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香的美好:吃蚕豆的日子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1-13

清香的美好:吃蚕豆的日子

来自:食材密码 主题站     作者:少油少盐     2013-01-07 10:28:42   539次阅读
童年回忆的诸多场景里,有一幕是放学回家,和奶奶一起剥蚕豆。豆荚被拇指和食指挤开的一瞬间,会有“噗”的一声响,豆荚裂缝里喷射出蚕豆特有的酸乎乎的清香味儿。把蚕豆从豆荚里抠出来,握在手里,白胖胖的,有一种很滑润的充实感。再把豆衣里的蚕豆米剥出来,手上就满是蚕豆的味道。

 

      差不多快到夏天的时候,蚕豆就大规模上市了。据说它成熟的时候,正好蚕也开始吐丝结茧,所以叫做“蚕豆”。我们西南喜欢管它叫胡豆,这个名字更能说明它的来源,相传也是张骞使西带回来的——张骞真是劳苦功高,如果要封蔬菜神的话,他恐怕是很有力的候选人吧。不过说这种植物是张骞带回来的,大概也是一种神话。劳费尔在《中国伊朗编》里专门讨论了蚕豆,认为它出现在中国的时间不早于元代。但是胡豆这个名字也有问题,古早的时候,豌豆也被叫做胡豆,还有很多其他来自胡人的豆子,都不分青红皂白地被叫做胡豆。在这些一塌糊涂的豆子名字里,我最喜欢的是“戎菽”,“菽”是远古中国人对大豆的称呼,“戎菽”听起来格外地古雅。

      火腿莴笋尖烧蚕豆:火腿煸出少少油,加蚕豆、少许蒜炒一炒,加刚刚没过蚕豆的水烧,烧到蚕豆酥软,洒切碎的莴笋尖,炒匀起锅。

      蚕豆本身就很香,只要加点盐就很好吃。鲁迅在《社戏》里写,他们看戏完毕回家的路上,小朋友们偷了罗汉豆来吃,罗汉豆也就是蚕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厌学的原因,以往看见这种描写吃东西的段落,我就会对那种吃的充满了向往,但看完了这篇课文,对蚕豆却有很长时间都敬谢不敏。或者也有可能是因为鲁迅写的东西看上去不那么好吃?同样用蚕豆做的茴香豆,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吸引人之处。

      去年在常去的一家浙江小馆,吃了烧得软绵绵糯沙沙的老蚕豆,今年蚕豆开始上市以后,又在他们家吃了好几次雪菜烧胡豆,于是对蚕豆又有了兴趣。我们家祖上大约是从云南迁到贵州的,保留了不少云南的口味,比如爱吃蚕豆,爱吃火腿。一个师兄去云南做田野考察,回来给我捎了一块上好的诺邓火腿,我就惦记着要用火腿来蒸蚕豆。其实经典的云南做法,应该是火腿切丁,和蚕豆一起焖饭吃,小时候记得家里也做过不少次。但焖饭和蒸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都没有做,买回来的蚕豆煮汤比较多,还有就是用快要过季的香椿来炒着吃。

      蚕豆和火腿、蘑菇、葱一起做汤,清清淡淡,非常鲜美

      中世纪的一些欧洲僧侣,每天的第一顿饭,也就是煮蚕豆吃。他们是把蚕豆连壳煮的,煮的时候在汤里加肥肉,煮到豆荚裂开,再把汤里的肥肉捞出来加水煮蔬菜。这种煮法,加点十三香之类,大概就类似于我们夏天煮毛豆吃了吧。我喜欢的煮法,是把火腿切小丁,在锅里煸出油,油用来煮蚕豆和蘑菇,煮好以后再把煸过的火腿丁和大量的葱花还有碎西红柿丁一起洒进汤里,味道非常鲜。而蚕豆和所有香味浓烈的菜都很搭,莴笋叶子、香椿、茴香都可以用来炒蚕豆,清而不淡。


本文版权属于豆果网(douguo.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豆果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