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未都谈《功甫帖》真伪之争

 收藏家宾彦红 2013-12-27

昨天,针对上海博物馆三位研究员质疑苏轼《功甫帖》是伪本,买家刘益谦在发表首次声明没得到回应后,在新浪收藏二度发表声明——《我的困扰与求救》。声明再度敦促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尽快公布研究报告的同时,还代表龙美术馆向上海博物馆发难。

  对于上博没有选择在专业研究刊物发表学术争鸣,而是先在《新民晚报》以官方名义发布结论性观点、上博的鉴定结论和论据等问题,刘益谦提出了疑问。刘益谦还翻出一桩陈年旧事,他指出1999年上博举办的“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特展”,所展四十余件作品皆被专家学者和画家后人指证为伪造品。“你们是如何向民众做出解释,并顺利度过信誉危机的”,刘益谦表示强烈质疑。

  关于《功甫帖》真伪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已成为近期最火爆艺术事件。马未都近日参加《锵锵三人行》节目时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马未都指出,如果此件作品是真作,以5000多万元购入并不贵。据其了解,苏东坡作品大多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这件是尚在民间的“孤品”,并且《功甫帖》是海内皆知的名帖,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对于上海博物馆三位研究员此次的做法,马未都表示奇怪,“从所有的社会反映来看,大家对上海博物馆的三位研究员半官方态度感到疑惑。通常研究员不会对市场上的作品发表看法,但是这次不仅发表看法,并且没有在一个学术著作中发表看法,而是在一家晚报上刊登,给人一种闹事的感觉。”
 

刘益谦:我的困扰与求教

2013-12-27 09:35:01来源:新浪收藏

  2013年12月26日中午,针对《功甫帖》真伪一事,收藏家刘益谦再次向新浪收藏发来声明。在声明中,刘益谦不仅代表他的鉴定团队对上海博物馆的鉴定方法提出质疑,还代表龙美术馆向上海博物馆发难。声明全文如下:

  我的困扰与求教

  12月23日,我对《功甫帖》事件发表公开声明,原本是想敦促上海博物馆方面早日公布相关的学术报告,让事件回归正常的学术讨论,而非停留在于事无补的街谈巷议。始料未及的是,包括中央电视台、《华尔街日报》在内的海内外多家媒体纷纷要求对我进行采访,就此事件发表进一步的看法。由于上博迟迟不肯公布正式的学术报告,以钟银兰为代表的上博书画部在《新民晚报》抛出结论性的观点后,也未就此事发出任何公开的声音,因此,作为单纯的买家,我面对媒体的热情关注和相关领导、朋友的热切询问,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为此,我觉得有必要就我目前所面临的困扰求教于事件的挑起方上海博物馆,期望尽快得到具体的答复,同时也算是对媒体朋友和关心此事的民众再一次表明我的心迹和立场。

  首先,我想要请教上海博物馆的是,你们没有选择在专业的研究刊物发表研究成果的学术争鸣的常规做法,而是先在《新民晚报》这样的大众媒体以官方的名义发布结论性的观点,是由于《功甫帖》真伪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学术规范和学术尊严的价值,需要你们集体展现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了吗?如果真是这样,为何不在我出于国宝回归的热忱于中秋之夜与各国大收藏家激烈争夺而最终拍得《功甫帖》之初就表明你们的观点?或者在我们以激动的心情以电视媒体向广大民众表示《功甫帖》将在龙美术馆(西岸馆)的开馆展展出之时就提出你们的结论?这样一来,我个人避免可能的经济和名誉损失事小,国家也不必为《功甫帖》的合理回归动员宝贵的保税资源,同时热爱传统文化的广大民众也不必为此可能满怀期待地空欢喜一场。从竞拍成功到成功回归,其间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你们对《功甫帖》的鉴定结论又是如此的简单且毋庸置疑,或许作为一个民间收藏家,上博这样一个学术权威机构对我没有预先提醒和事后帮助的义务,但是你们在挑起争议之后又不肯拿出详尽的学术报告,对关注此事的广大民众和同样从事文博事业的专家学者而言,是不是过于草率从事了?

  其次,对于上博的鉴定结论和目前所见的论据,我个人虽然也充满疑惑,但我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加上买家的特殊身份,也不便对此发表评论。我从事中国书画收藏二十余年,投入的精力和体会的甘苦,固然不足与外人道,但仅资金一项也有数十亿之多,也收藏到了一些学术界公认的至宋代以来的重要书画作品,这主要归功于我的鉴定团队的出谋划策,他们中间既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授,也有曾经从事过文博行业的老一辈专家顾问,还有在艺术市场上拼搏多年的鉴赏好手。《功甫帖》事件出来以后,他们在惊讶的同时,也表示本着学术争鸣的原则,愿意倾听一切学术上的不同意见。由于未能等到上博的进一步说法,他们委托我向以钟银兰为代表的上博书画部求教几个具体的疑问:
 一、“双勾填墨”对古代书法作伪而言并非难以识别的高级手段,为何张葱玉、徐邦达等老一辈过手此帖的专家没有提出这一疑点,反而判为真迹?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经手此帖的苏富比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士也没有看出端倪,而上博的专家团队仅凭与拓本的主观比对就能得出摹本无疑的结论,是上博的学术团队在古代书画的鉴定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果吗?可否与大家分享这一成果呢?

  二、原帖翁方纲的题跋,原本是最无争议的部分,现在也被判为伪作,证据何在?可以说所有关注此事的相关专业人士对此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期待上博学术团队传道受业解惑。

  三、日前,有“知情人士”爆料,此帖早年曾出现在上博,后又由上博流出。这一复杂的来由,与上博官方的这次匆匆表态有无关联?作为国家的公共文化机构,或许上海博物馆有说明原因、以正视听的义务吧?

