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参系列国家标准及其相关术语

 johntong 2014-01-02

人参系列国家标准及其相关术语


一、标准名称: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 Identification and grade quality standards of wild ginseng),标准代号:GB/T 18765-2008

术语及定义:

1.野生人参(original ecological ginseng):自然传播、生长于深山密林的原生态人参。

2.野山参(wild ginseng):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的人参(不包括野生人参)。

3.生晒野山参(dried wild ginseng):刷洗后烘干或晒干的野山参。


二、标准名称:移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
Identification and grade quality of transplanted ginseng标准代号:GB/T 22532-2008

术语及定义:

1.移山参(transplanted wild ginseng ):移栽在山林中具有野山参部分特征的人参。

2.野山参移栽(transplantation of wild ginseng):野山参苗移植于林下自然生长,有野山参部分特征。

3.园趴(pahuo ginseng):人参幼苗移植于林下自然生长若干年后,有野山参部分特征。

4.池底(chidi ginseng):园参收获后,遗留在参地中自然生长若干年后,有野山参部分特征。

5.生晒移山参(dried transplanted ginseng):鲜移山参经过刷洗后烘干或晒干的产品。


三、标准名称:鲜园参分等质量(
Grade quality of fresh ginseng)标准代号:GB/T 22533-2008

术语及定义:

1.园参(planted ginseng):人工栽培的人参。

2.成品鲜园参(matured fresh planted ginseng):采收期从土壤中采挖出来未经加工的4年生以上园参。

3.边条人参(biantiao ginseng):园参中具有三长(芦长、主根长、支根长)的人参,俗称“边条参”。

4.普通人参(ordinary ginseng):园参中主根较短、具有三多(支根多、须根多、不定根多)的人参,俗称“普通参”。


四、标准名称:保鲜人参分等质量(
Grade quality of fresh keeping ginseng)标准代号:GB/T 22534-2008

术语及定义:

1.保鲜人参(fresh-keeping ginseng):以鲜人参为原料,洗刷后经过保鲜处理,能够较长时间贮藏的人参制品。

2.保鲜边条人参(fresh-keeping biantiao ginseng):以鲜边条园参为原料,洗刷后经过保鲜处理,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贮藏的人参制品。

3.保鲜普通人参(fresh-keeping ordinary ginseng):以鲜普通园参为原料,洗刷后经过保鲜处理,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贮藏的人参制品。

4.生物保鲜人参(fresh-keeping ginseng of living body):以鲜园参为原料,洗刷后经过保鲜处理,在规定贮藏时间和条件内,再次栽培能够生长的制品。

5.生物保鲜边条人参(fresh-keeping biantiao ginseng of living body):以鲜边条园参为原料,洗刷后经过保鲜处理,在规定贮藏时间和条件内,再次栽培能够生长的制品。

6.生物保鲜普通人参(fresh-keeping ordinary ginseng of living boby):以鲜普通园参为原料,洗刷后经过保鲜处理,在规定贮藏时间和条件内,再次栽培能够生长的制品。

7.生物保鲜野山参(fresh-keeping wild ginseng of living body):以鲜野山参为原料,洗刷后经过保鲜处理,在规定贮藏时间和条件内,再次栽培能够生长的制品。

8.生物保鲜移山参(fresh-keeping transplanted wild ginseng of living body):以鲜移山参为原料,洗刷后经过保鲜处理,在规定贮藏时间和条件内,再次栽培能够生长的制品。


五、标准名称:活性参分等质量(
Grade quality of activated ginseng)标准代号:GB/T 22535-2008

术语及定义:

1.活性参(冻干参)(freezing and dried ginseng):以鲜人参为原料,刮去表皮,采用真空低温冷冻(-25℃)干燥技术加工的制品。

2.活性参片(freezing and dried ginseng slices):以鲜人参为原料,切片后冷冻干燥的一类制品。


六、标准名称:生晒参分等质量(
Grade quality of dried raw ginseng)标准代号:GB/T 22536-2008

术语及定义:

1.生晒参(dried ginseng):以鲜人参为原料刷洗下须后,晒干或烘干而成的人参。

2.边条生晒参(dried biantiao ginseng):以鲜边条参为原料刷洗下须后,晒干烘干而成的人参。

3.普通生晒参(ordinary dried ginseng):以普通鲜园参为原料刷洗下须后,晒干或烘干而成的人参。

4.全须生晒参(dried ginseng with tassels):芦、体、须完整的生晒参。

5.全须边条生晒参(dried biantiao ginseng with tassels):以鲜边条参为原料刷洗后,晒干或烘干而成的人参。

6.全须普通生晒参(dried ginseng with tassels):以普通鲜园参为原料刷洗后,晒干或烘干而成的人参。

7.白干参(dried ginseng without epidermis):以鲜人参为原料刷洗下须去表皮后,晒干或烘干而成的人参。

8.白曲参(white bending ginseng):以鲜人参为原料,刷洗后下去毛须,晒干或烘干至半干时,用棉线将人参绑成曲状,继续干燥而成。

9.皮尾参(dried greyish-brown ginseng):以鲜人参为原料,洗刷后下去分支,晒干或烘干而成的人参制品,表面灰棕色,断面黄白色。


七、标准名称:大力参分等质量(
Grade quality of boiled ginseng)标准代号:GB/T 22537-2008

术语及定义:

