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在幼儿园频繁发生冲突怎么办

 致虚守静666 2014-01-09
孩子入园后,被打了,打人了,对家长来说都不是轻松的事。被打的,家长心疼。打人的,家长烦恼,甚至宁可被打的是自己家孩子。孩子们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的冲突,攻击方都没有恶意。 

  冲突虽然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孩子被抓伤、磕伤,但是,它也有一些积极的意义。冲突为孩子习得交往技巧提供了机会。在冲突的过程中,如果成人不加干涉,每个孩子都会不断尝试改变交往的模式,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模式,或者懂得以不同的模式应对不同类型的孩子。因为孩子懂得去变通,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打人的孩子突然不打人了,不打人的孩子转而打人了。在体验打与被打的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怎样交往最有效,也最愉悦。到四五岁,孩子们之间的这种冲突就很稀少了。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有了更为娴熟的交往技巧。但是,获得这些技巧是需要一个学习与实践的过程的。
  某个孩子去攻击另一个孩子,通常因为以下原因:
  *喜欢对方。这个理由是很多成人都无法理解的。但是,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理由。某个孩子频繁而莫名地攻击另一个孩子,究其原因,可能恰恰是攻击方喜欢被攻击方。这就是为什么当家长询问攻击的一方,他最喜欢的小朋友是谁,他脱口而出的,往往是那个经常被他攻击的小朋友的缘故。因为不清楚如何去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他才会试图通过推、打等行为与对方发生联系,吸引对方的关注。
  这类孩子在攻击对方之后,有的孩子甚至自己先委屈的哭起来,他的委屈在于他的好意得不到理解,或者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两个以上的孩子同时看上了某个玩具,大家都想要先玩,互不相让,又不懂先来后到的规则,这也是引发冲突的一个常见的原因。
  *某个孩子,或者几个孩子在玩游戏或参与某项活动时,另一个孩子恰好看到,并产生了兴趣,在没有与对方协商的情况下强行介入,结果扰乱了对方正常的游戏秩序,破坏了他们的游戏规则,又或者某个(某些)孩子的劳动成果被破坏,如用积木搭好的城堡被推倒,被扰乱的孩子就会很愤怒,继而向对方发起攻击。
  *4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是非观,当他们发现某个孩子的权益被侵犯的时候,可能会打抱不平,结果引发争端。
  *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鼓励他“厉害”点,或者告诉他别人欺负他的时候要还击。但孩子难以把握这个界限,只要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就觉得受到了“欺负”,就会出手攻击对方。
  *孩子在家会打或者咬家长,家长觉得很有趣,言谈话语间甚至表现出很开心的感觉,致使孩子误以为打人咬人是表达亲昵,让对方觉得很开心的一种方式。
  ……
  不管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孩子们之间出现冲突,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正确的交往模式,或者没有控制住自己冲动所致。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批评苛责往往无济于事,一味强调不能做什么,效果也不显著,反而可能让他无所适从,或者带给他一些负面的心理暗示,变相地强化他的这种行为。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行为背后隐含的心理需求,我们才能找到更合适的处理问题的办法。
  况且,说“不”只是告诉了孩子不能做什么,并没有告诉他可以做什么。在控制力有限的情况下,遇到类似的情形,既然没有更好的模式替代,他就很可能习惯性地沿用既有的模式。因此,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比说“不”更明智。
  因为孩子理解能力有限,说教有时候效果并不显著。或者虽然他懂得某些道理,但是真正实施的时候,他可能又会比较迷惑。如果能通过某些游戏,帮助孩子具象地理解这些规则,也许就好多了。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将一些正确的做法画出来。这些画未必很形象,只要孩子能够理解就好。对孩子来说,就算只是一个小黑点,也可以既代表一个小朋友,一只小动物,也代表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那些看似抽象的画面,因为有了空间的对比,再辅以言语解释,它们立刻变得形象生动,好理解多了。面对某些令家长头痛的问题,与其硬性的去遏制孩子的行为,不如有针对性的制作几本《爱的魔法书》,将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形象地传递给孩子。
  对于被攻击的孩子也是如此,都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为孩子提供帮助。当发现孩子存在交往方面的问题时,不妨陪他一起画几本《爱的魔法书》。
  总之,无论面对被打还是打人的孩子,建议家长都要保持冷静。反应激烈不仅于事无补,还给孩子示范了一种糟糕的处理问题的模式,他将来就会复制家长的这种模式。并且,家长不冷静,很容易带给孩子压力,让打人的孩子变得很焦躁,更容易冲动,被打的孩子则内心恐慌,还会引发双方家长之间的矛盾。
  另外,当孩子在家习惯以身体撞击、打人、咬人等行为表示亲昵时,要明确地告知他,这样的做法会带给他人什么样的感受,以及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如果告知几次之后,孩子依然如故,那就冷处理,就当这一切只是空气,忍着不做出任何反应,或者告诉他,你接受不了这样的行为,只好离他远一点。当他的行为得不到积极的回应,他自然会尝试别的行为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需要特别提醒的一点是,千万别因为担心孩子受欺负,鼓励孩子的攻击行为。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孩子没有胆量还击,反而变得更加害怕,让家长更加焦虑。家长焦虑的结果是恨铁不成钢,给孩子施加更多的压力,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二是孩子真的变得厉害起来,结果其他小朋友就不敢跟他亲近,使他变得很孤立,或者他被更厉害的小朋友给“修理”了,受到更大的伤害。
  Tips:
  ①家长可以创设一些游戏,模仿孩子打人与被打的情景,将正确的应对方式表演出来,直观的展示给孩子。
  ②画画、讲故事,都是向孩子传递正确方式的很好的方法,都可以尝试。
  ③《爱的魔法书》是融画面和故事一体,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绘本,意在抛砖引玉。家长可以在绘本后续上解决其他问题的“魔法书”内容。
  ④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哪怕受点小伤,对孩子的成长都更有益。千万别为了保证孩子不受伤,凡事包办。这样的家长带出来的孩子习惯了被保护,融入小伙伴的群体时往往困难重重。
  ⑤一些基本的交往规则,在孩子入园前,要提前让孩子了解。如,想玩别人的玩具,要经过他人允许。想加入他人的游戏,也要征得对方同意等等。孩子了解了这些规则,入园后就可以避免很多冲突。
  ⑥当孩子被欺负时,可以教他大声向对方喊“停”,并做出停的手势,对方看到,可能就会被这个手势所吸引,注意力被转移而不再攻击孩子。也可以教孩子大声告诉对方“我不喜欢你这样。”当发现自己可能受到伤害时,要教孩子知道如何躲避,如何寻求帮助。
  注:当孩子频繁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甚至给他人带来严重伤害时,需要认真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适。目前,已经有一些幼儿园引进具备专业心理学基础的老师来帮助孩子。必要时,也可以选择把孩子送到这样的环境,接受专业的辅导,避免将来形成更严重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