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白塞氏病

 学中医书馆 2014-01-12
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临床上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又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常累及神经系统、消化道、肺、肾、关节、附睾等器官。西医学认为该病原因不明,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现有症状,防治重要脏器损害,减缓疾病进展,病情严重时可选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疗效欠佳,反复不愈,痛苦万分,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疑难杂症经验宏丰富,疗效卓著,我随路老侍诊,获益良多,不揣愚陋,管窥如下。

  病机为五脏相因、湿毒为患

  路老认为白塞氏病属于中医学之狐惑病范畴,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中谓:“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并谓:“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对狐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脓成与否判断方法、方剂用药都有较为完整的论述。隋代巢元方、元代赵以德对此病都有阐述和发挥。

  路老认为该病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涉及心、肾、肺诸脏。病因病机为肝郁化火,耗伤阴津,虚火内扰,气阴两伤,或久病脾虚,或苦寒伤脾,或肝郁脾虚,脾虚失运,水湿不化,湿热内蕴,蕴久化毒,湿毒熏蒸三焦脏腑,流注经脉,腐蚀为患,病机错综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同时或先后发病,五脏相因,湿毒为患,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辨证分型]    
参阅古今文献及综合各家报道,目前基本上趋于分为如下三型:

1.湿热火毒口腔、外阴溃疡,溃破处颜色鲜红,灼热疼痛,甚至糜烂腐臭。两目红肿疼痛,视物不清。伴发热,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坐卧不安,口臭便秘,小溲黄赤。舌质红,去边溃破,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或弦数。

2.阴虚火旺病情缠绵,口腔、外阴溃疡反复发作,疡面暗红,溃烂灼痛,目睛干涩羞明,视物不清。同时见有午后低热,手足心热,烦躁不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部潮红,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少津,或见裂纹。舌苔薄白,或少苔,或光利舍,脉弦细数。

3.脾肾阳虚病程迁延已久,口腔、外朋溃疡此愈彼发,久难愈合,或屡愈屡发。患处呈淡红色,疮面平塌凹陷,痛势不甚,绵绵不绝,两眼于涩而痛,兼见头昏头重,倦怠乏力,面色苍白,饮食纳少,腰膝冷痛,畏寒面浮,下肢浮肿,大便涌薄,小便清长。苔薄质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页首

白塞氏病的中医疗法

(1)针灸治疗白塞氏病

取穴:合谷、肺俞、脾俞、内关、少冲、风池、足三里。
操作:每次选5-6穴;取双侧,毫针刺人后,以得气为度,留针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2例,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各种症状的治愈率;metonia.com口腔溃疡是80%,生殖器溃疡是80%,皮肤结节和滤泡增生是70%,关节症状是100%。  

(2)单方验方治疗白塞氏病    
①雷公藤煎剂    
组成:雷公藤去皮根的木质部分。
用法:上药10克,加水400毫升,文火煎2小时,浓缩至50毫升,过滤重复煎1次,所得二液混合约100毫升,为1日量。或上药经分离提取霄公藤总式,口服,用量以每日1毫克/公斤计算。均分3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47例,其中26例服煎剂,21例服总式提取物,结果显效37例,有效10例。

②土茯苓注射液   
组成:土获苓250克。 
用法:上药加工成注射液。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一天2次。

③鸡蛋黄油   
组成:鸡蛋黄。   
用法:熟鸡蛋不限多少,去壳除蛋白留黄,置烧热之少许香油中,文火熬,约30-50分钟,锅底有胶样油液,即为本药,贮瓶备用。用时蘸少许外搭患处。  

(3)食疗治疗白塞氏病   
①赤小豆粥
组成:赤小豆、粳米。
用法:将赤小豆适量浸泡半日后,与粳米100克煮粥,早晚趁热服食。具有健脾益肾,利水消肿,清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白塞氏病证属湿热者。  

②何首乌粥  
组成:制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大枣3--5枚,冰糖适量。
用法:何首乌人砂锅煎取浓计,去渣,与粳米、大枣、冰糖同煮为粥。早晚服用,可以益肝肾,补精血,适用于本病证属肝肾阴虚者。    
 