  与此同时,我创办的龙美术馆在这次事件中也受到了无端的牵连。

  龙美术馆原本是我投资创办的公益性艺术机构,且不用说在前期建设上投入的大量资金,即便是维持它的正常运转,也需要可观的运营成本。好在自龙美术馆成立以来,得到了文化部、上海市、浦东新区、徐汇区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才有信心把私立美术馆作为百年大计运营下去,为爱好艺术的民众服务。这次龙美术馆对外表态将要展出《功甫帖》,只是出于与大家分享古代艺术瑰宝的美好初衷,而上博将其定性为“美术馆展出伪作”,这使龙美术馆也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在如何排除舆论干扰,坚持自己的学术主张方面,上海博物馆是有较为丰富的经验的。因此,龙美术馆管理方也委托我向上博方面请教:一、1999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特展”,所展出的全部四十余件作品皆被专家学者和画家后人指证为伪造品,你们是如何向民众做出解释,并顺利度过信誉危机的?二、2003年,上海博物馆耗资450万美元公款,以当时中国书画作品的最高价格在海外收购四卷《淳化阁帖》,在学术界引起争议,你们除了将宋代原版“祖帖”的说法改称“最善本”,又是如何说服官方和民众,这笔公款收购完全是物有所值的?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民营美术馆这种新生事物是一种十分脆弱的存在,除了国家政策的护持,也离不开国营同行老大哥的帮助,还望上博不吝赐教,帮助龙美术馆这个小兄弟健康成长。

  最后,我还是要感谢在这一事件中,保持公正立场、心怀善意的所有媒体朋友和各界人士。我个人的委屈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客观还原《功甫帖》以本来面目,共同营造并努力维护传承中华文明的良好氛围。希望上海博物馆本着国家公益文化机构的社会责任感有以教我。

  近日,《新民晚报》多次撰文刊登了有关《功甫帖》真伪的争议,12月21日,该报第一次报道了上海博物馆三位研究员认为纽约苏富比《功甫帖》为晚清之作,12月23日,该报称,有知情人士向上海电视台透露曾有《功甫帖》赝品流传出来,昨天,该报又报道了艺术品经纪人诸文进对于翁方纲的题跋的新发现,认为目前问世的《功甫帖》真伪存疑。

  纽约苏富比的这件《功甫帖》到底是真是伪?用安素轩拓本来论证墨迹本到底靠不靠谱?对于私人藏品的真假,官方博物馆机构应不应该发声?一时间,有关《功甫帖》事件的争议四起,孰对孰错,不能分辨。

  目前,业内所有的关注点全部落在上海博物馆的这份即将公布的完整报告上。为此,在12月23日,刘益谦第一次发表声明,催促上博尽快公布研究报告。但至今为止,上博报告还迟迟未出。
 

刘益谦:我在等待他们的报告

2013-12-27 11:36:45 来源: 新民周刊作者:沈嘉禄

摘要:刘益谦:我也算见惯风浪了,此前对我的各种猜测和冷嘲热讽都能承受,一笑了之,但学术上的事情由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认真对待。从上周六以来,我的手机就没停过,我一直在忙于应付媒体的采访和各路朋友的询问。我现在一方面在等待上博的学术报告公开发表。 苏轼的《功甫帖》刘益谦感到不解的是:我一个中国人,出于对中…

  刘益谦:我也算见惯风浪了,此前对我的各种猜测和冷嘲热讽都能承受,一笑了之,但学术上的事情由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认真对待。从上周六以来,我的手机就没停过,我一直在忙于应付媒体的采访和各路朋友的询问。我现在一方面在等待上博的学术报告公开发表。

  苏轼的《功甫帖》

  刘益谦感到不解的是:我一个中国人,出于对中华文明的热爱,花了5000多万从海外购回一件国宝级文物,上海博物馆作为官方文物机构,对此事没有任何评价或鼓励,还在不恰当的时机,把结论性的观点通过大众媒体发布,而想象中应该很严谨的学术报告却迟迟未出,这是为什么?

  记者:刘先生,这些天你可能比较烦恼吧,自从12月21日媒体透露,以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组成的学术团队代表上海博物馆对你于今年9月从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的苏轼《功甫帖》提出公开质疑以来,全国各地不少媒体都转载或综合报道了这条爆炸性新闻,使你再次处于新闻焦点之中。当初在海外拍得这件天价拍品时,坊间将你视作一掷千金的土豪,现在有专家的研究成果放在那里,有人又将你视作棒槌了,你是否感到胸闷或气恼?

  刘益谦:我也算见惯风浪了,此前对我的各种猜测和冷嘲热讽都能承受,一笑了之,但学术上的事情由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认真对待。从上周六以来,我的手机就没停过,我一直在忙于应付媒体的采访和各路朋友的询问。我现在一方面在等待上博的学术报告公开发表,另一方面也通过媒体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记者:你的声明我也看了,你在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时说的几句话我也注意到了,这些文字与观点表明了你的积极态度,但这是你真实的想法吗?

  刘益谦:请你相信我的真诚。首先,我要感谢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的学术团队能够群策群力、集合老少研究员的学术力量,并且代表上海博物馆这样备受世人瞩目的博物馆的官方组织,如此关注一个私人收藏家的收藏行为。不仅先在大众媒体发表粗放的研究结论,激发广大民众的热切关注,还对媒体表示将有详尽的学术文章在数天内公布,引起相关人士的期待。对我这样一个从事中国书画收藏20余年的藏家来说,真可说是受宠若惊了。

  在我以往的概念中,官方博物馆的从业人员由于受文物法等相关法律的约束,是不能随意对艺术市场的交易和艺术品发表有针对性的评判的。

  记者:对不起打断一下,单国霖先生不是龙美术馆的学术顾问团的成员吗?他在与其他几位专家对此件拍品进行真实性鉴定时,就没有向你透露过半点信息吗?

  刘益谦:没有透露过任何信息。我要强调的是,单先生是我们龙美术馆的学术顾问团成员,我与他以及钟银兰先生认识都比较早,我对他们的人品与学术水平向来十分尊敬。但是顾问团成员只对美术馆的学术负责,我个人的收藏品,或者我准备竞拍某件拍品前,从来没有向他们咨询过具体的关于真伪或优劣的意见。这是我一贯的态度,也顾虑给这两位研究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也因此,上周六他们以官方名义对《功甫帖》的真伪发出强大的集体声音,让我颇感突然,相当惊讶。我也曾琢磨过这起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但另一个更理智的声音提醒我:要尽量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

  比方说,我认为他们的意见不仅可以使我个人避免可能的损失,而且对整个艺术市场而言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他们主动对一件民间藏品进行学术研究,或许意味着以上海博物馆为代表的官方权威机构将为艺术品市场保驾护航、指引方向。这样一来,广大收藏家就不必有赝品伪作的担忧了,艺术市场也可望越来越纯净。

  记者:20多年来,中国的艺术市场发展很快,民间收藏也持续升温,相当多的文博专家通过著书立说或在电视上出镜等方式,起到了推动与指导作用,但是民间收藏人士对某些专家还是不买账的。有太多的事实在提醒人们,在文物鉴定这档事上,专家看走眼的情况屡见不鲜,受利益驱动而随意发表定性言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收藏界非常希望官方博物馆通过举办讲座及举办文物展来提升民间收藏家的水平,对专家以官方名义发表的意见也一直很关注,并充满期待。

