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山水画赏析之三

 五成 2014-01-08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大千山水画赏析之三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春夏秋冬四景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董北苑夏木垂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董北苑<夏木垂阴>。戊子十一月,大风堂拟之。张大千爰。

    题跋:《书花舫》书画舫>载董玄宰老年酷好北苑画迹,前后收得四本,内惟<潇湘图>卷为最,至以「四源」名其堂云。按米氏<画史>曰:董源平詹天成,唐无此法,在毕宏之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妆巧趣,皆得天真。岚气郁苍,枝干劲松,咸有生意。泾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日本既降之明年,予重游故都,先后得<潇湘图>、<溪岸图>、<江缇晚景>,他日更有所获,当不令董老专美。此幅斟酌三图笔位置,略有入处。大千居士记。钤印:张爰私印、张爰、大千居士。
    早自三十年代晚期,大千已涉及收藏董源画作,《溪岸图》可能属最早者。抗战胜利后,他相继购入《江堤晚景》和《潇湘图》等剧迹。若从他自己画作上题跋所示,他另得北苑画多帧,而目遇兼参其梗概、师其笔墨者,更多不胜数。本幅写于1948年12月,题曰拟“董北苑夏木垂阴”,但该幅董源作品似未列大风堂收藏。若参照他在1949年4月初写成的《夏木垂阴》,1953年,大千写有《寻隐者不遇》一图,题曰“以北苑夏木垂阴笔写之”,构图与49年本十分接近,细致程度则过之。由此视之,大千笔下《夏木垂阴》拟採源自玄宰。本幅写于稍早,与后两者差别明显。按他重题时所示乃斟酌北苑《潇湘图》、《溪岸图》及《江堤晚景》三者笔墨成之,非照本对临,故无论存在北苑本或取玄宰本,皆是经其融贯综合下的再现。其实,早在1947年重九前夕他写有《山寺浮云图》,画上长题的前半段与本幅如出一辙,皆因绿自《书花舫》及《画史》所载,差别处见于后半段,因《山寺》乃参合《潇湘图》、《江堤晚景》及《风雨出蛰》三图而成,与本幅取源略有出入。惟一一致之处在于非机械地临自北苑,而是画家探究融合后再行创作的成果。从《山寺》与《夏木》两画构图比较,复参照两者取源北苑不同作品的异同,基本上符合了画家在题跋上自述的渊源。《山寺》布局,笔法属北苑笔下较典型面貌,细如鱼鳞的水纹勾划,山体上长披麻皱法的运用,以至重峦积叠的结构等最是明显。本幅则是两山对峙,画面列分左右,中见狭道贯穿,前沿河渚,后抵房舍三两,透过曲径小巧穿插将隔河两岸巧妙串联;超越峰顶眺望,入目处土陡横展绵延,正是一片江南风景。这种视点从多角度切入,故能穿透高低远近的阻隔得览全貌,较《山寺》更为复杂多变。在技法上,《夏木》注重山体轮廓的明显凹凸,体积感与立体效果因而更强;用笔甚精细繁密,如不同种类树木的刻画,勾点并用,或聚结、或疏列,位置经营用心,结构紧凑,层次井然,这里流落了黄鹤山樵风格的痕迹,无疑也是大千博纳取长、综合各家的集大成表现,另画上长题述及董源三画入大风堂的时间略有误差。《溪岸图》乃1938年9月借自徐悲鸿,待四十年代中期方易以金冬心《风雨归舟》,才正式属大千所有,时间在抗战胜利前,较《潇湘》、《江堤》为早,画家所记稍误。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雪霁远山图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董北苑溪山雪霁图 1947年作

    题识:小蓥华在青城大面山之阴,形与什方蓥华山同,故名。其龙神冈,钻天坡,舍身崖,一路刻木为梯。攀萝扪葛,然后得上登其间者,肩随大面,俯视则烟云生于足下,危峦欹侧欲动,是为灵境。庚辰八月写于上清借居,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大千毫发(朱文)。

    此图作于庚辰(1940)年,大千时年42岁,此时应属在四川结识赵望云同去赴敦煌临习壁画途中,但同年其二哥张善孖逝世,返重庆办理后事。大千此时期风格大多临摹、借鉴古人,并多作重彩青绿山水,上追二赵(伯驹、伯骕),下借文氏(征明)画风。作品中款识所题:“小蓥华在青城大面山之阴”即指四川什邡地区小蓥山,应适此时大千正处重庆二哥丧失悲痛中。图中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绿渲染。下方枯树丛林、茅庵草舍,水磨长桥。院中一长者双手绻袖,牧童头顶斗笠手持扫帚,扫院中积雪。一副雪过山晴景色,山间一片空鸣,唯有一线长瀑成为整座山的奏点。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董北苑溪山云屋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拍卖115万元,2011年6月北京传是)

    题识:董北苑溪山云屋图。甲申临,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溪山云屋图》作于一九四四年,时年大千四十六岁。刚刚从敦煌临摹壁画返回,并举办展览。此时的张大千,处在对前人的不断追求中,他认为古今画风之流变,在于古风尚精密,今尚苟简;古风高厚大气,今则薄于气韵神态。故而此后画风为之转变,由明清转向对晋唐两宋作品的心追手摹。张大千曾说“北苑画前不藉师资,后无复继踵,特开机轴,为千古正宗学者所遵之。”可见张氏在此时期是将董源视之为百代风标、千古宗师,对之佩服的无以复加。
    此幅《溪山云屋图》长皴内含董源笔意,山石树木葱郁懋盛处见浑厚,丘壑笔线、坡石树木已经具宋人气息,而其笔皴之间所展现的大气之象也与张大千豪迈不羁的性格是息息相通的。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董北苑溪山雪霁图 1948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董北苑溪山雪霁图 1948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董北苑溪山雪霁 1948年作    春日山居  1932年作

    此图张大千自题为仿董北苑,绘幽谷深溪之雪景,以大青绿着色,山头用白粉晕染,青山如黛,白雪如妆。大千在青绿基础上绘雪景之图颇多,皆能沿承有法并自出新意。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碧嶂白云图  高1.51米宽3.62米 乙酉(1945年)夏作

   《碧嶂白云图》作于乙酉(1945)夏,为大千当时杰作。大千早年山水,自明清而一路向上追溯,对于历代的名迹心摹手追,而且不惜重金购藏以为研究摹习之范本。然而大千的摹古,非徒貌其形骸,更重寻其渊源。该画左首有大千题跋:“碧嶂遥隐现,白云自吞吐。空山不逢人,心静即太古。石田翁句。昔人称吴仲圭师巨然得其笔,王叔明得其墨,予此纸以北苑《夏山图》笔法求之,所谓上昆仑寻河源也。”可以明了大千此幅取意于五代巨然。然而,张大千固有的胸襟和气度在无形中注入到他的绘画中,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开张、奇崛的气派。此画幅面巨大,堪称罕见的珍品。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拟曹云西山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寥泬秋天好,幽原此一过。山当江郭近,花傍隐居多。泉石心常在,穷通理若何。只言五湖上,无地着渔蓑。甲申秋日,用云西老人法制此,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人间乞食、三湘梦五湖心。

    题签:大千居士写秋林萧散,目寒识。
    1944年6月初,张大千上灌县青城山,住上清宫,作《青城山十景》;9月,先生率夫人、侄比德、学生肖建初、翟道纲等二游峨眉山,10月又回到青城山;11月,又由青城山返回成都,住市郊沙河堡。“甲申秋日”表明此画作于1944年8月中下旬或10月期间。此时张大千自从敦煌归来后,又大规模地搜集并临摹古代名作,将在敦煌形成的富丽堂皇的色彩与古人优雅的笔墨结合起来,画风逐渐开始变化。此作题款云“用云西老人法制此”,云西老人,即曹知白,字又玄,一字贞素,号云西,浙西华亭人。元代画家,藏书家。其平远法李成,山水师郭熙,笔墨清润,全无俗气。至谓其师冯观,笔墨差弱而清气可爱。张大千仿曹云西法作图,与其早年的仿古作品相比,更大程度上追求与古人的神合,取法古人之精魄,融贯自身之笔墨,以青绿设色,辅以赭色秋木,沉稳苍郁,清润悠然。近景草木萧萧,枫叶胜火,秋雁南飞,远山脉脉,秋思静穆,寓静于幽,境界空暝旷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鹊华秋色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题识:对岸有青山,独钓爱奇绝,得句懒归来,拟欲待明月。小变赵文敏鹊华秋色图笔法写此,戊寅夏孟,蜀郡张爰。
    大千的山水画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超越明清而上溯,致力于临仿赵孟頫、王蒙等元代画家,此后渐入元人之室。此幅乃大千“小变赵文敏鹊华秋色图”,《鹊华秋色图》乃赵孟頫描绘的济南名山华不注和鹊山的秋天景色,这幅小青绿山水画笔致灵活,画风苍秀简逸,被誉为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作。在此幅大千的变体画中,章法更加简约,构图不再追求左右平衡,将鹊山和华不注山分置两侧,而是将低矮的山坡置于右侧。此山坡并没有显示出突出的地理特征,仅以花青、石绿和赭石加以渲染,再在山顶和坡渚处略加几笔点苔,恍若江南的任何一处矮山。左侧以大片空白表现浩渺的水面,水上一高士驾舟垂钓,荡起若干涟漪。与赵孟頫画中丰茂的林木相比,此图只有近景一棵姿态婉约的瘦柳,对面山坡生几丛杂草。此作整体无皴法,可见画家不以塑造奇峭的山峦为宗旨,而是以平实的景物,山峦、树木之简单的勾画,以及清雅的色调传达出一种文人诗意。而诗题与画面构造同样简单,但亦表达出了超越凡尘、远离尘嚣的意境。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临赵孟頫秋林载酒  紙本水墨 青綠設色 立軸 1947年作

