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白内障 [制用法] 以草药煎汤去渣,澄清液人余药粉晒干研细,外用。 治白内障妙方 1石斛夜光丸 【来源】元·倪维德《原机启微》 【歌诀】石斛夜光二冬参,二地二角苓味连, 苁蒺芎枳葙防草,菊菟山枸膝杏决。 【组成】天门冬60克,人参60克,茯苓60克,五味子(炒)15克,白蒺藜15克,石斛15克,肉苁蓉15克,川芎15克,甘草(炙)15克,枳壳(炒)15克,青葙子15克,防风15克,黄连15克,犀角15克(可用水牛角倍量代),羚羊角15克,菊花21克,菟丝子(酒浸)21克,山药21克,枸杞子21克,牛膝225克,杏仁225克,麦门冬30克,熟地黄30克,生地黄30克,草决明24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每服3~9克,日服2次,黄酒或淡盐汤送下,也可以用温开水送服。 【功效】养肝滋肾明目。 【方解】方用生地、熟地、天麦冬、枸杞子、牛膝、菟丝子、山药、人参、茯苓、五味子、石斛、肉苁蓉、炙甘草滋养肝肾,益脾补虚;合以黄连、犀角、羚羊角、菊花、青葙子、草决明、白蒺藜、防风清热泻火,明目祛风;川芎、枳壳、杏仁理气活血,宣肺化痰。诸药合用,共奏滋养肝肾,清热泻火,益脾明目之功。 【主治】肝肾亏虚、瞳神散大、视物昏花、复视、白内障、晶体呈淡绿色或淡白色、头昏目眩、视力减退、眼疲劳、迎风流泪、云翳移睛、两眼酸胀、干涩、疼痛等症。可用于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神经萎缩、夜盲症、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青光眼、黄斑变性、眼球萎缩、屈光不正、浅层点状角膜、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流泪症、虹膜睫状体炎、暴盲症、视网膜病变、眼肌疲劳以及高血压引起的目糊、眩晕、失眠、健忘、肾亏等病症。 【加减】临床如见眼底出血,可用赤芍、丹皮、仙鹤草、藕节、白茅根等药煎汤送服;兼有头目胀痛、眩晕阵作、耳鸣咽痛、舌红、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可用知母、黄柏、元参、丹皮、珍珠母等药煎汤送服;兼见急躁、头胀头痛、胸闷胁痛、脉象细弦等肝气失疏症状,可用柴胡、郁金、白芍、夏枯草、八月扎等药煎汤送服;见有迎风流泪症状,可用蔓荆子、白芷、桑叶、薄荷、车前子等药煎汤送服。 【附记】凡属脾肾阳虚,肝火上炎,肝胆湿热等眼疾者,均非本方所宜;证属肝郁气滞者,亦非本方所宜。
2内障三奇丸 【来源】李文亮《千家妙方·下》(柏超然方) 【歌诀】内障三奇是良方,车前甘菊蕤仁霜, 再配汤送点斗障,早期治疗效果佳。 【组成】蕤仁霜(20%),甘菊花(40%),车前草子(40%)。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每次服5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同时配用斗障散眼药:威灵仙液丸制炉甘石500克,飞辰砂5克,牛黄3克,麝香15克,冰片50克。共研为极细末,贮瓶密封。每晚取少许点1次。 【功效】涵晶抗老。 【方解】祖国医学认为“白内障”(圆翳内障)是晶体变性引起。老年性白内障是新陈代谢反应在晶体(晶状体)上的过早衰老。内服药促使整体机能兴旺,五脏六腑的精气正常上承涵养晶体;外点眼药,旨在改善晶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晶珠的功能,阻止晶状体蛋白气化成醌体,维持它的透明度。临床证实早期的药物防治是积极有效的。 【主治】老年性白内障(早期)。 【加减】气虚型者,症见雾视易疲、纳少气短、脉缓乏力、舌淡苔白,可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各15克,煎汤送丸;血亏型者,症见目眩头晕、白失眠、脉涩、舌绛、苔剥等,可用当归、生地、麦冬、龙眼肉各15克,煎汤送丸;精衰型者,症见腰膝酸软、耳鸣视歧、脉细、尺浮、舌小、苔薄白等,可用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各15克,北五味子3克,煎汤送丸。 【附记】①疗效:早期老年性白内障,药物治疗是有效的。作者统计20年临床治疗1612例,视觉功能改善的有80%,晶珠中软性混浊吸收的有14%,特别是初发期和混浊面积不到十分之五的成熟前期,疗效显著。②晚期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作者25年的针拨统计212只眼,复明率为96%。针拨术有审机、点睛、探骊、射复、拢海、卷帘、圆镜、完壁等“金针八法”。
3化障汤 【来源】《程氏医学笔记》(曾亦暖方) 【歌诀】化障汤内石决明,磁石石斛白蒺藜, 生地蒙花谷精草,枸芍贞菊草柴胡。 【组成】生石决明30克,磁石30克,夏枯草20克,石斛25克,谷精草15克,密蒙花15克,生地20克,白芍20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白蒺藜10克,菊花10克,柴胡10克,炙甘草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剂为1疗程。 【功效】滋阴潜阳,清肝明目。 【方解】方用生地、白芍、石斛、枸杞子、女贞子、生石决明、磁石滋阴潜阳;谷精草、密蒙花、菊花、夏枯草、白蒺藜清肝退障祛风明目;柴胡清热,疏肝解郁;炙甘草补中,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滋阴潜阳,清肝明目之功。 【主治】老年性白内障(初、中期)。 【加减】若中气不足者,加茯苓、山药、炒白术;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龟板。若服药日久,效果不显者,因翳质坚固,单纯滋补难以奏功,须滋补阴液与开破散结并用,应加入牡蛎、鳖甲、昆布等软坚之品。 【附记】用本方治疗105例195只眼,经服药3个疗程后,痊愈85只眼,显效75只眼,好转28只眼,无效7只眼。总有效率为9641%。据临床观察,凡病程短,视力缓降者,则疗效较好;若病程长,视力障碍较重者,则效果较差。可见早期治疗,疗效显著。