  刘益谦:所以我要感谢上海博物馆对我创办的龙美术馆的爱护和关心啊。龙美术馆(浦东馆)开馆一年以来,无论是举办过的十余个展览,还是开展的多次学术活动,均受到了广大市民和相关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这是因为我严格地执行了把收藏行为和美术馆分开的原则。我的所有收藏品,只有经过专家的严格挑选才有可能进入美术馆的馆藏体系,那些艺术价值不高的、重复的作品均不能纳入。为此美术馆还组织了专家顾问团队,专门负责作品的挑选和展览的学术把控,就像你刚才所说的,单国霖先生就是学术顾问团的成员之一。

  我认为邀请单国霖先生担任学术顾问是合适的,事实证明他的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众所周知,我在2009年5月,在拍卖会上经过长达40多分钟的激烈竞价,以6171.2万元的拍得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当时也引起中外媒体的关注。2012年12月18日龙美术馆开馆,在精心策划的四个开馆展之一“古往今来——龙美术馆开馆大展”中,这件北宋的绘画珍品就众望所归地赫然登场,并理所当然地成为最大的亮点。那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就是我请单国霖先生来担当的,展览期间他还作过一场学术报告会,专门就宋徽宗的这些传世名作进行梳理与解读,让公众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这种专家与观众良性互动的场面令人倍感欣慰。

  记者: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宋书画艺术品传流至今很少,省市级博物馆如果有的话也堪称镇馆之宝了。在你收藏的古代书画艺术品中,像《写生珍禽图》、《功甫帖》这样高年份的藏品多吗?

  刘益谦:经过20多年的苦苦寻访,这个历史时期的书画还是有几件的。我准备在龙美术馆(西岸馆)明年3月份开馆时,专门做一次宋元书画珍品展。这个想法不是心血来潮,不是拍脑袋的,可以说是我的夙愿。也因此,当我从苏富比的拍卖图录封面上看到《功甫帖》时,感觉就是它为我而来,是缘分到了,就与我相约而至。

  《功甫帖》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性,我当然是清楚的。我也请专家一起看过,它的来龙去脉也是清晰无误的,此前有张葱玉、徐邦达等前辈专家对此作品的一致肯定。大家知道,张葱玉、徐邦达两位老先生是中国文博界的泰斗,于我国文物事业居功至伟,学术地位不可撼动。据张葱玉先生在《张葱玉日记·书稿》里回忆,建国前就有人向他表达了出让意愿,索价两万大洋,而当时《平复帖》在交易时也不过四万大洋。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中称它“神采飞扬”、“神品”。如果这两位饱学之士存有疑问,会这么说吗?

  记者:你能肯定张葱玉与徐邦达两位先生亲眼见过的这件珍品就是苏富比上拍的这件吗?

  刘益谦:纽约苏富比是有着很高资质的老牌拍卖行,他们对这样一件拍品肯定是十分慎重的。再说在拍卖会上,从30万美元起拍,一直叫到800多万美元,其间竞叫声此起彼落,场内与我竞争的就有五六位收藏家,他们都是行家,决不可能在云遮雾罩的形势下举牌子。

  记者:但是从上博三位专家的研究来看,他们认为作伪者采用了“双钩填墨”技法……

  刘益谦:这个问题我现在不想说,也不能说。关于《功甫帖》真伪的问题,我期待他们尽快出报告,报告出来后我才能做出进一步的正面回应。《新民晚报》的消息披露后,引起全国媒体轰动,海外媒体也十分关注,连美国的《纽约时报》也刊登文章了。圣诞节快到了,欧美国家的人都忙着过节,但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在第二天就及时发表了声明,表示将成立特别小组,邀请全球博物馆专家研究讨论。如果专家们认为上博的观点能站得住脚,苏富比一定会维护买家的权益。甚至说到“苏富比一贯恪守艺术拍卖业界的最高德行标准,并保留我方对此事件的所有法律权利”。那么,在各方结论得出之前,作为买家,我只能保持中立。

  但是这几天来大家都在等待报告,上博专家却迟迟没有动静,这让希望获知真相的公众也很焦急。我觉得学术上有不同看法很正常,有争论就有进步,但上博专家采取单方面向媒体报料的方法相当不妥,你为何不以报告的形式正式向公众公布呢?为何在报告发表之前就诉诸媒体呢?究竟想起到何种作用?我从善意的角度思来想去,还是不得而知。

  我一个中国人,出于对中华文明的热爱,花了5000多万从海外购回一件国宝级文物,上海博物馆作为官方文物机构,对此事没有任何评价或鼓励,还在不恰当的时机,把结论性的观点通过大众媒体发布,而想象中应该很严谨的学术报告却迟迟未出,这是为什么?

  记者:据悉,上海市政府对你的回购行为还是支持的。

  刘益谦:是的,市领导是相当重视的,《功甫帖》进关时,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支持,作为海外回流文物经由外高桥(600648,股吧)文化贸易基地艺术品报税仓库进入上海,经由保税仓库出入境并借展。

  记者:众所周知,上海博物馆自建馆以来一直鼓励民间收藏家的捐赠行为,在如今展出的重要文物中,也有不少是近年来海内外人士的无私捐赠。

  刘益谦:其实在龙美术馆举办过的几场古代书画展览中,我都对海内外文博专家莅临指导充满期待。作为对官方博物馆的补充,龙美术馆在正规化与专业化方面是做了大量工作的,这里也有馆聘专家的心血。今天,上海博物馆的学术团队对《功甫帖》的研究方式也让我大开眼界,仅凭与拓本的比较就得出毋庸置疑的结论,并且连翁方纲的题跋也认为是伪作,这是很不慎重的。如果说宋代的作品存在争议是较为正常的话,那么把翁方纲这样晚近代人物的题款判为伪作,应该是有极具说服力的铁证的。上海博物馆的学术团队还认为此帖是摹本,并且上升到了“美术馆展览伪作”的高度,这对我和龙美术馆无疑是莫大(博客,微博)的鞭策。因此我期盼上海博物馆的学术文章尽快面世,以解困惑。

  或许以上海博物馆这样强大的学术实力,可能从未展出过伪作,也从未花巨资购入赝品,但对龙美术馆这样成立仅一年的美术馆而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而对上海博物馆在《功甫帖》上所投入的劳师动众的学术力量,我仍然只有感谢。


 

《功甫帖》:拓本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

2013-12-22 10:53:01 来源: 书法一瞬斋

摘要:昨天《新民晚报》载,中国商人5037万所拍苏轼《功甫帖》被证系伪作。指在在前不久纽约拍卖会上拍下来的那副苏轼墨迹,在经过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的专家研究后发现,是伪作。这几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即将面世,不过,仅从新闻报道和目前掌握的图片质量看。我以为专家拿《安素轩石刻》(下图)来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 …