 (504万元,2007年11月北京保利秋拍)

    款识:赵瓯波秋林载酒图。丁亥春昆明湖上临,爰。 钤印:张爰、大千玺。
    从画上题识看,这是一幅临元四家之一赵孟俯(子昂)的本子。全画以青绿颜色为主调,山石的脉络阴阳分明,却无奇峰异石,但见嘉木葱笼,背山面水,幽静的山居景致。大千以深蓝到浅绿的丰富色阶,来表现那些不同的树种,又在靠近画面的中央,以三株从殷红到浅朱的霜叶,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再在白云掩映山谷间,辅以茅离、松干、船板、餐具等不同层次的暖色调,使得全画呈现明净华美,精丽而有士气的装饰趣味,正是赵孟俯的风格。此画在用笔方面,不论山石枝干、松针夹叶、屋宇舟船、流泉波纹都十分细秀劲挺。画面上有高士三人,脸相、性格各不相同。其中一位缓步于岸上,手执佛尘,神情闲雅,微微转身注视舟中的动态。船上的二位高士对坐,一位侧望正在交接酒瓮的两名仆人,另一位回首望向船舱中的卷轴。船梢有一名正在撑篙的童子,所有人物的神情、衣着和动作,安排得各称其身份、地位,同时也明确点出此画的主题,高士们在明丽的秋光中,正要载酒出游。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赵文敏溪山图  镜心 1941年作

    题识:仿赵文敏公真本。辛巳春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却吹长笛过青城、可以横绝峨眉巅、两到黄山绝顶人、大风堂。

    《仿赵文敏溪山图》为张大千摹古而又别出心裁的作品。从现存的赵孟頫作品看,此画构图极似《双松平远图》,而在着色和意境的营造上又似《水村图》。纵观整幅作品,在笔墨、构图、设色方面,均显示了大千的匠心独运。从笔墨来看,为大千早年艺术风格之体现。用笔,文而不弱,用墨,鲜而韵泽,用色,炫而清逸。从构图来看,远景、近景的安排又是倪云林典型的两段式构图,同时还借鉴了郭熙之“三远法”。虽然“三远法”适用于北方山水的雄伟壮观,然张大千在这里却特别强调“平远”、“深远”所达到的空间效果。远处虽为平坡矮山,却给人以深远渺茫之感。从着色来看,不似赵孟頫之《双松平远图》,却似李思训、李昭道之影子。从此方面可看出张大千对唐代青绿山水的深入研究。全图以青绿为主色调,石青、石绿多次分染,又以赭石打底,墨与色十分协调,轻松明快而又清新淡雅,生动地描绘了文人的理想意境。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吴墨井凤阿山房图  1943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草堂对弈图  纸本立轴

    款识:吴墨井《凤阿山房图》盖仿黄鹤山人《一梧轩图》笔也此又仿墨井法。癸未七月皋兰客次并记。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吴渔山凤阿山房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2240万元,2010年11月)

    款识:生平所见渔山画不下七六幅,更当以《凤阿山房》、《陶圃松菊》为最。《陶圃松菊》仿黄鹤山樵,崇冈绝岭,苔点朱砂,浓攒密缀,绚烂如锦步障。《凤阿山房》渗墨细皴,兼李、范笔法,古味盎然,溢出毫楮。此用“凤阿”布局,以青绿出之,浓丽与“陶圃”相俪也。丁亥秋日写于成都昭觉寺。明年戊子三月,携来海上始克成之。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鉨(朱)。

    《仿吴渔山凤阿山房图》作于1947年,绘画缘由据画上题识所言,是因为张大千所见吴历作品中以“凤阿山房”和“陶圃松菊”二图最为出色,于是他藉吴历“凤阿布局,以青绿出之”绘成一幅自己的“凤阿山房图”。所谓“陶圃”即《陶圃松菊图》。

    张大千通晓画史,又是嗜古如命的收藏大家。《凤阿山房图》就是大风堂的藏品。《陶圃松菊图》则是于非闇的藏品,张大千只能向于非闇借摹。这大概也是《陶圃松菊图》张大千只临了一幅,而《凤阿山房图》一共画了两幅的原因。两幅《凤阿山房图》,第一幅作于1943年,现藏上海博物馆;第二幅即本幅,作于1947年。

    张大千做事认真,眼界开阔,见古摹古多了,便有一种画学思想管领他的绘画。比如所画两幅《仿吴墨井凤阿山房图》,1943年作第一幅时,他直指吴历的《凤阿山房图》笔法取自黄鹤山樵的《一梧轩图》,而作第二幅时,他在题识中分别阐述了《凤阿山房图》和《陶圃松菊图》两幅作品的笔墨特点及其由来,然后作割舍,去绚烂,易青绿,绘成自己的《仿吴墨井凤阿山房图》,显然这个过程有递进关系,所以两幅作品尽管构图相同,笔法却有区别:后一幅设色丰富,皴染细腻,呈现了更多的王蒙味道。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沈周庐山高  1947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庐山高  沈周

    款识:庐山高高几重山,两山烟浓复浓烧。丹东未住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江上乌帽谁渡水,巌际白衣人采松。丁亥闰月,仿石田翁(沈周)写庐山高,检六如居士(唐寅)句题之。蜀山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庐山高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件名作,创作于1467年,系吴门大家沈周为祝贺老师陈宽七十寿辰所精心绘制的一件佳构。

    《仿沈周庐山高图》创作于1947年。此时的张大千定居成都,艺术创作上正处于其艺事生涯第二阶段的高峰期。这一阶段的张大千一方面以古为师,一路溯源,上窥董巨,旁猎倪黄,深切了解古代名家的绘画技巧与内涵,另一方面融合多年来遍历名山大川对自然的观察和生活体验,借古开今,技艺上渐入随洒自如,成就自家面貌的艺术成熟期。《仿沈周庐山高图》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该作构图布局几乎完全遵从沈周原作,但体制收缩,并将原作的淡设色改为青绿着色。山峦层叠,草木繁茂水帘高悬,飞流直下处,虽一如古人,但整体气韵一变沈画的雄浑为秀润,完全出之以自家风格,精彩绝伦。尤值一提的是,张大千在此图中弃原题诗“庐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盘踞”,而代之以唐伯虎《游庐山诗》,更可看出其在创作此画时,“气烁古今,直追王蒙,试与沈(周)、唐(寅)争高下。”的万丈雄心。画作所显示的才华与功力,足可证“五百年来一大千”确非虚誉。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阿房宫赋  镜片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拟仇实父笔山水  手卷 绢本设色 1944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天际归舟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立轴绢本 1947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沧浪渔笛  1947年作 (665.68万港元,2005年5月香港蘇富比)
    款识:沧浪渔笛图。仇实父仿李唐笔。丁亥嘉平月蜀郡张大千爰背临于成都。

    是图笔墨清秀洒脱,树木山石钩染精细,一丝不苟而又浑然一体,深蕴文人清雅的意趣。构图主次分明,远近层次感很强。是大千沿承元、明以来文人山水工细一路的佳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临仇英沧浪渔笛  1947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临仇英沧浪渔笛  1947年作

    题识:沧浪渔笛图。仇实父仿李唐笔,丁亥嘉平月蜀郡张大千爰背临于成都。 钤印:大千(朱)、蜀郡张爰(白)。
    题识:十载吴趋水竹居,馆娃宫接越来溪,太湖三万六千顷,一舸西施许独?。六十九年庚申十月八二叟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己亥己已戊寅辛酉。

    此作品绘于大风堂特制仿宋罗纹宣上,此纸半生熟,最适于画泼彩作品,显色奇佳。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江深草阁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为爱江深草阁寒,倚栏终日坐忘还。个中妙境谁应识,阁下溪声阁外山。己丑(1949年)闰月拈文衡山诗作。大千居士。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又题: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私印。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董其昌山水  设色纸本 1926年左右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董华亭山水  立轴纸本

    题识: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仿玄宰笔,张爰。钤印:张季爰印、大砚斋。

    张大千的画风,在未形成自己个人面貌的时候,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该作品为张大千仿董其昌山水画所作,画面题识中“仿玄宰笔”即是明证。然从画面上看来,张大千既有对董其昌山水纯正追求,又有融入了个人性的变化意识。画作下部树的变形处理,数笔重墨点燃山石苔点,以披麻皴表现山石凹凸起伏的结构和肌理效果,都延续着董其昌之面貌,强化笔墨意趣的表现。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董其昌山水册(六开)  册页 设色绢本

