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球菌简介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1-05

隐球菌 - 简介

  隐球菌,可导致隐球菌病。媒介一般为干的鸽子粪,鲜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报告。尚无特效药,一般进行对症处理。
  现有报道称南美出现了某类变种,导致多人感染与死亡。微生物学

隐球菌 - 致病性

  新生隐球菌的荚膜多糖是重要的治病物质,有抑制吞噬、诱使动物免疫无反应性、降低机体抵抗力的作用。新生隐球菌可在土壤、鸟粪、尤其是鸽粪中大量存在,也可存在于人体的体表、口腔及粪便中,可侵犯人和动物引起的隐球菌病。多数引起外源性感染,也可引起内源性感染。对人类而言,它是机会致病菌。人由呼吸道吸入后引起感染,初感染灶多为肺部。肺部感染一般预后良好。但从肺部可播散至全身其他部位。播散病灶可发生在各个脏器,皮肤、粘膜、淋巴结、骨、内脏等均可受累,最易侵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慢性脑膜炎。脑及脑膜的隐球菌病预后不良,如不治疗,常导致患者死亡。

隐球菌 - 临床医学

  实验室检验:由于隐球菌为真菌,可用相差显微法寻找病原体。
  1、病原体检查
  ①墨汁染色法:是迅速、简便、可靠的方法,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取所需检查的新鲜标本,如脑脊液、痰液、病灶组织或渗液等,置于玻片上,加墨汁1滴,覆以盖玻片,在显
  隐球菌
  微镜暗视野下找隐球菌,可见圆形菌体,外轴有一圈透明的肥厚荚膜,内有反光孢子,但无菌丝。反复多次查找阳性率高,脑脊液应离心后取沉淀涂片。
  ②真菌培养:取标本少许置于沙氏培养基中,在室温或37℃培养3—4天可见菌落长出。
  2、血清学检查
  由于病人血清中可测到的抗体不多,因此检测抗体阳性率不高,特异性不强,仅作辅导诊断。通常检测新型隐球菌荚膜多糖体抗原,以乳胶凝集试验灵感而特异,且有估计预后和疗效的作用。
  2、系统性用药治疗治疗原发病。
  一、氟康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的首选药物。首剂400mg/日,以后视病情200~400mg/日静点,一般需用药6~8周以上。
  二、伊曲康唑:200~400mg/日口服。2个月以上。
  三、二性霉素B:过去一直为该病的首选药物。用量为每日0.1~1mg/kg,从0.1mg/kg/日开始,渐递增至0.6~1mg/kg/日,总量可达1.5~3g,每日增加2.5~5mg,儿童每日增加1~2。疗程为2~4个月。本药还可用于鞘内注射。肺部病变可用0.125%的溶液雾化吸入。
  四、5-FC:常与二性霉素B或咪唑类联合用药。每日50~150mg/kg,分3~4口服次。一般对症治疗:如降低颅内压,减轻颅内水肿,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加强支持疗法。
  (单一用药均较易产生抗药性,建议类似鸡尾酒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