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姓“认亲诗”探源

 胜利在望2014 2014-01-07

黄姓“认亲诗”探源

(2010-05-24 01:38:36)
标签:

杂谈

分类: 乡俗民风

在汉族中同姓氏的人,虽然见面时,常常认起宗亲来,但却没有像黄姓一样,在认亲时总要对方背诵祖公诗,甚且进一步要求念祖妈诗”。只要能背得出这组认亲诗,便可认祖归宗,亲如家人,不但可得到关照,而且还可登堂入室,受到非同寻常的浓情厚意的接待。近日,有黄姓朋友嘱写黄姓祖公诗祖妈诗,引起我的注意和兴趣,根据有关材料,凑成本文。

黄姓“认亲诗”探源

 

一组特殊的文化密码

 

周太祖广顺元年(公元951年),福建邵武黄峭年八十,娶上官氏、吴氏、郑氏三妻,共生21子。三妻位下各留长子以奉侍父母,其余18支不得恋此故土,俱令各走他乡。信步由天,相地而居,随地命名,开创家业。立志四方,放眼天下。他将所积蓄的资财均分,并将新修家谱各授一册,口占一诗以作赠别。后裔尊称“上马诗”、遣子诗认祖诗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峭公三妻,各自吟诗一首。后裔尊称三妈太嘱子诗或“祖妈诗”

 

上官氏夫人诗云:

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氏三七齐。
  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帏。

 

吴氏夫人诗云:

吾年八九难期会,奕叶分枝为汝题。
  尚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共根蒂。

 

郑氏夫人诗云:

祷告苍天祐各乡,官吴郑氏三七郎。
  奉奏公命吾儿去,投辙绵绵奕世昌。

 

  在黄峭精心组织和激励下,十八支男儿扬鞭催马,奔向新开地。经过一年多的周折,历尽艰辛险阻找到居地,随地命名,繁衍生息。

但黄氏认祖诗”本非源出峭山公。

 

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潮州、梅州和惠州三府的黄氏子孙共同在潮州城兴建大宗祠,各州府县黄姓后裔代表,公议重修祖公妈诗后,作为各地宗亲验诗认亲之用,流传于粤东各地及海外东南亚等地至现在。

祖公诗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身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
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祖妈诗
朝老原来娶三妻,官吴郑妣廿一儿。
兴家创业各离去,回猷报命省亲仪。
吾年八十难期会,叶落九州同根枝。
不论贫富与贵贱,相逢当念初分时。

 

在海内外黄氏族人中,广泛流传着念诗认亲的传统,既独特,又突出。撰写《中华姓氏通书·黄氏》的刘佑平先生,说这是一组特殊的文化密码


  

黄峭其人

 

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静,号青岗,后裔尊称为峭公或峭山公,远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自幼沉宏,有智略,官至工部侍郎。

黄峭生逢乱世,饱受战乱之苦,就历历跌宕曲折。
  唐末昭宗时期,宦官擅权,四镇骚动,洪水蝗灾相继发生,处处闹灾荒,而百姓却未能得到赈济,以致游民乘机酿成寇盗,天下甚乱。黄峭时年仅二十,见此现状,慨然兴叹,毅然出积贮财物,赈济灾民,且以儒生胆识,招募乡丁组成义旅,平定动乱。义师所至,社会安定,流民回归家园。
  乾宁三年(896),叛军迫近长安,昭宗出走华州。峭公勤王有功,授工部侍郎。尽心辅唐。然昭宗却听信馋言,忠义者不被信任,野心图谋不轨者反而受到信赖,峭公因而慨叹:自古忠者不见信,而听信者不忠,岂有不亡者乎!
  光化元年(900),宦官刘季述幽禁昭宗于少阳院,废昭宗李晔,立太子李裕;天复元年(901)朱温杀掉昭宗,立太子祝,是为哀帝。天礻右 三年(906),晋王发兵救幽州刘仁恭,联合出兵攻潞州,讨伐朱温。天礻右 四年,朱温弑哀帝自立,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太祖。唐亡。

自此,峭公弃官归隐,时年三十五岁。

十五年的戎马生活,峭公走遍半个中国,耳闻目睹唐末五代臣杀君,子弑父,政局动荡,军阀混战,千室之邑,不存一二。凶荒之年,人皆相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惨状,峭公感到朝野现状难以匡正,遂无意仕途,韬光养晦,告诫诸子不要昧时而躁进。
  峭公归隐山林,创办和平书院,敦聘鸿儒名师,教诱诲后进。归隐数十年间,目睹社会变乱,政局动荡,换了五代十一君,亡国而被弑杀的国君八人。时间长的不过十多年,短的不过三、四年。政局如此动荡,峭公决心遣散诸子以避不测之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