    释文:乐志论。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布,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蔬树后。舟车可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至,则陈酒肴以娱之,佳时吉日则烹羊豚以奉之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风乎舞雩之下,咏归斋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彷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更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可以凌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仲山阳此论得山居。
    此山水册为张大千仿董其昌笔意所作,册共六开,观其书、画均与董氏颇为肖似而又于董氏笔墨中有所创新,体现了张大千仿古而不泥古的创作精神。图中峻拔的山头,沉重的石块,挺拔的古树,错落的屋亭,氤氲的雾气均各尽其态。既有草木葱茂、风雨迷蒙的江南丘陵特点,又有沙汀芦荻、远岫横亘的水乡情调。每幅皆构图精巧,意境高远,韵味充足。册页以青绿法为之,山峰奇石以没骨法画出。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色染出质量,又用披麻皴略略皴出肌理,其间又配以倪云林横笔卧苔之法,与李思训一派线条硬劲的青绿山水情趣各异,而是温润淡怡,以平淡天真之趣取胜。作树之法亦是变化多端,或用石涛三笔一组的画树之法,或用类似沈周一般带有公式化的横笔墨戏,或是细细勾勒,或是用色渲染。可见册页虽以“仿”字冠名,但每幅均独有新意,是张大千取诸家笔墨之长,再运用自身的学养见识加以变化而直抒胸臆,独树风标的于“古”中求“新”之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临赵大年水村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江湖野水明碕湾,苍木隐映白石顽。乐哉禽鸟居其间,草有蒹葭鱼鰋鲤,扁舟不见玄真子。我复胡为滞留此,承平公子翰墨娱。遗风流韵诗驺虞,宛胜滕王蛱蜨图。庚辰腊月临赵大年水村图兼橅邓善之题语。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作此幅时,大千当寓居青城上清宫,潜心研习各代剧迹,踌躇满志,为翌年前往敦煌积极准备。大千此幅自题 “临赵大年水村图”,其当临摹自北宋赵令穰《湖庄清夏》卷,赵氏此卷原为黄君璧白云堂所藏,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此卷为平远之宗,于江湖一隅,平凡景致,吟咏造化,生机无限。对观大千此幅,写《湖庄清夏》卷一段,着意于陂湖林樾,烟云凫雁之趣,得赵大年之清润,而益之以秀丽,足见大千本色。大千“临赵大年水村图”尝见数本,此本的特别之处在于画幅上方大千“兼橅邓善之题语”,此一举改横幅构图为竖幅构图,书画相得益彰,成为大千颇具匠心的创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仿赵大年水邨图  手卷设色纸本 1944年作 (1568万元,2010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蜀人张大千爰临于大风堂下。 钤印:张爰印、大千。
    引首:赵大年水邨图。甲申十月,沙河邨居大千居士临。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风堂。
    后跋:右大千居士临宋赵大年江邨图卷子。水木风物,皆有清夷昭旷之致。临橅之工,为独绝矣。近世言艺术者,尚创作而薄临摹。不知苟不得古人精神意态,宁能以天地万物为师,又焉能独创邪。必自古人入而不为古人所囿。以因为创,以变为归,神明于规矩之中,寄意于楮墨之外,乃足与古人追逐于艺坛也。居士画名满天下,而其始尤不能自橅古入,后来之秀,其知所务也乎。民国第一戊戌(1958年)秋七月,福州曾克端。钤印:曾克端、涵负楼、岷云堂。
    签条:大千居士临赵大年水邨图卷。囗囗道兄藏,王汉翘书端。 钤印:王·汉翘。

    此卷作于1944年,此时的张大千已从敦煌归来,致力于整理敦煌未完成的作品。同时因战乱流散在市场上的宋元名迹,大千亦竭力搜罗,这让他的临古愈加精进。在这个时期,他逐渐从董巨化出,兼得王蒙茂密蒙茸,直登宋元堂奥。大千自题此卷“赵大年水邨图”,当临摹自北宋赵令穰《湖庄清夏》卷,此卷原为黄君璧白云堂所藏,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此卷为平远之宗,于江湖一隅,平凡景致,吟咏造化,生机无限。对观大千此卷,写陂湖林樾,烟云凫雁之趣,得其清润,而益以秀丽,足见大千本色。卷尾有闽人曾克端跋,曾氏善书,工诗文,为大千好友。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赵大年湖山清夏图  镜心 1947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拟赵大年湖山清夏图  镜心 1947年作 (2800万元,2010年5月中国嘉德)

    款识:1.赵大年湖山清夏图。丁亥闰月沱水村居临,张大千爰。2.董文敏云:大年平远写湖天淼茫之意,极不俗,然不耐多皴,虽云学王维,而维画正有细皴者,乃于重山叠嶂有之,赵未之能尽其法也,此图略参维法成之。爰。钤印:张爰私印、迟秋簃、张爰、张大千。
    大千曾亲观北宋画家赵大年《湖山清夏图》,并在上题识“古松叠幛,郁谷苍浑”,以为“大年笔意,仍不出董巨宗风也”。

    《湖山清夏图》是一幅小青绿山水作品,画面神韵秀丽,清逸雅致,画风严谨,深具传统面貌,属于大千早期的艺术风格。虽然题为赵大年湖山清夏图,但其章法经张大千之手,已变得布陈丰满,层峦叠嶂起来,成为典型的全景山水,与赵令穰小景山水的典型风格章法不同。

    这幅画分为近、中、远三景,近景表现的是生长于山石缝间的两株松树,与一般作品不同的地方是两株松树的生长方向分列左右,而不是向中心的交叉,显示出一种向外的张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与中远景的平稳相对的,不仅是松树的长势,还有前景的两块大山石,也是朝向相反的方向,右边的一块山石更是冲出了画面。这正是为了打破全景布局的大的平衡,从而使部分画面增加一些动势,增加画面的丰富性。中远景的安排则是平平稳稳,尤其中景,类似赵令穰湖天淼茫,一片融合的平远小景,江水灵动,烟岚迷蒙,使得中景虚实相生,韵味无穷。中景楼观建筑的处理,严瑾细致,精巧缜密,描绘的非常具体,公整规矩,线条平直劲健,体现了张大千过人的传统绘画功底。远景是赫然耸立的主峰,与周围的山峰浑然一体,山的进深关系表现出空间的阔大和山的峻厚。山峰的脉络清晰详尽,但皴笔用的不多,只在山峰结构的相接之处加以皴擦以表现出山的结构和前后关系。

    根据题跋可以看出,张大千这幅作品是在临摹赵令穰的作品,而且是用的王维笔法,用以弥补赵令穰的不足。这幅画的价值有两点:一:美术史上一般认为唐时尚无皴法,而一部分人认为王维已经运用皴法,张大千不但在这幅画的题跋中肯定王维绘画中有细皴,而且还运用了这种笔法来作画,再现出绘画史上皴法早期的形态。

    张大千作此画也是基于赵令穰学王维而又无细皴,从而想还原王维原作面貌而作的这幅画。二:设色与皴染是有矛盾之处的,如果事先将勾皴擦染作的很充分,那么设色时必然会是要么草草敷染,要么也用足够的色彩去与笔墨平衡。赵令穰在处理色墨关系上独特之处在于“化皴法为烘染”,因此,他的色彩画总是呈现出“清浅”的韵致。张大千的这幅作品在加入王维细皴的基础上,又保持了赵令穰的色彩的特点。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太乙观泉图  1946年作  (616万元,2008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关仝太乙观泉图。董叔达所从出也。丙戌嘉平月临于大风堂下。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为1946年底张大千先生仿关種《太乙观泉图》的作品,画风是张大千先生传统一路的代表,该画画水之法尤为特别,用笔精细,设色清润,泉流溪水勾勒一丝不苟,夹叶树枝笔笔精到。危崖高耸,以小斧劈作山石,乃大千再现五代宋初风貌之精作。次年(1947)五月,此画展出于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全场八十二幅中,列最高价之十八幅之一,亦可见大千对此画之钟爱。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关仝太乙观泉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4032万元,2010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

    题识:关仝太乙观泉图。丁亥年十二月既望临于海上。蜀人张爰大千父。 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为张大千丁亥1947年之作,自题“关仝太乙观泉图”。此年被公认为大千临古创作的高峰,此时的张大千已经经过了敦煌壁画的洗礼,又已饱览历代名迹,直窥宋元堂奥。1946年大千曾获刘道士《湖山清晓图》一轴,反复临摹,用力甚深。波士顿美术馆藏有一轴关仝《崖曲醉吟图》,即为大千所作。此幅高崖耸峙,以小斧劈写成,尽得夏山葱茏之概;碧水微澜,水波不兴,“水法”纯自刘道士一轴中化出,足见大千匠心独具。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临刘道士笔万壑松风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松林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1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臨劉道士湖山清曉圖  絹本水墨設色 立軸庚寅(1950年)作

    1945抗戰勝利,大千到北平搜訪舊跡,在他得到董源《江隄晚景》的同時,又得到一件世傳為巨然的山水。後來經大千仔細研究,他認為這一幅畫並非巨然的,而應該是劉道士的作品。
    大千在此幅《臨劉道士湖山清曉圖》的長題中,說明了巨然的畫,例如故宮的《秋山問道》,有「殿^風蒲,苔點散簇」的特點,而此畫全無。而且世傳「劉道士以道士在左,巨然以僧在左」,此畫中有位朱衣道士,大千因而認定為劉道士作品,並且將之定名為《湖山清曉》。
    《湖山清曉圖》中的雲氣渲染,是《江隄晚景》中所沒有的,而此畫表現技法的獨特之處,是水紋的部分,與《江隄晚景》中規律的鱗紋迥異其趣,不但不作水平的波紋,而是由斜向的曲線紋所組成。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峒关蒲雪图  1943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峒关蒲雪图  1949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潼关蒲雪图  立轴设色纸本

