑过发展它的两种双座型:并列双座教练型“圆桶”和并列双座截击型“圆桶”,其中双座截击型“圆桶”在机头进气口上方安装截击雷达天线,增加一名雷达操作员。但由于萨伯公司仅生产战斗机型“圆桶”的任务就十分繁重,实在无力改进这两型双座“圆桶”,再说,这时是喷气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继续改进老式的“圆桶”意义也不大,因此双座“圆桶”项目便成了流产的计划。对于“圆桶”来说,比较露脸的事迹有两个:1954年,一架J29B在500公里的航程中以977.3公里/小时的平均飞行速度创下世界纪录;在1955年,两架S29C在1,000公里的航程中以900.6公里/小时的平均飞行速度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圆桶”的唯一国外用户是奥地利,于1961年购买了15架翻新的二手F型,奥地利将这些“圆桶”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1962年又增购了15架可安装侦察设备的F型。这次出口对萨伯公司意义重大,这是二战后第一个购买其战机的欧洲国家,而且从此以后奥地利成了萨伯公司的忠实用户。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32“长矛”

“圆桶”服役虽然使瑞典跟上了世界喷气战机的潮流,但其性能只满足执行夺取制空权的任务,瑞典皇家空军认为还缺少执行攻击地面及海上目标的任务的专用攻击机。1948年12月,萨伯公司应皇家空军的要求开始研制新型喷气式对地攻击机,公司代号“项目1100”。“项目1100”经过一系列的设计改进后,最终以比较成熟的“项目1150”方案得到空军认可,该方案为配备四门20毫米航炮,翼下可携带火箭弹巢的串列双座亚音速攻击机,性能可以保证在一小时内飞抵瑞典的国境,全天候出击。其后座增加一名导航员,使用后掠角35度的后掠翼,外形象一架安装了后掠翼的T-33。该设计方案原计划使用瑞典自己研制的RM4涡喷发动机,但由于研制缓慢,1954年取消发动机的研制。最后选择了以许可证形式生产的罗·罗“埃文”RA.7发动机(RM5)。“项目1150”共制造了4架原型机,1952年11月3日首飞,第二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获得了型号J32“长矛”。1953年10月25日,“长矛”在俯冲过程中速度超过音速,这是当时世界上同级别飞机中第一个做到在俯冲中超过音速的攻击机。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32“长矛”

“长矛”服役A32A“长矛”的第一种生产型是双座A32A专用攻击型,1955年入役,到1957年总计有12个中队装备了A32A。“长矛”A型配备了萨伯自家的MkIII型弹射座椅,升级的RM5A2(“埃文”Mk21A)发动机。大约有四分之一的“长矛”安装了法国设计、瑞典生产的PS431型对地攻击火控雷达。“长矛”A型的武器包括在机头安装的4门瑞典制造的西班牙MarkV型20毫米航炮,每门炮备弹180发;每侧翼下6个挂架,最大载弹量3吨在当时来说也算不错。A型可携带12枚小型炸弹或4枚重磅炸弹,口径从60毫米到180毫米的反装甲火箭弹,后来Rb04C空-舰导弹出现,它也可以在两侧翼下各挂一枚执行反舰任务。Rb04是瑞典自行研制并装备的第一型战术空-舰导弹。当时项目由瑞典国防部导弹局负责,萨伯公司负责研制。Rb04的发展可追溯到1946年,瑞典研制的第一种反舰导弹——罗伯特310(Robot310),但这型导弹的技术并不成熟。三年后萨伯公司在该弹的基础上研制出瑞典的第一型实用型舰-舰导弹罗伯特315和空-舰导弹罗伯特304,前者1957年投产并装备舰艇;后者便是Rb04。1958年服役的Rb04C是第一个实战型号。该导弹使用重300公斤的聚能破甲爆破战斗部,并有自炸装置,若未发现目标就会自毁。最大射程20公里(E型可达32公里),最大速度0.95马赫,末段掠海,各型导弹均采用自动驾驶仪中段制导和主动搜索雷达末段(攻击段)制导,由于安装了主动搜索雷达它也是较早实现“射后不管”的空-舰导弹。作为对地攻击火力平台,“长矛”A型是一型成功的攻击机,其与萨伯35“龙”搭配使用效果不错,一个负责掌握制空权,一个负责对地攻击。从1955年到1958年共交付了287架,一直服役到1978年,此时,萨伯37“雷”已服役,“长矛”A型被取代。J32BJ32B是一型全天候双座战斗机,1957年1月7日首飞,1958年服役。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32“长矛”