  昨天《新民晚报》载,中国商人5037万所拍苏轼《功甫帖》被证系伪作。指在在前不久纽约拍卖会上拍下来的那副苏轼墨迹,在经过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的专家研究后发现,是伪作。

  这几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即将面世,不过,仅从新闻报道和目前掌握的图片质量看。我以为专家拿《安素轩石刻》(下图)来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

  《安素轩石刻》中的苏轼《功甫帖》拓本(左)、《功甫帖》钩摹本(右)

  报道称“通过考证,发现近期露面的《功甫帖》伪本钩摹自晚清鲍漱芳(约1763-1807)辑刻的《安素轩石刻》,其制作时间,亦可定于道光四年(1820)至同治十年(1871)之间。”要我说,虽然新闻图片小,但这黑乎乎的拓本成于道光年间还差不多。

  你别生气我接下来要用墨本去欺负拓片,因为他们就是光天化日之下,用拓本欺负墨本的,呜呼,此六百百年来闻所未闻。

  1,安素轩拓本油亮光洁,怒力做态。

  A,“功”字的钩,圆整,还有明显的“刺儿”。这对于拓本,根本就不可能是好兆头。而对比墨迹的同一个部分,轻巧自然。

  b,“奉”字的竖,直、粗壮;墨迹本竖很轻巧,不像拓本有种勉强态。

  c,“别”字的一竖,很干净,隐约有种痛快感,反观墨迹,枯涩迟沉,一任天机。

 

业内专家看《功甫帖》真伪事件

2013-12-22 11:14:51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摘要:今年9月,著名藏家刘益谦以约5037万元人民币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中成交的苏轼《功甫帖》,计划明年在上海龙美术馆公开展出。不过昨天,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透露经过鉴定与考证,这件《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伪本。这一则“苏轼《功甫帖》被上博称为伪本”的新闻在…

推荐关键字 真伪 《功甫帖》

  今年9月,著名藏家刘益谦以约5037万元人民币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中成交的苏轼《功甫帖》,计划明年在上海龙美术馆公开展出。不过昨天,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透露经过鉴定与考证,这件《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伪本。

  这一则“苏轼《功甫帖》被上博称为伪本”的新闻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刘双舟、皮力等业内专家也都发表了自己看法个观点。

  刘双舟认为:无论结果如何,这个案例都是有意义的,鼓励正当的学术争鸣,对艺术品市场有益。

刘双舟微博截图

  知名策展人皮力表示:“我不知这个字帖的真假,但是根据我美术史的经验,这篇报道和中国书画鉴定一样不靠谱。中国书画鉴定历来都是毫无理性,全凭感觉。

  微博“艺术与典藏”认为:时隔千年,无论谁做出的真伪结论都是相对的,都是概念的!

微博截图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财经评论员项立平认为:这个真伪争辩事件说到底是话语权之争,一些早已淡出市场的人都不甘寂寞发发声音。

微博截图

苏轼精品《功甫帖》业内称鉴别简单

2013-12-26 13:49:08来源:新浪收藏

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

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

  12月26日消息:综合各方面消息,从今天开始,上海博物馆将在三楼书法馆展出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虽然只是上海博物馆例行轮换的常规展览之一,但是由于近期苏轼《功甫帖》的事件,而使得这件作品格外受到关注。

  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纸本纵27厘米横96.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卷为苏轼于元符三年(1100)冬十二月写给友人谢民师的一封信,谈他对文学遣词达意的见解。这幅书法作品被有关专家认为是苏轼书法的代表作品,上海书画出版社还将其印制过单行本。元代书法家俞和曾评其书谓:“东坡先生在当时诸公间第一品人也,余每于人家见尺牍片纸,未尝不爱赏,得其遗迹犹可想其风度,况笔精墨妙耶。”明代书法家娄坚在卷后跋云:“坡公书肉丰而骨劲,态浓而意淡,藏巧于拙,特为淳古”。

  这件书法的展出,对于《功甫帖》的鉴别来说,无疑使提供了一个参考。除此之外,这两天业界对于《功甫帖》的争论一直没有暂停过。昨天,当艺术品经纪人诸文进质疑《功甫帖》上的翁方纲题跋之后,北京保利的书画专家李雪松则提出了商榷的意见。类似这样的一来一往,在近期成为了一个文化热点。其实,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其实此次对于《功甫帖》的争议在于其究竟是宋代的墨宝,还是晚清的摹本,这样大跨度的时间通过仪器完全可以测出。目前,在日本已经有可以放大几万倍,专门用于鉴定书画的电子显微镜,对于笔迹可以清晰看出。而在美国,则有专门的仪器,只需要用棉签在墨迹上轻轻擦拭,就可以判断是其年代。究竟是上博专家认为是晚清摹本,还是苏富比拍卖行坚称的宋代真迹,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很方便地测试出来。

【快讯】刘益谦就功甫帖二度声明: 《我的困扰与求教》

“《功甫帖》真伪事件”再升级

2013-12-26 13:00:53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摘要: 刘益谦拍得的苏轼《功甫帖》 2013年12月26日中午,收藏家刘益谦继12月23日对“《功甫帖》真伪事件”发布正式对外声明后,再次公开发布其二度声明,声明原文如下:《我的困扰与求教》刘益谦 12月23日,我对《功甫帖》事件发表公开声明,原本是想敦促上海博物馆方面早日公布相…

推荐关键字 刘益谦 功甫帖 真伪

刘益谦拍得的苏轼《功甫帖》

刘益谦拍得的苏轼《功甫帖》

  2013年12月26日中午,收藏家刘益谦继12月23日对“《功甫帖》真伪事件”发布正式对外声明后,再次公开发布其二度声明,声明原文如下:

  《我的困扰与求教》刘益谦

  12月23日,我对《功甫帖》事件发表公开声明,原本是想敦促上海博物馆方面早日公布相关的学术报告,让事件回归正常的学术讨论,而非停留在于事无补的街谈巷议。始料未及的是,包括中央电视台、《华尔街日报》在内的海内外多家媒体纷纷要求对我进行采访,就此事件发表进一步的看法。由于上博迟迟不肯公布正式的学术报告,以钟银兰为代表的上博书画部在《新民晚报》抛出结论性的观点后,也未就此事发出任何公开的声音,因此,作为单纯的买家,我面对媒体的热情关注和相关领导、朋友的热切询问,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为此,我觉得有必要就我目前所面临的困扰求教于事件的挑起方上海博物馆,期望尽快得到具体的答复,同时也算是对媒体朋友和关心此事的民众再一次表明我的心迹和立场。