     款识:潼关蒲雪图。仿杨升雪景设色法。大千张爰作于故都。钤印:大千(朱)、张爰(白)。
    大千先生的没骨山水画约见于三十年代中期,题款上多称取法古贤,袭自张僧繇、杨升或王晋卿。《潼关蒲雪图》是张大千临古作品之一,取自杨升没骨法。可谓其上溯古人没骨山水法的钥匙。本幅章法疏朗开阔,近处坡渚杂树,中景一片开阔水域,远景浅滩、山峦,层层远去。在画法上,不以皴擦、线条为主,而是以色彩为主,山石、树木纯以矿物颜料渲染,富有装饰趣味。画家经营用心,尺幅不大,却气势浑厚,既注重整体效果,亦未忽略局部细节的精描细写,色彩运用尤为神妙,装饰效果与艺术性并重,属画家探研没骨山水法的成功之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峒关蒲雪图 1946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峒关蒲雪图 1946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峒关蒲雪图 1946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董其昌峒关蒲雪图  1946年作

(1150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春拍)

    题识:1.峒关蒲雪图。唐杨升画,董玄宰临,庚申三月。2.丙戌秋孟,沱水村居临,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此帧《峒关蒲雪》图作於1946年秋天,地点在成都近郊的沱水村,以“没骨法”为之。没骨山水相传为南朝画家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擅之,并有《峒关蒲雪》图传世,明代董其昌曾屡临之。张大千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即已开始用杨升和张僧繇的“没骨法”作画,後来又将真实山水的特质以及自己的体悟融入其中,拓展了这种技法的表现空间。

  此帧《峒关蒲雪》,章法疏朗开阔,近处坡渚杂树,中景一片开阔水域,远景浅滩、山峦,层层远去。画法上,不以皴擦、线条为主,而是以色彩为主,山石、树木纯以矿物颜料渲染,色彩华丽,冷暖对比强烈,显得金碧辉煌,富有装饰趣味。同时,奢华的用色又未使画面变得媚俗,而是富丽而有士气,仍旧具有宁静致远的文人画意趣。能以工笔重彩表现出山水的深邃意境,近现代画家中并不多见。在这类作品中,大千取法高古,又善於配色,营造情境,确是元明清以来所无。近景与远景的岛屿颇有海上仙山的虚静之气,构图疏朗开阔,大片空白,不勾一丝水纹的水面留下一个诗意的想象空间,青绿设色的山峦笔法精致细腻,虽色彩艳丽,却传达出幽深淡远的意境。没骨设色的技法於大千有重要意义,他以此法结合传统泼墨法及敦煌重彩,才引发其晚年之变法。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峒关蒲雪图  设色绢本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溪山雪霁 1938年作

    款识:峒关蒲雪图。唐杨升笔,董文敏数仿之,此又仿董者,季尚先生方家法教,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峒关蒲雪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青绿峒关蒲雪图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青绿峒关蒲雪图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云横雪岭  立轴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唐杨昇峒关蒲雪图

    款识:峒关蒲雪。唐杨昇画,董玄宰数临之,大千居士。 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此幅为张大千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作品,其间他精研传统,包括没骨山水。没骨山水相传为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擅之,并有《峒关蒲雪》传世。张大千版的《峒关蒲雪》则更多了一层实验的色彩。此画为二段式构图,近景与远景的岛屿颇有海上仙山的虚静之气,构图疏朗开阔,大片空白,不勾一丝水纹的水面留下一个诗意的想象空间,青绿设色的山峦笔法精致细腻,虽色彩艳丽,却传达出幽深淡远的意境。没骨设色的技法于张大千有重要意义,他以此结合传统泼墨法及敦煌重彩,才引发晚年之变法。此画设色艳丽,笔法精致细腻,意境幽深淡远,是为张大千艺术成熟期的佳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江天暮雪  镜框勾金设色纸本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江天暮雪  镜框 勾金设色纸本

    题识:吾家僧繇笔,董玄宰尝仿之。此又仿玄宰者。蜀人张爰。 钤印:张大千、蜀客、三湘梦五湖心。
    《江天暮雪》全图不着笔墨,山石不用皴擦。纯以矿物颜料渲染,泥金点缀,显得金碧辉煌。再现了六朝至初唐金碧山水的辉煌成就。一洗自清初以来,以“四王”山水为核心的传统绘画技法,使人耳目一新。画史云:“墨易雅,用色易俗”。大千居士能恰到好处的运用青绿重彩,而达到雅而不俗的艺术效果。近代画家中能运用工笔重彩,又使画面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效果,惟张大千与吴湖帆二人而已。据题跋称,此画最早的范本来源于南朝梁时画家张僧繇,明代董其昌尝仿之,此为相对于董本的临摹,是否有张僧繇和董其昌的摹本,已难以考证,张大千所言之临摹往往比较随意,实多为自己的创作或是对笔意的戏仿。即为临摹,亦见功夫,诚如齐白石语:“大千临摹古画之功夫,真是腕中有鬼!所临之青藤、白阳、石涛、老莲、冬心、新罗各家,确能乱真”。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蜀山行旅图  立轴 1939年作

    款识:蜀山行旅图。己卯冬日大千张爰。 钤印:己卯、大千大利。

    《蜀山行旅图》描绘了蜀山的雄伟高阔。画面取五代宋初山水典型的三远式构图。远处山峰渐隐,殿阁庙宇在雾气的弥漫中依次远去;中部峰峦叠嶂、杂树丛生、烟云缭绕;近处山溪潺潺,木桥架设其上,缓坡云树渐叠,水畔嘉木葱茏。右侧小径蜿蜒远引,可见行旅数人。一行人独自行走在山脚小路上,将观者的视线引向远方,随着小路的延伸,行人愈多。其中有行者抬竹椅,有随从肩挑行李,众人步履蹒跚。李白曾做《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此画可见一斑。整幅意境高妙,既有重重殿宇造成的华丽气象,又流露出一种高士隐居的悠闲逸致。在画法上,山石以淡墨和以少许石青、赭石、朱磦等,以长披麻皴、牛毛皴和解索皴层层擦染,再施以破点、攒点等笔法点苔,苔点有大有小,有浓有淡,或疏或密,十分沉着利落,呈现出一种青苔密集、岚气浑厚的景象。宫殿楼宇以细笔勾之,敷以淡淡的赭石,虽未过多刻画建筑之细节,但飞檐斗拱俱十分精彩,合乎尺度,比例恰当,线条沉稳精准。整幅画平淡趣高,笔墨温润,色调清新,令人幽情思远,如睹异境。《蜀山行旅图》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更趋于成熟,已经脱离了二十年代他所热衷的八大山人与石涛的粗犷写意之风,颇得唐寅、沈周的细润华滋,而在章法的布置和笔墨、色彩的运用上又融汇了自家之法。张大千摹古功力出神入化,能做到“变其法以适意”。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夏日幽居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长夏山林清暑地,高楼直要两翁偕。绿阴满地泉声里,醒酒题诗有好怀。戊子春仿宋人《夏日幽居图》于大风堂中,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张大千。
    《夏日幽居图》全画精工秀劲,古静清润。此作近景江面细描浪纹,淡染花青,近绕巨石,远接飞瀑;四株杂树立于石上,其后一径小道蜿蜒,通往青草萋萋的坡岸,二白衣高士对坐听瀑。小道折而向右,山势往上,为全画中刻画最精到的一组楼阁回廊,以精雅工巧的界画画出,屋内石砖地面、檐下木质斗拱描绘得丝毫不苟,物象精准而笔意洒然,楼阁后景为丛杉白云,杉林繁茂蓊郁,云采细线勾出,以白色染得,烘托楼阁的富丽精工,又使画面自然过渡到溪对岸的高山流瀑,以披麻皴表现峰峦,云树沉沉,山峰数叠,左方垂瀑直挂而下,与近景江面得以呼应。
    画作画作题识中称“仿宋人夏日幽居图”,并未点明哪位宋人,大千研习过多位宋代画家:郭熙、范宽、王希孟、王诜、宋徽宗……他从宋人作品中获得笔法、构图、设色诸多启发,大千习宋人画作在1940年代晚期达到一生中的最高点。此幅《夏日幽居图》得益于宋人者,一在其楼阁界画之堂皇;二在其青绿设色之技法。此画设色得于王诜等人小青绿山水者颇多,基调定以主体山石的石绿,营造夏日山林之幽;石绿之下染以淡淡一层赭石,便将山体草木华滋、土石浑厚的效果巧妙表现,赭石、淡墨画出的楼阁为画中最集中的暖色部分,冷暖色调搭配,使全幅甚具装饰效果,具工笔画美感;白色运用于山间白云、飞瀑与高士衣着,既营造画面空间之感,有大开合之意而不失于过度纤巧,亦在视觉上给人清凉之感。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拟宋人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拟北宋人画法。乙酉秋日大千居士张爰于青城上清宫中。去年秋与李任潮、徐悲鸿买舟桂林,以至阳朔过兴坪,山水清丽,流连径旬,因结卜邻之约,乘兴之余为写北宋人山水巨帧记之,爰又记。钤印:张爰、张大千、张季、大千。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宋人山寺图  镜心绢本 (4025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宋人山水 立轴纸本 1947年作

    此绢本小青绿的《仿宋人山寺图》,乃张大千先生在抗战胜利后,离开大陆之前,力追五代北宋山水画高峰期的得意之作。此画丘壑具有北宋之雄而其笔墨兼有文人之雅,细观其多变之山石皴法及造型,为大千融合古人、置身北宋的精心杰构。在意境方面,以壮丽的瀑布为中心,茅亭草阁分置左右,掩映在老树虬枝及朦胧的竹树之间,点缀高士策杖过桥相会,及倚栏观瀑的雅士;瀑水流经桥下潺潺有声,汇为前景之涡流,其描法如行云回旋,其线条之婀娜轻盈、曼妙流动,尤为特绝。此乃得法于大千所藏之刘道士《湖山清晓图》而更出其上!又以李郭派蟹爪法所作古木枯枝,从山前山崖到山顶,配合略似云头皴有实体质感的巨石崖壁以及劲挺的松树,刚柔的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诗情。山顶丛林掩映中的朱栏楼观,更增添人间仙境般的境界。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李检法定林萧散图  绢本青绿 1949年作