J32D这是一型拖靶机,在1972年时由6架“长矛”B型改装而成。由于“龙”的服役,此时已不需要“长矛”B型这种落伍的老东西,所以没有退役的“长矛”B型被改装成各种辅助型飞机,1997年这6架D型全部退役。J32E电子战“长矛”,在1972年时用15架“长矛”B型改装而成,用于电子战和电子战训练。与D型一样在1997年退役,取代它的是Sk37E电子战型“雷”。未能出口的“长矛”在萨伯公司将其研制的“长矛”推向武器出口市场后,曾有印度、南非两国有引进意向。其中印度还打算引进其生产许可证自行生产,但由于英国的干预,最后印度投入英国人的怀抱,改引进英制战机。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35“龙”

在无尾三角翼战机设计方面,“龙”式是萨伯公司所迈出的成功第一步,正是这第一步的成功,使萨伯公司在以后战斗机研制中坚定了采用无尾三角翼布局的决心——先是萨伯35,然后是萨伯37,再到多用途的萨伯39。“龙”的起源早在1949年,应瑞典皇家空军委员会提出的要求,萨伯公司开始进行代号“项目1200”的新机预研,计划用其取代到时必然过时的萨伯29“圆桶”,“圆桶”虽然服役时间不久,但由于各航空大国的新型喷气战斗机层出不穷,其性能已经开始落伍。瑞典皇家空军对新机的具体要求是可以拦截高空高速轰炸机,最大飞行速度不得低于1.4马赫,除了可以使用瑞典现有的机场外,还要具备公路起降能力,也就是说要能够使用临时加固的公路简易跑道。这也是瑞典皇家空军第一次对战斗机起降性能提出如此要求,毕竟这个时期的局势不同了,原苏联锋芒毕露的攻击力使瑞典人没有幻想能顶住其第一波次进攻,因此在机场遭突然袭击而被摧毁后战斗机的公路起飞性能就显得格外重要。此外,还要求新机的构造不能过于复杂、易于维护、价格低廉、操纵简单,总之就是要求在战时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持战斗力,一切的设计要围绕恶劣的战争环境。这是瑞典皇家空军第一次对战机提出如此苛刻的要求,但也说明其对萨伯的飞机研制能力充满信心。在萨伯的主设计师艾力克·巴瑞特(ErikBratt)领导下,萨伯的工程师们为了满足飞机的速度要求,一致同意采用无尾三角翼的气动布局,而且机翼后掠角达到罕见的70度。后来经过详细论证,机翼设计改为双三角翼结构,后掠角达到80度的内段机翼采用大厚度翼身融合设计,为容纳燃油和主起落架提供了宽敞的空间;外翼段为薄翼型的小型三角翼,前缘后掠角57度,外翼段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改善战机的低速性能和缩短起降距离,同时保留高速飞行时的低阻特性。不仅机翼后掠角大得惊人,垂直尾翼的后掠角也不含糊,惊世骇俗的机翼和垂尾使这架飞机的外形十分前卫。要知道在这以前还没有人设计过这样的无尾双三角翼飞机。

叼毛发直

鸡鳄牛猫10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35“龙”