其他措施    
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度,饮食有节,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夏季可多吃西瓜类水果,忌油腥、炙傅之物。

 

白塞氏病的中药分型治疗

1.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眼、口、生殖器溃疡均消失,皮肤及消化、神经系统等全身症状基本消失,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无复发。
显效:眼、口、生殖器溃疡中有两项消失,或两项病变中产一项消失,另一项明显改善,全身症状得到改善,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表现。
有效:眼、口、生殖器溃疡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病情虽有反复,但症状减轻,全身症状存在或稍微好转。 
无效: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尚在发展中,甚至恶化死亡。  
 

2.分型治疗
(1)湿热火毒    
治法:清热除湿,泻火解毒。   
处方:龙胆草12克,大青叶20克,蒲公英20克,黄芩15克,黄连4.5克,黄柏12克,生地15克,丹皮9克,玄参15克,银花9克,炙甘草9克。
加减:两眼红肿赤痛甚加决明子、青葙子;口腔溃疡严重加挂金灯、射手;生殖器溃疡成脓阶段加山甲片、皂角刺;脓性分泌物增多可加半技莲、生栀子;大便秘结加生大黄、立明粉;小便涩痛加本通、车前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主加减治疗132例,有效率在79.5%-95.2%之间;
常用成方:龙胆泻肝沥、甘草泻心汤、清胃散、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泰散等。  

(2)阴虚火旺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泻火。
处方:黄连3克,知母9克,石斛20克,龟版15克,生地、熟地各15克,山萸肉9克,获苓20克,丹皮9克,北沙参15克,蛇舌草20克,板蓝根15克,炙甘草6克。
加减:目赤肿痛加枸杞子、杭菊花;口腔溃疡久不愈加天花粉、芦根、地骨皮;生殖器溃疡久难愈合加露蜂房、皮尾参;皮肤结节肿痛难消酌加桃仁、川芎、红花。 metonia.com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加减辨治38例,有效率为92.7%左右。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丸、一贯煎、杞菊地黄丸、四物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等。  

(3)脾肾阳虚    
治法:温肾健脾,益气除湿。    
处方:淡附子6克,肉桂5克,党参劝克,炙黄芪20克,干姜4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当归12克,升麻3克,忍冬藤20克,炙甘草5克。
加减:目翳遮睛加谷精草、杞子;口腔溃疡经常反复发作加太子参、鳖甲;生殖器溃疡久不愈合加鹿角片、熟地;下肢浮肿较甚加五加皮、汉防已。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上方加减共治疗62例患者,总有效率在70%-84%之间。
常用成方:补中益气汤、附桂八味丸、四君子汤、四神丸等。
 

3.专方治疗
(1)知柏三参汤   
组成:太子参15克,首乌20克,生芪30克,北沙参、直参、知母各15克,黄柏10克,银花20克,丹皮、栀子各9克,土茯苓20克。
加减;若心中烦热,夜寐不安,口渴思饮加生地、竹叶、甘草梢;大便秘结,多食易饥加生石膏、大黄;低热、手足心热加山萸肉、山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0例,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 

(2)重剂板蓝根方  
组成:板蓝根。    
用法:①急性发作期:用100%板蓝根注射液4毫升,肌肉注射,或口服板蓝根冲剂10-20克,每日2次,5-10天为一疗程。同时内服甘草泻心汤随证化裁。②缓解期:口服板蓝根冲剂10-20克,每日2次,3-5天为一疗程;或用生药板蓝根30-60克,代茶饮,同时兼服补中益气丸或金医肾气丸。
疗效:共治疗13例,近期疗效为100%,随访3年内复发者5例,治愈率为61.5%。随访3-5年,复发者2例,治愈率为84.6%。

用外治法治疗白塞氏病也是中医特色之一,可与内服药同时并用。

(1)溃疡纷    
组成:黄羊、黄连、黄柏各10克,硼砂、冰片各3克,外阴糜烂加苦参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外敷患处。  