(2550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春拍)

    款识:李检法定林萧散图,偶得乾隆内库双丝绢临此,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在张大千40年代之前的仿古作品中,1937年至1938年所作的仿唐、宋、元三代大家十二条屏可以算作代表作,笔触秀润祥和,极力追求着古人面貌,但仍保持着作者早年的“逸笔”之风。此幅画作乃是张大千于1949年50岁时所作,符合当时作者青绿重彩的风格和艺术追求,与“仿古十二条屏”这样早年的仿古作品相比,其中年仿古作品在更大程度上追求着与古人的神合,可以说,《李检法定林萧散图》是大千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全画以青绿设色,群山叠嶂,飞瀑鸣泉,苍松挺拔,树下一高士袒胸赤足,在岩石上静坐沉思,予人解衣盘礴的高士之印象,对岸一童子正抱琴而来。整幅寓动于静,寓静于幽,境界空暝旷远。张大千自从敦煌归来后,又大规模地搜集并临摹古代名作,将在敦煌形成的富丽堂皇的色彩与古人优雅的笔墨结合起来,画风逐渐开始变化。由款识可知,这件临摹李公麟山水作品材质为乾隆时期内府所藏特制双丝细绢。“双丝”乃是一种特殊的制绢工艺,其特点是较其他画绢更为细密,而乾隆内府所出,必是经过严格的制造工艺和筛选程序,又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用来仿古作画,火气全无。
    李检法,即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因其官至御史检法,后人多称其为李检法。其好古博学,善人物、山水、鞍马等,时推其为宋画第一人,张大千亦对其作品和成就推崇有加。其所作《定林萧散图》,全名《王安石定林萧散图》,其中定林,乃指方山定林寺,曾是南北朝时期刘勰完成《文心雕龙》的幽居之所,也是“龙学”圣地,在元丰年间,李公麟曾至金陵方山定林寺拜访王安石,二人相谈甚欢,遂做此图,旋即被宋徽宗收入内府所藏。

  关於《定林萧散图》,张大千曾作过多幅,在其作於1967年一幅同题材作品中,其题曰:“龙眠居士有定林萧散图。盖为王荆文公居金陵定林寺时所作也,此图见著录而墨迹不传,每欲追抚,以目翳而止。近顷目力稍胜,遂想象为此效。龙眠作人物者,以赵沤波、张叔厚为嫡嗣,此图虽未能方驾二公,亦未肯与仇唐作後麈也。丁未春爰。”可见《定林萧散图》并没有现成的图本可供参考,张大千之作多半基於想象,因此在追求古意之外,在构图和人物造型上反而更加自由。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瑶池瑞雪  立轴 1946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溪山雪霁图  立轴 纸本 1949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溪山初雪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616万元,2009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

    题识:溪山初雪图。拟宋人高克明笔。爰。四顾寒林只寂然,雪中僧舍起孤烟。悬知煮茗烧红叶,不放卢仝袌蝶眠。己丑重阳前日大风堂作。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张爰私印。

    此幅作于1949年,这个时期是大千临古创作的高峰。此幅《溪山初雪》自题“拟宋人高克明笔”,当临自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原作为手卷,大千匠心独运,改横幅为竖幅,改平远为高远,写雪后山岭清冷寒寂之景。屋舍乔松用笔一丝不苟,皴染整饬严谨,细节描写精丽。雄伟中见秀丽之气,清寂中现明艳之色。大千四十年代晚期临古,已能参以己意,综诸家之长,开自身面目。此幅为其中至精之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泊船观雪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雪江归樵图  立轴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拟道君皇帝雪江归棹图  1947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雪景山水  设色纸本 庚寅(1950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峨嵋积雪 1946年作  (2194万港币,2011年5月苏富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雪江归棹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雪景山水  立轴 纸本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马遥父笔意  镜片 设色绢本 1949年作

    题识:己丑夏月避暑镜海,仿马遥父笔。蜀郡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之印(朱)。

    张大千山水作品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仿马远的《雪屐观梅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这幅作品中,画家以雄健刚猛的斧披劈表现坚实的峰峦顽石,用笔劲苍而简略,大笔横扫,棱角分明,斧劈效法练利劲落,正是马远山水的典型特色。画中梅柳枝干有下堰之势,拖笔自然生动,乃是马远的创造。前景中,一老者策仗而立,肃沉穆静,若有所思;一书童身体前屈,呵气暖手,寥寥数笔,形神已现。空旷缥缈的湖面,割分前后空间。远景以墨线勾勒,辅以淡染之墨,如雾雨烟岚。近景凝神聚实,远景旷远清幽。前后对比强烈,构成深远广阔的空间。留给观者无尽的遐思,沉浸在浓郁的诗意中。张大千并没有刻意的临摹原作,在笔墨表现上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所以马远瘦硬如贴的松树,在张大千的画里比较柔和。松针的画法差异更是明显,马远所绘松针比较细、直,排列整齐,张大千用浓淡墨晕染松叶,层次分明、墨气明润,弱化了线的强度,增加了笔墨的趣味。此时张大千51岁,正是其中年风格的转变时期,其绘画中的奇伟风格正是由此而来,同时也说明他突破了绘画材料的限制,在绢本绘画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黄子久富春图  卷轴 水墨纸本 1947年作 

 (3584万元,2011年10月山东春秋)

    题识:仿黄子久富春图。丁亥六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朱文)、大千居士(朱文)。

    1943年至1947年从敦煌回到成都,这个时期的张大千因缘际会得以搜罗因战乱流散在市场上的宋元名迹,这使得他的临古愈加精进。张大千应是在收藏过黄潜的临摹本后于1947年也仿作了一幅,这幅作品通篇工整秀丽,江水平静犹如画家之心境,峰峦起伏,丛林亭舍点缀其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皴法得当自然,同时张大千也将自己的笔法运用在了其中。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山水画作中的《兰亭序》。此图展现了富春江一带景色:富春江两岸峰峦坡石,似秋初景色,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董其昌称道,“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倪云林秋水清空  1926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云林山水  设色纸本 1926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梅清观瀑图  轴 水墨纸本

    款识:鸣弦泉,石面平。流中有石梁贯之。予曾抱琴相对,不必鼓弦动操而淙淙有声。瞿山梅清。钤印:梅清石涛弟子(朱)、澜公(白)、瞿山(朱)。

    画中署款为清初画家梅清,然与梅清笔墨习性有所差距。梅清之作,以清秀见长,意境悠远,不食人间烟火,此作在气息上也与梅清有别。图中山石、小草、松树和人物的用笔,时现张大千那充满灵气又飞动的个性。这在张大千早年模仿石涛作品中也常看到。图中用笔略显稚嫩,应为大千上世纪20年代后期之作。画中钤盖有“梅清石涛弟子”朱文印一枚,暗示了是出于梅清石涛的景仰者,画中的笔墨习性与大千暗合,为大千游戏神通之作。“渊公”“瞿山”二印为仿印。仿印和真印钤于一起,在大千其它临古之作上也可看到。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拟渐江僧笔意  镜心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款识:此渐江师中年刻意之作,当为四十岁左右故全用云林兼子久画法也。己卯冬孟拜临,大千爰。钤印:大千(朱文)、张爰之印(白文)、蜀客(朱文)、大风堂(朱文)。
    此《拟渐江僧笔意》作于1939年,张大千时年四十岁。渐江即是“清初四僧”之一的弘仁,是新安画派的开创大师,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海阳四家”。其一生以山水名重于时,属“黄山派”,山水既尊传统,又主创新,形成了“笔如钢条,墨如烟海”的气概和“境界宽阔,笔墨凝重”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既有元人超隽的意境,又有宋人精密的特点。

    张大千此幅《拟渐江僧笔意》画面中山川秀逸,宏阔淡远,气势峻伟。幽静空旷的山谷中悬挂一飞瀑,笔逸淡淡突出冷、静、寂的绝妙意境。整幅画面线条流美清秀,笔墨精炼浑厚,书法亦轻灵少骨。可见张大千对弘仁山水已是了然如胸,在传统方面功力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作品左侧录文“此渐江师中年刻意之作,当为四十岁左右故全用云林兼子久画法也。”道明此乃弘仁中年的画风,仍有倪瓒、黄子久笔法在其中。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萧尺木浅绛山水  立轴设色纸本
    题识:萧云从比之查梅壑清拙有馀,比之渐江僧瘦劲不足,亦黄山派正法乳也,与郑慕倩、孙林堪争道称雄耳。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居士、张季、大风堂、大千淳庵宝爱
    张大千山水画在20年代,以仿学石涛为主,在大千传世的仿古画作中,绝少有仿萧云从之作。
    1927、1931、1935年张大千三上黄山游历,开始关注黄山画派以及安徽地区弘仁、梅清、查士标、萧云从、程邃、孙逸等画家。这些画家的风格迥然不同於当时被山水画界奉为圭臬的四王画风,各家都潜心体会黄山真景,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萧云从是其中重要一员,他独臥姑孰派,山水画笔墨方折枯瘦,景致装饰性强,风格坚实清淡,但在整体画风上却也带有安徽地区画家特有的幽寂、荒僻、静逸等特点。
    1930年前後,是张大千临黄山画派作品最集中的时期,山水画明显地受到安徽诸画家画风的影响;他还曾於1934年和张善孖在南京举办“张善孖、张大千昆仲黄山画展”,大受艺坛人士及观众赞赏。此幅张大千仿萧云从的画作,应该就是绘於20年代末、30年代初。题识中对萧云从和查士标、弘仁、程邃、孙逸进行的比较也是非常宝贵的张大千画语。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垢道人笔山水  立轴 1932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八大山水  立轴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梅道人山水  立轴庚午(1930年)作