在美国进行了一系列风洞试验后,机翼的气动外形基本确定,并准备制造一架尺寸为原型机70%大小的验证机——萨伯210“LillDraken”,在瑞典语中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小龙”,它的大名“Draken”——“龙”——是留给该机的生产型的。完成了为“龙”取得飞行数据的任务后,“小龙”被送进瑞典空军博物馆。1953年瑞典政府订购三架原型机和三架预生产型萨伯35战斗机。生产型机计划换用英国罗·罗公司的“埃汶”200(AvonMk.48A)发动机,沃尔沃航空发动机公司(就是着名的瑞典汽车生产商——沃尔沃公司的前身)获得了“埃汶”200的生产许可证,开始生产瑞典版的“埃汶”200——RM6B,该发动机换用公司自己研制的“65型”加力燃烧室,由于瑞典的气候寒冷,所以通常要对引进的发动机的燃烧室进行必要的改装,以免发动机水土不服。改装后的发动机净推力为4.8吨,加力推力可达6.8吨。1955年10月25日,萨伯35的原型机首飞成功,当时原型机使用的是英国“埃汶”200发动机(AvonMk.21,该发动机的瑞典型号为RM5A)。在随后的试飞中最大速度达到设计要求的1.4马赫。同时代的法国“幻影Ⅲ”型战斗机的原型机首飞比萨伯35晚了一年,但在1957年1月的试飞中达到1.5马赫,而且在1958年10月24日,“幻影Ⅲ”A型在试飞中于12,500米高度达到2.0马赫的最大速度,“龙”达到这样的速度是1960年以后的事了。不过对于“龙”式来说这样比不太公平,因为“幻影Ⅲ”A要达到2.0马赫的最大速度,必须启用一台助推用的火箭发动机。“龙”试飞成功后的第二年,瑞典政府批准萨伯35投产。投产时由于超音速理论已经成熟,战斗机速度开始向2马赫冲击,因此瑞典空军将萨伯35的最大速度指标提高到1.8马赫。这样做的原因或许还有可能是当时得到的情报:原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开始进行“图-105”超音速轰炸机项目——就是后来的图-22“眼罩”。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35“龙”

发展历程J35AJ35A是萨伯35的第一种生产型,第一架生产型J35A于1958年2月15日试飞成功,试飞的那架J35A安装的是瑞典制造的RM6B,这次成功标志着J35A的批量生产正式开始。1960年3月,这架J35A进入瑞典空军服役,标志萨伯35型机正式服役的开始。最初的军队服役证明这是一型成功的作战飞机,瑞典皇家空军飞过该机的飞行员一致认为这是真正属于飞行员的飞机:操纵简单,毛病极少。这个评价不仅证明了萨伯公司出色的设计,还充分体现了该公司高超的飞机制造技术。地勤人员的赞扬则是该机易于维护,这恐怕得益于该机的机身前后两段是由螺栓连接,从工艺分离面很容易将飞机分前后两段,直接对发动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从地勤人员的评价可以看出,萨伯公司在设计中的确已经考虑到飞机的维护性,这也基本达到了瑞典皇家空军当初的要求。当然萨伯35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该机的“短腿”——航程不足,二是该机的短距起降性能不够突出。但是,“腿短”的缺陷与发动机的耗油率有很大关系;而在当时的同吨位战斗机中“龙”的起降距离已经够短了,只是瑞典皇家空军的要求过于苛刻。除了双三角中单翼和垂尾的设计有些前卫外,还采用了翼身融合。这个在今天看起来很前卫的设计其实很早就有。飞机的表面控制(就是副翼的翼面操纵)为二余度的液压系统,为了防止由于飞行员对驾驶杆的杆力感觉不明显操纵过度,导致飞机过载过大发生事故,驾驶杆连接了助力装置,使飞行员在操纵该机时多少有点感觉。每侧机翼后缘的副翼分成三段。外翼段由螺栓与内翼连接,可将外翼卸下以方便陆上运输,在后机身的上下两面各有一块面积不大的减速板。作为单座型战斗机,J35A加压座舱还为飞行员配备了空调设备,这些配置不仅是因为瑞典属于寒区国家,更重要的是飞行员要驾驶战斗机在18,000米以上高空执行拦截任务。为了减小过载对飞行员的影响,座椅后仰达30度,同时还为飞行员配备了火箭弹射座椅,型号为Saab-73SE-F——也是萨伯公司的产品,可在零高度和100公里/小时以上的飞行速度下弹射,当时各国装备的第一代弹射座椅还达不到零-零弹射的指标。J35A的机内武器是两门英国产“阿登-55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35“龙”

