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记忆——滑冰

 LuXin4164 2013-12-29
今年的冬天不是太冷,虽然数九了公园的冰场还没开放,昨天在电视里看到北海、什刹海等冰场为了安全封冰了。 
天边一抹残阳被远处的大厦遮住,我站在窗前手捧的泥壶不时飘出淡淡的茶香,而我的思绪也回到了少儿时光。
儿时的北京冬天的特别冷,各家窗户上伸出长短不齐的烟筒冒着白烟,烟筒口挂着的冰溜子“烟油子”滴滴哒哒的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个冰窝头。天就是这么冷,寒冷的季节也关不住孩子们在胡同里玩耍,溜冰就是孩子们的最爱,胡同里要是哪儿有积水形成的冰面就是孩子们的溜冰场,大伙儿排着队“滑出溜”赶上雪天孩子们就会用自制的冰车在路面上滑来滑去高兴无比,后来长大了知道了滑冰于是就迷上了滑冰。

文革中的1968年冬天,非常寒冷的冬天,复课闹革命后的学校依然是乱遭遭的,同学们的心思还是在课堂之外,在百无寥寂的日子里滑冰成了同学们消磨时间的活动,同学们涌到花市、珠市口、东四等仅有的几家信托商店用身上积攒的几个钱去淘换冰鞋、冰刀,(那时候信托商店大多有旧的花样刀,跑刀很少)当然家庭生活较为宽裕的同学也会跑到八面槽的“利生”碰运气看看有没有跑刀,文革时期除了跳忠字舞一切文体娱乐都被禁止了,在那样的环境里,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岁月中能有一付国产“黑龙”跑刀登在脚上就如同今天开着名车在高速路上一样“风驰电掣”的感觉那就一个字“爽”!

当时的北海、什刹海、龙潭湖、故宫筒子河都有同学们的踪迹,那时候没有正规的开放冰场,就是野冰。那个年代冰场上最时髦的装束:男的头带羊剪绒,身披将校呢的军大敞、羊皮手套,女的一身蓝色四兜制服,捂着大口罩、围着大拉毛,在无人管理的冰面上尽情的狂野,不过也有穿的邋遢但滑的很棒的人,记忆深刻的是在中山公园筒子河的一位穿着开了花的破大衣,趿拉耳的破棉帽,腰间系着一条麻绳子,不起眼的外表但在冰场上可是像个“爷”,技术娴熟,在众多滑冰的人群里简直就是一位“王子”后来才知道这位就是东城清洁队抡板锹的。
那时候冰球还是个稀罕物,偶尔也有几个人玩一玩,站在岸上看他们用球杆打冰球的还挺纳闷冰球为什么不是球,而是块黑乎乎的饼子,出溜的还挺快有点意思。那时候冰场上不仅有滑冰的,对于没有冰鞋或买不起冰鞋的孩子们就用木板钉个“冰车”,下面用两根粗“豆条”绷上就可以滑了,盘腿坐在上面一手一个铁钎子杵在冰面上“冰车”也飞快的向前出溜,也很过瘾。总之各有各的玩法,各有各的乐子。

在那个年代能滑滑冰也算是一种乐趣,不过有时候也会“乐极生悲”,在冰场上因为碰撞、“拍婆子”等因素而“茬架”,板砖、弹簧锁、冰刀都能派上用场,一片混战过后败者落荒而逃,胜者穷寇猛追,本来欢乐的冰场凭添了几分血腥和遗憾。

尽管今天在北京这座现代化的都市里人造的滑冰场、滑雪场不少北京人无论什么季节都可以享受滑冰的乐趣。冬天虽然是寒冷的季节,但却是北京滑冰最佳的季节,虽然每个季节都有它带给人们最美的一面,在这个银白色的季节里滑冰是北京人的最爱。

摘自老北京网,作者:了然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