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皇帝在历史上的“三大贡献”

 杂货店伙计 2014-01-01

康熙帝玄烨(1654——1722),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代皇帝。他8岁登基,14岁清正,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新政后不久便诛鳌拜,平“三藩”,他表现出大刀阔斧、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之后又统一台湾,巩固西北和西南边陲,打败了俄国侵略者,为当时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国家治理方面,他停止清初圈地政策,奖励农桑植;任用得力能臣和专家治河,并先后六次南巡视察河工,有效地减少了黄河水患;他尊崇程朱理学,笼络和团结汉族知识分子,扩大了满汉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他本人好学不倦,学贯中西,而且一生勤于政务,遇事反复思考,务求考虑周详。在他的治理下,封建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促进封建社会相对稳定奠定了基础。他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几方面:

一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是康熙皇帝确定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多的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了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关键性的一步;他围剿台湾,在澎湖激战中,完成统一台湾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戌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的外交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实施了统一战线政策。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5万多人,加上家属也超不过20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大一个国家,占领那么多的领土,管理那么多的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全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还要先进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设置上,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关大臣都是如此。这样,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满族官员少的困难,真正达到了以一顶百的神奇效果。

三是推行了奖罚分明的用人制度。古人云:“君者,在知人,在安民。”国家兴衰很大程度上与吏治有关,吏治清,则国盛、则民安。在历史上以清官多而闻名的康熙皇帝随才器用,崇尚清廉,凡官员选用、调动,必详细审阅,真正做到知人善任。如:皇子打了败仗,回来不敢进德胜门,照样要蹲在城外,听候处罚;二十三年南巡中,他称赞江宁知府于成龙居官清廉,不仅赐手卷一轴,以示嘉奖,又赏赐其父于得水貂裘、披领等物。他沿途遍访民情,问询百姓当地官员居官情况。对于贪得无厌之官,他加以痛斥,曾谕:“凡别项人犯尚可宽恕,贪官之罪断不可宽……今若法不加严,不肖之徒何以知警?朕意欲将今岁贪官概行处决。”又如对山西巡抚穆尔赛贪污案,康熙帝曰:“穆尔赛身为大吏,贪酷已极,秽绩显著,非用重典,何以示惩?应即行正法。”他的这些办法既能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奋勇向前,义无反顾,又能组织一支有严明纪律的队伍,所向披靡......

康熙皇帝不光有雄才大略,而且勤奋好学。他除了会几种民族语言外,还会好几种外语,包括希腊文。他既是军事家、政治家,又是大文人,精通诗词歌赋,会琴棋书画。

由此可见,历史对康熙皇帝“三大贡献”的总结,是基本符合历史实际的。从“统一战线政策”来说,他力矫清初以来对汉族官员的歧视政策,一再声称“满汉一体”,谕令“满汉官员职掌相同,品级有异,应行画一。”同工同酬调动了汉族官员的积极性。一批精通程朱理学的汉臣,如李光地、魏裔介、汤斌、熊赐履等人受到重用。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汉族知识分子的“遗民情结”渐渐崩溃,纷纷出仕或参与各类典籍的编纂。满汉等民族之间的壁垒森严逐渐走向松弛,民族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

但是,从横向比较和正反兼备的视野来看,康熙皇帝在主政期间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专家指出,清朝中后期国力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康熙晚年的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英国史学家史景迁评论康熙时说:一是皇位继位的纠葛有点进退失据;二是康熙虽喜爱西学,任用耶稣会士,并允传教,但对西方并不信任,因而有礼仪之争以及导致雍正禁教;三是康熙以轻徭薄赋自豪,以此彰显盛世,但其永不加赋的政策按耕地面积缴固定税金,与人口无关,于是人口虽增,亦不加赋,为康熙的继承者造成财政困难......这些问题也许是导致清朝灭亡主要原因之一吧。我们只有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正确分析康熙的功绩与过失,才能对清史的演变和民族危机的呈现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引起我们国人去深刻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