(2)炉丹散   
组成:炉甘石6克,黄丹1.5克,三黄粉3克,煅硼砂1.5克,冰片0.9克。  
用法:共研细末,瓶装备用。使用时,先用茶水洗净创面,再将药粉撒布于外阴溃疡上,用消毒纱布包裹住阴茎以免摩擦,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3)苦参汤    
组成:苦参30克,蛇床子15克。
用法:上药共煎水外洗。

(4)雄黄散  
组成:雄黄9克,艾叶一团。
用法:雄黄研末,将艾叶作团,然后把雄黄粉撒于艾叶上点燃,再用一铁简或纸筒将火罩住,令患者蹲坐其上,针对肛门溃疡处熏之。
疗效:上述4首外用方,均与内服汤药配合应用,其疗效可参见相应内服方。   

4.老中医经验    
朱锡祺医案   

陈X,女,42岁。初诊:1975年3月21日。去年8月患“湿疹”,自耳根始逐渐蔓延,累及全身,奇痒难忍,足趾间分泌物呈黄色粘稠液体,量甚多,眼结合膜、鼻腔、咽部及阴道粘膜等均有散在性小溃疡,伴有分泌物,经皮肤科多种治疗无效,遂来中医科就诊。脉细,苔厚黄。治拟凉血清热,利湿解毒。    

处方:生地12克,丹皮9克,草解12克,黄柏9克,薏苡仁12克,白鲜皮12克,地肤干12克,紫草9克,苍耳子9克,泽泻12克,龙胆草6克。    

4月4日二诊:药后痒感减轻,多处溃疡面及分泌物明显减少,脉细,苔薄黄,再以原治,原方去萆解、泽泻,加苦参片9克,土茯苓30克,清宁丸6克(吞)。服药14剂后,奇痒已止,溃疡面已无分泌物,部分巳结痴。服28剂后,溃疡愈合,痒感消失,胃纳亦增,睡眠良好。脉细,苔薄,守原方过治,以巩固疗效。   

按:本病例散在注多发性皮肤粘膜溃疡,奇痒难忍,湿疹遍发,流出淡黄色粘稠液体,其量甚多,符合现代医学的白塞氏三联征。中医学认为症属《金匮要略》“狐惑病”范畴,是由于热毒蕴于营分,湿热客手肌肤。metonia.com方中生地、丹皮凉血养血,活血散瘀而清热;黄柏、草解、米仁、泽泻清热利湿;龙胆草苦寒燥湿。紫草凉血解毒;上获警清热解毒利湿;白藓皮、地肤子清热凉血,为治皮肤痒症要药;苍耳子化湿止痒;苦参清下焦湿热效甚佳。全方以凉血清热,利湿解毒之晶而热毒除,溃疡愈矣。
 

5.用药规律    
从1963年至今的40余篇资料表明,用中医药治疗(成方或自拟方)共734例,治法较多,用药面亦较为广泛,兹将用药10例以上的作一统计: 

可以看出,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甘草运用最多。metonia.com甘草向有“和中国老”之誉,《本草汇言》记载:“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健脾胃,协阴阳,和不调之营卫……凡用纯寒纯热之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势,寒热相杂之药,必用甘草和其性。”仲景治疗本病之主方甘草泻心汤,重用甘草之本意,除取其益胃和中之外,与黄芩、黄连相配,尚可清热解毒以消肿痛,配合他药,甘苦辛相济,补泻相和,寒热并用,升降兼得,使湿祛热清,寒浊得化,清升浊降,诸恙平矣。据现代药理对甘草的研究,发现其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显著增强和延长可的松的效果,抑制抗体产生。至于甘草的用量,仲景方中用四两(合今之9克),现代有医者提到甘草泻心汤中甘草用量须大至30-50克,生、炙各半,方为实用。

其次,以活血和血之当归,清热燥湿之黄芩、黄连的临床运用频率较高,则进一步证实了本病以湿热和气血相乖为其主患。再次,掌参、黄芪、生地等补气滋阴药的广泛运用,亦可看出临床用药的规律和临床分型的研究基本吻合,亦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病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临床佐证。
  治疗辨病辨证结合、内服外用并行