    题识:当年梅道人,圆点笔头新。小与巨然别,松根多竹筠。庚午秋日写黄海紫玉屏于大风堂下。大千居士爰。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郑呅山水  水墨绢本 1931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新罗山人山水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临赵子昂山水清音图  立轴

    款识:1.石岸能高野水落,江日未堕霜枫明。无人唤取玄真子,船尾秋风日日生。子昂为善夫画。2.赵承有此图,用笔冷艳,盛子昭秋林渔隐所自出也。左角隶书四字无印鉴或即子昂自书。(识)大千临并记。钤印:大千无恙(白文)、张季(白文)、大风堂(白文)、蜀郡张爰(白文)、阿爰(朱文)、大千(朱文)
    此图画面虚实相生,笔法潇洒清逸,人物古雅俊秀,可谓“秋林渔隐,冷艳出尘”,把赵氏文人画秀逸的笔墨风韵推向极致。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唐伯虎笔意竹坞清话图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天机发静趣,灵境出无心。停弦听清籁,声不在瑶琴。抚唐解元真本似,仲麟仁兄法家雅教,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风堂。

    张大千早期作品画风可谓“清新俊逸”,他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此幅竹坞清话图正是此时期依据明代唐伯虎笔法而作。画中疏林石丛,平坡亭舍,远山层叠。通幅笔墨淡雅,意境清远。作者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点蘸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树法取于明人,时而繁茂时而嶙峋,石法以李唐之笔,简洁精确,赋色淡雅,远山层峦叠嶂,淡墨挥之,屋舍掩映其间,天机物趣,毕集毫端,有大家风度,且深得古人冷淡幽竣之致。李瑞清上款;萧平先生题写诗堂。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李唐古木寒泉  1946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李唐古木寒泉  立轴 1946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李唐古木寒泉  1946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李唐古木寒泉  1946年作

    题识:大千张爰沙河邨居。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习古皆能化古,此图虽谓仿李唐,但用笔却变李唐的刚劲犀利为柔润清俊,整体气息也不似李唐山水的气魄雄壮,更多了对山水幽远清旷的气氛的表现。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方壶云山图  镜心 丁亥(1947年)作 

(168万元,2007年11月北京诚轩秋拍)

    题识:方壶云山不落二米一笔,自成风格。云林虽极意房山,然犹是以因为创者。盯居无俚,墨戏骋怀,癠迹上清,未谋形似,若刻舟求之,剑去远矣。丁亥九月既望,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三千大千、风儿又起雨儿又急。

    张大千此轴仿元末画家方从义,绘于1947年,当时正值盛年,全作一丝不苟,从画风,到画中自抒襟怀的题识,都体现出张大千由临古、仿古而变古的艺术追求。
    方从义泼墨云山,与高克恭齐名。40年代张大千除此轴外,另见作于1942年的《云山话旧》,为仿方从义同一幅作品,构图、款题与此轴颇为接近,相较之下,《云山话旧》偏“雄厚奇逸”,而此幅则更为强调云山温润婉约之感,画家对这一路画风的把握,已经在数年时间内有了长足的进步。张大千仿方从义,也缘于对方从义不羁性格的欣赏。此轴就画面图式而言,云山大概得方壶之形,而山石皴擦与细笔勾画的宫观、细波,则有倪判、王蒙之质。
    画作右下角钤“风儿又起雨儿又急”一印,在张大千传世画作中非常罕见,句出宋石孝友《西地锦》:“回望玉楼金阙,正水遮山隔。风儿又起,雨儿又急,好愁人天色。两岸荻花枫叶,争舞红吹白。中秋过也,重阳近也,作天涯孤客。”意在抒发旅人断肠天涯的伤怀。《仿方壶云山图》云峰层叠耸立,直通幅顶,山脚坡石松竹环绕处,三四茅屋,错落其间,屋内两位高士,相对晤谈,屋前场圃,经一小径,直通烟江,画面左侧云烟缥缈处,宫阙隐然,略带“回望玉楼金阙,正水遮山隔”的惆怅。“风儿又起雨儿又急”一印,名虽闲章,实乃题眼。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明人本  手卷 设色纸本   (313.6万元,2011年10月山东春秋)

    题识:仿明人本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张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此作为张大千仿明人之作,长卷描绘了山石、树木、江河、小桥流水、舟船、农舍、人物等等,画面公整洁丽,笔法细腻自然,不滞不腻。从右到左,画面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的是茂密的从里,江边农舍林立,独木桥上一主一仆到访此处,两位高士江心垂钓,神态悠然;第二部分处于两山之间,农舍中主人闲坐,悠然自得;第三部分是两邻舍主人相约博弈,屋后有溪水作响,宛然悠扬的乐声。由此可以看出,画面反映了文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寄托着闲适高雅的生活理想。
    张大千对美术史的研究功力深厚,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他又向石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临摹了历代壁画,成就辉煌。这些壁画以时间跨度论,历经北魏、西魏、隋、唐、五代等朝代。
    张大千许多伪作的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之古代名家的真迹已有过之而无不及。现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伪作,如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有他的《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他的《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叠嶂图》等等。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古四季山水  四屏 1926年作

    款识:△房山小墨戏迈元章,绝代堪为双凤皇。梦想十年嗟未遇,巢云合喜属苏张。房山巢云图为鲜于伯几画。烟云起灭,竹树华滋乃其生平合作。予以壬戌岁得于海上,兹拟其意为此。丙寅十二月季爰张爰。△丙寅十二月晴窗日暖,戏拈董元笔法作此,大千居士张爰。△余既为公远茂才写此,并赋绝句。

甫里宅边曾击舟,沧江白鸟思悠悠。

忆得岸南双树子,雨馀青竹上牵牛。

    倪瓒至正十三年二月晦日。云林此幅予癸亥归蜀得于重庆。今为农拜师有矣,想相其意写此,虽未能追踪迂翁,窃幸未落四王窠臼也。丙寅冬日并誌张爰。△生平不解作雪景不美,用粉故也。今见巨然真迹,全以赭墨皴擦,自然有雪。拟其大意画此,亦颇具阴寒气像。丙寅十一月张爰。谢稚柳(1910—1997)边跋:张大千仿高房山巢云图,谢稚柳观因题。张大千仿董元松山读书图,此大千二十八岁时笔拟宋元四家此为其一,庚午岁暮过香港观因题,壮暮翁谢雅柳。

    张大千仿倪云林岸南双树图,自言倪画原本其所收,故摹笔极得神理,庚午岁暮在香港得观乐为之题壮暮翁雅柳。张大千仿巨然雪图,早年妙笔近不多见也,谢雅柳为之题。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青绿山水  立轴纸本 1931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秋林晚霭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蓬莱仙境  立轴 设色绢本 1935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巫峡清秋  立轴设色纸本

    题识:巫峡清秋。仿李将军笔。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啸沧老长兄两教。大千弟爰。钤印:张爰、张季、大千、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
    张大千的没骨山水约出现于三十年代中期。此幅没骨重彩,大青大绿,复施勾金,瑰丽无比,为画家壮岁精绝之作。大千在这类作品上多有题跋,述及渊源家数,上溯宋代王晋卿,甚至远及杨升和张僧繇。惟上述杨、张两家,有的作品已湮没,有的尚无公认可信画迹传世。故大千所据者自画史记录外,尚参考后人所仿临者,如董其昌的《峒关蒲雪图》等,复加己意而成。本幅自题源自唐代李将军,意在凸现唐贤风规。

   《巫峡清秋》是大千笔下常见的题材,以他蜀人写川中三峡名胜之一,自是驾轻就熟。本幅的构图丰富,笔法坚劲写云山飘渺、峡江行舟。画中设色之经营极见用心,敷色沉欎,充份运用矿物颜料色感厚实耀目的特质,令青绿、白粉、金碧相衬成色彩艳丽、气派堂皇而富装饰性的杰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山水  立轴 1934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山水  立轴 1934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山水  立轴 1934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溪山云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纱。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身为蜀人的张大千,对其故乡的巫峡美景有着深深的眷恋。在这件青绿山水立轴中,大千正是带着对家乡深厚的情感,以色彩斑斓的“没骨”手法,勾勒出自己记忆中的“彩云”、“夕晖”、“片帆”等意象,和与楚王相会的“神女峰”这充满浪漫想象的母题。画中,远山如黛,连绵逶迤,一峰兀起。山腰云霭蒸腾,缠绕盘桓,一道瀑布自山间奔泻而下,流向画外。两只帆船迎风驶航,为画面增添了更多情趣。近景中树石参差错落,伴水而生。画面中奇石怪松,红树翠竹,尽显浓浓秋意,令人观后,心旷神怡,目不遐接。