J35BB型继J35A后的“龙”系列的第二个型号,于1959年11月29日首次试飞,1961年末开始服役,算原型机在内共制造了72架。外形上B型与后期生产的A型没多大区别,但换装了萨伯产的S7型火控系统的B型具备了迎面截击能力,与只能尾随攻击的A型相比作战效能提高不少。无奈的是当时瑞典皇家空军仅有的Rb24空-空导弹性能太差,只能尾追红外信号特征较大的发动机尾喷管,无法迎头攻击。J35B在执行截击任务时只好挂两个能装19发75毫米火箭弹的火箭发射巢,在迎头攻击时无制导的火箭弹比只能追尾的导弹强。携带了火箭弹的B型同时也能执行有限的对地攻击任务,其实在后来的J37“雷”出现后,老式的J35大部分是作为多用战斗机使用的。Sk35C瑞典语中Sk为“教练机”一词(Skol)的开头两个字母,因此瑞典皇家空军的教练机型号均以Sk开头,这与美国教练机型号以字母T开头类似。“龙”式的C型是双座教练机型,由于当初萨伯35的原型机试飞时,试飞员认为其驾驶十分简单,萨伯公司也就没有专门设计教练机。但在交给部队试飞后,年轻的新飞行员却不这么认为,不得已萨伯公司只好在A型的基础上设计出了“龙”家族的教练型——C型,其原型机于1959年12月30日试飞成功。前后串列的座舱为后座的飞行教练配备潜望镜以改善其前向视野,但教练员对该设计评价不高,一句“总比没有强”就可以概括。在该机的后舱设计中萨伯公司在防护上考虑的比较多,当时认为,如果座舱遭到飞鸟或其它异物撞击,前座的学员受伤的话还有后座的教练可以驾驶飞机,问题不会很严重,但万一后座的教练也受伤那乞不是两名飞行员外加飞机全部玩儿完。所以在学员与教练之间加装了一块防撞隔板以加强防护。座舱的变化不仅导致飞机的航向稳定性变差,还减少了机内载油量。作为解决方案,在前机身下部安装了两只小型翼面以提高航向稳定性;将两门机炮拆除来腾出空间增加油箱容量。为防止这些改动导致机身重心发生变化还将机头的火控雷达给拆了,不过没有雷达倒没有妨碍其携带红外制导的“响尾蛇”或其他的近程空-空导弹进行训练。除了C型的原型机外,该型机全部由A型早期生产型改装而成,并保留了A型使用.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37“雷”

Viggen一词在瑞典语中是“雷”的意思,指的是北欧神话中主司战争的雷神托尔(Thor)用手中战锤(瑞典语Mjolner,即所谓的“雷神之锤”)所制造的霹雳闪电,传说这个神锤发出的闪电可以杀戮各种各样的妖魔,瑞典皇家空军用“雷”来命名此款战机无非是想暗示萨伯37为“全能战机”。十年砺剑1952年,瑞典皇家空军就在考虑让萨伯公司开始预研新型战斗机取代刚刚服役的萨伯35“龙”式,皇家空军的对新机的性能要求主要是:起降滑跑距离不超过500米(这成了瑞典皇家空军对战斗机的一贯要求);最大速度能达到2马赫;可以执行高、低空拦截任务;能低空突防攻击敌方地面目标……萨伯公司欣然接受了该新机的预研项目,并将新机的公司代号定为“项目1300”。在接到项目后萨伯公司的设计师们先后提出百余种方案,其中包括:使用了火箭发动机的“项目1325”;使用类似“龙”式的双三角翼结构的“项目1372”(该方案十分命短,连风洞模型都未制造);可垂直起降的战斗攻击机——“项目1400”;最大速度2.8马赫的“项目1421”;最大速度2.3马赫,外形模仿“幻影”III的“项目1443”……直到“项目1500”才大致接近现在的“雷”。在经过100余种设计方案对比后,终于在1962年确定该机的整体布局采用代号“项目1534”的方案,整个论证过程长达10年。其研制过程自开始至终挫折不断,但各种方案的设计工作依然坚持进行,没有象有些国家那样的为了降低风险而将已经花费大量心血的战机研制项目盲目下马。瑞典皇家空军要求研制新型战斗机的议案在1961年得到瑞典国会的同意,但新型战机的研制费用和单机成本要严格限制。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新机的动力强劲,瑞典沃尔沃航空发动机公司得到了美国普·惠公司JT8D型涡扇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这也是瑞典第一次引进美国人的发动机。为了适应瑞典的使用环境而将其燃烧室进行适当改进后,沃尔沃公司开始生产瑞典版的JT8D,即单台正常推力6.7吨的RM8A型涡扇发动机。这是瑞典人的一贯传统——购买发动机的技术,然后在国内改进和生产,决不单纯地采购。1962年2月萨伯公司将最终确定的三角翼鸭式布局设计方案连同详细的技术说明送交瑞典航空部。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37“雷”