  首先,我想要请教上海博物馆的是,你们没有选择在专业的研究刊物发表研究成果的学术争鸣的常规做法,而是先在《新民晚报》这样的大众媒体以官方的名义发布结论性的观点,是由于《功甫帖》真伪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学术规范和学术尊严的价值,需要你们集体展现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了吗?如果真是这样,为何不在我出于国宝回归的热忱于中秋之夜与各国大收藏家激烈争夺而最终拍得《功甫帖》之初就表明你们的观点?或者在我们以激动的心情以电视媒体向广大民众表示《功甫帖》将在龙美术馆(西岸馆)的开馆展展出之时就提出你们的结论?这样一来,我个人避免可能的经济和名誉损失事小,国家也不必为《功甫帖》的合理回归动员宝贵的保税资源,同时热爱传统文化的广大民众也不必为此可能满怀期待地空欢喜一场。从竞拍成功到成功回归,其间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你们对《功甫帖》的鉴定结论又是如此的简单且毋庸置疑,或许作为一个民间收藏家,上博这样一个学术权威机构对我没有预先提醒和事后帮助的义务,但是你们在挑起争议之后又不肯拿出详尽的学术报告,对关注此事的广大民众和同样从事文博事业的专家学者而言,是不是过于草率从事了?

  其次,对于上博的鉴定结论和目前所见的论据,我个人虽然也充满疑惑,但我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加上买家的特殊身份,也不便对此发表评论。我从事中国书画收藏二十余年,投入的精力和体会的甘苦,固然不足与外人道,但仅资金一项也有数十亿之多,也收藏到了一些学术界公认的自宋代以来的重要书画作品,这主要归功于我的鉴定团队的出谋划策,他们中间既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授,也有曾经从事过文博行业的老一辈专家顾问,还有在艺术市场上拼搏多年的鉴赏好手。《功甫帖》事件出来以后,他们在惊讶的同时,也表示本着学术争鸣的原则,愿意倾听一切学术上的不同意见。由于未能等到上博的进一步说法,他们委托我向以钟银兰为代表的上博书画部求教几个具体的疑问:一、“双勾填墨”对古代书法作伪而言并非难以识别的高级手段,为何张葱玉、徐邦达等老一辈过手此帖的专家没有提出这一疑点,反而判为真迹?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经手此帖的苏富比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士也没有看出端倪,而上博的专家团队仅凭与拓本的主观比对就能得出摹本无疑的结论,是上博的学术团队在古代书画的鉴定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果吗?可否与大家分享这一成果呢?二、原帖翁方纲的题跋,原本是最无争议的部分,现在也被判为伪作,证据何在?可以说所有关注此事的相关专业人士对此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期待上博学术团队传道受业解惑。

  三、日前有“知情人士”爆料,此帖早年曾出现在上博,后又由上博流出。这一复杂的来由,与上博官方的这次匆匆表态有无关联?作为国家的公共文化机构,或许上海博物馆有说明原因、以正视听的义务吧?

  与此同时,我创办的龙美术馆在这次事件中也受到了无端的牵连。龙美术馆原本是我投资创办的公益性艺术机构,且不用说在前期建设上投入的大量资金,即便是维持它的正常运转,也需要可观的运营成本。好在自龙美术馆成立以来,得到了文化部、上海市、浦东新区、徐汇区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才有信心把私立美术馆作为百年大计运营下去,为爱好艺术的民众服务。这次龙美术馆对外表态将要展出《功甫帖》,只是出于与大家分享古代艺术瑰宝的美好初衷,而上博将其定性为“美术馆展出伪作”,这使龙美术馆也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在如何排除舆论干扰,坚持自己的学术主张方面,上海博物馆是有较为丰富的经验的。因此,龙美术馆管理方也委托我向上博方面请教:一、1999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特展”,所展出的全部四十余件作品皆被专家学者和画家后人指证为伪造品,你们是如何向民众做出解释,并顺利度过信誉危机的?二、2003年,上海博物馆耗资450万美元公款,以当时中国书画作品的最高价格在海外收购四卷《淳化阁帖》,在学术界引起争议,你们除了将宋代原版“祖帖”的说法改称“最善本”,又是如何说服官方和民众,这笔公款收购完全是物有所值的?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民营美术馆这种新生事物是一种十分脆弱的存在,除了国家政策的护持,也离不开国营同行老大哥的帮助,还望上博不吝赐教,帮助龙美术馆这个小兄弟健康成长。

  最后,我还是要感谢在这一事件中,保持公正立场、心怀善意的所有媒体朋友和各界人士。我个人的委屈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客观还原《功甫帖》以本来面目,共同营造并努力维护传承中华文明的良好氛围。希望上海博物馆本着国家公益文化机构的社会责任感有以教我。

  相关链接

  书画专家引经据典辩《功甫帖》真伪  

  刘益谦就“《功甫帖》真伪事件”发布正式对外声明  

  专题:苏轼《功甫帖》纷争  

  五千多万拍自苏富比的《功甫帖》被指伪本  

  刘益谦回应《功甫帖》真伪之争:我只是个买家  

  蘇富比微博回应质疑:坚持“功甫帖”为宋代诗人苏东坡作品  

  苏轼《功甫帖》起纷争:真伪 谁说了算?  

  《功甫帖》运至上海 全球专家将“会诊”  

书画专家引经据典辩《功甫帖》真伪

2013-12-26 12:53:20 来源: 中国证券网作者:邱家和

摘要: 图为功甫帖&翁跋翁方纲题跋成《功甫帖》真伪判定的重要旁证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就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自媒体上周末披露上海博物馆专家对苏富比纽约在9月高价拍出的苏东坡《功甫帖》的真伪提出质疑后,圈内人士自然也对此议论纷纷,其中上海博物馆专家认定翁方纲的题跋有伪,也成为《功甫帖》真伪之争的重…

图为功甫帖&翁跋

图为功甫帖&翁跋

  翁方纲题跋成《功甫帖》真伪判定的重要旁证

  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就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

  自媒体上周末披露上海博物馆专家对苏富比纽约在9月高价拍出的苏东坡《功甫帖》的真伪提出质疑后,圈内人士自然也对此议论纷纷,其中上海博物馆专家认定翁方纲的题跋有伪,也成为《功甫帖》真伪之争的重要旁证,而刘益谦在其《我的声明》中也特别提到,上海博物馆专家“连翁方纲的题跋也认为是伪作”。这一点自然引起圈内人士的关注。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在微信中披露,原上海崇源拍卖公司书画主管诸文进日前对“翁跋”提出了质疑;但李雪松认为诸文进的质疑有待商榷。

