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 世界观 | 主要架构 | 主要技术 | 失调问题 | 目标 |
心理动力论 | 决定论的,人类被潜意识力量所役使,人类的生理、性、攻击和生存的需要使重要的。在近代其形式倾向于更丰富人性且乐观。 | 个人发展建立在早期经验和早年对决定性问题的有效协调的基础上,其后的问题的产生都源于儿时。人格是过去本我、自我、超我综合,个人和环境间的互动大部分发生在潜意识中。 | 在情绪状态中自由联想,对抵抗、迁移、阐释加以分析。注意:避免粗率的分析,外行的心理咨询者容易忽视理论的复杂性。 | 清楚了解过去对立、混乱、迷惑的情绪经验于现在问题的相关性,以及本我、自我、超我三者间的冲突,以作为检查失调的参考背景。 | 促使潜意识呈现在意识上。人格重建根源于对过去问题的解决,和从旧冲突中发展出崭新的综合结论。 |
行为主义论 | 一度被定义为机械论和决定论——人完全为环境所使役,只能做极少的选择。最近的参考架构则强调对行为原则的认识,逐渐增加了自由和选择。 | 人类的发展来自环境与个人间的相互影响,通过系统研究可以找出一定法则且能解释。主张改变是因行为的可变性而不是潜意识的力量,问题行为来自错误的学习。 | 采用行为分析、松弛训练、肯定训练、系统减敏感法、范本、正向增强、图解和其他个种特殊技术。 注意:咨询者或机构才有权修正和控制当事人未来的指导行为计划。 | 认清当事人所处的情况和行为的趋向。行为分析和咨询的目的在使当事人在现实和欲望间达成一致。 | 减少错误的学习和行为,建立更多可采用的行为模式。当事人可自行决定改变行为的特殊方向。 |
当事人中心论(现代的罗杰斯派) | 人有潜能自然地朝正向前进。每个当事人天生具有能力、价值和尊严,可引导自己达到自我实践、成长和健全。 | 类似世界观,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自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心理健康的定义就是真实的我和理性的我两者一致的协调,所以这种协调使必要的,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极少被此派重视。 | 强调即时、温暖、诚心并重视同理关系,在咨询中,完全依赖同理和关心的技巧,少发问。在现代罗杰斯派的方法中。咨询者可与当事人分享个人的经验并对其多做指导。 注意:需要有较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当事人。费时较久,进行缓慢,有一些罗杰斯派学者趋向使用严格的技术而忽视了许多重要的哲学精神。 | 对真实的我、理想的我之间失调的处理,需深层的探求混淆和冲突的情绪。 | 释放人的潜能去找寻自然的方向,解决真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的不一致,探求复杂的感情,实践个人自我的成长。 |
存在——人本论 | 和上述当事人中心论一样,但有一些特殊理论倾向不同。如人的责任是去发现这世界的意义和方向(有时是可笑和无意义的世界)。有些存在的方法是悲观的,但强调无穷的可能——那就是生命。 | 每一个体都是独特的,并有不同的建构世界。和心理动力论一样,倾向注意到早期生活的发展,咨询者的主要责任在于处理价值观、罪恶感和焦虑等问题。比较注意此时此刻“我将成为什么?”我对别人的看法,及以我为世界中心的看法。 | 存在——人本的方法有多种,没有固定的技术,咨询者最关心的是意义和行动,故心理动力论、当事人中心论、理性情绪论、甚至行为论的方法都可采用。强调当事人对世界的看法。 注意:对意义的探求可能充满焦虑,可能对脆弱个人构成威胁。 | 交谈时会有许多矛盾的话语,例如“活就是死”,“采用一种行动就是忽视另一种可能”,“需要做一选择就是当不能确定那种选择是否可能的时候”……等。 | 发掘意识并采取行动,意识到人的焦虑、选择、实行等问题。发掘成熟的“注意”。 |
完形论 | 本质上属于人本——存在主义,人是整体,不能分割成部分的,人有能力为自己寻找方向且努力追求寻找完满。 | 人有时可能分裂成几部分,从完形论看这分裂将带来焦虑和病态,咨询者的任务就是使他恢复完整。完形论强调个人的责任,要求当事人完成未达成的课业,并注意当事人此刻对过去某些经验的想法和感觉。 | 对不存在的问题,咨询是没有必要的,咨询应重在即刻的经验。重要的技术有指导性的空椅技术、语言改变、对自己某部分说话、系统化梦的工作等。 注意:完形技术是最具即刻威力的,但粗心的咨询者却可能造成伤害,他会太重视人的功能有时忽略了人与世界其他部分关连。 | 完形论在各理论中可能是最广泛和直接注意到失调的问题的。重视人的整体性说明了完形论中最主要的是失调观点。 | 意识到并担负起现时的生活。对自己生命的方向负起责任。 |