“一机多型”的设计思想作为固定翼战机,“雷”除了它出众的短距起降性能外,最大的特色要属它“一机多型”的设计概念。这种概念意味着以一种机体作为“基本作战平台”,只需更换“平台”上的部分设备即可执行其他任务,有点“模块化”的意思。这个“一机多型”的思想在今天并不出奇,因为现代的战斗机设计已经向“一机多用”前进,但在三十年前,这种思想就显得前卫了。六十年代时,美苏等航空大国还在研制专用的制空战机和专用的对地攻击机时,作为小国的瑞典却无法承受如此的武器发展战略。诚然,在单一作战性能指标上,专用战机的作战性能一般要优于多用途战机,但这要付出昂贵的经济代价。在这个前提下,萨伯公司开始考虑改变战机的设计思想,不过这种思想的转变也是“雷”在设计过程中几次反复的原因之一,因为在1952年提出的几种设计方案还没那么前卫地考虑到“一机多型”的概念,而“龙”式也是在设计工作基本完成后才开始考虑将其改装成多用途战机的。象“雷”这样在设计中就体现“一机多型”的多用途战斗机实在不多,但这种设计思想不仅有助于提高战机的通用性,减轻后勤负担,最重要的是具有很好的经济性,现在的美国JSF项目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独特的结构鉴于空军对短距起降性能的要求苛刻,萨伯公司采取了多种措施予以满足。首先是选择推力超群的发动机。1961年,萨伯选择RM8A涡扇发动机作为“雷”的动力,而不是当时流行的涡喷发动机。RM8A的原型JT8D本是一款供大型客机使用的涡扇发动机,诸如原麦道公司的MD80和波音公司的波音727、737等。普·惠公司应瑞典的要求改进出了军用型,为了达到超音速飞行的要求为JT8D加装了加力燃烧室。形容“雷”所采用的发动机推力超群绝不过分,那时很少为战斗机安装单台最大加力推力达12吨的发动机,与其同时代的只有极少数几种战斗机采用了这个级别的发动机,比如原苏联的米格-23“鞭挞者”飞机使用的发动机的加力推力刚刚能达到10吨,但米格-23的正常起飞重量几乎是“雷”的两倍!F-15、F-16初期所使用普·惠F100-PW-100加力涡扇发动机是1970年后才研制成功的,况且这两种飞机服役比“雷”晚了将近十年。RM8型加力式涡扇发动机还有一个独特的推力换向器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37“雷”