  狐惑病治疗,明清以前多宗仲景之法,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而清《医宗金鉴》认为《金匮要略》中的外治法尚属合理,而甘草泻心汤用于本病却“与病不符”。清代唐容川《金匮要略浅注补正》却认为甘草泻心汤用于本病疗效卓著,谓:“余亲见狐惑证胸腹痞满者,投此立效。”于临证中得来,应属不虚。路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治疗应兼顾五脏之因,湿毒为患,虚实兼顾,标本同治,以益气养阴、疏肝健脾、化湿解毒为法,仲景之甘草泻心汤仍为该病之主方,临床治疗要辨病辨证论治结合,圆机活法,内服外用并行,内外同治,内服与茶饮相继,熏洗与足浴相配,使病情缓解向愈。

  典型病例

  患者刘某,女性,26岁,教师,汉族。2010年1月9日初诊。

  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溃疡,黏膜糜烂,伴两膝关节疼痛,活动困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关节炎”,经治疗后关节疼痛好转,但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近一年来出现外阴部溃疡,多在经前发作,两眼酸痛,时有视物模糊,2009年12月到北京某医院诊治,诊为“白塞氏病”,治疗一月,病情未见明显缓解而来就诊。现口腔溃疡,两眼酸痛,眼眵较多,时有视物模糊,关节疼痛以两膝关节为著,稍有肿胀,夜寐不实,易醒多梦,脱发,纳食尚可,大便偏干,每日一行,外阴有一点状溃疡,月经量少,周期尚调。形体中等,颈部稍增粗,面色稍暗,有痤疮。舌及口腔黏膜各有一处溃疡,舌体适中,质红,苔薄白腻。右脉弦,左脉细弦,尺稍弱。13岁时曾患青春期性甲亢,经治疗痊愈。

  西医诊断:白塞氏病。中医诊断:狐惑病。

  中医辨证:湿毒内蕴﹑气阴两伤。

  治法:益气养阴、化湿解毒,仿甘草泻心合半夏泻心汤化裁。

  处方:生炙甘草各12克,半夏12克,干姜10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藿香12克(后下),防风12克,桔梗12克,玉胡蝶12克,枇杷叶12克,炒杏仁9克,茵陈12克,草决明12克,炒薏仁30克,密蒙花12克,桃仁10克,娑罗子10克,生姜1片。水煎服,14剂。

  茶饮方:西洋参6克(先下),麦冬10克,桔梗10克,青果10克,川贝10克,凤凰衣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代茶频饮,14剂。痹消散浴足,每日晚1次。建议调情志,适劳逸,及辛辣油腻饮食。

  2010年1月26日二诊,服药后口腔溃疡较前减轻,外阴溃疡消失,关节疼痛好转,膝关节肿胀消失,夜寐转安,眼眵较多,纳食可,大便转软,每日一行。舌体中,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脉弦细滑。既见效机,以上方加减。上方黄芩改炒黄芩12克,去茵陈、草决明、桃杏仁,加炒苍术15克,黄柏10克,川牛膝15克,枇杷叶改15克,水煎服,28剂。茶饮方加素馨花9克,西洋参2克(先煎),水煎服代茶饮,每2日1剂,14剂。痹消散浴足,每日晚1次。

  2010年2月27日三诊,服药后口腔溃疡消失,关节疼痛好转,膝关节肿胀消失,夜寐多梦,面颊、口周、胸背泛起粉刺,纳食可,大便成形,每日一行,小便气味重,月经量少,经前乳房胀痛,阴部瘙痒。舌体胖,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滑。

  治法:养阴益气、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处方:生炙甘草各12克,麦冬12克,干姜10克,炒黄芩10克,黄连10克,藿香10克(后下),炒防风12克,密蒙花12克,炒苍术12克,枇杷叶12克,炒杏仁9克,椿根皮15克,草决明10克,炒薏仁30克,怀牛膝15克,川牛膝15克,知母10克,水煎服,14剂。

  茶饮方:西洋参6克(先下),麦冬10克,桔梗10克,青果10克,川贝10克,凤凰衣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代茶饮,每2日1剂,7剂。痹消散浴足,每日晚1次。