    张大千擅长摹古,喜以古人笔法勾写自然之景。画面中,画家通过秋天山水的色彩体现秋季特点。山以石青、石绿为主,参以淡墨;以湿笔勾勒出树木轮廓,再用湿笔横点出浓密的树叶,近树设色较重,远树则施以淡墨,有红有绿。山水刻画的笔墨精微典雅,设色既体现了色彩绚烂的秋天季节特征,又不缺少文人绘画中浓浓的书卷气息,施墨湿重淋漓,设色庄重典雅,表现秋天山清水秀的明净和秀美,突出秋色的凝碧成熟。

    张氏以重彩所描绘的巫峡清秋的画面,仿佛再现了李白诗中对于唐代巫峡彩色屏风的描述,与李白同为蜀人的张大千,凭借着其高超的丹青技艺和对故乡巫峡美景的深切意想,唤起了已失落的唐代色彩。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巫峡清秋

    款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蜀人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风堂、游戏神通、万里写入胸怀间。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巫峡清秋  立轴 1934年作

    款识:巫峡清秋。昔年曾过巫山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晴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甲戌秋日,蜀人张爰写于故都。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风堂、大千豪发。
    题跋:书画全在用笔,用笔之要在指不动,而笔法之妙全从腕中运出,尤在下笔及转折处分明不模糊,故贵以浑胜以简胜。笔古神承有笔有墨,而又有在笔墨之外者。神妙乎法,而不可以法论者也。邵章题。钤印:邵章、癸卯翰林、重存许水
    宿雨初收,晓烟未泮。此八字真言为画家之秘密,藏若不证。此中三昧,虽力抚北苑荆关备极精能,亦徒袭其儿而已,安能优品乎?画之优品在气韵生动,此非胸襟高旷,脱去蹊径者,不能为也。陈云诰题。钤印:陈云诰印、癸卯翰林
    苍松白石水泠泠,挥洒霜毫悟道径。诗卷一囊琴百衲,萧闲情韵付丹青。漫向卥山买白云,楼台不学李将军。晓寒天趣谁能写,点燃精神己冠群。摩诘家居的(辋)穿,眼中画本自天然。山房应与仙都近,看取烟岚入墨禅。高潜子题。钤印:潜、癸卯翰林
    独向毫端窥秘趣,驱毫增我向山情。悬知洒墨如风雨,都作烟泉落叶声。方壶老树云西石,风月知谁是主人。不信渔人偏得路,画师吾自忆前身。集南田句,丁亥橘余之月,张海若题。钤印:张海若、甲辰翰林、述而不作
    漫夸神妙与精能,万法傅心只一灯。谁是笔先兼书外,夏虫休共语玄冰。天然造化是吾师,兴到翻憎着墨迟。挂角羚羊无迹象,几人能解画中诗。昔贤谓意居笔先,妙在画外又清湘。语人专师造化可谓得玄珠矣。邢端题。钤印文:贵阳邢端、甲辰翰林
    画家六法首日气韵生动,气韵从笔墨表现,尤在经营位置得宜,运笔沉着而出以洒落,用墨淹润而出以浑融。布局繁简虚实,起伏穿插各得其当,一气相生天机勃露,妙处有独得于笔情墨趣之外者,气韵生动端在是也。张书云题。钤印:张书云印、癸卯翰林。

    1934年,张大千首次到北京举办画展,引起轰动,本幅即作于其北行期间。此作是一幅金碧青绿山水,大千曾用同一画法创作了多幅《巫峡清秋》,从题跋来看,此作也暗含了一种去国怀乡之情。此作采用“没骨法”为之,不勾勒轮廓,而是直接用色之浓淡显出层次与主次前后的关系。据传,这种画法源于六朝时候的张僧繇,可惜已画迹无存,后明朝浙派的蓝瑛也常用此法创作。画面山体清俊峭拔,山顶积雪尚未融化,底下已是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行于山脚河中的帆船则只见其帆不见其船,若隐若现;近处松树森然而立,一间房屋半隐于山林。此作在赋色上将青绿与金碧结合起来,强调色彩的浓淡变化,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感。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青绿山水  立轴 1933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巫峡清秋  立轴 1938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巫峡清秋  立轴 1934年作

    款识:巫峡清秋。仿王晋卿笔。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纱。大千居士画并题,时甲戌九月借居昆明湖上。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千、大千毫发、大风堂、画又次之。

   传统根基深厚的张大千,亦同传统士子一样喜欢以诗或画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他曾说过作画必须有所寄托,画方有意义。30年代,大千分别寓居上海、北平,其时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寓京期间,虽然获致非常高的声誉,但军阀铁蹄下的故乡仍是他难以抹去的想念。他因此画了此幅《巫峡清秋》,自题一首《浣溪沙》以寄托思乡念亲的情怀,词意非常含蓄。
   画中巫峡呈现一派清凄暗淡的情景,隐喻战乱中故乡的荒凉况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写别愁离恨,以“千金”为质;而大千只以“疑”来形容,自比杜甫用意更深进一层。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村林烟暖  立轴绢本 1935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山水人物  立轴 1935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井络高秋  镜芯 设色绢本

(448.5万元,2011年7月北京纳高春拍)

    款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蜀人张爰。钤印:蜀郡张爰、大千、大千豪发。
    中国山水画彻底从人物画中独立成科,是从青绿开始的,青绿艺术的完善,最终完善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主体性,同时创造了山水画艺术的第一次高峰。从展子虔经李思训、李昭道到王希孟、赵伯驹,前后绵延500余年,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极盛时期。青绿山水和浅绛山水平分秋色,共享了中国古典绘画黄金时代的荣光。与此同时,文人画家逐渐主导了画家队伍,从而形成了文人群体特有的审美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水墨为尚”,青绿之美受到排挤而逐渐边缘化。青绿山水的复兴,明代有仇英,近代唯大千。

    古代《河图括地象》一书中有载:“岷山之地,上为东井络。”井络,泛指岷山所在的整个蜀地。说蜀地“上为东井络”,除地理位置凑巧外,主要是附会其险峻,类李白所谓蜀道之难。全画取法宋元,综合董巨,兼纳王蒙,体势雄浑,格局严谨,细部修饰绵密。着色采花青为基调,薄施淡赭,沉稳中见苍郁清润。构图以山体为主,贯穿满幅。画中呈两山前后互峙,势险隘。前者有高士坐于断崖之上遥望远方,也许这正是大千居士本人为表达其思念之情的真实写照,后者薄雾轻绕,下方轻舟帆影对照出山之高耸险要;中有水道贯穿而呈峡江地貌,江上一人泛舟独钓。大千细意经营,乡谊、人情以至乡愁兼融其中,成就了此幅之佳构。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顺流而下  立轴 设色纸本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秋江闲钓  镜心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秋山归樵  镜心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下见渔樵人。乙亥九月仿僧繇笔。蜀人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该图系清朝纸,无上款。常闻红绿不经看而易于流俗,难驾尤在山水。此图通幅红得耀目,绿得发亮,当目巨岩古寺与远山相映成辉,中间大片留白巧为湖之浩渺,水之静韵。小径拐角处,一渔翁,一樵夫,正擦肩,欲作语,二者尽占五尺图轴的方寸,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尤精制于远山天穹衔接处,可隐隐见一抹红晕,自谓毫发三千,年届37岁的张大千,实在是细腻如丝呵!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巫峡清秋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金璧双辉—巫峡清秋  镜心 1936年作

    款识:1.巫峡清秋。妾住长干近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风愁水日千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沙。大千居士并题。2.丙子十月,予于非闇合作振济西郊赤贫画展。永吉仁兄慨捐重金,因举此为报并记数语。弟爰。钤印:大风堂、张爰、大千大利、三千大千、张爰私印、蜀客、大千无恙。

    此图为巫峡秋景,危岩峭壁,山势险峻,远山呈褐红色,船行江中,云雾缭绕,使观者如行江中,身临其境,为巫山险绝而叹奇。张大千不守陈法,对山水景象的表现的多样性由此可见。
    《巫峡清秋》是他笔下常见的题材。以他蜀人写川中三峡名胜之一,自是驾轻就熟。若与1935年本相比,基本同出一辙,只是主峰的方向相反而已。本幅的构图较丰富,层次感强,除云山飘渺、舟过峡山的主景外,局部细节描写更见繁密精细,如峡中泉涌,与云水连成一气;下方山峡树丛高低排列参差,反衬出主峰的奇兀突出,气势雄浑,成全图的焦点所在。画中设色之经营极见用心,充份运用矿物颜料色感厚实耀目的特质,令青绿、白粉、金碧相衬,成色彩艳丽、气派堂皇而富装饰性的杰作。更难得者乃画上三题,标题、词作以及题赠记录,钤印位置疏密布局讲究,令全幅作品更见完整。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一)巫峡清秋。妾住长近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今愁水日子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沙,大千居士并题。钤印:大风堂(朱文)、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

    (二)丙子十月予与非厂合作振济故都西郊志贫画展,永吉仁兄慨指重金,因举此为报并记数语,弟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

    鉴藏款:张爰青绿山水图。为大千先生题巫峡清秋图并篆六字。白石齐璜。钤印:木人(朱文)、老白(白文)、白石叚看(白文)、白石赏心(白文)。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观泉图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携琴访友设色绢本 1938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携琴访友设色绢本 1938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云亭话旧  立轴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款识:1.岁丁丑四月廿九日大千张蝯写记。钤印:三千大千 2.己卯三月既望题赠君吾道兄法教,大千张爰。钤印:张季、大千。