  诸文进表示,据其查证翁方纲的《复初斋诗集》与《复初斋文集》,翁方纲为《功甫帖》所作的题跋都有著录,不过却有诸多疑点:题跋涉及翁方纲为《功甫帖》所作的诗,其中有一段注解通常“以小字夹注于诗句之间”,却在题跋中另起一行成了第三段文字,“显然有增益跋文数量以昂其值之嫌”;而那件《功甫帖》上的题跋,还与上述诗文集之间有多处文字上的出入(详见后附原文)。

  李雪松在25日下午所发的微信中,则提出了与诸文进商榷的见解。他首先根据历代著录对《功甫帖》的传承作了大致的梳理,直到清晚期鉴赏家李佐贤(1807-1876)将包含《功甫帖》在内的《苏米翰札合册》著录于同治辛未(1871)年印制的《书画鉴影》,所记录的文字内容与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要录》完全一致。其次,他认为翁方纲题跋与其诗文集在文字上有出入是“所异有因”。他认为这是翁方纲受人之托撰写长跋时另有草稿而非一挥而就所致。据他推想,《复初斋文集》、《诗集》很可能是根据翁氏家存的题跋底稿编辑的,而现在看到的翁氏在帖后的亲笔题跋则是在最终书写时的定稿。底稿在当年八月初具,题跋在九月十二日完成。翁方纲亲笔题跋虽与文集、诗集有异,但文字内容并无不合理之处,甚至更为通顺。有个别字句的差异,实不足为奇(详见后附原文)。

  正如刘益谦《我的声明》所表示的,媒体和公众都在等待上海博物馆专家与苏富比的进一步解释,不过两位中国拍卖业专家对翁方纲题跋之真伪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事实的真相。为此,记者征得李雪松本人的同意,特地把他的微信转发于此,给有心的读者作为参考。

 

《功甫帖》真伪风波续:翁方纲题跋冒出新证

2013-12-25 15:46:53 来源: 新民晚报

摘要: 《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本报记者陈梦泽摄 《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中翁方纲题跋本报记者陈梦泽摄 纽约苏富比秋拍图录中翁方纲题跋乐梦融摄除了《功甫帖》九字的存疑外,各方对题跋、印章的考据,也是鉴别这件拍品的重要论据。其中,研讨此帖真伪,恐怕绕不过对翁方纲题跋真伪的判断,而争议双方对翁方纲题跋的看法…

  

  《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中翁方纲题跋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纽约苏富比秋拍图录中翁方纲题跋乐梦融 摄

  除了《功甫帖》九字的存疑外,各方对题跋、印章的考据,也是鉴别这件拍品的重要论据。其中,研讨此帖真伪,恐怕绕不过对翁方纲题跋真伪的判断,而争议双方对翁方纲题跋的看法也是相反的。今天上午,就在本报截稿之前,艺术品经纪人诸文进向本报透露了他的新发现。

  他的依据是2002年4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清代翁方纲撰,沈津辑),内收翁跋《功甫帖》全文,该书非影印出版。诸文进以雠校之法将《集录》所收跋文与目前问世之帖上翁跋两相对照,发现两篇跋文在文句,字数等多方面出入大矣。

  有几处较大的差异(部分):比如,《集录》中“近日厉鹗《宋诗纪事·小传》云”,苏富比拍品中是“近日历樊榭《宋诗纪事》小传云”;《集录》中“乾隆庚戌秋八月”,苏富比拍品中是“时乾隆五十五年(1790)秋九月十有二日”。(如图对比)  诸文进提出,《集录》所收翁跋《功甫帖》来源毋庸置疑,乃录自翁氏门人叶志诜所刻《复初斋文集》石印本第29卷第6页,集录者得自中国“台湾中央图书馆”所藏《复初斋文集》手稿本。诸文进声明,无意于贸然得出真伪结论,但翁跋出自今帖与《集录》中,异同出入太大,值得讨论。虽然文字录自《集录》,原始文字未见,误处难免。

苏轼《功甫帖》遭质疑 业内:技术流鉴宝未必靠谱

作者:郭晓昊2013-12-25 11:22:48广州日报279次浏览

  天价“国宝”被疑是赝品 苏轼《功甫帖》真伪难辨

  《功甫帖》成了“功夫帖”?

  今年9月,上海藏家刘益谦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中拍回苏轼《功甫帖》,不少古画收藏者为之一振:“寥寥9个字就卖出5000多万元。”此事后来更引发了业内关于“国宝”回流在入关和税收等方面的大讨论。

  然而仅过了3个月,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三位研究员通过上海媒体公开披露称,据考证,《功甫帖》是伪本,勾摹自晚清鲍漱芳(约1763~1807年)辑刻的《安素轩石刻》,其制作时间定于道光四年(1820)至同治十年(1871)之间,并从运笔、笔触、鉴藏印和骑缝章等多个细节入手进行了论证。

  买家刘益谦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9月竞拍前他已找过许多专家、行家看过字帖,当时未听到任何质疑。

  据悉,他得知上博专家意见后立即联系了拍卖方,拍卖方表示此作品曾见之于张珩《张葱玉日记·书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徐邦达赞扬其“神采飞扬”,为“上品”。其官方微博更于前日发表声明称:“苏富比坚持《功甫帖》为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作品。我方至今没有接到近日媒体上所提到声称此件作品为伪作的所谓报告。我方对作品的真伪性一向万分认真,将仔细研究这份所谓报告并针对其提出的问题作出任何所需的回应。苏富比一贯恪守艺术拍卖业界的最高德行标准,并保留我方对此事件的所有法律权利。”

  有业内人士表示,拍卖方还将就此事成立特别小组,要求全球博物馆专家对其真伪进行研究讨论。另据了解,此拍品或适用“有条件退货”条款,如果真的最终被认定为赝品,买家或可向拍卖行要求退款。

  官方机构突然质疑民间藏品

  “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各大博物馆的专家为了避嫌,一般不会对某件个人藏家从拍卖市场竞得的拍品进行真伪认定,更何况是这样高调公开‘宣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博系统人士说道。

  而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很少有博物馆的专家针对某件具体拍品发表意见,有的甚至刻意避而不谈,因此,这回上博专家联名发布鉴定意见的举动也让不少圈内人感到不解:“本人以为此帖确是存疑,但即便勾摹亦是古字迹,总非新仿。上博三贤论帖有道,然书圣王羲之存世之作亦多勾摹之本,不亦视其如真迹一般。勾摹有优劣之分、時期之分,由此可见价值……”

  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崇建在微博上发言称,由功甫帖想到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卷》:“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此卷送來上博辨伪,经仔细研对,从御题词至骑缝章均见瑕疵,存疑而不获。后入市场,上博亦从未对之指点一二,为何偏就功甫帖兴师动众?

