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山、骊山、女娲与小颢

 春江国萃馆 2014-01-02
作者:汤锦程
《中华汤姓源流》摘录:
儒家文化与五采文化之渊源--作者:汤锦程

两千余年前,孔子为维护周礼,巩固统治阶级地位,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因孔子曾任鲁国的“儒”,负责主持相礼司仪;因而,孔子的门徒则尊“儒”为其学派之名,史称“儒学”。儒学主要宣传仁、义、礼、智、信、忠、恕、悌、中庸等思想,经过历史的检验,儒学更加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因而,汉朝废除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儒学经孔氏门徒门裔孟子、朱熹等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已成为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其与佛教、道教并称为东方三大宗派。虽然,儒学亦有不足之处,但不能因白璧微瑕,而否定其对社会及人类文明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我考证,儒学的思想体系并非孔子所创,而是承传和发扬了上古时期的“五采文化”。“五采文化”是以凤凰为图腾的风姓部族的文化特征。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新华辞典》释曰:“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称凰。”凤凰图腾族起源于甘陕地区的昆仑山;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于琪树、不死树、凤凰、鸾鸟皆戴戬。”开明地处甘肃张掖昆仑山(又称南山)汤谷;由此可证,凤凰部族源自于甘陕地区。因凤凰图腾族原属于龙蛇图腾族,所以当其向凤凰图腾衍化时,仍然保留着原始龙蛇图腾的痕迹。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其图腾发生异化之时,会出现凤凰戴蛇、踩蛇、戴戬的怪异现象。由此可以证明:此文中所说的凤凰非鸟类,而是指人类部落图腾;否则生性惧怕毒蛇的鸟类,怎么敢戴蛇、踩蛇,浑身上下皆被蛇所缠绕呢?又怎么可以持盾和戈呢?


凤凰图腾大约形成于伏羲氏末期,因凤凰为百鸟之王,而时能称王的只有伏羲氏、女娲氏;故而,伏羲氏、女娲氏应为凤凰图腾,所以伏羲氏、女娲氏又为风姓。《帝王世纪》释曰:“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太昊帝庖牺氏即伏羲氏别号,伏羲氏蛇身人首,风姓也,证明其身份与凤凰图腾、龙蛇图腾相符。女娲氏是伏羲氏胞妹,传说其兄妹结为夫妇,先后为王。因而可知:伏羲氏图腾为风鸟,即凤鸟;女娲氏图腾为凰鸟。伏羲氏立都于陈仓(陕西宝鸡),因而宝鸡又名“凤凰”。

伏羲氏、女娲氏创立了独特的“五采文化”,因凤凰是伏羲氏、女娲氏家族图腾,所以五采文化成为凤凰图腾的文化特征。所谓“五采文化”,就是“德、义、礼、仁、信”或“德、顺、礼、仁、义”的和平广义思想。因而古人曰:“见凤凰天下和”或“见风凰天下宁”。“五采文化”绝非作者虚构和杜撰;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丹穴之山,其上多金,而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日‘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又据《山海经?海内经》曰:“凤凰自舞、风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义’,见则天下和。”上述所言的凤凰,绝非云南所有的凤凰鸟,而实是指上古时期以凤凰鸟为图腾的风鸟氏部族。但由于伏羲氏时期是龙蛇文化向凤凰文化转型时期,所以在其图腾文化中保留了原始的龙蛇文化。女娲氏继伏羲氏而有天下,其完善了凤凰文化,所以五采文化在女娲氏时期走向成熟。