  2010年3月13日四诊,服药后口腔及外阴溃疡未作,关节疼痛减轻,膝关节肿胀消失,夜寐转安,面颊粉刺减轻,口周、胸背粉刺消失,纳食可,大便转软,每日一行,小便气味减轻,月经量少,有少量血块,舌体中,舌质暗红,边浅齿痕,苔薄白腻,脉弦细滑。既见效机,以上方加减续用,以巩固疗效。

  处方:前方去麦冬、炒苍术、草决明、椿根皮、炒黄芩,知母改12克,枇杷叶改15克,加生石膏30克,丹皮12克,紫草12克,炒白芍15克,当归12克,陈皮9克,水煎服,21剂。

  茶饮方:西洋参6克(先下),麦冬10克,桔梗10克,青果10克,川贝10克,凤凰衣10克,甘草6克,玫瑰花10克,荷叶12克,水煎服代茶饮,每2日1剂,10剂。浴足同前。2010年6月10日随访,治后口腔及外阴溃疡未作,一般状况良好,现在巩固中。

  按  本患发病已十年,已有口腔﹑外阴溃疡,眼部症状已初现,并有关节肿痛,已近中晚期,郁火内扰,气阴两虚,湿毒熏蒸,烽烟欲起,有眼目化脓失明之虞,路老以甘草泻心合半夏泻心汤化裁,加藿香﹑防风﹑枇杷叶﹑炒杏仁﹑茵陈﹑贝母﹑炒薏仁化湿解毒,加桔梗﹑玉胡蝶﹑桃仁﹑娑罗子理气活血,西洋参﹑麦冬﹑草决明﹑密蒙花益气养阴﹑明润眼目,尤甘草生﹑炙各半,独具匠心,清代医家邹澍谓:“甘草之用生﹑用炙确有不同。如《本经》《别录》(甘草)主治,大率'除邪气,治金疮,解毒’皆宜生用;'缓中,补虚,止渴’宜炙用。消息意会之可矣”。加之调和诸药,和百药之长,一药两用,一举三得,为方中主将,一贯到底。益气以西洋参之清润易人参之温燥,非大师不能洞察秋毫也。二诊时口腔溃疡较前减轻,外阴溃疡消失,关节疼痛好转,膝关节肿胀消失,大便转软,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脾虚湿滞证现,去草决明、桃杏仁,加炒苍术﹑黄柏﹑川牛膝,与炒薏仁成四妙散,加强健脾化湿,清化湿热。三诊口腔溃疡消失,关节疼痛好转,膝关节肿胀消失,夜寐多梦,面颊,口周,胸背泛起粉刺,小便气味重,月经量少,经前乳房胀痛,阴部瘙痒,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滑,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养阴益气为法治疗而建功。四诊时去麦冬、炒苍术、草决明、椿根皮、炒黄芩,加生石膏、丹皮、紫草、炒白芍、当归、陈皮清热凉血,活血养阴固本收功,巩固疗效。

  茶饮方代茶频频饮服,连绵不断,配合汤药,益气养阴,升清润疡,谓久病不可急攻,欲速不达。足之三阴三阳经交汇于足,足部六条经脉的井、荥、输、原等穴位均位于足部,在这些经脉上双足部共有60多个穴位,这些穴位对各种刺激都非常敏感,穴位又与全身各脏腑器官密切相连,痹消散浴足,活血通经,促进血运,引热下行,排解湿毒,调整阴阳的作用,配合主方及茶饮方的治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赤归芩连汤

[药物]   赤小豆 40 克,当归 25 克,黄芩 15 克,黄连 10 克,甘草 12.5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服。 [疗效]  此方治疗妇女白塞氏征有效果。 [病例]贾×\u65292X女,25 岁。3 个月前始患双侧小阴唇溃疡,经治无效。 刻诊双侧小阴唇内分别可见 0.  7X1;O 厘米及 0.6X0.8 厘米溃疡灶 2 个,覆 有白色脓膜,局部红肿,阴道内脓样分泌物增多。同时发现右眼疼痛,球结 膜充血,瞳孔边缘角膜 3 点处见米粒大凸起的溃疡灶;舌尖部见绿豆大溃疡 灶,右颈淋巴结肿大,双腿内侧散在大小不等结节性红斑,舌红、苔黄腻, 脉弦细。以此方治疗连服 43 剂后,症状明显好转,但瘀热尚未尽除。又以此 方加丹皮 25 克,生地、白芍各 20 克,连服 52 剂后病愈。随访 1 年半未见复 发。 [来源]  杨成山,等。辽宁中医杂志 


