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文人书法之四六???“宋时第一”小楷吴说

 白罂粟 2014-01-06

“宋时第一”小楷吴说

 

南宋初年,文人书家多舍弃二王传统,而竞相模仿北宋苏、黄与米芾书风,尚异趋奇。而吴说、徐兢等则是少数在书法上有所突围的人物。

吴说,生卒年不详,字傅朋,号练塘,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之紫溪,宋诗纪事谓为王令(逢原)之外孙,人称吴紫溪。宋代书家。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一一四四),除尚书郎,官知信州,绍兴间为尚书郎。其书楷、行、草及榜书均佳,小楷有“宋时第一”之称;榜书深稳端润,行草圆美流丽,深入黄太史之室,而得其精髓,又时作魏钟繇之体,颇有新致。其独创的游丝书颇负时名,一笔一行,游丝连绵。宋高宗赵构《翰墨志》称:“绍兴以来。杂书游丝书,惟钱塘吴说。”

历代文人书法之四六 <wbr> <wbr> <wbr>鈥溗问钡谝烩澬】馑
                       南宋   吴说   明善宗簿帖(局部)

吴说对追摸北宋书风既不刻意苟同,也不随俗浮沈,他仍然追求以二王为主的魏晋风骨以及唐代楷书的法则,这对南宋以后的书学家产生不小的影响。《洞天清录》说其深入黄太史之室,亦时作钟体。故其书作,往往流露出汉魏风骨,直可追侔“二王”。吴说传世之简札,多为信手而书,无拘无束,自由挥写,不计工拙。自然而又合理地与抒情达意紧密结合。这些简札最能表现书家的艺术个性,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其榜书沉稳端润,行、草圆润流丽。传世书迹有《三诗帖》、《叙慰帖》、《门内帖》、《行艺诗帖》、《千字文》等。历代文人书法之四六 <wbr> <wbr> <wbr>鈥溗问钡谝烩澬】馑
                                      南宋   吴说   门内帖

《门内帖》信札,纸本行草书,14行计140字,纵25厘米,横45.4厘米。信中言及求五界尺等事。裱边有翁方纲跋一段。本幅上有江德量、成亲王永瑆等家的监藏印二方,半印六方,跋纸上印—方。故宫博物院藏。此帖笔法清瘦劲利,刚中有柔,笔致有兰亭雅态。布势如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可见吴说的功力不浅,刻意求新。清安岐《墨缘汇观》云:“行草书14行,用笔清健,兼有游丝法。”

历代文人书法之四六 <wbr> <wbr> <wbr>鈥溗问钡谝烩澬】馑
                                    南宋   吴说   垂喻帖

《垂喻帖》尺牍,吴说行书册纸,纵30.2 厘米,横 44.6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尺牍以行草体书写,是吴说与官府往来的信札。全幅用笔使转轻盈,字体圆活灵动:如竖直的笔画多稍作微曲,少作方角的转折等,呈现典型的二王风范。而尖笔锐锋,更为通幅增加不少娟秀之气。吴说行草书的成就,虽然比不上他的行楷或小楷,但全作文字结构停匀,笔墨温婉典雅,也是一幅传统书法的佳作。

 

徐兢(1091— 1153),字明叔,号自信居士。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其上世为建州颐宁(今福建匝县)人。徐兢少时颖异不群,然科举考试却不成功。政和四年二十四岁时,以父任补将仕郎,授通州(今江苏南通县)司刑曹事尚书郎。摄知雍丘县(今河南枯县),移原武县(今河南原阳县),皆有政绩。宣和五年(1123)以国信所提辖官身份随使高丽,归后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进朝廷,受徽宗赏识,赐同进士出身,摆知大宗正丞事兼掌书学,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徐兢多才多艺,以书法绘画名噪一时,曾因善书得到徽宗、高宗的肯定,在南宋享有很高的书名。徐兢一生中有三件事情最受人关注:其一,因为『能书』而被选出使高丽,撰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传世;其二,宣和末年,与米友仁、杜从古一同出任“书学博士”;其三,篆书创作得古法并有新意。这三件事情均说明了徐兢在书法上的能力与才华。可惜,这样一位才识之士,传世书迹竟未得见。多艰时局中,宣和末期的徐兢,南渡后则奉祠二十年,退处江湖,怡然自乐,晚年篆书自成一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