AJ37用来取代萨伯32“矛”的攻击机型“雷”,是“雷”家族中的第一个型号。由于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所以该型“雷”的型号为AJ。1967年2月,瑞典皇家空军订购第一批108架AJ37,这些AJ37从1971年开始入役。在设计该型攻击“雷”时恰逢各航空大国流行航空武器“导弹化”,萨伯公司也错误地认为机载武器已经进入了导弹时代,所以不仅没有为AJ37配备内置航炮,甚至连常规的炸弹都没打算使用,在设计人员脑子中“雷”的武器只有导弹。后来,在原型机都已经开工制造时,由于发现“雷”所配备的火控计算机性能不错,即使使用常规炸弹轰炸目标也具有很高的精度,才开始考虑使用航空炸弹作为备用武器。由于AJ37是攻击型,所以配备的是爱立信公司研制的PS-37对地攻击火控雷达,属于第三代多功能机载攻击雷达,该火控系统在当时是一大进步,因为它的核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字式计算机,而当时还是模拟计算机的时代。执行反舰任务时早期使用的主要武器是Rb04空-舰导弹,后期先进的RBS15F空-舰导弹是主要反舰武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主要使用博福斯公司的M70型135毫米火箭弹、Rb05无线电制导战术空-地导弹和后来的Rb75(瑞典版的“幼畜”)电视制导空-地导弹,偶尔也挂载120公斤炸弹和30毫米航炮吊舱。Rb05空-地导弹该弹是瑞典皇家空军装备的第一种近程空-地导弹,于1960年开始研制,公司代号为“萨伯305”,1970年入役,空军编号为Rb05A。据说该型导弹甚至可以用来打击低空飞行的直升机。由于A型是无线电指令制导,抗干扰能力差,1975年开始研制电视制导的B型。但因为研制费用过高,该发展计划被瑞典政府取消,转而采购美国人的“幼畜”电视制导战术空-地导弹(该弹的瑞典型号为Rb75)。Rb05的最大射程9公里,最大速度大于1.0马赫,使用高度约350米。160公斤爆破战斗部,配用近炸引信。1台液体火箭发动机。该弹尾部有曳光管,以便飞行员目视跟踪然后用无线电遥控导弹飞向目标——制导方式比较落后。RBS15该系列导弹是瑞典装备的第二型国产战术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37“雷”

Sk37“雷”家族中的教练型,也是唯一的双座“雷”,共17架,于1973年开始入役。为了容纳飞行教官,拆除了雷达和部分油箱,因此航程短不能使用导弹武器。为了弥补航向稳定性下降,加大了垂尾面积。象“龙”式一样,“雷”在设计时也没有考虑过改装教练型。由于后座前向视野“先天不足”,只好为后坐的飞行教官安装两只潜望镜来解决问题,对于飞行教官来说这是一个失败的设计。后来这17架教练机中有10架被改装成Sk37E型电子战机,用来替换“年迈”的J32E“矛”式电子战机。该型电子战“雷”可携带电子战吊舱执行电子对抗或电子干扰等任务Sk37型教练机从其挂载的电子设备吊舱可以看出,这是一架由教练机改成的Sk37E电子战“雷”SF37型号中的SF是瑞典语“SpaningFoto”(意为侦察照相)两词的打头字母,该型是“雷”家族中的照相侦察机型号,共28架,1973年5月21日首飞,1979年至1990年交付瑞典皇家空军,用来取代“龙”家族中的侦察型S35E。由于所有的侦察相机都安装在机头整流罩内,只好拆除火控雷达及其天线。安装的侦察相机包括:三台SKa24C-120低空照相用侦察相机,一台SKa24-57广角相机和两台SKa31-600高空照相用侦察相机。但这些相机只能在白天使用,要执行夜间侦察任务需要在机腹左右两侧各挂一个侦察专用吊舱,其中一个内装三台使用红外感光胶片的SKa34-75相机,另一个内装红外闪光弹及其投放设备,其作用与相机的闪光灯类似。执行照相侦察任务时最多可以携带六枚Rb24(瑞典版的AIM-9B)或者Rb24J(AIM-9L)用来自卫。SH37型号中的SH是瑞典语“SpaningHavsovervakning”(意为海上侦察)两词的打头字母,是“雷”家族中的海上搜索侦察型,共26架,1973年12月原型机首飞。与SF37不同的是机头内安装了侦察雷达,也可挂载内装SKa24D型相机的全天候照相侦察吊舱。在执行海上监视、侦察任务时也可挂最多六枚的Rb24导弹自卫。JA37“截击雷”(Jaktvig)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37“雷”