女娲氏又称骊山老母,因骊与历二字同音通用,故而骊山即历山也,为女娲氏居住地名之一。女娲氏随伏羲氏东迁,其部在陕西留下骊山、在山西留下历山等地名。据考证:山西运城曾是女娲氏凤凰部族东迁之地;所以运城市至今仍有风后故址和风陵渡地名。据《运城文史》记载:“帝舜骑凤凰游于运城,耕于历山(又名中条山),因此运城古称‘凤城’。”女娲氏继续东迁山东半岛,定居于齐州,齐又曰:“脐”,指人之中;古人认为:“人脐居腹之中央”,故称齐州为“中州”。《尔雅释言》曰:“齐,中也。”女娲氏居齐州建国,因此其国称“中央之国”。因而可知,齐州与历山、骊山均为女娲氏所居地名。丹鸟是风凰鸟的别称,因丹与火二字同义互假,所以凤凰鸟又称“火凤凰”,即“丹鸟”也。丹鸟氏居齐州,所以齐州有丹穴之山;丹穴即丹鸟氏所居地名。女娲氏将五采文化移植于齐州丹穴之山,所以山东成为五采文化的中心。

凤凰是百鸟之王,因而五采文化在鸟文化族中广为流传。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颛顼生老童,老童生视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摇山,始作乐风,有五采鸟三名:一曰凰鸟、一曰鸾鸟、一曰凤凰。”由此可见,此时的凰鸟部、鸾鸟部、凤凰部均臣属于太子长琴,而三个鸟部落均承传了“五采文化”。因上古文化的传播主要靠人类迁徙来完成;所以随着凤凰部落的迁徙,其部族发明的五采文化亦随之传播给不同地域的不同类部族。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弇州之山,五彩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舞之风。”又曰:“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山海经?北次二经》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彩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名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山海经?大荒东经》曰:“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又曰:“有熏民之国,有綦山,又有摇山,有鬲曾山,又有门户山,又有盛山,又有待山,有五采之鸟。”《山海经?海内经》曰:“北海之内,有蛇山者,蛇水出焉,东入于海。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综上所述,鸣鸟部、狂鸟部、象蛇部、翳鸟部均通晓五采文化;而帝坛、綦山、摇山、鬲曾山、门户山、盛山、待山等地皆流行五采文化,这些论据足以说明五采文化并非风凰鸟的纹彩,而实为以百鸟为图腾的人类一种文化思想,否则何以能传播于各种不同的鸟类呢?

五采文化为伏羲氏始创,经女娲氏完善,流传数千年而不衰。其后世黄帝以德服天下;帝尧以礼治蛮夷;帝舜以仁服诸侯;成汤以义革夏鼎;周武顺应天时登大宝,古帝治国平天下,无不以“五采文化”为宗旨;故而,使行将分崩离辙的社会,重复如初,得以大治。炎黄时期,百鸟集团分布于华北平原、山东半岛及沿海地区,因其部以捕猎为生,并发明了弓矢,被称为“东夷”。因东夷人以鸟羽为衣,并以鸟名为部落名称及酋长名姓,所以又被称为“羽人”或“百鸟”。黄帝轩辕氏代炎帝而有天下,任命承传五采文化的风后为首相,其以五采文化协助黄帝治国安邦,立下丰功伟业。《史记?五帝本纪》证曰:“而诸侯咸尊轩辕氏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黄帝轩辕氏击败炎帝蚩尤后,其将山东蚩尤部分为邹、屠二国,后邹、屠两国合并为“邹屠国”,因而山东又称“邹鲁之邦”;故而,五采文化又称“邹鲁文化”。金天氏少昊时期,在山东齐州地区创立了强大的少昊国,并一度称霸中原;因凤鸟氏承传了家族的天文历法知识,所以被少昊氏任命为历正,主掌历法。《左传》证曰:“少昊氏即位时,凤鸟适至,故以鸟为官名,历正为凤鸟氏,后称日历为“凤历”。少昊氏将五采文化定为治国宗旨,因少昊国地处齐鲁之地,所以五采文化又称“齐鲁文化”。帝颛项时代,有凰鸟、鸾鸟、凤凰三个精通五采文化的鸟部族臣服于高阳氏,使中原再度强盛,百鸟率舞、百兽臣服。虞舜时期,曾得到凤凰部族的强力支持,凤凰部族将虞舜迎请到其部族所居之地历山(山西夏县)建立国都。《史记?五帝本纪》曰:“凤凰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夏桀末年,以“燕鸟”为图腾的首领成汤革夏建商,殷商家族将五采文化融入建筑文化之中,使鸟文化族发明的高脚楼建筑登峰造极,高耸云端。殷纣王时期,其所建鹿台高达千尺,登台可入云端,一览天下,并可窥天文,凤鹤翔鸣,声达霄汉,使鸟文化更加灿烂辉煌。周武王革商建周,封周公旦于鲁(河南鲁山);西周初期,鲁国迁居山东曲阜,占居邹屠旧地,承传了五采文化。因而,鲁文化成为西周文化的代表。由此可见,五采文化非但没有昙花一现,而是绵延不衰,其文化思想体系成为历代王朝所依赖的开明宗旨。