参芪草汤   
[药物] 红参 6 克,黄明 30 克,甘草 10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 3 次,混合后分早午晚 3 次温服。药渣煎水局 部热敷。 [疗效]此方治疗白塞氏病 34 例,临床治愈 28 例,有效 4 例,无效 2 例。 [病例] 刘×\u65292X女,  30 岁。以眼痛、流泪、口腔及外阴溃烂、疼痛 伴全身关节疼痛 4 天入院,检查见两眼结膜充血明显、分泌物多,上下口唇 及上腭、颊粘膜充血糜烂,可见 0.  5X1 厘米及 2X3 厘米多处表浅溃疡;外 阴部大量乳白色分泌物,肿胀明显,以左侧为甚;大阴唇毛囊呈白色小疤疹 样改变;左侧小阴唇见 0.8X1.2 厘米表浅溃疡、触痛。全身关节夫见异常, 脉沉细,舌苔薄白。血沉 28 毫米/h,白蛋白 61 克/L,球蛋白 20 克/L,白、 球蛋白之比为 3:1。诊断为白塞氏病。入院后经用激素左旋咪唑、抗感染等 治疗 7 天,无好转,且出现激素的副作用。遂改用本方治疗。3 剂后患部疼 痛减轻,分泌物减少,外阴肿胀消退;用药 6 剂后眼结膜充血消失,口腔、 外阴及全身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溃疡愈合,愈合面呈灰白色;用药 10 天后复 查患部粘膜红润,与周围组织相同,自觉无不适感,复查血沉 5 毫米/h,白 蛋白 52 克/L,球蛋白 26 克/L,白、球蛋白比例 2:1。痊愈出院,随访 8 个 月无复发。 [来源]  雷新民。陕西中医



白塞氏病方

[功能主治]功能温补脾肾,活血化瘀。主治白塞氏病。

[处方组成]炙附子10克、肉桂3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6克、茯苓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归尾10克、红花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气虚者可加黄芪30克。

[疗程疗效]治疗35例,临床治愈5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

[处方来源]天津市南开医院吴之伍。

[处方备注]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寒疡”、“阴疮”范畴,有脾、肾虚寒,寒邪凝聚而血瘀气滞。因此该方中炙附子能温脾、肾,祛寒止痛,现代医学证明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并能减少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它与肉桂、干姜配伍,功效更为增强。半夏、白术、茯苓能燥湿利水;党参、莪术、三棱、甘草能行气补中;红花、赤芍、归尾活血化瘀。临床治疗实践证明,本方对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本病反复迁延发作,久治不愈的患者均有效


2.[处方名称]雷公藤总甙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散积。主治白塞氏病。

[处方组成](1)用采自福建之雷公藤生药去皮根的木质部10克,加水400毫升,文火煎2小时,浓缩至50毫升,过滤后重复1次,所得2液混合约100毫升,分3次口服,为1日量。3个月为1疗程。(2)提取雷公藤总甙,制成片剂,每日5-6片,每片10毫克,2-3次口服,疗程3个月。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1)方治疗26例,(2)方治疗21例,疗效基本相同,47例患者中,显效37例,有效10例。但煎剂的副作用如恶心、胃脘不适、月经减少等较片剂为大。