JA37D中期延寿型“截击雷”九十年代时,出于执行联合国的国际维和任务的需要,瑞典皇家空军对部分JA37进行延寿改进,改进后的便是JA37D。这时“雷”已经算不上先进了,所以只能用来执行维和等二线任务。AJS371992年时冷战已经结束,瑞典政府认为不需要继续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再加上原打算为“鹰狮”配备的RBS15F空-舰导弹、“雷神之锤”(瑞典语Mjolner)子母弹箱等一系列先进武器已经投产,瑞典皇家空军为了用有限的经费最大程度地保持战斗力,只能选择继续升级“雷”家族。1992年,按计划开始将总计115架的AJ37、SF37、SH37型“雷”升级成AJS37。从它的型号可以看得出,它要执行包括对空作战、对地/海攻击、侦察在内的三种任务,从“一机多型”开始向“一机多用”转变,就象JAS39多用途战机一样。想法虽然不错,但可怜的是资金仍然不足,结果升级后的SF37侦察“雷”仍不能执行对地攻击任务,AJ37和SH37的火控雷达维持原状……外籍“雷”在“雷”服役后萨伯几次打算出口,但由于瑞典是中立国,不能向北约所谓的“好战国”出口武器。七十年代,当“雷”开始服役时,一些如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等北约国家开始寻求新型战机取代已经过时的F-104“星战士”战机,萨伯公司与其合作伙伴爱立信公司和沃尔沃公司合作推出萨伯37E型战机,字母E代表“Eurofighter”(欧洲战机)之意。同时竞争该合同的还有达索的“幻影F1”、诺斯罗普的F/A-18“大黄蜂”和通用动力的F-16“战隼”,对于萨伯37来说这些都是新型战机,而其中属F-16的竞争力最强,因为该机当时已被美国空军选为标准战机,所以在价格和技术上都有很大的优势。对于萨伯37E来说,它比F-16更适应北欧的作战环境,毕竟F-16是设计主要在温带地区作战的。萨伯公司很快意识到,如果能拿到这比合同,就会有更多的北约订单接踵而至,因而在竞争该合同时把萨伯37E的价格压到最低,来抢先占领市常但由于萨伯公司的飞机制造能力本就十分强大,如果再得到这笔合同的话,不久后很可能会对美国的军火出口贸易形成威胁,所以美国动用了政治压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37“雷”

淡出江湖1993年时,随着性能更先进的“鹰狮”即将服役,第一架“雷”退役,这标志着“雷”家族开始让出一线战机的“大哥”地位,逐步退居二线。在“雷”退役后,要拆除一架早期生产型“雷”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拆除后期升级过的“雷”则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失踪的型号萨伯公司的作战飞机型号在萨伯35“龙”和萨伯37“雷”之间似乎缺少了萨伯36这个型号,其实该型号并未“丢失”,它就是公司代号“项目1376”的流产工程,是作为执行核打击任务设计的专用攻击机。这听起来有些吓人,因为众所周知瑞典是一个中立国,怎么会对研制核攻击机感兴趣,其实早在二战刚刚结束,瑞典就已经雄心勃勃地开始核武器研制工作,而且初步研究证明对于当时的瑞典来说在经济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除了政治上),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萨伯公司会冒险设计这型核攻击机了,这是一型单座攻击机,采用前缘后掠角62度的直三角翼,没有水平尾翼,没有鸭翼,机腹进气,为挂载核弹设计了专用弹舱……该机所使用的主要武器是最大重量约800公斤的核炸弹,适合执行低空突防投掷核武的任务。1957年由于要集中精力进行“雷”项目的研制,该型核攻击机计划被取消,但是直到1966年瑞典国会才决定终止核武器研制,同时作为无核国家继续维持它的中立国地位。如果萨伯36服役,瑞典皇家空军赋予它的型号将会是A36,虽然该项目已经下马,瑞典空军的攻击机机队中A36这个型号却一直虚席以待。对于瑞典这样一个在冷战期间所处环境特殊的中立国来说,放弃拥有核武器来避免“北极熊”的“垂青”或许是正确的。除了萨伯36外,在萨伯37“雷”和萨伯39“鹰狮”之间还有萨伯38这个型号失踪,这个也是下马的型号。七十年代时瑞典皇家空军认为需要研制新型的轻型攻击机,于是萨伯公司为其开发了公司代号“项目1600”的轻型攻击机。后来由于技术指标升级,改成了代号“项目1700”的高级教练/攻击机,该型机使用已发展成熟的航电设备和武器系统,不需另研新武器。但后来由于冷战结束,再加上该项目预算超支,不幸被勒令下马。如果该机能够如期服役将会被赋予萨伯38的型号,其军队型号将是Sk38/A38。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萨伯-37“雷”