治目生云翳妙方 1加味羊肝丸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加味羊肝二地蕤,枸菟决味车前苈, 茺肤蒺杏防泽苓,芩连桂心细寸冬。 【组成】生地黄60克,熟地黄60克,炒蕤仁30克,菟丝子30克,枸杞子30克,决明子30克,五味子30克,车前子30克,葶苈子30克,地肤子30克,茺蔚子30克,关蒺藜30克,炒杏仁30克,泽泻30克,防风30克,茯苓30克,寸冬30克,炒黄芩30克,炒黄连30克,桂心30克,细辛15克。 另外羯羊肝一具切片,瓦上焙干(青羊肝或白羊肝亦可)。 【用法】上药共炒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每服50丸,每日早、晚各服1次,开水送下。 【功效】滋阴柔肝,祛风散火。 【方解】《灵枢经·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本证非暴赤生翳之新病,乃久病障目而生翳。故完全采用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之羊肝丸。用补肝明目,能治肝虚目赤热痛之羊肝(青羊肝更好)为主药;佐以强阴益精,祛风明目之菟丝子;能镇肝明目,治青盲障翳之青葙子,强阴益精;能除雀视之地肤子;顺气逐风,明目活血之茺蔚子;滋肾清肝,去风明目之枸杞子;治目赤肿痛,益水生光之蕤仁;下气行水,消肿除痰之葶苈子;入肝经,除风热,益肾精,治一切目疾之决明子;敛肺滋肾,补虚明目之五味子;补肾水,散肝风,益精明目之蒺藜子;清肺肝风热,强阴益精明目之车前子;泻肺除风,降气润燥之杏仁;起阴气,补虚损,聪耳明目之泽泻;清心润肺,明目悦颜之麦门冬;散头目滞气,除头痛目眩之防风;补水泻火,治目赤肿痛之黄芩;镇肝凉血,开郁明目之黄连;散风邪,益肝胆,治风眼泪下之细辛;益肝助阳,利窍除湿之茯苓;抑肝风,扶脾土,从治目赤肿痛之桂心。更加滋肾水,补真阴,填骨髓,生精血之生熟地黄等蜜丸常用。 【主治】目赤生翳,症见两眼经常羞明、视力模糊、两侧大小眼角翳膜攀睛、红筋满布、见风流泪、眼角生眵、甚则云翳外障。 【附记】屡用屡验,效佳。一般连服两料左右可愈。忌辛辣。
2加减八味大发散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文志军方) 【歌诀】加减八味大发散,麻桂白芷蔓荆子, 藁本防风川芎草,桑皮细辛与生姜。 【组成】麻黄15克,桂枝10克,白芷10克,藁本10克,蔓荆子10克,防风10克,川芎6克,桑皮16克,生姜40克,甘草5克,细辛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退翳。 【方解】方用麻黄、桂枝、白芷、藁本、蔓荆子、防风、细辛、生姜、甘草辛温解表,祛风退翳;川芎祛风活血;桑皮宣畅气机。诸药合用,共奏辛温解表,祛风退翳之功。 【主治】黑睛翳障。 【加减】若有翳膜遮睛者,加蛇蜕1~2条,蝉蜕45克,白蔻壳(姜汁炒)3克;夜间目胀痛,不得安宁者,加玄参、防己、炒香附、夏枯草各6克;生胬肉者,加重白芷用量;偏头痛者,加天麻6克;目痒者,加全蝎、僵蚕各 6克。 【附记】用本方治疗黑睛翳障60例(聚星障15例,凝脂翳35例,蟹睛证10例),均为单眼发病,病程为5天~3个月。结果临床治愈27例,显效17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100%。 3加减银花复明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王鸿祉方) 【歌诀】加减银花复明汤,公英黄芩桑白皮, 花粉大黄龙胆草,蛇草地枳草木通。 【组成】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桑白皮12克,天花粉12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生地12克,大黄10克,木通10克,炒枳壳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解毒,通腑泄热。 【方解】方用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桑白皮、龙胆草、黄芩清热解毒泻火;生地、花粉养阴清热;大黄、枳壳、木通通腑泄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通腑泄热之功。 【主治】黑睛生翳。 【加减】若有表证者,加荆芥、防风;里热盛者,加广角粉、夏枯草;热毒重者,重用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并加秦皮、丹皮;另外,为促进翳障尽快消退,可加入木贼草、蝉蜕、菊花、白蒺藜等明目退翳之品。 【附记】用本方治疗黑睛生翳34例,除1例因点红霉素眼药水过敏而转院外,其余病例均全部治愈。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06.眼肌痉挛白内障.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