[处方来源]江苏省南京市口腔科医院郑际烈。

柴牡七白煎

柴胡9g 牡蛎、土茯苓各30g 忍冬藤24g 连翘、白薇、白蔹、白蒺藜、白癣皮、白僵蚕、白芷、白附子各9g

方解

    病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因而病变的反应,亦每因人而异。故先生在治疗任何疾病时,均注意人的整体调理,并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候而对处方随时加以调整。本方柴胡、牡蛎合用,以调理整体、宣畅气血、推陈出新。土茯苓、忍冬藤、连翘、白薇,作为一个药组,是先生矫正病理亢奋之要药,功能通幽泄热,护阴解毒,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及抑制免疫机制亢进之双向调节作用,过与不及之偏均可纠正。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机制异常为本症之一大病因,本药组即为此而设。七白之中,白薇、 白蔹治血分之热;白藓皮,白蒺藜善治皮肤疮疡、祛风止痒;白僵蚕功可脱敏解毒;白附子、白芷可祛头面之风。七味合用,清阴泄热,消炎防腐,随症加减,何症偏重则以相应之药为侧重而用之。

辨证加减:

(1)苍术健脾悦胃,具斡旋大气之功,故常用以整体调理。虑其燥烈,伴用玄参、知母以润其燥。

(2)体实多热、邪热壅盛者:加三黄(黄芩,黄柏,黄连)、生山栀、生大黄。

(3)咽痛者:加西青果、挂金灯、山豆根。

(4)面红目赤、迎风流泪者:加桑叶、杭白菊花。

(5)肾虚耳鸣者:加磁石、细辛。

(6)齿痛者:加双骨(补骨脂、骨碎补)。

(7)关节疼痛者:加桑枝、秦艽、鸡血藤。

(8)女性白带多者:加贯仲、椿根皮、白果、白鸡冠花。

(9)阴虚火旺者:加玄参、知母、生地、石斛。

(10)腰酸肾阴不足者: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制首乌。

(11)纳呆者:加苍术、厚朴、鸡内金。

(12)口腔溃疡者:加白残花(野蔷薇花),该药可消炎敛疮、排腐生肌。单用水煎漱口,可令口腔清洁爽适,每以为治本病之辅。

    若体赋素虚者,党参、白术、天冬、麦冬、石斛等均可随机损益。

    尚有单独以复发性口疮见症者,其糜烂、溃疡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少数甚至可出现恶变,其病因亦尚不清楚。以其仅此一症,自不能定为白塞氏病。然其为白塞氏病主要见症之一,故先生亦以上方加减以治,效自应手,不另冗述。



[处方备注]雷公藤是卫矛科植物,性苦、辛、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炎积等功用主要含有多种生物碱和二萜类。医疗实践和实验室研究证明,雷公藤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无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能调节机体免疫反应。(


3.[处方名称]水牛角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白塞氏病。


[处方组成]水牛角粉3克或广犀角粉3克。每日2次,吞服。


[辨证加减]如患者血管炎损害较严重,出现瘀血性病变、症瘕积聚等症,可加用桂枝5克、茯苓皮2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铁树叶30克、防已20克、香谷芽10克,水煎服。


[疗程疗效]临床应用多例,有效率达90%以上。


[处方来源]上海市华山医院黄正吉。


[处方备注]水牛角粉是犀牛角粉的代用品,它含有多种胆甾醇、氨基酸(没有天冬氨酸),肽类、胍基衍生物、蛋白质等。动物实验证实,该药有强心止血、调节白细胞功能,且有凉血、止血和解毒功能。另外,配以桂枝、茯苓皮等中药相佐,就进一步增强了温经活血、利水解毒的功能。因此对本病湿、热、毒症明显,并伴有明显的皮肤血管炎体征者,本方有肯定的疗效

4.[处方名称]六味三子汤


[功能主治]功能滋补肾阴,调和阴阳。主治白塞氏病。


[处方组成]熟地黄30克、山萸肉10克、干山药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杭芍10克、菟丝子10克、女贞子10克、枸杞子10克、当归10克、菊花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28例,痊愈7例,显效9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


[处方来源]天津市南开医院吴之伍。


[处方备注]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有肝热、脾湿和肾阴不足。故用熟地滋补肾阴,山药补脾肾,山萸肉补肝肾,菟丝子、女贞子补肾阳,当归益气养血,麦冬养阴生津;而泽泻泄肾利湿,使熟地补而不腻;用茯苓健脾渗湿,使山药补而不滞;配丹皮清肝泻火使山萸肉补而不涩。此方相辅相成,养阴配阳,用于治疗有肾阴不足、虚阳上亢表现的白塞氏病有显效