特质——因素论 | 很少被清楚地表达过。认为特质和因素是在这复杂世界中有效行为和选择最有关的哲学,此派来自存在论,但强调力行胜于思考,个人的工作就是把理性的决定付诸行动。 |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前来交谈时已带了一段个人的背景历史,咨询者需让当事人明了过去是如何影响到他自己现在的社会地位的。除了解当事人本身外尚需了解外在世界的情况。 此派主要协助职业的决定,而其架构是由许多从事社区建设的人完成的。 | 从普谈、询问和测验中对个人做研究,用同样方法也可对当事人环境做一审视。 咨询者在当事人需要外在协助时可给予适当劝告和引导。 注意:强调行动和责任可促使当事人重新回顾。 某些特质的咨询者往往缺乏对当事人环境的认识。 | 实际中心问题:当当事人需做一职业选择却不知如何决定时,咨询者要提供有系统地改变行为,并界定程度来减少当事人的失调。 | 谨慎考虑各因素后,促使当事人提高自主能力。 |
理论 | 世界观 | 主要架构 | 主要技术 | 失调问题 | 目标 |
理性——情绪论(RET) | 常被归在存在——人本论一类里,理情派对个人决定引导自己生活的力量表示乐观,但也强调被这种奇特的力量有时也给人们带来问题。 | 人有能力做理性的思考,但由于经验关系可能因想法错误而造成极大痛苦。人可以自己对自己生活的看法做奖赏或惩罚。咨询就是一种再教育的过程。 | 以A——B——C方法分析当事人自我陈述模式的逻辑,能教导当事人使用PET的方法。 用询问、说明、对立的动态关系给予当事人家庭作业。 注意:咨询者重视对立,教导和影响技巧可能造成对个别当事人缺乏敏感性,因此咨询者必须非常有技术。 | 主要在于对自己和个人世界的想法和逻辑间的失调。 | 消除自我挫败的想法,发展理性和持久地对待他人和自我的观点。 |
交往分析论(TA) | 属于存在——人本论第三位的学派,TA信念认为人可以处理、解决并改变自己的生活。根据心理动力的功能,TA咨询者能意识到过去历史的意义,但并不特别重视。 | 心理动力的架构已改成一种较易理解的形式,使用像父母、成人及儿童等名词。通过冲击的分析,TA强调人与他人的关系。 | 通过生活草图的分析、交往分析、冲击的考验以及各种游戏、作业,TA直接表达了概念并点明了关键所在。 能表达解释内容并和人分享,信息的影响技术将变得重要。 注意:有些问题可能与PET(理情)心理动力和存在—人本派有关。 | 自我状态或人互动中存在的隔阂,冲突和失调的检视。 | 促使当事人脱离固定的模式,作出更自由、更新的决定。 |
现实咨询论 | 和人本的传统本质观点一致,相信人可能发展、认同和自我抉择,但必须根据现实情况面对抉择的现实后果 | 过去并不重要,当事人可以在此时改变不利的情况,进步的判断和价值是重要的,人必须负起行为的责任。 强调人与环境间的互动。 | 咨询者强调责任并和当事人一起学习,计划新的行动,其它各理论的技术都可能在程序中被用到。 注意:人和环境需要维持平衡,太重视其一会破坏咨询效果。 | 个人应负责把自己从失败中解脱出来,注意人与环境间现实上的差异。 | 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需求,在完全了解后果中行动并做负责的决定。 |
策略论 | 尚未完全确立。重视生命中许多遗传的可能和人类无穷的经验。认为需从他所生存和工作的系统里才有可能了解个人。强调可能性和存在地位相似,但更重视行为的关联性。 | 特别重视对当事人所呈现的症状,要做真实且详尽的了解,才能对问题做系统的分析。当事人不需知道咨询者的用意。相信潜意识改变的力量是更大的。 | 策略派的技术和架构不能被分开讨论,通过询问和说明技术,咨询者在对许多细节做详细了解后需对当事人做一评定。一旦评定后需给当事人引导,但以模棱两可的方式告诉当事人如何去做。 注意:保持目标和使用方法的秘密性,使当事人不知道,才能易于操纵。 | 深入的判断过程将使咨询者对当事人行为与社会系统间冲突、失调的地方获一清晰的认识。解决这些差异和系统失调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 促使个人改变自己和自处的系统,主要改变的关键一旦发现,当事人生活上各方面都会跟着产生变化。 |
超个人论 | 起源于存在于一人本论,并主张人是可以超越的,从“是”到“可能是”。深信人类精神里有穷的创造力和价值。 | 改造的方法从使用科学性的生物反馈到神秘的传播以及东方宗教力量。 一般还是相信通过各种改变途径促使人与世界产生关联,在架构中努力试图统整以上各学派理论。 | 具有各种特殊技巧,注重生理、性、情感、智慧、整合能力的成长,不同方面的成长需以不同方法达成。 注意:像任何一种新理论一样,其方法尚未被系统化,也未建立起有效的证明(例如生物性反馈)。这方法可能被一些行骗的人用于那些寻求传统式咨询的无知的当事人身上。 | 中心工作是保持个人与他人及环境间关系的交流,一旦这交流有了阻碍就导致失调。例如:有人生理上受苦,就必须先解决生理阻碍才能谈更高层次的发展和意识。 | 尽一切可能发展人的潜能,有些也许在存在论者认为是一个“问题”的事情在此派可能会被认为是一“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