  记得老上博人始终遵守一个规矩:绝不为市场出具一份鉴定证书。今高调点评功甫帖,实非明智之举,当三思而后行。”

  另有行家指出,上博专家单国霖原是刘益谦筹建龙美术馆时的顾问,这次却直指“顾主”买了假货。此外,也有藏友对苏富比所谓全球专家的公信力进行吐槽:“对你们请的顶级专家比较感兴趣,顶级专家基本都在天上了。”

  技术流鉴宝未必靠谱

  由于古董鉴定是老大难问题,专家各执一词真伪难辨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也有些人提出,能否以碳14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断代、鉴定。“把纸张、墨、朱印等分别做碳14测定,年代就出来了,不过取样得原持有者同意才行,对原作肯定会有损伤。”但反对者却认为,书画做碳14测定是“科技骗子”的玩法:“首先要解决碳污染的问题,即书帖在流传过程中被收藏者多次开放式接触,可能不断地被新的碳元素污染,而后期保存时使用的化学药物也会影响衰变检测结果。其次,这种检测所划定的年代范围仍然很大。第三,就算测出材料年代,也不能明确证实创作年代。”

  此事件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后续发展究竟如何,现在还难下定论。据悉,上博方面的研究报告或于本周正式公布,而这件《功甫帖》目前已运抵上海自贸区艺术品保税区,处于托管状态,尚未缴税,静候中外专家“会诊”。

资深人士质疑苏富比拍卖苏轼《功甫帖》认定依据

2013-12-27 15:41:19 来源: 新民晚报作者:乐梦融

摘要:资深人士质疑“苏富比拍卖苏轼《功甫帖》认定依据”—— 张葱玉徐邦达见过《功甫帖》实物吗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表示,苏富比拍卖的这件拍品,曾见之于张珩《张葱玉日记·诗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徐邦达赞扬其“神采飞扬&…

  资深人士质疑“苏富比拍卖苏轼《功甫帖》认定依据”——

  张葱玉 徐邦达见过《功甫帖》实物吗

  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表示,苏富比拍卖的这件拍品,曾见之于张珩《张葱玉日记·诗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徐邦达赞扬其“神采飞扬”,为“上品”。

  近日,这场有关苏轼《功甫帖》真伪的争论已然沸腾,国内外的许多专家高度关注。

  昨天,国内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提供他发现的线索,他再次翻阅张葱玉和徐邦达二位鉴定专家的鉴定意见,并且考证了语境,发现其中很多问题值得推敲:张徐二贤是否看到过原件?未必如苏富比拍卖行说的那样板上钉钉。

  张葱玉

  《张葱玉日记·诗稿》(张珩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7月版)中,1940年2月4日的日记(第130页)上面写道:“(韩)慎先北平诒书,寄示东坡《功甫帖》,元章《章侯茂异帖》、《道祖帖》,又陈俊卿、李寿朋二札子影本,索值二万元。中间《功甫》、《章侯茂异》二帖最佳,《道祖帖》真而不精,又破损太甚。《功甫帖》才九字,若与《太简》为匹,则真属双璧矣。”

  该人士认为,这段话反映出,张葱玉看到这张帖时,26岁(张葱玉,1914-1963年)。而到了后期,张葱玉先生一生所见名迹皆录于《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太简》即米芾的《苏太简帖》,收录书中,然而与之并美的《功甫帖》缺而不录。这是为什么呢?可见张葱玉先生在最终辑录时,此件作品值不值,心里有准,不敢贸然取舍。

  其次,这位名为慎先的人,是否甘冒这么大的风险,在战乱中从北京“寄”往上海如此珍贵的字帖?同寄的里面不但有苏东坡的帖,还有米元章的帖?值得怀疑。

  再者,从《张葱玉日记·诗稿》的若干影印照片可见,日记里没有句读。所以日记也可以这么标注句读:“(韩)慎先北平诒书,寄示东坡《功甫帖》,元章《章侯茂异帖》,《道祖帖》,又陈俊卿、李寿朋二札子,影本,索值二万元。” 慎先的意思就是,《功甫帖》等三帖加上二札子都邮寄来了影印本,供张参考下,2万元可买。可买的对象绝非影本,而是原件。日记里记录着1941年3月14日张葱玉“以二千购东坡墨竹轴于友庆”、1940年1月6日他以350元购明代周天球《云山》卷,可见当时书画价格。苏轼的画只有2000元,对2万元开价已经高了,所以没买,自然没有见到实物。

  徐邦达

  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要录》(故宫博物馆编,紫禁城出版社)中324页提到,“《书画鉴影》著录《苏米翰札》,计四帖,东坡行书《刘锡勅》是明人伪笔,不录,《功甫帖》为第二幅,虽只九字,极为神采。米芾二帖,一为《得书》,一为《恶札》,均真,见下录。”

  该人士认为,徐邦达先生在论述《功甫帖》时,并未如鉴定其他几帖那样,明确指明真伪,而是引用了翁方纲的原文以描述其神采,这一细微的差别不容忽视。老先生显然使用了“春秋笔法”表明其不能贸然决断的态度,治学之严谨,结论之审慎,真值得现在的收藏家学习。而未判真伪原因,极有可能是未见实物。

  且徐邦达先生记述《功甫帖》时,写了“纸本,小页,尺寸失记”和“《功甫帖》,楷书,一页,藏处不明”。

保利书画主管就《功甫帖》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

2013-12-26 10:48:23 来源: 上海证券报

摘要: 图为功甫帖&翁跋 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翁方纲题跋成《功甫帖》真伪判定的重要旁证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就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邱家和)自媒体上周末披露上海博物馆专家对苏富比纽约在9月高价拍出的苏东坡《功甫帖》的真伪提出质疑后,圈内人士自然也对此议论纷纷,其中上海博物馆专家认…

  

  图为功甫帖&翁跋

  

  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

  翁方纲题跋成《功甫帖》真伪判定的重要旁证

  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就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邱家和) 自媒体上周末披露上海博物馆专家对苏富比纽约在9月高价拍出的苏东坡《功甫帖》的真伪提出质疑后,圈内人士自然也对此议论纷纷,其中上海博物馆专家认定翁方纲的题跋有伪,也成为《功甫帖》真伪之争的重要旁证,而刘益谦在其《我的声明》中也特别提到,上海博物馆专家“连翁方纲的题跋也认为是伪作”。这一点自然引起圈内人士的关注。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在微信中披露,原上海崇源拍卖公司书画主管诸文进日前对“翁跋”提出了质疑;但李雪松认为诸文进的质疑有待商榷。