大力参(烫通参)(boiled ginseng):以普通鲜人参为原料,水洗后下须、烫制、凉水漂凉、干燥的人参制品。


八、标准名称:红参分等质量(
Grade quality of red ginseng)标准代号:GB/T 22538-2008

术语及定义:

1.红参(red ginseng):以鲜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原料,经过刷洗、蒸制、干燥的人参产品。

2.普通红参(ordinary red ginseng):红参中主根相对较短的一类产品。

3.边条红参(biantiao red ginseng):红参中具有三长(芦长、主根长、腿长)的一类产品。

4.全须红参(red ginseng with tassels):芦、体、须完整的红参。

5.模压红参(moulding red ginseng):以红参为原料,经过软化、压制成形的单支或多支的产品。

6.切参(red ginseng cutting):红参切除芦头、支根,仅留部分主根,经过模压的产品。


九、标准名称:糖参分等质量(
Grade quality of sugar ginseng)标准代号:GB/T 22539-2008

术语及定义:

糖参(sugared ginseng):鲜人参通过排针、顺针、浸糖、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的人参制品。


十、标准名称:蜜制人参分等质量(
Grade quality of honeyed ginseng)标准代号:GB/T 22540-2008

术语及定义:

1.蜜制人参(honeyed ginseng):用蜂蜜作为辅料,经蜜制工艺加工而成的人参制品。

2.鲜人参蜜片(slices of honeyed fresh ginseng):鲜人参洗刷后,将主根切成薄片,用热水轻烫或短时蒸制,浸蜜,干燥,加工制成的人参制品。


十一、标准名称:地理标志产品
 吉林长白山人参(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Jilinchangbaishan ginseng)标准代号:GB/T 19506-2009

术语及定义:

吉林长白山人参(changbaishan ginseng in of Jilin province):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挖或按本标准种植、采收的,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工而成的,具有独特品质的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茎、叶、花、果实及加工产品。


十二、标准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一部

术语及定义:

林下山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人参历史

  长期以来,人参被奉为包治百病的神药,被称为百草之王。它的美丽传说,神奇疗效以及广泛的临床应用都为它赢得了尊贵的身价。
  据说服用人参(panax ginseng)已有4000年的历史,但是在先秦文献和西汉史书中并无关于人参的记载。人参的最早记载见于两汉期间大量出现的用神学附会儒家教义的纬书这类荒诞不经的迷信著作中。稍后,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首次将人参当成药物收入。此书托名“神农”,在唐朝时候已失传,现存版本是后人从其他著作的转载中收集起来的辑佚本。在书中,人参被列为“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上品“君”药之一,其药理则是“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论》记载了113个药方,其中有21个用到人参。这是首次对人参药用的记载。
  此后的 1000年间,人参虽也充当药用,但其地位基本上相当于一种供送礼、进贡的土特产。例如,苏轼有一封向友人讨土特产的信称:“只多寄好干枣人参为望!如无的便亦不须差人,岂可以口腹万里劳人栽?”人参的地位,也不过和干枣一样属于解馋的食品。直到晚明,人参才突然获得了“百草之王”、“众药之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次对人参做了详细论述,认为人参几乎就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神药,“能治男女一切虚症”。人参由此身价百倍,在中原地带很快就被挖得绝种,只在东北的深山老林中还可找到,以致现在人们一提起人参,就以为是东北长白山特产,不知道在古代,山西上党的人参才被视为佳品。
  明末汉人对人参的狂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东北女真族的兴起,成了女真族的一大经济来源。女真人自己并不消费人参,而是通过马市出售给中原人,以致万历三十五年明廷暂停辽东马市,导致女真人参积压,两年之内竟腐烂了10余万斤,逼迫他们改进制作方法以长期保存,待价而沽。到了清朝,国人对人参的狂热有增无减,每年有数万人到长白山采参,东北人参也面临着灭绝的命运。为了制止这股滥采之风,保护满人发祥地,康熙三十八年( 1699年)清廷下令实行放票采参,严禁私采。但这并不能有效地制止冒死私采,人参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少。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还印了参票1万张,实发6000张,近百年后,咸丰二年(1852年)所印参票已减少到753张,实发632张,野生人参在清末已难得一见。现在野生人参被定为一级保护植物。中国市场上见到的“野山参”,多数是林下参或移山参、或从俄罗斯进口。据估计,按现在的采挖速度,再过几年,野生人参也将在俄罗斯灭绝。
 为了能保护好人参这一传统植物资源,我们国家的参业方针一直就是开发与保护并行,目前大力提倡种植林下参和平地种植人参模式。希望这株充满神秘传说的植物能够一直与人类历史相伴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