5.[处方名称]清普饮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凉血,滋养肝肾。主治白塞氏病。


[处方组成]水牛角30克、板蓝根30克、黄连3克、知母9克、石膏30克、白茅根30克、丹参9克、沙参9克、玄参15克、生甘草6克、龙胆泻肝丸(包)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视力不清加枸杞子6克、草决明6克;小腿结节红斑严重加牛膝6克、桃仁6克;外阴溃疡久不愈合加黄芪30克、白术12克;口糜反复发作加龟版9克、鳖甲12克;大便秘结加大黄6克、枳实9克;发热头痛加荆芥9克、防风9克;腰膝酸软加狗脊15克、菟丝子12克;畏寒尿多加党参12克、补骨脂15克、肉苁蓉16克;月经不调加益母草20克、女贞子9克;关节酸痛加秦艽12克、羌活9克、独活9克、威灵仙15克;舌苔厚腻加厚朴12克、苍术9克、陈皮9克、鸡内金3克;心悸不寐加枣仁3克、远志6克、桔梗6克。


[疗程疗效]治疗14例,痊愈3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8.6%。


[处方来源]上海市皮肤病防治调查研究组。


[处方备注]方中水牛角、石膏、知母、白茅根清热凉血;板蓝根、黄连、玄参有解毒作用;丹参活血化瘀;沙参养阴生津;甘草益气和中。龙胆泻肝丸中的龙胆草、栀子、黄芩泻肝胆之实火;柴胡疏肝理气;泽泻、木通、车前子利湿;当归、生地滋阴养血。因此该方是泻中有补,又不伤阴,使邪去而正不伤。一般用于本病的急性发作期。


6.[处方名称]野草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活血,益气升阳。主治白塞氏病。


[处方组成]野荞麦30克、草河车30克、天名精15克、山栀9克、当归9克、丹参9克、白芍9克、炒党参9克、茯苓皮15克、炙甘草3克、三妙丸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目赤多泪者加蔓荆子、白蒺藜、密蒙花;前房积脓者加黄芩、穿心莲、紫花地丁、茵陈;口腔糜烂较甚者加天花粉、灯笼草、鲜芦根;外阴溃疡脓性分泌物多者加金银花、白花蛇舌草、露蜂房;小腿结节红肿者加鹿衔草、汉防己、乳香、没药。


[疗程疗效]治疗11例病程缠绵反复、持续甚久的白塞氏病患者,痊愈2例,显效4例,好转5例。


[处方来源]上海市皮肤病防治调查研究组。


[处方备注]由于患病日久,正气已衰,气血皆虚,要以后天水谷滋养,故采用本方治疗。方中炒党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之气血阴阳调和;同时以白芍、茯苓皮、野荞麦、炙甘草来柔肝健脾,养阴和胃,益肾利水;加上天名精、山栀、三妙丸、草河车清热消肿。这样使脾胃功能恢复,化水谷而输精微,中气充盈,湿热毒邪得化,阴津增加,虚火涵,溃疡得以愈合,结节可消散,从而获得良效。


7.[处方名称]甘草泻心汤


[功能主治]功能泻火解毒,益气化湿。主治白塞氏病。


[处方组成]生甘草30克、生地30克、党参18克、黄芩9克,半夏12克、生姜6克、黄连6克、干姜3克、大枣7枚,水煎服。


[辨证加减]溃疡严重,可用生甘草12克、苦参12克,煎汤外洗溃疡处;目赤加赤小豆20克、丹参12克;下肢浮肿加冬瓜皮20克、茯苓皮12克。


[疗程疗效]临床应用多例,总有效率在80%以上。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赵锡武。


[处方备注]方中黄芩、黄连能泻上、中焦之火,但易伤胃伤津,因此又加生地、干姜、生姜、大枣以和胃养阴生律;党参益气;半夏燥湿;而大剂量的甘草(也有用生甘草9克,炙甘草9克,旨在用生甘草以解毒,炙甘草以和中)可使中气运而湿自化。因而对本病所致的眼目红肿、口舌糜烂、躯干皮损均有较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