    在大千的艺术生涯中,山水画的创造长达六十多年。此图画于1937年,时大千38岁,此时大千的山水取法为上,推重唐宋,乃用大小李将军大青绿山水法,勾廓填彩,少皴多染,其色沉碧丹翠,极具富丽华贵之气。图取高远之势,近作奇危大石,其上苍松虬曲。两高士策杖论道。向上则长松夹道,通往仙阁楼台,其后白云缭绕,青峰丹顶间,一径如梯,陡然至上,有步云驾雾之势。勾山形廓方硬,笔法直落劲挺,山脚峰顶间用泥金。因用大小李将军法,勾斫之形必得爽利为宗。境取黄山奇秀之景,山多石质巨岩,崖巘千尺,块壁耸屹。风格华贵雍容。大千山水偏爱黄山,人有谓之“新黄山画派”者。此类作品,四十以后便少见了。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巫峡清秋  金碧纸本 1942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巫峡清秋  金碧纸本 1942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巫峡清秋  金碧纸本 1942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巫峡清秋  立轴 纸本 1938年作

    题识:曾经几度过三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朝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继庐仁兄法家正之,戊寅八月,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大利,大风堂,游戏神通,万里写入胸怀间。
    大千此作采用“没骨法”,不勾勒轮廓,而是直接用色之浓淡显出层次与主次前后的关系。据传,这种画法源于六朝时候的张僧繇,后明朝浙派三大家的蓝瑛也常用此法创作。是画山体清俊峭拔,山顶积雪尚未融化,底下已是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行于山脚河中的帆船则只见其帆不见其船,若隐若现;近处松树森然而立,一间房屋半隐于山林。在赋色上将青绿发挥的淋漓尽致,强调色彩的浓淡变化,体现层次感。大千先生一生以石涛为楷模,而又集百家之长,《巫峡清秋》是其博彩众长的范例。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抱琴观云图  立轴 甲申(1944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闲吟策杖倚天风  1943年作

    款识:闲吟策杖倚天风,绝顶高攀百尺松。持镜年来秋在鬓,波澜自笑尚填胸。癸未六月遣暑青城,戏效刘松年笔并拈小诗。大千张爰。钤印:大千、张爰、大风堂。
    《闲吟策杖图》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金碧青绿山水。是画作于1943年,张大千在完成前后两年零七个月的敦煌临摹工作之后,返四川青城山避暑时所作。张氏戏仿南宋刘松年笔意,画面苍松如铁,青山绵绵,以金粉提点,云气浮岚如波涛,山泉有声,画面布置结构严谨,树石笔法劲挺,显得精细秀润。让人不觉有身临其境之感,青山绿水之秀、云雾缭绕之气、远近劲松之态,观者与画中策杖者感同身受。《闲吟策杖图》是一幅融金碧山水于小青绿山水的成功尝试,这是一种独创,是一次成功结合。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听松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是图可谓张大千山水实景绘画的典型代表,以对实景的描绘综合古人技法,而又卓然有新意,松声、涛声交汇,景象开阔辽远,但又描绘得工致,有异于传统听松图的狭小景象,让人有心胸豁然开朗之感。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金碧山水  1946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金碧山水  1946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金碧山水  1946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金碧山水  1946作

    款识:丙戌夏,沱水邨居涉事,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金碧山水》依据谢稚柳的题跋为张大千四十七、八岁时所作的青绿山水画精品,沱水村居在成都近郊,画中山石皴法以宋人小斧劈为主参以披麻,树法则远接元人黄鹤山樵,显然企图在摹古以外,突破时代的藩篱。大千曾在另一幅作品上题跋:“偶欲效北宗画法,雅不欲从马夏入门。马夏虽工,才一落笔,便不免作家面目。此幅略似李唐,生拙处时得天倪耳。”所谓“天倪”者,即是自然,他极力避免“作家习气”。从画中可以看到,由于他用笔惯常流露的秀气,尤其是设色上参用石绿、石青与赭石的冷暖色调的对比,使画面温润细腻,消弭了北宗应有的刚健与峻峭,形成大千青绿山水画的明丽、婉约,而毫无霸气的独特个人风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碧树金冈图  立轴金碧山水 1946年作

    款识:碧树生云屋,平冈逆远峰,清波明镜净,闲棹自游溶。丙戌三月用二石法写,蜀人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下里巴人(朱文)、直造古人不到处(朱文)。

    本幅金碧山水于1946年(丙戌年)所作,画面苍松如铁,青山绵绵,以金粉提点,云气浮岚如波涛,山泉有声,画面布置结构严谨,树石笔法劲挺,显得精细秀润。金碧山水是在大青绿山水的基础上,用勾金、染金、涂金等方法提注画面,使画面具有金碧辉煌的特点。金碧山水通常被人理解为工极妍丽、金碧辉煌的画。故自宋代以后,就很少有人问津。然张大千的金碧山水,构图饱满,重彩浓墨,金光灿烂。墨、色、金三者结合之巧妙,色彩绚丽,全无一丝俗格。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山水  立轴 1947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拟赵仲笔   纸本设色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煮茶图  1947年作

    题识:茗碗月团新破,竹炉活火初燃。门外全无酒债,山中惟有茶烟。丁亥三月作《煮茶图》,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煮茶图》绘于1947年,是张大千典型的青绿临古风格作品。这个时期的画作,以工整、古雅、考究、细腻而见称,析其原因,大致有二:一为大千对于董其昌“集大成”理论的接受与消化,董氏有言:“画平远师赵大年,重山叠嶂师江贯道,皴法用董源集其大成,自出机轴,再四五年,文沈二君不能独步吾吴矣!”如立高阁,点将历朝画家,言语间的气概与自信深深感染了张大千,决意取各家精华,成一己面貌。二是因为1940年代中期,多幅名迹入藏大风堂,画家朝夕相对,浸淫于古人技法。大约从1946年起,张大千山水进入其一生艺事的最高潮,由早年的黄山诸家,以后的元人风韵,一跃而上窥董、巨堂奥。《煮茶图》的构图、设色,得力于董源之处正多,其林壑景致之美,既精雅工巧,又气息高古,为大千1940年代中后期的代表作之一。

    《煮茶图》近景一片平坡之上,画老树五株,树间搭一草亭,左侧一块玲珑的太湖石,点出亭中持扇高士,草亭后两棵不高的棕榈,意示出此地气候温润。草亭外置一几,陈古瓶、古书,一童子正在旁边煮茶,另一童子则步入小亭奉茶。顺着煮茶童子的方向而上,一条小桥曲折通向山根,转为山脚小路,逶迤而上,进入画面中景,掩映在竹木间的山斋,斋中长案置古琴卷册,案后设四出头官帽椅,显示出主人弹琴读画的清雅品味。经由山斋侧后方的板桥渡河,远景群峰层叠耸立,对岸高瀑垂流,取景深邃,令人有幽然尘外之想。此画虽取法董源,但取意却近乎明人,画上题诗为明代陆治《烹茶图》上题诗。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烟江叠嶂  立轴 设色绢本 1948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烟江叠嶂图  立轴纸本

    款识:1.梅花道人烟江叠嶂图。盖全师北苑,不袭王晋卿一笔也。戊子四月,大千居士临记。2.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越日复节坡诗。钤印:张爰、大千居士、潇湘画楼、张爰私印。

    《烟江迭嶂图》作于1948年,尺幅大、画工精,是其宋元细笔山水一路的精品。虽自题仿梅花道人吴镇笔意,实则出于南唐董源、巨然一派画风,在水墨皴擦基础上以青绿设色,把董、巨江南画派的矾头山脉表现得更为娟洁静朗。

    此画以高远法全景构图,用从山脚看山顶的角度展现崇山峻岭的高大雄伟,场面宏大,气派雄浑。布局雄奇中不失空灵,近水远山层迭铺陈,开和有序,层次井然。画面造境优美,风水极佳,主体两列山脉呈环抱之势把一泓瀑布圈在其中,山脚栈道临水而列,后又有远山如屏,逶迤天际。中段以两水交汇成的一湾碧波间隔开前后景,山下有板桥横亘,平坡迤逦,屋舍树林点缀其中。近景作平坡杂树,一派水村风情,加上水中钓艇,这分明取自梅花道人吴镇《渔父图》模式。

    此画绘于日本圆丝绢上,赋色精致典雅,温润如玉,比之纸本所画更多晶莹润泽的透明感,烟岚浮动。笔法几乎全用长短批麻皴,丰富灵活,层次鲜明,再加层层苔点,更增苍郁气质。此画双题,一为画名,一则节录苏东坡《烟江迭嶂诗》于画上,书文俱佳。画上端钤“潇湘画楼”闲章,说明张大千作此画时已获得董源名作《潇湘图》,从董源画中汲取营养作成此图,此亦足证该画为大千先生平生合意之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秋水春云  镜心 设色金笺 1951年作

    款识:秋水春云万里空,酒壶书卷一孤蓬。多情只有闲鸥鹭,留得诗人作钓翁。辛卯嘉平月。拈元人句写于潇湘画楼。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长寿、大千富昌大吉。
    本幅拈元人诗句入画,据他题日此乃黄庚句,无疑也是画家心目中向往意境的形象化而呈现笔下。无论早年出自工笔,或晚年则化为泼彩,这项乐于反覆采用的题材,其格调均取写意雅淡,一片恬淡,特别以金笺重彩,色鲜斑烂作表现媒介,乘载的内涵却是忘机出尘,有出世之意,这种反差对比呈南辕北辙,在大千神妙的处理下融贯一体,形式内容统合如一,正是其过人之处,也代表了五十年代初期他心手相应的创作巅峰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