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柴牡三角汤(陈苏生) [组成] 北柴胡9~12克生牡蛎30~40克山羊角15-- 24克水牛角15~24克生鹿角6~9克 [功效] 宣畅气血,化瘀醒脑。 [主治] 中风及其后遗症。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二次服,方中药物质重味潜,需久煎才能取得药效,每煎沸后再煮60~90分钟,滤渣取汁。 [方解] 北柴胡,宣畅气血、推陈致新。生牡蛎,潜阳软坚、消痰行水。柴、牡同用,无升阳僭逆之患,有降泄疏导之功。它不仅通血道,亦走水道,故以为君。山羊角代羚羊角,能平肝熄风,善解脑血管神经之痉挛。水牛角代犀角,能清心止血,治神志昏沉,起醒脑解毒之用。生鹿角不同予鹿茸和鹿角胶,它能消血肿。古人用一味生鹿角研末,醋调敷乳痈立消,故可移治脑部凝血留瘀,起潜移默消之效,五昧药合而为方,对脑部气血郁滞、水液潴留、有积极疏导作用。 [加减] 结合辨证,方中常伴用香附、乌药以调气活血;苍术、川朴以健胃宽肠;郁金散瘀;菖蒲开窍;夜交藤通络安神;合欢皮和血缓痛,以为常法。其加减法:(1)当脑溢血尚未完全停止前,除遵守医嘱保持安静外,如见头面潮红,意识模糊者,可加用代赭石15克,干生地15克,苎麻根9克,病重者可酌用广犀角6克磨汁冲服。口噤不能服药者,可用鼻饲。至宝丹亦可用 (不排除现代医学抢救措施)。(2)当脑溢血已经停止,仍须防其络创复裂,加用女贞子9克,旱莲草9克,仙鹤草15克(云南白药亦可用)。(3)中风后,血压仍偏高,头痛头晕,泛恶,拘急者,可加用石决明30克,代赭石15克,干地龙9克,生牛膝9克。 (4)中风后,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者,可加用明天麻 9克,僵蚕9克,决明子9克,茺蔚子9克,郁金9克,菖蒲9克,钩藤12克,全蝎4.5克。(5)中风后,痰涎壅滞,时时搐弱,咳利不爽者,可加用陈胆星6克,天竺黄9克,郁李仁9克,瓜蒌 9克,淡竹沥一支冲;大便闭结不下者,可加用生川军9克后下,以得下为度。(6)中风后,余热不退,或有感染,汗出热不解,口干舌绛者,可加用土茯苓30克,忍冬藤24克,连翘9克,白薇 9克,丹皮9克,山栀9克,合欢皮24~30克。 [按语) 本方对于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或脑部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各种脑病,都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上盛下虚之人,运用宣畅气血,清除脑内积瘀与潴液,从而调整脑部血行障碍,对逐步恢复脑功能,改善后遗症,有良好的作用。 [典型病例] 徐某,男,62岁。 曾二次中风,脑CT提示为:多发性脑梗塞。患者体丰,向有高血压史,于1989年第二次中风时,神志昏迷,四肢活动不利,以左半肢为甚,纳呆嗜寐,大便艰,口干欲饮,舌红绛中裂,脉弦细而数,风痱病灶深邃,残瘀凝滞,不易速解,与柴牡三角汤加味:柴牡三角汤药量同上,加入土茯苓30克,忍冬藤24克,连翘9克,自薇9克,茺蔚子9克,决明子9克,女贞子9克,郁金9克,菖蒲9克,夜交藤15克,枳实9克,生川军9克(后下)。三天后通便,神昏渐清,原方去枳实、生川军,加苍术、川朴、知母,服后纳食渐增,便亦畅,寐亦安,口干、舌绛中裂均有明显好转,前后诊治五月余,肢体活动日趋好转,病情稳定。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内科医案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