时代经典作为鸭式布局、短距起降战斗机,萨伯37“雷”实现了一机多型的设计思想,是符合瑞典国情的一型成功之作。作为一款六十年代研制的战机,它有领先时代的一面,当然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雷”在设计中的一大遗憾就是没有引进空中加油技术,以当时瑞典与欧美航空大国的国际关系来说获得空中加油技术并不困难,即使无法从国外获得该技术而独立研发也并非难事。当然,对于瑞典的国土面积和当时的国防政策来说,“雷”即使不采用空中加油技术也完全可以满足作战需要。另一个遗憾是仍然采用机械式操纵系统,如果晚几年服役的话或许还赶得上应用电传操纵技术,而这将大大提高“雷”的操纵性能。对于一架本身静不稳定的鸭式战机来说采用机械式操纵系统,其高机动性不易得到全面的发挥。对于航空迷来说,采用这些技术会使“雷”更加趋于完美,成为一型理想的完美战机。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JAS-39鹰狮战斗机

瑞典JAS-39鹰狮战斗机”是瑞典萨伯公司研制的单座全天候全高度战斗/攻击/侦察机,用以在90年代取代瑞典空军的瑞典Saab-37“雷”式战斗机。萨伯(Saab)公司的“鹰狮”飞机几乎是创造了一项奇迹。它在所有的高度上都具有超音速的能力,可以从粗糙的道面上起飞,采用了集成化的航电设备,使飞行员具有良好的空情警觉性,设计时考虑了尽量缩短外场使用时的复飞准备时间,外场只需要少量维护人员。“鹰狮”飞机的机身较小,无论从气动力还是从结构来讲,都是高度复杂的。

小国大军工:曾让中国羡慕不已的瑞典战斗机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JAS-39鹰狮战斗机

研制背景70年代后期,当瑞典空军编制“鹰狮”飞机的技术要求的时候,是准备用它来替代Saab-35“龙”和Saab-37“雷”的,着重强调飞机的“变用途”能力和飞机的空中优势能力,因此命名为JAS-39战斗、攻击、巡逻机。“变用途”是指飞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改变用途的能力;“多用途”要求飞机在执行任务之前按照特定的任务进行配置。JAS-39“鹰狮”飞机的主要目标是截击接近瑞典海岸的外国飞机,并对入侵的敌机给予还击。当时,华沙条约国和北约成员国的飞机经常进人瑞典的领空。具体来讲,瑞典空军希望寻求一种能够对抗苏联的Su-27“侧卫”及其改型机的飞机。据瑞典情报部门预测,在“鹰狮”飞机的服役过程中,Su-27飞机是它可能遇到的最大的威胁。由于俄罗斯距瑞典的最近点只有200km,“鹰狮”飞机不必要设计成为一种大型的双发飞机——这一点不同于同时代的其它飞机。这种轻型单发的设计方案的直接优势是减少了飞机的成本,“鹰狮”飞机的出厂成本只有“台风”或“阵风”的三分之一,但同样具有良好的机敏性和较小的雷达截面。较小的机身也降低了飞机的耗油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