  诸文进表示,据其查证翁方纲的《复初斋诗集》与《复初斋文集》,翁方纲为《功甫帖》所作的题跋都有著录,不过却有诸多疑点:题跋涉及翁方纲为《功甫帖》所作的诗,其中有一段注解通常“以小字夹注于诗句之间”,却在题跋中另起一行成了第三段文字,“显然有增益跋文数量以昂其值之嫌”;而那件《功甫帖》上的题跋,还与上述诗文集之间有多处文字上的出入(详见后附原文)。

  李雪松在25日下午所发的微信中,则提出了与诸文进商榷的见解。他首先根据历代著录对《功甫帖》的传承作了大致的梳理,直到清晚期鉴赏家李佐贤(1807-1876)将包含《功甫帖》在内的《苏米翰札合册》著录于同治辛未(1871)年印制的《书画鉴影》,所记录的文字内容与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要录》完全一致。其次,他认为翁方纲题跋与其诗文集在文字上有出入是“所异有因”。他认为这是翁方纲受人之托撰写长跋时另有草稿而非一挥而就所致。据他推想,《复初斋文集》、《诗集》很可能是根据翁氏家存的题跋底稿编辑的,而现在看到的翁氏在帖后的亲笔题跋则是在最终书写时的定稿。底稿在当年八月初具,题跋在九月十二日完成。翁方纲亲笔题跋虽与文集、诗集有异,但文字内容并无不合理之处,甚至更为通顺。有个别字句的差异,实不足为奇(详见后附原文)。

  正如刘益谦《我的声明》所表示的,媒体和公众都在等待上海博物馆专家与苏富比的进一步解释,不过两位中国拍卖业专家对翁方纲题跋之真伪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事实的真相。为此,记者征得李雪松本人的同意,特地把他的微信转发于此,给有心的读者作为参考。

  诸文进对翁方纲题跋的质疑

  李雪松在25日上午的微信中转发了“诸文进兄新的发现”,相关文字如下:

  有友问及,翁跋中提及系诗一首,何以不见著录。按翁氏有《复初斋诗集》,《复初斋文集》各一部。今查得《复初斋诗集》卷第四十即著录翁氏为《功甫帖》所作诗,此诗在今见帖上亦有之。

  意外发现:

  (1)先前奇怪,今见帖上有翁氏第三段跋,似有出处,原来是为诗句“七星岩口字待勒,谢家庄上图未传。槎枒怒墨吐竹石,江海起立雲雷旋”这四句诗所作注解。按古人习惯,当以小字夹注于诗句之间为妥,此为常见格式,如其《诗集》中即作此编排,而今见帖中则另起一段,将此文字与诗句割裂,显然有增益跋文数量以昂其值之嫌,因为若不将注释文字紧随在当注诗句之后,豈非令读者有不知所云之感。況且,今见帖的这段文字还与《诗集》有出入,今见帖比原文多出“查初白《苏轼补注》”七字,又今见帖作“以为功甫请老归后”,《诗集》作“或谓功甫请老归后”。又,《诗集》注最末一句“盖误读《东都事略》耳”,今作“未详考也”。

  (2):翁诗最后一句“秋光八月荡瑶海,雨余参透梅子禅”,与《集录》所记“乾隆庚戌八月”一致,今见帖作“九月”则嫌牵强。

  李雪松在这条微信后加了一段注解:

  文进又云:今见帖上翁的第三段跋“东坡画竹石于郭功甫壁……”若指为翁伪书,则或由诗注抄录增益而来,使帖上多了一段跋,即古董商夸耀之双题三题之类。

  接着又加了一段注解:

  文进今晨再云:今晨乐兄到访,忽指《集录》所收翁跋,称此帖“苏某謹奉别功甫奉议”九字,而非拍卖帖上“苏轼謹奉……”,如非错录,則破绽大矣,昨竟未提及,真坡公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

  李雪松对诸文进的商榷意见  

  李雪松在25日下午的微信中提出了他的商榷意见,全文经作者本人修改:

  文进兄清鉴:

  翁方纲题跋的真伪是鉴别《功甫帖》的要点,我也尝试做点功课,与您商榷。

  首先:我们根据历代著录对《功甫帖》的传承做个大致的了解,清代以前该帖未见记载,清初是安仪周(1683-1745?)的收藏,见于《墨缘汇观》著录,九字内容为“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后入安庆太守江恂(1709-?)之手,原与《功甫帖》同装于《苏米翰札合册》的米芾《得书帖》、《恶札帖》均有江恂鉴藏印为证。江恂传藏其子江德量(1752-1793),江德量(字秋史)于乾隆五十五(1790)年秋请擅长考据及书法的翁方纲用另纸做了长篇题跋。后复归于成亲王永惺(1752-1823),并收入《诒晋斋摹古帖》中。再复归于英和(号煦斋)(1771-1840),翁氏双钩本上有“煦斋新购”藏印,后应一直存于英和后辈,直至许汉卿于1953年于沪上得自英和后人。清晚期鉴赏家李佐贤(1807-1876)将包含《功甫帖》在内的《苏米翰札合册》著录于同治辛未(1871)年印制的《书画鉴影》,彼著录文字仍为“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并详载翁氏题跋所有文字,这些文字内容与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要录》完全一致。需要注意的是李佐贤的《书画鉴影》著录的许多作品并非李氏自藏,仅是寓目而已。

  其次,我们再探讨翁方纲的文字差异问题:文进兄查证的《复初斋文集》、《诗集》均与著录本有异,毋庸置疑。但分析其内容当属所异有因。江德量(秋史)对家藏的这本册页极为看重,并亲自为第一幅苏轼《刘锡帖》做了长篇跋文,第二幅《功甫帖》仅九字,实在难以措辞题跋,故请更擅考据及书法的翁方纲代而为之。翁氏受托而为,自当尽力。翁虽博学,终非天人,必要经过一番查证方可题跋,绝不能一挥而就,事实上翁方纲最终题跋确是在自己的书斋“宝苏室”完成的。那么可以推想,《复初斋文集》、《诗集》很可能是根据翁氏家存的题跋底稿编辑的,而现在看到的翁氏在帖后的亲笔题跋则是在最终书写时的定稿。底稿在当年八月初具,题跋在九月十二日完成。翁方纲亲笔题跋虽与文集、诗集有异,但文字内容并无不合理之处,甚至更为通顺。有个别字句的差异,实不足为奇。虽然至今我未见原件,但毕竟不少古画鉴赏家都去纽约见过原件,相信他们也不至于看不懂翁方纲。

  另:上博指拍卖本《功甫帖》本幅右下“世家”应为骑缝章之半印,应与边封接连。此指摘有误,本幅中“世家”确为半印,只是下有衬纸,远观起来,似是全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