孔子出生于山东曲阜,曲阜古称“寿丘”、“小颢”。皇甫諡曰:“黄帝生于寿丘”;而炎帝蚩尤和金天氏少昊均都于小颢,因而曲阜成为五采文化的中心。据史记载:孔子是殷商王族的嫡裔,而殷商祖始祖殷契正是以燕子为图腾的鸟文化部族;因而,孔子得以承传家族独创的“五采文化”。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此时五采文化仍然流行于诸侯国。据史记载:西秦赢姓氏族是金天氏少昊后裔,其始祖偃皋陶就因为以燕子为图腾,所以赐姓为“偃”。偃姓起源于上东半岛,所以承传了五采文化。偃皋陶之子伯益,虞舜赐其为“赢姓”,封其于秦,因而秦赢氏尊其为始祖。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伯益又名“伯翳”、“大费”;《山海经》曰:翳鸟部通晓五采文化;因而,可知伯翳是五彩文化的承传者。《史记?秦本纪》记载:“……大费拜受,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伯翳,舜赐姓赢氏。”伯益驯服鸟兽,其继大禹而有天下,将其兄弟、子侄分封于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区,因而其后裔鸟俗氏、徐姓、黄姓、赢姓等都承传了鸟文化,并以鸟为图腾。其中秦赢氏则以“龙雀”为图腾。商殷时期,秦赢氏开始西迁;西周时期,秦赢氏逐渐显露于西域历史舞台上;东周时期,秦赢氏被封为诸侯。秦穆公时期,秦用由余之谋,灭西方20部戎,拓地千里,成为西方霸主。秦穆公承传了鸟文化,其将鸟文化融于古建艺术之中,创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重叠楼宇“凤楼”。秦穆公令箫史于凤楼台前的凤台上吹箫引凤,以求弘扬五采文化。因而可知,春秋时期,五采文化仍然活跃在西域历史舞台上;所以,孔子对五采文化并不陌生。

孔子周游列国、恢复周礼,而周礼则正是“邹鲁文化”,也就是行将消亡的“五采文化”。但是,孔子对传统文化并不是一味的盲从,而是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弘扬,使其得到升华。据史记载:先秦历史文献多达数千篇,由于孔子删除百家,故而使五彩文化更加精华、更加璀璨。因而,孔子删除百家的历史贡献是不容置疑的。正因为历史上曾存在过以“仁”为中心的“五采文化”;因而说孔子创造了“仁”学思想,是有悖于历史的。《山海经》一书始作于禹益之时,经后人增补,完善与汉晋时期。因孔子删除百家,使中国上古史出现缺环;因而,使今人无法正确分析《山海经》中的“怪异之说”;而恰恰正因为其“怪异之说”,才使《山海经》维持了原始现状,使其更加质朴可信。

《山海经》幸免遇难,又躲过了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浩劫,为我们提供了一部上古时代人类文化发展史的参考依据。为了还五采文化的历史真面目,揭示儒学思想的渊源,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认定这一历史的可信性,故而发补天之雄心;虽然笔拙,意在抛砖引玉,求得共鸣,为研究中国上古文化史作出贡献。虽然,五采文化己淹没于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但其文化之光却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